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好单元板块三境界,实施有效教学

上好单元板块三境界,实施有效教学

[提要]

    单元板块教学是当前体现语文教学整体性,实现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一种积极探索。那么如何进行单元板块教学,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即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而单元整组教学,从不知到知之,每一次组合的过程也仿佛经历了三重境界。本文结合实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上好单元板块三境界,实施有效教学:一是进入文本,单元导读奠根基,二是跳出文本,丰富多彩为积累,三是回归文本,本色语文显精彩。

[关键词]单元板块    单元主题   有效教学  文本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进入我国并为大家所关注,则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才能使教学更有效?

    我们知道,人教版课标本教材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单元整组教学,它是一种板块工程,是贯彻编者编写意图,贯彻新课标思想的一项教学实验工程。单元板块教学是当前体现语文教学整体性,实现语文教学省时高效的一种积极探索。那么如何进行单元板块教学,使之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可以分三重境界来实施,即:进入文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跳出文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归文本,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三重境界是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而单元板块教学,从不知到知之,每一次组合的过程也仿佛经历了三重境界。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来谈谈。

    一、进入文本,单元导读奠根基

    课本仍是教学的首要凭借,文本文本,教学之本。但是走进课堂,我们发现不少“新课堂”更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忽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文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弃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躁。单元板块教学的第一境界便是进入文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单元整组教学要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单元导读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导读课导得好,有实效性,单元教学就会得心应手,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要上好单元导读课,教师首先必须潜心会文,形成自己对单元主题、对单元内每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其次是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走进主题,感知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训练项目),对整个单元有整体感知,达到学有目的。

    一般来说,单元导课可以按下面的模式来进行:激情入境,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下面以人教版第八册第四组课文来具体说明如何利用文本进行这三步的教学。

这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资料。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

    1.激情入境。

    (1)看第四组课文单元提示上的图片和导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组课文讲述的都是有关战争的内容。)

    (2)人类自出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那么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呢?同学们,我们来看三张照片,说说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三张照片分别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1937121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硝烟弥漫的现代战争场景)

    (3)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看了以后,你又想说什么? (分别是罗伯特?卡帕的《空袭警报》、英国摄影家塞西尔?皮顿的《爱琳?杜恩》、日本摄影记者泽田教一拍摄的《逃向安全》、战地摄影记者黄功吾在越南战争中拍摄的一幅令人毛骨惊然的照片以及伊拉克战争中的孩子。)

    战争,一个多么残酷的字眼!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有战争,就有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是一个恶魔,他使多少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童年的欢笑;他使多少无辜、无助的孩子的幼小生灵受到残害。这个单元,让我们一起走进战火纷飞的那些年代,一起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教师精心设计导读课的导入,引发学生情感参与,可使学生在两周左右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良好状态。此环节至关重要。)

    2. 整体感知

    (1)   运用多种形式阅读《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篇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 阅读“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说说你从中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形式灵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单调、乏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从中了解到孩子们迫切想知道的信息,为阅读推荐打下基础。)

    3.明确目标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要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为了全面地了解战争,我们还应该去读更多的战争年代的故事,如杨靖宇、赵一曼、方志敏等英雄的故事,如《鸡毛信》、《小兵张嘎》、《海娃》等故事,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更多的有关战争的资料,我们应该边读边想: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最后,我们还要拿起笔,写一写《一张照片》中那个孩子的不幸,写一写我们对战争的理解。

    (提前去搜集有关的资料,充实到预习当中,可以使预习收效更多,课堂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就会更有积极性,知识掌握的会更全更好。)

    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单说叶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借助一些技巧让学生听明白,听清楚。而上述充分利用文本的单元导读课导趣、导学、导读、导行,为后面的有效学习起到了一个奠基的作用。

    二、跳出文本,丰富多彩为积累

    如果把新课改下的单元学习比作一个圆,那么,单元导读课的成功教学仅仅是画了一个漂亮的圆心,这个圆心很小很小。我们还必须通过圆心画无数条直线才能组合成一个圆,线条越多越丰富,圆就越立体,而要画这无数条线,就必须跳出文本,到生活中来画。因为语文是母语课程,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也离不开生活。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放眼望去,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时事科技,日常生活,重大事件------真是眼花缭乱啊!

    这就是单元板块的第二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当然,这一板块的学习必须围绕圆心,也就是单元主题来进行。

    1.跳出教材,广泛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惟一的凭借。如今,所有的老师都知道这个理儿。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只有经过课外阅读的语文才能变得丰盈起来。

    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我们都可以掀起一个课外阅读高潮。例如学习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课文 (单元主题是“我国的世界遗产”)时,孩子们建立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其中的资料有的是从书上找来的,如《世界文化遗产》,有的是从网上找来的,有的是从旅游图上找来的,有的是从导游图册上找来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孩子们阅读的资料范围更是广泛,有故宫、布达拉宫、九寨沟、乐山大佛、黄山、天坛、龙门石窟、庐山、丽江古城..... 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1处文化遗产、4处自然遗产、4处自然文化遗产几乎都涉及到了。又如第七册第三组的单元主题是“中外童话”,学习这个单元时的两个星期,班里又掀起了一个童话热浪,孩子们阅读了许许多多的中外童话故事,他们走进了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了童话的内容,品味了童话的语言,体会了童话的特点,感受了童话的魅力。

    如此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自然也就变得丰盈起来了。

    1. 跳出语文,多科合作

    我们知道,各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知识特点与知识体系,但不少学科之间也会有交融的地方,特别是语文学科,天文、地理、历史、时事、科技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单元主题的特点,和其他学科的老师合作,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二组的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我们可以和常识老师合作,提前一个星期让常识老师教孩子们“泡豆子”等实验,让常识老师带孩子去校园内认识各种树和花,知道它们的一些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去观察事物,发现其中的奥秘。又如第五册第五组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有《赵州桥》一课,为了体会赵州桥的设计巧妙,我们可以和美术老师合作,让孩子们赏桥,画桥,了解各种各样的桥的特点。

    多学科合作学语文,让语文变得更丰满起来。

    3.跳出课堂,参与实践

    孩子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在实践中学习,因为,有些知识要放手让学生到室外去自己实践,自己学习。例如“我国的世界遗产”这个单元,我们可以让学生去搜集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又如第六册第二组的单元主题是“爱护周围环境”,在这个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去步行街进行了“环境卫生小调查”,他们调查了店主、居民、游客、环卫工人,知道了南浔在大部分的游客心中是美丽的,洁净的,不愧曾被称之为“万人无蝇大镇”;知道了环卫工人为这整洁的环境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知道了环境卫生的整洁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知道了政府部门也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

    又如第八册“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学习时,组织孩子们观看了《黄继光》、《鸡毛信》、《铁道游击队》等几部电影,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了英雄,认识了战争,也知道了战争的残酷。

    此外,在单元学习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办手抄报,可以举行演讲比赛等等实践活动。

    有人这样说过:语文犹如大海,入之愈深,受到的支持力越大;拥之愈切,得到的满足感越强。如果我们只局限于课堂,只看重于书本,我们的视野怎么开阔,学生的头脑如何武装?同样,如果经过圆心的线条极少,哪又怎能组合成一个完美的圆呢?

    正因为如此,在第二境界中,我们应该调动一切因素让孩子们围绕专题去开展各种课外读书活动、实践活动。在这些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情感、知识、能力都在不断地累积着、增长着。只有有了这种累积才能有回归文本的底气。

    三、回归文本,本色语文显精彩。

    经过圆心的无数线条的随意组合还不是一个圆,这些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线条要成为圆的一部分,还必须以圆心为轴,取适当半径画一条线,那才是一个真正的圆。同样,在第二重境界中,学生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的对单元主题的感受是粗糙的,杂乱无章的,如雾里看花。因此,必须再次进入文本,利用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画出圆的周长,将多余的、无用的圈在圆外,这也就进入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语文学习,说到底就是阅读与写作两个方面,因此,我也从这两个方面来叙述。

    1. 阅读

    学生有了对文本相关材料的大量积淀与相关主题的情感积蓄,再回到教材中,回到每一篇课文中,他们的感受也就会更深刻,视角也就更广阔。

例如第八册“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学生通过查资料,看课外书,看电影,看新闻,调查访问等,对战争有了大量的感性的认识。教学《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时,抓住课文中的词句,细细品味,更能读懂两位小英雄的机智勇敢,读懂敌人的残暴与凶狠;更能读懂两位小英雄对祖国的爱是他们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所在。同样,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两课时,由于孩子们有了对战争的认识,更能从课外的字里行间体会到孩子们对和平的强烈渴望,更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与震憾。

    在这一境界中,每一课的教学都要充分用好文本。要注意的是语文课既不是资料的呈现课,也不是故事课,而应该是用好教材,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扎实语言;应该是以文本为本,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教会学生读书;应该是从语文的角度联系生活,在潜心会文的基础上运用语文的规律,拓展思路、发展思维,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正如贾志敏老师说:“语文就是教会学生说话、写字、写文章;语文课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要学语习文;语文课要履行八字宪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 ;语文课要姓‘语’,不姓‘闹’,不姓‘唱’,不姓‘社(会)’”。

    2.习作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语文的目的还是用语文。周一贯老师说:“语文课就是‘学文学语’,就是要‘培养儿童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席话,道出了语文课的真谛。因此,学生通过单元主题学习后积累的各种知识,各种感受,最后都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来倾吐,来展现。

例如第八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以诚待人”,通过单元学习后,可以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对诚信,对尊严的认识。孩子们写下了这样的话:

    “诚信好比花的芬芳,失去了芬芳,鲜花就不再美丽。”(沈淅阳)

    “尊严好比人的衣服,没了尊严,人就得光着膀子出门。”(姚子杨)

    “尊严,是一颗不肯下跪的心,是一种“士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是一轮照亮人生的明月,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虹桥。

    失去尊严,就像春天没有鲜花, 就像夏天缺少雨水,就像秋天收获不到希望,就像冬天失去阳光。

    有了尊严,人才能像人一样活着。”(沈旌驰)

“诚信是根,有了诚信,人生才能枝繁叶茂。尊严是调色盘,有了尊严,人生才有色彩。”(吴思齐)

    再如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单元后,孩子们纷纷拿起笔,写出了对战争的憎恨,写出了自己对和平的呼唤。

    有效教学是追求“理想的教学”:学生学有所获,力求高效地最大限度的收获(实施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追求当“理想的教师”:付出有回报,不做无效劳动,避免微效劳动(做能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我们的单元主题教学从文本出发,然后跳出文本,最后再回归文本。经过这样的三重境界,每一个单元的主题都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记,而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吗?

 

[主要参考文献]

1.《我的语文人生》  张化万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月版

2.《教育碎思》  郑金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月版

3.《王崧舟思想与经典课堂》王崧舟 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7月版

4.MS-EEPO新基本功》   孟照彬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月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学必知“十好”
感悟“比较阅读”——阅读优秀课改经验所感
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泼泼洒洒教语文
语文教师如何走向深度备课
聚焦群文阅读 彰显语文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