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甲午战争炮弹掺沙?参战将士被诋毁上百年,又有新证据出水
userphoto

2023.10.13 辽宁

关注
硬核研究2023-03-04 15:49广西
1894年,按照我国的传统纪年,这是一个甲午年。7月,由日本挑起战争,大清帝国被迫与其开战。两个月后的1894年9月17日,其中的一场黄海海域战斗打响,自12点50分海战至下午5点半结束,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以至于在世界海战史上都极为罕见。
最终的战果是,大清帝国海军惨败,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舰队遭遇重挫。消息传开,国内朝野震动。
大清的群臣可能当时并不清楚,这场被日后称为“甲午战争”的失败,会成为大清帝国乃至整个东亚历史的拐点。
当时,北洋舰队的7艘主力舰总吨位为27000吨左右,而日本海军的五艘主力舰吨位为14000多吨,前者几乎超过后者一倍,实力遥遥领先。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排水量7340吨,而姐妹舰“镇远”实力同样相当,两艘军舰于 1881年开工建造,三年后完成,定远号花费140万两白银,镇远号花费142万两白银。两艘姐妹舰船号称“亚洲第一巨舰”,为北洋舰队主力舰。
北洋舰队的实力亚洲第一当之无愧,但这种情况在这次大战后悄然转变。
激战了整整5个多小时。海战战果以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这次战役被后世定性为“惨败”,大清帝国被迫赔偿2.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王朝3年财政收入,洋务运动三十年的收益一朝变成日本的大礼包。为何北洋舰队实力亚洲第一却遭到惨败,原因相信大家已经讨论了很久。
这场在19世纪末的海战影响至今仍在持续,许多人一直没搞懂,甲午海战为什么会输掉。由于当时各种形势复杂,事务繁乱,这场被称为耻辱的海战被误读,100多年来各种奇谈都出来了,其中有人提出了战舰沉没原因的分析,其中一个观点颇为引人注目:这些沉舰是由于使用了掺沙的炮弹所致,并且流传甚久。这直接导致那些英勇作战、为国捐躯的参战将士们被责骂和诋毁了上百年。
历史原因我们无法深究,距离现代较远的是1962年上映的老电影《甲午风云》,该片讲述了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反对李鸿章主和,指挥北洋舰队英勇抗击日本海军,在弹药用尽后,率领致远号战舰硬撞敌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以身殉国的故事。电影中有其中一幕:战士们拿起火炮弹药倾倒,倒出的不是火药而是沙子!那一瞬间,观影者心中充满了愤怒,纷纷把矛头对准购买炮弹的军官。
大连庄河海域的一艘沉船,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甲午海战中沉没的“经远”号,但一直没有确凿的证据予以证实。2018年,这艘沉睡在海底124年的舰船被国家文物局证实,它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经远”号。
到了2023年的近日,甲午战争沉舰又添加了不少实证,直接辟谣炮弹掺沙一事。随着山东威海“靖远”号遗址水下考古调查揭露,“炮弹掺沙”并无实证,得出的结果反而证明了大量弹药是比较先进的,有许多都是从英国直接订购的。在现场也发现大量弹壳,这可以充分说明在海战中存在大量反击行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实际上炮弹里面装沙子在19世纪很常见,这种炮弹是实心弹的一种,击中敌舰后不会爆炸因此威力不大。需要和另一种炮弹配合使用,才能达到效果。因为当时各国主力舰火炮的命中率低得可怜,只有3.5%­—4.7%,要想击沉一艘舰船就需要有足够数量的炮弹击中敌舰,没有个数百发想都别想。
另外,流传较大的也有主炮晾晒衣物这个说法,用这个证明北洋舰队那败坏到极点的军纪。
其实这些流言是日本人的策略之一,他们为了坚定的信念,提高作战信心,早在甲午海战之前几年就开始了舆论战,要先从心理上攻占优势。于是“北洋舰队在旗舰定远舰的主炮炮管上晾晒衣物”的大量信息开始传播。
不仅如此,为了将这个谎言彻底落实,日本在1899年大规模印刷了明信片,上面写着“东乡平八郎看到定远舰上晾了很多衣服”。实际上明信片上的军舰根本不是定远舰,只有一根桅杆、一个烟囱,而定远舰有两根桅杆、两个烟囱。
还有更多类似的坊间流言传:军舰大炮炮口都是灰尘;军舰上聚众豪赌;军舰的官兵们上岸进行集体招妓等。由于宣传得太过成功,不仅外国人甚至我们自己的学者都纷纷引用,用来说明北洋舰队官兵们的纪律败坏到极点。
所以,到底是大清的官员徇私舞弊中饱私囊,还是西方列强狡猾阴险坑了我们一把?就由读者思考了。
要想完全揭示历史事件的真面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人已经过世,留下的只是代代相传,不敢当作信史。这次“靖远”号遗址发掘出水的大批文物,为甲午战争研究增加了实物证据,炮弹掺沙子、炮管凉裤衩这类历史流言,都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被澄清了,根本没那回事!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将让我们更加接近真实的历史,通过这种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真相,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之所在,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历史也是一面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应该走向何方。 甲午海战失败主要是炮弹问题
历史张津睿2019-09-24 22:27
作者:王文清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
黄海海战过程:
1894年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9月17日上午8时,运兵船卸载完毕。9时,北洋水师定远号旗舰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0时23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率先发现了北洋水师。便挂出“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的信号旗。10时30分,北洋水师镇远舰桅楼上的哨兵看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发现日本舰队。丁汝昌随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12时05分,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先,本队在后,呈单纵阵,接近北洋水师。12时20分,北洋水师在行进中由双纵阵改为横阵,旗舰定远位于中央,其余各舰在其左、右依次展开,舰队呈楔形梯队。同时丁汝昌还发出命令:“各小队须协同行动;始终以舰首向敌;诸舰务于可能之范围内,随同旗舰运动之。”
济远号巡洋舰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开炮。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舰也开始发炮还击。
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还击。定远主桅中弹,信号索具被炮火所毁(一说因战船老朽发炮时震塌飞桥),在飞桥上督战的丁汝昌身负重伤。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一说为被日军舰炮击中)。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建勋不就,从容死难,舰上官兵也大部壮烈牺牲。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重创。
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绕至北洋舰队背后,与第一游击队形成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队形更加混乱。
邓世昌
在混战中,北洋舰队一直冲杀在前的“致远”舰受到“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轰击,多处受伤,船身倾斜。伊东祐亨令第一游击队救援“赤城”、“比睿”。3时30分,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其余自邓世昌以下全部壮烈殉国。
“经远”继续迎战“吉野”,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穗四舰围攻,中丛弹起火,全舰奋勇抗御,经远全舰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经远舰以一敌四,拒战良久。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阵亡”,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最后在浪速、吉野、秋津洲、高千穗的围攻下经远舰中弹累累,不久,“左舷舰首向水中沉下”,在东经123度40分7秒,北纬39度51分海面上,舰首向东,左舷倾覆而沉没。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十六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
“致远”沉没后,“济远”管带方伯谦、“广甲”管带吴敬荣,临阵脱逃(方伯谦等是否临阵脱逃,有不同看法)。“靖远”、“来远”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公分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炸药,发生了大爆炸。松岛船轴倾斜5度,冒起白烟,火灾大作。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本军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负伤,旗舰“松岛”情况也不容乐观,“吉野”、“扶桑”也受了伤,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伊东祐亨便于17时40分左右下令撤出战场。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
黄海海战的时长自1894年9月17日12点50分海战打响,至下午5点半结束。历时5个多小时,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中国30年洋务运动的自强成果,就在这4个多小时中灰飞烟灭。有人把海战失败归因于丁汝昌的列阵失误。在好些甲午战争题材的野史乃至影视剧里,这“雁翦阵”,一直被当成北洋水师的惨败原因。某老戏骨扮演的日本舰队司令,更是在影视剧里对这奇特阵型一通嘲讽。于是“北洋水师败于列阵失误”的说法,也就长期流传。排出此阵型的丁汝昌,身后更是背上“昏聩无能”的骂名。甚至被好些历史票友们,言之凿凿称为北洋水师的罪人。但是,就是在甲午战争后落幕后,美国海军军事理论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却亲口给这“雁翦阵”正了名:“可谓适得其当”。在那场中日舰队惨烈碰撞的黄海大战战场上,备受争议的“雁翦阵”,竟是北洋水师可以做出的最好选择?
如果单看黄海大战爆发时的情景,这个“雁翦阵”,效果确实十分坑:1894年9月17日10点30分,北洋水师十艘主力战舰在大东沟口外与日本联合舰队十二艘战舰遭遇,水师提督丁汝昌急命舰队变为“犄角雁形小队阵”,可因为时间紧迫,舰队只是草草变为“雁翦阵”,即整个舰队排成“人”形战斗队列,结果舰队侧翼火力无法发挥,两翼外围舰船更遭到日军火力打击,舰队航速也被拖慢。开战后就陷入严重被动。乍一看去,这“雁翦阵”着实坑惨了北洋水师,可为何又说这阵型是“最好选择”?因为参照此时北洋水师的战斗力,这个阵型,确实最靠谱了。
虽说黄海大战开打前,北洋水师拥有“亚洲第一”的美誉,但比起黄海海面上疯狂杀来的日本舰队,就可知此时窘境:北洋水师的战舰,都是购自19世纪80年代,全是火炮偏少的传统铁甲舰。但对面的日本舰队,却已基本是19世纪末新理念设计的战舰,拥有强大速射炮火力。单是火力这一项,就对北洋水师形成碾压优势。所谓“雁翦阵”无法发挥侧翼火力?说句寒碜话,不排雁翦阵,北洋水师也缺少侧翼火力。
比起这寒碜的火力,海战中最起码的装甲与航速,“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却是更寒碜。且不论此时北洋水师,在清王朝的坑爹军费“帮助”下,只能用旧锅炉烧着劣质煤迎击日军。就算北洋水师马力十足,舰队的平均航速也只有十一海里。而日军当时担任突击的“第一游击队”舰船群,平均航速就高达十八海里。十二艘日本战舰有十艘装备护甲,北洋水师却只有四艘,又是绝对的劣势。
更不要说大战在即,原本火力就吃亏的北洋水师,开花弹更严重不足,大多弹药都是爆炸力有限的穿甲弹。日军这边却多是爆炸力更强大的新型“猛炸弹”,堪称如虎添翼。
所以说,黄海海战,绝非“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迎战“弱小”的日本舰队。相反,却是装备严重老化落后的北洋水师,血战火力装甲绝对优势的凶悍日军!如此艰难战局下,能够消解日本舰队火力机动性优势的最佳选择,正是这在野史里被骂了上百年的“雁翦阵”!
“雁翦阵”的作用,首先就是其“人”字队列,各个战舰的舰首对向日军,且前面没有障碍,正好可以发挥各舰强大的舰首主炮威力,对日军形成火力打击!更重要的是,北洋水师最强大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巨舰排在“雁翦阵”并列中央,就好比两只威力巨大的铁拳,时刻准备在关键时刻打出。当然这前提也更悲壮——选择雁翦阵,就意味着北洋水师要承受日军近乎疯狂的火力狂攻,然后以“定远”“镇远”的重炮,对敌发出致命一击!
这哪里是“列阵失误”?分明是北洋水师,面对强大到凶残的日本舰队,做出的决死搏杀!
在战事开打后,尽管北洋水师在第一时间就遭到日军旗舰痛击,水师提督丁汝昌也意外负伤。但这精心安排的“雁翦阵”,依然发挥了其强大效用。日本舰队一度遭到北洋水师截击,日军的“赤诚”“比睿”“西京丸”等战舰,也遭到了北洋水师愤怒的炮弹倾泻。如果北洋水师的“开花弹”能多一些,这几艘被打得丧失战斗力的日舰,必将沉入黄海。
也正是这看似仓促的“雁翦阵”,令北洋水师在战事仓促爆发后,尽可能的把自身优势最大化。受尽举国指责嘲讽的北洋水师,为这惨烈一战,确实做好了最充分准备!
而同样不该遗忘的,还有排出“雁翦阵”的北洋水师将士,在黄海战场上高素质的表现。迎着日军高速火力的北洋水师官兵毫不畏惧,北洋舰队的火炮命中率,要比日军舰队高出十个百分点。特别是作为北洋水师“重拳”的“定远”“镇远”两舰,更以八门305毫米重炮发射200多发炮弹,给日本舰队沉重打击!正是这般浴血死战的表现,使伤亡惨重的北洋水师,依然重创了五艘日本战舰。杀得骄横的日本舰队,最后主动退出黄海战场。
以上是当时的战斗过程,如果由老王指挥再打一次会有什么不同呢?老王会完全重复以上过程,战舰人员一个不换,只换一样东西,就是炮弹。由以上战斗过程可知,其实日舰也中很多炮,可就是不沉,比如平远号发射260毫米炮弹一发,命中松岛左舷军官舱,并贯穿鱼雷用具室,打死左舷鱼雷发射员四名。3时10分又击中一炮,炮弹打穿左舷中央鱼雷室上部,在大樯下部爆炸。打死左舷鱼雷发射员二名。3时15分,严岛又被平远击中两炮。同样没有被击沉。问题出在北洋舰队的炮弹上。开战一小时松岛號即中彈,甚至是艦長室中彈,但因為炮彈火藥不足,沒有爆炸(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回憶)沒有沉沒,日艦後退,伊東中將司令且即更換座艦(當松島號由友艦拉回日本時,全艦千瘡百孔卻未沉沒,日軍頻呼:“不可思議”。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但都没沉,估计是北洋舰队经费不足,出航时都没载满烈性炸药的炮弹,而是大量装的火药量不足的训练弹。
海战中,北洋舰队中弹数754发,沉5艘舰,日本舰队中弹数134发,1舰未沉。而北洋舰队的炮口径比日本大,如果用的是炸药足量的开花弹的话,日舰不可能一舰不沉。所以问题不在北洋舰队训练不足,打不准上,而是问题主要在炮弹上。根据中日双方战后的统计,镇定2舰的305炮,每门炮发射了27发炮弹,5小时的海战从定远开炮开始,平均每12分钟才发射一发。定远与镇远舰上各配备了四门305毫米后膛榴弹炮,如果3分种发一炮,那么5小时里平均每门炮应该发射100枚炮弹,而最后鎮遠主炮炮彈只餘25發,就是说每门炮只剩6发炮弹。就是说每门炮只有27+6=33枚炮弹,如果按最快速度发射,那么炮弹在两小时内就打光了。显然两舰上官兵因炮弹不足,所以打得很谨慎,否则日舰中305炮弹应该更多。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毫米大炮连续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二次。松岛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后,火焰引发炸药,发生了大爆炸。305毫米炮弹如果是炮弹里炸药充足的话,应该一炮就足以击沉松岛号,可是连打两炮,还是靠引爆了日舰上炮塔里的弹药才对松岛号造成重伤,显然是弹药问题。
如果老王主管北洋舰队,只需购买装满烈性开花弹,就算这些炮弹用的是黑火药,威力没有日本苦味酸炮弹大,可是定远镇远舰上主炮口径比日舰大得多,定远号305毫米火炮,日舰最大的炮只要152毫米,只要定镇二舰满药的炮弹能够爆炸也足以击沉日舰。那么战果至少是5:5。日本舰队包括旗舰“松岛”和“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全部击沉。经远也不用开战两个小时就打光所有炮弹,需要接近敌舰发射当时还不靠谱的鱼雷,济远和广甲也不至于吓得逃跑还自己触礁沉没,说不定是5:3的胜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洋水师战斗素质超一流 输掉海战真冤枉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炮兵技术精湛,但为何日舰就是不沉?
再现甲午海战并北洋水师覆没真实原因
北洋水师如果弹药充足,能战胜联合舰队吗
看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就知道甲午海战为何赢不了
晚清史丨如果甲午战争期间,北洋舰队和日本正面交锋,结局会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