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行县城道中》修改稿
刘毓秀 刘毓秀书画 2017-11-26

《西行县城道中》(修改稿)20*80cm

(画中题记:

惊寒雁阵入遥天,

古柳危巢倦鸟还。

客路苍茫残照里,

几回回首望家山。

丁酉年桂月,写先父刘力生先生《西行县城道中》诗意。此诗作于民国廿一年秋,当时先父一十七岁,正在蓟县城中住宿上学。毓秀并记于北京密云水库之滨。)

几日前发表《画稿一件<西行县城道中>》一文后,收到很多中肯的意见,在此对朋友们致以谢意!现将修改后的画稿发出,请大家继续帮助修改。

对《西行县城道中》诗与画,有许多回馈说看出了一丝淡淡的忧伤,确实如此。诗中那淡淡的忧伤和乡愁,正是促使我作此画最初的动力。

当年父亲年少外出求学,最不放心的是老母一人守家,况且时局很不太平。那时日军已占领东北全境,并已开始入侵华北,我的家乡朱华山庄也面临战乱。当时父亲曾有诗云:“登山痛生心,大路尽虏尘。归家悲对镜,此身亡国人?”还有,“家山东望知何似,到处风飘红日旗。”在致同学的诗中还说“救国无门空自恨”,还有,“手把吴钩指三岛,与君何日共歼仇”。足见父亲当时心情的悲愤和忧虑。

怀着这样的心情,1932年深秋的一天,父亲离开家乡朱华山庄,走在西行上学途中,所见俱是惊寒归雁,倦鸟还巢,客路苍茫,残阳西照……伫立桥上回望家山,惦念亲人,恐怕泪花早已模糊了双眼了。父亲是感情极丰富的人,在《离家参军》诗中,说“别母从军无泪花”,我想正是有泪才强说不流泪,如果真无泪,说泪做什么?参军十年后,1948年父亲奉命第一次回家探亲数日,后有诗记述临别时情景,说“出门别母泪偷弹”,还有“几度停鞭痴望久,再来何日问平安”。

父亲的思母之情,在多首诗中都有流露。如1941年有“又见秋风吹战场,秋风曾记别高堂。三年惟愿娘康健,翘首朱华山下庄。”同年还有“唯望待儿好珍重,功成养母故乡寻”。1945年有“家书五寄问娘安,翘首朱华望远天”。还有“寒尽阳回春已近,娘儿指日聚高堂”。1948年有“策马归家夜已深,灯前惊看老娘亲,十年想见艰难况,白发衰颜日夜心”。

希望以上能有助于对《西行县城道中》诗意的理解,谢谢大家。

2017年11月26日星期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罗发伟 专辑》2018120207
朱华的意思
12个月24首诗,用诗词留住最美好的时光
[黄石诗坛]​余应海的诗《父亲的泪》(外二首)
吕凤君 || 清明:记忆我的父亲
西行 (诗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