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牡丹江之名是否与牡丹花有关?略谈牡丹江的前世今生

(文/陈达)

牡丹江因其发源地位于长白山脉的牡丹岭,由此,被当地土人称为“穆旦乌拉”。据说,是满语“弯弯曲曲的江”之意。我们的母亲河——牡丹江以弯弯曲曲为名又与名花牡丹同谓,生动形象而有趣,又举世无双,值得引以为荣。可静下心细想开来,地球上的江河少有不弯曲的,与九曲十八弯的浩荡黄河相比牡丹江的弯曲程度肯定是相形见绌的,牡丹江有什么资格独享这份“弯弯曲曲”殊荣?

牡丹江

关于满语“牡丹”的多种寓意

记载这条江的最早古代文献,有五代人与宋代人编写的《旧唐书》、《新唐书》与《册府元龟》,当时的牡丹江被称为忽汗水或忽汗河。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2年),遣使册封东北靺鞨人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因其所统之地有忽汗水而设置忽汗州,大祚荣领忽汗州都督。于是,我国东北地区辽宁以北有了一个唐王朝地方政权渤海国,有了用古代牡丹江之江名命名的行政区建制忽汗州。《词海》第3644页记道:忽汗州“因境内有忽汗河而得名,故治即今吉林敦化”。《旧唐书·北狄传》:“望建河东流与那河、忽汗河合。”

自渤海国之后,牡丹江在可见到的历史文献中,有过忽尔海水、忽尔海河、火儿海河、忽尔海毕拉、活罗海川、胡里改江以及穆当乌拉、呼尔哈河等10多个名称。尽管各名称汉字不同,但它们都是靺鞨人及其后世对这条大江的称谓,即对忽汗水的忽汗二字的转音、谐音记载。

牡丹江最早的名称忽汗水(河)及其后来的穆当江、木丹江等各种谐音名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黑龙江省满族地名》一书中的牡丹江词条里,说它的古名有恶水、响水与大网场等,书中未作解释即采用了牡丹江是满语弯弯曲曲的江之说法。估计其主要依据是,“木丹”二字在满语中即“弯弯曲曲”之意。

就满语来说,它是自四千年前的东北东部肃慎人语言发展而来,后来综合了这一地区各代各部族的语言,长期使用,逐渐趋同而形成的,无疑对同一事物的语音表达不会是单一的,必然也与汉语一样一词多意——同音异义。

(牡丹江市江南牡丹广场)

以我们所知,古音忽汉、胡儿海或近代的穆丹、牡丹,也有多重意义。除恶水、响水之外,还有如声音、晾网围场、弯曲、鸟夹上的曲木、搓条饽饽(满人弯条油炸食品)、回、次等含义。下面,我们一同来分享,关于满语“牡丹”的多种寓意:

由我国著名满文化学者孙文良、李治亭主编的《满族大辞典》之满语《穆丹》只一解,即:满族面食搓条饽饽。

在近四百年宁古塔流人所记叙的文字中,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中这样写道:“土音牡丹,乃一日可以往还,记其程途以为名也。”是指从宁古塔旧城到当时牡丹江边的村屯牡丹屯(今宁安的大牡丹、小牡丹)一日可以走一个来回。

关于满语牡丹江这个词的其它解释也不难理解:恶水——江水奔腾,洪水泛滥,江水响声巨大是自然之事;晾网、大网围场,更是古代牡丹江沿岸先民们渔猎生活的反映。

至于“弯”字其意,有的学者说“唯有弯子与山水蜿蜒曲折的自然特征相契合”。孰不知,全中国全东北唯一以牡丹二字为名的牡丹岭恰恰一点也不弯曲?笔者三次走近牡丹岭,这座张广才岭南端的山岭,不仅高大,而且顶部平整,名副其实的是一道大岭,却一点也不弯曲。山与江同名,牡丹岭又是牡丹江之源。古代时牡丹岭有过忽汗岭、仆干岭及牙蛮哈达等名称。清代时牡丹岭被写作穆丹岭或木丹岭,牡丹江也以穆丹江或木丹江出现在书文中。可见,牡丹江的名称是由牡丹岭派生而来,这是不应有异议的,如果牡丹二字是满语弯曲之意,为什么不说这道大岭是弯曲的山岭?

古代的忽汗水等名称,牡丹江的名称,忽汗也好,胡里改与呼儿哈也好,连同卜干等在靺鞨人、女真人语言中显然都不只是弯弯曲曲之意。

(牡丹江大桥)

由牡丹再说牡丹江

用牡丹花命名这条江河,是忽汗水一名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后的事情。清朝末年(1908年)便开始编写的《词源》,书内并没有牡丹江的词条。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成的《宁安县志》,仍然把牡丹江写做呼尔哈河:字磖子(即群力岩画)“距城200里呼尔哈河东岸……”这个城是指宁安县城。可见,即使已经在使用牡丹江这一地名,但这里的人们仍然习惯地把这条江叫做呼尔哈河,其结果表明牡丹江之名的受众接受率并不高。

至于木丹江或穆丹江何时转为牡丹江,尚未找到出处,而且因二者转音太快,不能不让人存疑。可以肯定的说牡丹江这个名称出现不过一百多年,是清末这里的满汉文人雅士们用美丽的牡丹花给它起的新名字。

在笔者所涉猎的东北历史典籍中,最早出现牡丹江这个名字的图书是源自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不知何人所著的《吉林舆地说略》一书。其后,吴大澄《愙斋自订年谱》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也提及到了“牡丹江冰道”。清末著名边疆地理研究学者曹廷杰在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所著的《东三省舆地图说》,载有《牡丹江考》一文。

(渤海国兴隆寺遗存)

近日,偶得一本伪满时编写的《牡丹江风土志》,作者颜公权。在该书的在第一节《牡丹江之名称》中说:“至牡丹江之名称,一因发源于牡丹岭,故名牡丹江;一因古名忽汗水,牡丹江为忽汗之转音;一因牡丹江[原文为岭,误也]发源经额穆宁安,蜿蜒迂回形如牡丹花,故名。”

七十多年前的这位牡丹江人可谓有识之士,他的见解值得我们重视。其一、其二正是牡丹江名称之源;其三虽然有趣,牡丹江蜿蜒迂回仅限于敦化(额穆)即上游一段或镜泊湖下游的大朱家江段,至于像不像牡丹花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讲到了像“牡丹花”。显然,牡丹江这个江名雅致有趣,已很容易使人想到美丽的牡丹花。

历史上有些巧合会大大出乎你的想象,生活在牡丹江边

的渤海国人,其国俗当中就有种植牡丹的习惯。随北宋徽钦二帝流寓到黑龙江的洪皓在《松漠纪闻》一书中写到,居住忽汗河的渤海国人喜欢种植牡丹的:“富室安居愈二百年往往为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干丛者,皆燕地所无”。想象一下,若房前屋后种植有二三百只牡丹花,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们的家像不像个大花园。

其实,牡丹江这个名字已经为这个城市大添光彩。现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开放包容,令我们没有必要一再强调:牡丹江,它是什么弯弯曲曲的江。如果真有有人提及此事,您如能说出有关满语牡丹的多种寓意,岂不显得更有学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化旧影033
浪漫五月 | 牡丹花开好运来
百年牡丹花头(建议牡丹画家收藏)
雪域牡丹
图佳滨绥线之秋【转载】
哈尔滨周易取名简介~哈尔滨起名字的由来和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