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姚氏对六经的实质的界定
六经概论

1、天人相应:人身以六经六气应天之六气,地之五行(含相火)。

2、自身为一小宇宙:六经为人体六大气化生理系统,内合脏腑精气并以脏腑作为核心地带,外连经脉体窍等在表的组织,如刘英锋教授所言,使人体内外连为一体,形成人身整体与天地气质形成能够相互感应沟通的有机联系。

刘英锋教授对六经的定义:
六经定义——是以六气气化为核心,以营卫气血津液精神为功用载体,以脏腑经络体窍为结构体架的六大生理体系(系统)。

六经实质——每一经系各有其所主之经气、经脉、经脏、经域。每一经皆由其相应的手足经脉,及其相应所内联的脏器,与外联的形骸苗窍组成,且包括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相应的气化经气与统属精气。

如:太阳之经:太阳手、足经脉及其所外循的躯干地带、所内属的膀胱、小肠,所连系的体窍,所蕴含的精气阴阳等均属之。



各经分论


太阳经

1.生理特点

  • 天之巨阳,三阳,太者,阳之至大。
  • 阴阳离合:为开
  • 气化:寒气主之,中见少阴,主质为水
  • 欲解时:巳至未上;
  • 气血状态:多血少气

2.结构特点

  • 两经两器:足太阳膀胱经、膀胱;手太阳小肠经、小肠;
  • 统营卫而卫外,外应皮毛;
  • 主背面,太阳之气出于心胸,心胸为营卫出表的开合地带。
  • 与督脉并行且交会——得督脉阳气的资助
  • 与少阴经互为表里——得心肾精气的资助

3.经络分布

  • 膀胱经:

    • 总结:目内眦,鼻根,前额,巅顶,耳上角,颈项,背,腰脊,臀,下肢外侧后缘,足小趾外侧,属膀胱,络肾,络脑。

    •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 小肠经

    • 总结:小指外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关节,肩胛,肩上,侧颈,面颊,目内外眦,耳前,耳中,鼻,咽喉、下颌、臑,食管,横膈,属小肠,络心,抵胃。

    •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䪼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4.脏腑功能

  • 膀胱
    • 肾之水腑,为寒水之腑,性寒,主津液,气化则津液外出滋润皮毛,可为汗液,储藏及排泄尿液。

  • 小肠
    • 心之腑,秉心火之余气,主液,上盛于胃, 受盛化物,泌清别浊,将水由焦膜输入膀胱,滓秽传入大肠变为糟粕。
阳明经

1.生理特点

  • 两阳合明,二阳,明者,阳气之极。
  • 阴阳离合:为合
  • 燥气主之,中见太阴,主质为金。
  • 多气多血之经,水谷津液之海,主润宗筋。
  • 阳明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
  • 欲解时:申至戌上;

2.结构特点

  • 足阳明胃经、胃;手阳明大肠经、大肠
  • 外应肌肉;阳明主膺胸;主腹面中脘;
  • 同冲脉并经而行,同太阳经汇于大椎穴

3.经脉分布

  • 胃经:
    • 总结:鼻,目下,脸颊,上齿;口唇;额头;喉咙;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大次中趾,乳房;脐;髀关;膝髌;腹股沟。属胃,络脾。

    •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 大肠经:

    • 总结:大指、食指、上肢外侧前缘,肩前;颈,臑;喉;鼻;口;下齿,属大肠,络肺。
    •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4.脏腑功能

  • 胃——脾之腑,与脾相依为命,受纳腐熟水谷。体阳而用阴,升水谷之津于肺,降食物之浊质于小肠,传谷之糟粕于大肠。胃主通降,喜润恶燥。

  • 大肠——肺之腑,肺气足则大肠之气足。胃为大肠上源,大肠之气亦责之于胃,主津、主传导糟粕,以降为顺,以通为用。
少阳经


1.生理特点

  • 一阳初生,一阳,少者,阳之初生
  • 阴阳离合:为枢
  • 火气主之,中见厥阴,主质为火
  • 主枢机,枢转气机,
  • 欲解时:寅至辰上
  • 水火之通路,少血多气

2.结构特点

  • 足少阳胆经、胆;手少阳三焦经、三焦;
  • 主侧面、胁肋,外应腠理

3.经脉分布

  • 足少阳胆经:
    • 总结:目锐眦、头侧面、前额、耳前中后、颈胸腹侧面,腋下,下肢外侧正中,外踝前,肩、缺盆、胁肋、髀骨、膝外等关节;足背 足大趾 足第四趾,属胆,络肝。

    •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 手少阳三焦经

    • 总结:无名指  手背 上肢外侧正中  手腕、肘、肩、缺盆、膻中、膈、颈项、咽喉、耳前耳后,目锐眦,眉梢,后脑,属三焦,络心包。

    •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䪼;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4.脏腑功能

  • 胆——肝之腑,藏精汁而寄相火,疏泄气机,以利腑道。胆之强弱视乎肝,胆为人壮气之本,贮藏排泄胆汁、胆主决断(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奇恒之腑,胆气主升。

  • 三焦——肾之火腑,主宣通气、血、津液。为有形脏器,实质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包括胸膜、肋膜、膈膜、腹膜等等);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上、中、下三个地帯,受着它的包裹与保卫。它的功能主要是行水、转气机而游相火,不过,水在它的上、中、下的不同历程当中,可以产生“上焦如雾(如水之蒸)、中焦如沤(如水之泡沫)下焦如渎(如水之沟渠)”的不同生理现象。元气之别使,历经诸脏,外应腠理,上焦起于咽之上,根出于肾中。
太阴经

1.生理特点

  • 阴中至阴,三阴,太者,阴之至大
  • 阴阳离合:为开
  • 气化:湿气主之,中见阳明,主质为土
  • 欲解时:亥至丑上;
  • 气营之源,多气少血

2.结构特点

  • 足太阴脾经、脾;手太阴肺经、肺;
  • 外应四肢,太阴主腹面;

3.经络分布

  • 肺经
    • 总结:腋下,上肢内侧外缘,大指端,喉咙,膈、肘、寸口、鱼际。连中焦,络胃口 大肠,属肺。
    •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 脾经
    • 总结:足大趾、下肢内侧前、内踝、胫骨后、膝盖、股骨、腹、胃脘、膈、咽、舌下;属脾络胃,注心中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4.脏腑功能

  • 肺:主气司呼吸,与天气相通,为华盖、为娇脏、肺气宣降(宣发卫气,温分肉肥腠理,冲皮肤司开合)、喜润恶燥,通调水道、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肺之呼吸与全身气血津液的调节)。藏魄、在志为忧、主皮、其华在毛、主涕、喉为肺之门户,开窍于鼻,纳胃中水谷之气以养诸经之阳,布施水津养诸经之阴,可生肾水,制金木。

  • 脾:体阴而用阳,与胃相辅相成,为胃行津液,气血生化之源、运化水谷水液,孤脏、主运化、主升清、主生血统血(功能),主交通心肾;藏意、五志为思、主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白轮属肺,主涎;主大腹。脾气宜升、喜燥恶湿(特性)

少阴经

1.生理特点

  • 阴气初生,二阴,少者,阴之初生。
  • 阴阳离合:主枢
  • 热气主之,中见太阳,主质为水火
  • 欲解时:子至寅上;
  • 涵养阴阳、统摄精神(阴阳之根,精神之宅)
  • 少血多气,调节阴阳平衡

2.结构特点

  • 足少阴肾经、肾;手少阴心经、心;
  • 外应骨节,主小腹,上系于脑

3.经络分布

  • 肾经
    • 总结:足小趾、足心、脚后跟、下肢内侧后缘,胸腹第一侧线,内踝、腘窝内侧、脊、喉咙、舌本。属肾,络膀胱,贯肝膈,入肺、络心、注胸中。

    •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 心经

    • 总结: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手小指。咽、目、手掌。食管,起心中,属心系,络小肠,上肺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4.脏腑功能

  • 心——五脏六腑之大主, 主血脉、主神明、 主藏神 、五志主喜、体脉、其华在面、主汗(惊而夺精,汗出于心),舌为心之苗,寄窍于耳。

  • 肾——阴中之阴,主先天原阴原阳,主蛰藏。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为水脏主五液、主为气之根主纳气,主作强儿出伎巧。藏志、在志为恐、主骨、其华在发、主目之水轮,主舌根,主唾,腰为肾腑,开窍于耳,主二阴。肾气宜升、恶燥。

厥阴经

1.生理特点

  • 两阴交尽,一阴,厥者,阴气之尽
  • 阴阳离合:主合
  • 风气主之,中见少阳,主质为木
  • 欲解时:丑至卯上;
  • 藏血疏气;多血少气

2.结构特点

  • 两经两器:足厥阴肝经、肝;手厥阴心包经、心包;
  • 外应筋脉;主少腹

3.经络分布

  • 肝经
    • 总结:足大趾、内踝 、小腿内侧、股膝内侧、腘窝内侧、外阴、乳房、小腹、腰、贯膈、胁肋、喉咙、颃颡,目、额、巅顶、脑;下颊,唇内。属肝,络胆,夹胃,注肺。
    •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 心包
    • 总结:乳头 ,上肢内侧,中指,胸中、膈、胸、胁、腋下、肘、掌中。属心包,络上中下三焦。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4.脏腑功能

  • 肝:体阴而用阳,刚脏(肝凭其悍,每肆欺凌);主生发、喜调达恶抑郁、为刚脏(特性);主升发、主疏泄(调节血液循环、消化作用)、主动摇、调气机、藏血。藏魂、五志在(肝气虚则恐、实则怒)怒、主筋、其华在爪、主泪,开窍于目。

  • 心包:与心相包,气之强弱主乎于心,无自招之邪,代心受邪,心主之宫墙。
END


编者按



本文由姚氏相关书籍及刘英锋教授讲课内容整理而成,为初步展示姚氏六经的生理框架,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姚氏的大六经系统 。由于篇幅及作者水平所限,仍有许多需要修正及完善之处,例如经络之交汇、脏腑的相互作用、六经的相互联系、奇经的作用归属等等,尤待诸贤指正!

整理作者:王言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经开阖枢理论
五脏六腑
脏腑别通
特定穴的意义
募穴、背俞穴
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