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 窑洞

今年假期又回了一趟山西,沿途看到了熟悉的窑洞,有的还有烟火气,有的已彻底荒废,睹物思人,有触动才有感怀。窑洞,作为黄土高原一种普遍的居住方式,实用性很高,冬暖夏凉,却还被误解,带着偏见,像极了命运的一些境遇。

小时候住的是砖窑洞,顾名思义,用砖头垒的窑洞,比起直接挖的土窑洞“进步”了很多。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一家住的就是土窑洞, 居住环境极为简陋,只能算作庇身之地。当下,住土窑洞的乡民很少了,也印证了黄土高原上的庄稼人,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

北方窑洞的门头一般都向阳,典型的地域特征,主要为了取光,房间里有了充足的光线,既方便屋内的女主人做点细致的针线活,男主人依靠在木柜上翻看生计记账本,小孩子可以坐在小板凳上写作业,也让一个“家”可以沐浴光辉,心头向着阳,生活充满希望,满目不只是飞扬的黄土。北方寒冷季节很漫长,要从11月延续到次年的4月,门头向着阳也为了取热。冬季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坐在门槛上埋头晒太阳,或者搬个小床靠近窗户,让滚热的阳光抚慰全身,可以懒洋洋地眯个下午觉,梦里都是阳光金黄的味道。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全身充满了力量。

走到门外,夕阳刚好西下,红彤彤的晚霞映照着窑洞,院落生辉,满屋祥瑞,庄稼人的精神世界很简单,也很丰盈,顺应天,合乎道。可如今进了城,上了楼,还是怀念携带着乡土风味的窑洞,习惯自然馈赠的温度,暖气和风扇始终没有那份原汁原味的淋漓劲和舒适感,以为脱离窑洞换了高档的“身份”,却发现油然而生的乐趣依旧在原来的那块土地上。

童年时期,在一位亲戚家也住过土窑洞,那时对“房子”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认知,一群人挤在局促的空间睡得依然很香。一盏昏暗的电灯,头顶就是发黄的泥土,一个衣柜,一个储物柜,就是屋内全部的家具,在那个年代能吃饱就很不容易了,有一孔能遮风避雨的土窑洞也是实属不易,没有现实条件和基础,再谈其它需求真的是奢求,吃饱喝足睡好觉便是幸事。

时过境迁,那位亲戚家早已乘着改革的春风住进了明亮的砖窑,其他的乡民们都有了自己的新房,居住窑洞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历史。有一年,凭着记忆,一个人还专程去看望了亲戚家那孔窑洞,里面黑糊糊的,已被鸟兽作窝,外面杂草丛生,周围没有人迹,已是荒郊野外的景象。谁曾想,这里也曾烟火缭绕,欢声笑语,时代在进步,有更新就有消亡,还有一些和蔼的面孔早已作古,灵魂可能还着附在窑洞周围,不愿离开。

在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发现一棵苍天大树不容易,如果在峰回路转的空间寻觅到一个村庄更是意外。曾经周末跟着一位初中同学去他家过夜,从未想到山脚的另一边会有一个小村庄,四面环山,阻挡了外延的视线,却是一个妥妥安稳的地方。夜晚,我们一起散步,走到山半腰,每一户上灯了,一束一束的灯光就像从土里冒出来,分散在村落的各地,让黢黑的山谷瞬间有了温度,不在荒凉,有了生命的气息,不在贫瘠,鸡归舍,羊回圈,劳累一天的乡民在踏实中吃着晚饭,一大群人围着石桌夹酸菜、喝稀饭、吃土豆,这一幕才能理解乡村人丁兴旺的意义,而当下围坐灶台的只剩下老两口,看着佝偻的背影、蹒跚的脚步,人的暮年和乡村衰落的景象一个样,走到这一步,是发展过渡,还是命运结局,与我们的未来息息相关。

月亮爬上了树梢,一通响亮的狗吠声过后,村落静谧的气息更加深厚了。枕着谷子壳做的枕头,头部确实轻松了很多,听着窑洞里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刚才炕上拉话的六个人都睡着了。有群山守候,虽然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内心却很安宁,睡得也很踏实,一觉舒畅到天亮,这类高质量的睡眠至此再没出现过,也让我一直怀念那座山,那孔窑洞还在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乡窑洞的记忆
陕北窑洞,浅谈黄土高原上古老的窑洞民居
陇东窑洞 演绎黄土高原的生命传奇
关于“陕北窑洞”
三十年代末老照片,住在窑洞里的人
中国建筑之晋派建筑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