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杂文| 遇见心中的美好

温馨提示:边听音乐,边读文章,意境会更加美妙。)

读者们,你们好,很乐意通过“对话”这种形式再次交流一本古风言情小说《胭脂红》的身世。

读者:《胭脂红》那一缕夺目的色彩—红色,深藏着怎样的故事情节,书籍封面那位眼神忧郁的女子指代谁?

作者:《胭脂红》的前生是《一點红》,《一點红》的往世是《香魂》,《香魂》的尽头是一片红彤彤的世界,刻画了一个个理想的色彩形象,为红色赋予了女子温柔习性和美丽气质的内涵。这些情节来源于自身的感官体验和独特经历,看见了什么,体悟到什么,就描写着什么,随心随意随念。那位眼神忧郁的女子是形象集成的代言人,并不指代具体的某一位有名有姓的女子,初看可能是每位读者曾经念念不忘的“她”,读完《胭脂红》,“她”就是故事中永远见不了面的那些女子,携带着每位读者自身的审美视角。

读者:《胭脂红》创作的情感动机是什么,为何把故事背景放在战国这样的一个历史时代?小说中的十一位女子在现实中有原型吗,从她们精致的名字可以看得出对人物形象的细腻刻画,她们的原型是和作者曾经交往密切的十一位女子吗?

作者:《胭脂红》的创作动机是为了再遇见“她们”,把“她们”美丽的形象封存在文字构建的精神家园,隔空对话,惺惺相惜,不辜负今生今世这份相遇的情缘。

战国是一个动荡的岁月,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把故事情节置放在这样宏大的背景中,新与旧的秩序更替,美与丑的形象对抗,真与假的价值较量,有因果冲突才有故事张力,人物塑造会更加饱满,情节刻画会更加精彩。

十一位女子形象在现实中都有原型,都是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性情、气质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形象来源原型,高于原型,带着作者很明显的审美痕迹。十一位女子形象的原型是作者从小学到大学这段时期有过交集的女子,主要集中在高中阶段,这个时期对异性的认知开始彻底觉醒,多愁善感加持,情绪极为敏感、热烈,思想极为单纯、专一,创作素材来源也极为优质、丰富。

十一位女子的名字来源于古诗词中优美词语的“谐音”,当时把《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还是翻阅了一遍,希望能给“她们”一个绝美的出身。《胭脂红》处处贯穿着对两性关系相处一种美好愿望的表达,友情、亲情、爱情,自始至终,书中男主人公“铁枫”体现着对“她们”的尊重、呵护、关切,不管处在何种境地的抉择,相识过,经历过,分开过,都不会去伤害“她们”,这是“侠”的基本道义,当下的男子能做得到吗。

读者:听闻《胭脂红》从创作到出版,历经十五年,其中的坎坷实属不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非要完成纸质出版?当下很多文学作品无需正式出版,通过网络渠道同样可以实现它的阅读功能和传播价值,这是一种传统写作的仪式感,还是心中一种创作的个人执念,感觉拿在手里的书籍才是像样的、踏实的,纸香和油墨香是不是天然能携带炽热的情怀?

作者:《胭脂红》从高中到大学断断续续创作了五年,也是给自己毕业的文学作品,只为纪念一段逝去的青春,当时小说文稿的名称是《香魂》,签约《红袖添香》文学网站,想让更多有思想的读者品鉴这段故事,却高估了网站的宣传和统筹能力,自己的事情还需亲力亲为。

在青藏高原的五年是思想沉淀的五年,也是对作品再次完善的五年,心里有了一个强烈的出版念头,这时小说文稿的名称是《一點红》。在关键的时刻这點红就会出现,冥冥中给了作者奋发向上的力量,激励着他一直要往前走,茫茫高原,天寒地冻,不管前方的风景如何,前行中总有一个终点到达,鼓励着作者走出了人生困境,也走出了雪域高原。

当下,在网络上发表一篇文章太容易了,容易到已经没有了阅读的欲望,一方面是水准太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边界被模糊了,另一方面太容易了就不会珍惜阅读本身的意义,大多奔着一些沽名钓誉而去,想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或作家,就需要多原创,还要用心用情创作好每一篇。

大费一番周折去出版一本著作,这时它就变成了一个属于个人的梦想,需要付出,需要珍惜,需要奋斗,这时小说文稿的名称是《胭脂红》,胭脂是女子的专属物品,象征意义很明显,也是为了给“她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名份”,通过结果来自我肯定和社会认可。

读者:《胭脂红》中的男主人公只有一位,女主人公却有十一位,是目前看过的古风言情小说中女主人公最多的一本著作,作者最喜爱笔下的哪位女子?对照现实中现在的那些原型,最初的感觉和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很大的冲突吗,或者说,那些女性形象是不是已经脱离了现在的原型?

作者:从叙事结构而言,十一位女主人公都是喜爱的形象,因为“她们”共同支撑起了“胭脂红”这份美好的记忆。身边的一些朋友喜欢《胭脂红》中的姬绒,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童年时期邻家女孩的模样,处于懵懂的状态,没有男女身份的意识,如贾宝玉口中所说女子是水做的,充满了灵动的气息,和这样的女子相处如浴春风,是童年美好回忆中一个重要的片段,能治愈一生的幸福。

对照当下现实中的原型,思想情感冲突很大,甚至是认知割裂,在原型身上找不到“她们”的一丝身影,现在的“她们”就是情境中的“她们”了,独立的人物形象人,和现实没有一丁点关系,这也是大学期间选择这类创作题材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美好的记忆需要尽快捕捉储存成型,一旦错过了那个情感机遇期,犹如沙像被微风一点一点侵蚀消亡,最后脑海中空白一片,记忆真的就干干净净了,没有了来时的路。

读者:再去读自己的《胭脂红》,心境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可以和逝去的青春有个交代吗?现在的创作主题还会涉及一些与相遇女子的感受吗,这些女子的性情和《胭脂红》里的女子形象有相似之处吗?

作者:再读一遍《胭脂红》,如同和“她们”再相遇一次,纠缠在点点滴滴的一笑一颦中,互诉着它人不能感知的情分,心底的思念也是和现实一样的。女子,这是一个圣洁、庄重的昵称,不沾染尘世女人的俗气,洒脱地活在《胭脂红》的故事里,可以和逝去的青春一个交代,遇见了“她们”。

走入婚姻的围城,创作依旧没有停歇,审美的眼光开始黯然失色,眼中的异性大多是“司空见惯”的女人,关于女性话题的创作不自觉丢失了灵感,直至“她”的出现,唯独的一位女子走入了眼帘,好似从《胭脂红》中走出来的女子,自带相似的“妆容”,再次点燃了灵魂深处人性的光芒。

五年来,依靠着这股炽热的怒放情感,不由自主地为“她”创作隐喻的小说,撰写暗喻的散文,疾书转喻的诗歌,写着写着又陷入了该封存感觉的境地,美好的事物都有昙花一现的结局,从一點红到一抹光,心中坚守的还是那份双向奔赴的美好,期望“她”一直“美”下去,只是以“爱”之名去遥望眼角最美的风景线。

诗集《一抹光晕》也出版了,对外并没有发行,诗歌安慰的是灵魂,不需要太多品鉴意义的旁白,燃烧的情感只有心底的呼唤知晓温度的存在,最后一位女子成就了那么多诗歌的秉性和风骨,守望心境中的美好,成人世界也可以不与暧昧和情欲对话。

(特别声明:上述五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第一时间删除更正。)

(备注:古风言情小说《胭脂红》在淘宝网、京东网、当当网、孔夫子旧书网等网站均有销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了这个,就能创作出读者喜欢的人物形象!
卢纶水平高超的诗作,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尽显威武雄壮的气概
短篇小说写作技巧:人物肖像和性格
想看精品网文,不妨读一读锦书上的超品兵王!
西门媚: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故意
小说创作丨用最通俗的文字解释如何写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