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推荐 | 闽都文化之渊源,福州文化之精神

   Aleph Brand Expert   

/分/ 享/ 即/ 是/ 美/ 德 /

一、闽都文化

所谓闽都文化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此中之大者,为包,为容,为刚,为强,为柔,为美。

其包容者,是两千年汉传佛教之禅宗引领,是儒家朱子理学之续统北进,是五千岁华夏文明之西学东渐。

其刚强者,是盛世里,难见真容的不与争锋芒,是乱世中,方识风骨的敢为天下先;其柔美者,是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头巷尾读书声,是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是“那一时之缱绻,可以决绝成一世之坚守。”之柔,是“开卷一片清光,有山水之音,无脂粉之气。”之美。

二、海洋文明

闽都文化是海洋文明,不同于相对封闭,由平原与河流组成的黄土文明。它是在包容多元的同时,是开拓的,是进取,是刚强。是反哺的,沉淀为文化后,终达柔美而不息之境界。

有趣的是,在中国,海洋文明里,有两个省份,建立了两个最具包容性的城市:一个是广东,以广东人为主体的创建了一座世界之城,就是香港,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而比广东人更值得称道的,就是我们福建人了,他们创建了一座城,我们则在一座城上创建了一个活,并主导了一个国,那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九成人口是华人,这是福建人建立的一个国家。在那里,华人可以跟所有的外国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那里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人,也有非洲,东南亚,印度,南美洲人,但在这个海纳百川的世界里,人群的主体正是福建人。

马三保泊舰候时,七下西洋,陈振龙引渡吕宋薯,黄乃棠南辟新福州。文化在积累沉淀和吸纳包容后,会让城与人,达到柔美而不息之境界。

文化从来是不停碰撞,交流和互补的,不同地方的文化在这里相遇,在矛盾与冲突中交融和谐发展,所呈现出的文化发展,是难以想象的。而这样的特点其实也从来影响着闽都文化和福州这座城。

在闽都文化滋养中,福州人在很长时间里,都代表了整个国家在不同领域的至美至善之高度。

并世译才数严林,翻译界里,严复,林纾是当然之翘楚。而郑振铎,冰心也为一时之选;清末到民国时期的福州人陈宝琛,执笔京师,达官贵人常常踏破门槛而难求一文,晚年时,先生精力体力不支后,入其法眼,而能代笔者,亦是福州人陈衍与何振岱。

而书法界里,郑孝胥则是当仁不让的头牌,其为商务印书馆提字,每字高达2000两银子,真正可谓一字千金。

新闻界里,称颂福州人林白水,是无私无党,直言不讳者,白水一人而已。观其时评,无论任何军阀、任何政客、任何士民,有好坏处,莫不良心驱使,力加戒勉。料事如神,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其见诸报章,每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于政局,针针见血,物无遁形;词严义正,道人所不敢道,言人所不敢言,对一般恶官僚,当头棒喝,对一般新青年,痛下针砭,倚马千言,大放光彩,当时“诸报无不以刊白水之文为荣”。

也还是福州人陈衍,1912年12月起,他在梁启超主办的《庸言》半月刊上连载诗话,数十万言的长文,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广获好评,其后,《石遗室诗话》结集出版,风靡一时,轰动海内外,'煌煌巨帙,声教远暨海内外,一时豪俊,奔趋其旗之下。'他要续辑诗话的消息传出后,各地诗人竟'争欲得其一言为荣,于是投诗乞品题者无虚日'。他得意地告诉朋友:'海内诗人寄到之集,已阅过者殆满间一屋,而架上案头,有已选佳句不及收入者,尚不可胜计。'

三、闽都之史

秦汉无渚王建国,尧山舜洞,始开风化;

两晋严高筑子城,衣冠南渡,八姓入闽;

唐末王审知开闽,十八从王,德基培固。

此其中,所治城福州者,皆外来之能人,这也造就了闽都古来包容外人的基因与血液,此为人和。而天然基因中,闽江与东海之交融,曾巩于《道山亭记》云: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此有福之州,水进以钟城之美,潮退以流城之恶,这新陈代谢自然从容,内河水流通畅无碍,小则可以做到“舟楫不绝,货财日积,人物日盛”,大则可“以回王气,以昌文运,以利民生,以安地方”,这水乡之国亦由此吐纳而成,水边之州更因此气象万千,包容有度,此为地利,为天时。

于是乎,君不见,在这闽都福州,只要你是能人,管你是不是福州本土人,但凡你与福州有所关联,也许就会被天性包容的福州人供上神坛,就像那莆田来的妈祖,陈文龙,福安的甘国宝,福清的张经,叶向高,甚至郁达夫与三坊七巷,叶圣陶与烟台山,到今天也还常常被津津乐道。

而更多的闽都福州人,从百丈怀海,义存禅师,灵佑禅师,希运禅师,黄干,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福州人从来不拘于本土,向外而传,亦向外而学。

与偏安一岛的厦门相比,这厦门人是以岛为家,面子上对外乡客人礼貌客气,但里子深处,是排斥难容外来之人的固执。闽都福州之人,多是不固守于一城,可以四海为家,是英雄莫问出处,几杯下肚,一场温泉后,便在骨子里认定你是福州人的豁达。

关于闽都文化里,对家的认同,最是仰慕籍贯闽清的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之诗:千古蓬头跣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

四、闽都之包容(三个标志性文化事件)

1、禅宗引领

唐末宋初,外来之汉传佛教逐渐被交融成禅门五宗。在禅宗成为佛教主流的演变过程中,福州无疑是最重要的城市,更从此成为中华禅宗当之无愧的中心城市。创宗立派的高僧巨匠不时涌现、代代相承,城中三山千簇寺,座上十客九禅思,真是名不虚传。

祖藉长乐的百丈怀海宗师,定立了禅门百丈清规,佛门因百丈清规而兴而盛,是佛门公认的达摩、慧能六祖后,最具影响力的高僧大德。

雪峰义存禅师传弟子文偃、师备而出云门、法眼二宗,两宗皆奉闽侯雪峰崇圣寺为祖庭,是有“南有雪峰,北有赵州”之称。

祖藉福清的希运禅师,创立了黄蘗宗,后由隐元东渡扶桑,成为今时日本最具影响力的禅宗流派;而其弟子义玄则开创了临济宗;祖藉长溪的灵祐禅师,又创立了沩仰宗。

其时,北宋后,禅宗在中国渐渐形成了明确的门派,有“五家七宗”的说法,其中五家的名号最响,是为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 而根据元代的和尚高峰原妙总结,其五家风格分别代表了“痛快,细密,严谨,高古,详明”。

此五宗者,四宗源出福州,而影响力最大的曹洞宗,自鼓山元贤中兴后,开始于涌泉发扬光大,如今曹洞宗里,最大的流派则是鼓山涌泉曹洞,民国四大高僧之虚云、圆瑛皆出其中。

佛国福州,原来,这是一座佛缘如此深厚之城市。佛教,早在吴晋之际传入福州。是全国重点寺庙最多的城市,共有六座:雪峰寺、西禅寺、林阳寺、涌泉寺、万佛寺、地藏寺。

百丈师云: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这佛门宗风,禅境自由,如春风化雨,连绵不绝。义存师尝语:世界阔一尺,古镜阔一尺;世界阔一丈,古镜阔一丈。一镜如一叶,至今阔闽都,依旧照佛国。希运禅师则有禅诗: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个中真意,亦值得千年细品,万世传颂。

2、续统北进

“至考亭朱子、勉斋黄氏,师弟之授受,朋友之讲习,奋然兴起者,如云汉之昭回,如江河之莫御。理学名区,独盛于闽,不惟比拟伊洛,直以并称邹鲁……吾见闽学之盛行,且自南而北,而迄于东西,不拘于一方,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

这是清代理学大家、配祀孔庙者、康熙朝礼部尚书张伯行景仰之中,对闽学的经典之表述。

这与朱熹齐名的勉斋黄氏,指的便是朱门四大弟子中号勉斋的黄干。就朱子门人在朱子学派当中的地位和影响来说,以黄干最为重要。

1200年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决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离世后,为朱熹写成《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的,也正是黄干。

文中高度概括朱熹一生坎坷的经历,为研究朱熹生平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全面论述朱熹的学术思想和人品道德,并给朱熹以“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的高度评价。对许多文化人来说,提起这黄干,总会想起那个“候师三月”的典故。

话说黄干,为了追寻理学道统,拜朱熹为师,曾在大雪纷飞武夷山中客栈,衣不解带,恭候朱熹,直至开春后,方才等到朱熹。这黄干“候师三月”之典故,比起杨时游酢的“程门立雪”,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后世有联赞叹道:伊川府前立雪一尺,世皆尊程氏高弟称游杨载道南矣;紫阳户外候师三月,吾独赞朱子门人号颜曾续统北焉。

对朱子理学和闽学传播而言,黄干或许才是真正的开枝散叶者,朱熹逝世后,朱子学主要分三支,皆因黄干而上承朱子。

江西支脉由黄干传至饶鲁,饶鲁再传程若庸,并由程若庸传系吴澄;

北方的一脉,赵复、姚枢、刘因、许衡之学,亦实出自黄干;

浙江一支,是由黄干传何基,何基再传王柏,王柏传至金履祥,金履祥传给许谦,此即后世所谓“北山四先生”,也称“金华四先生”。

除此之外,黄干还在湖南重建华夏四大书院之——石鼓书院,以传儒学之风,无论如何,正是这黄干,让这其时华夏道统清源之闽学,从“道学南传”又开始了“续统北进”之轮回,让闽学与朱子学不限于一时,源远流长,汪洋澎湃。

3、西学东渐

1707年,当张伯行在福州于山北麓、白塔之侧的鳌峰坊巷间,开始了福州四大书院之首“鳌峰书院”的筹建时,未知彼时身为理学大家、福建巡抚的他,对这个规模并不算太大的书院,有着怎样的未来期许。但他或许没有想到,在他一生之中,创办过的那么多书院里,这会是最值得历史书写的一个,100多年后,它甚至引领了中国近代史的风向,掌控着时代的节拍。

张伯行礼聘的首任山长是泉州理学家蔡璧,他的儿子,清代理学大家蔡世远不仅出自鳌峰书院,也同样担任过书院的山长。此外林枝春、朱仕琇、孟超然、郑光策、陈寿祺等一代代大家鸿儒都以山长身份,引领鳌峰书院的文风儒学培育出了一批批第一流之人物,如赵轩波、蓝鼎元、陈若霖、张际亮等都是当时'第一流人物'。而其中的两位同窗---林则徐与梁章钜更是在三坊七巷,将福州的文儒之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回到福州城本身,虽然贵为八闽首府,但清代之前,福州的理学文化却是难称浑厚。虽然也曾有唐时黄璞留有清儒之名,宋初三坊七巷的滨海四先生也有一时之名气,但纵观整个历史,福州,除了那些只是匆匆过客,如朱熹、蔡襄、程师孟、曾巩、陆游、辛弃疾等名宦大家稍加影响,大概也只有朱熹的弟子黄干值得浓墨重彩来书写了吧。

而黄干呢,一生讲经传道也不以福州为主,倒是其在故里创办的“鳌峰精舍”,在几百年后,被敬重他的张伯行得以延续、生动、丰厚。

鳌峰书院创办时,闽学之风依然引领于闽南泉州之域,而福州城的文人士子们,大概还难入闽学大家的张伯行之法眼,他请来的首任山长是泉州的理学家蔡璧,而彼时闽学道统的承续者,一代名臣,泉州安溪的李光地也受邀于此开经讲学,在他们的致力引领下,闽学开始由两宋时的建州武夷,明代时的滨海闽南,开始繁衍续统于八闽首邑,直至叹咏而出万世流芳之三坊七巷。

从战国的孔孟时期,到两宋的濂洛关闽,再到近代的三坊七巷,儒学,开始慢慢从高贵、典雅的殿堂里缓缓行来。

当朱熹完成了《四书集注》后,南宋时的闽学已经为儒学的近世化带来了启蒙之曙光,朱子闽学为孔孟儒学实现了哲学的理知性、世俗性和普众性。

而当三坊七巷人经过闽学之熏陶,在接受儒学近世化洗礼中,又交融了西学东渐带来的西方文化之启蒙,由此而出的新儒学,不仅是实现了儒学在哲学上的最终完成,更为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坚定了步伐,指明了方向。

其时,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传媒的时政信息,密切关注中外关系变化,和工业革命的巨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沈葆桢创办船政学堂,建立第一支海军舰队,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之先。

坊人林纾,以酣畅淋漓之译笔,将《巴黎茶花女之遗事》、《鲁宾逊漂流记》的西方经典带入转型中的清末,引起巨大轰动。

而与林纾被世人并称'译才并世数严林”的严复,毫无疑问,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开拓者与引领者,他是中国近代系统引进西学的第一人,他以中国哲学的体用之说概括西学精髓,使闽学自朱子之后,在西学东渐的大格局中,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俯瞰历史长河。

五、闽都之刚强

1898年9月28日,京城宣武门外,人头攒动的菜市口,又一次迎来了六位犯人。有所不同的是,这六位刑犯个个气宇不凡,凛然正气,丝毫没有为非作歹、作奸犯科的样子。六人之中,最年轻的那一位,时年仅23岁,临刑前,他仰天长啸、声动寰宇:君子死,正义尽!这六人,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六君子。

仰天长啸的,正是福州人林旭!林旭壮怀激烈后,其妻---名臣沈葆桢之孙女、诗人陈衍之徒、才女沈鹊应写下一副名动千古的挽联:伊何人,我何人,只凭六礼传成,惹得今朝烦恼;生不见,死不见,但愿三生有幸,再结来世姻缘。

写下挽联后,沈鹊应服毒自尽,虽被救未果,但此后两年,刚烈又哀婉的沈鹊应,在林旭走后,高山流水无人相和,已成孤音,一首悲悼林旭之《浪淘沙》,更可见这年轻奇女子彻骨悲凉之恸:

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到,云暗江头。绣佛旧妆楼,我已君休,万千遗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

两年后,沈鹊应悲伤过度,于南京香陨玉消,巧合的是,她离世时的年纪,和夫君林旭,正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同庚。死后,父亲沈瑜庆带着她的棺木回来,他将夫妇二人合葬,并刻上了“千秋晚翠孤忠草,一卷崦楼绝命词”的对联。

闽都福州之刚强,男儿可歌是晚翠,巾帼可泣数鹊应!闽都文化里,和华夏的许多地方不同,福州女子由来利落、大方、强势。

沈鹊应巾帼不让须眉,但或许这其中许多影响,该会是来自其祖母林普晴之影响吧。林普晴,生于1821年,字敬纫、俊兰,是林则徐的次女。林普晴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成长,长大后嫁给沈葆桢,两人结婚后,不仅关系和睦,相敬如宾,为沈家生下五男五女,更在历史上留下了“广信血书”的著名典故,为福州林、沈两个世家再添传奇。更多刚强热血的福州人,在大时代中,选择迎难而上,击水中流。

某日,有外乡有人问我,何为福州风骨,福州风骨今安在?我说,侠意福州,是盛世里,难见真容的不与争锋芒,是乱世中,方识风骨的敢为天下先。

它是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沈葆桢的船政以启元,严复的西学而东渐。

它是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已然陷落于蒙古族元人之手,民族危亡的末世之中,福州力鼎赵昰称帝、改元景炎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它是公元1645年,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满清即将灭明时,闽人于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发动北伐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它是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州南校场召开大会,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发动抗日反蒋之福建事变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它是中日甲午海战、中法马尾海战、中日江阴海战里,邓世昌、刘步蟾、方伯谦、林永升、林森林、陈季良的强敌当前、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舍生忘死。

它是辛亥革命前,黄花岗起义时,林觉民与妻诀别,绝笔而书大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它是林则徐1840年虎门销烟以开中国近代之史;它是1919年5月1日,林长民那篇不足之三百字,拉开一个全新时代之序幕!

六、闽都之柔美

陈宝琛称颂福州的才女们是:“开卷一片清光,有山水之音,无脂粉之气。”而福州的才女们在闽都文化的风化与沉淀中,亦将柔美呈现出了精彩纷呈之状态。

冰心之柔美,是如同巴金所说:“有你在,灯亮着。”从福州的海边出发,她走过无数的山,无数的海,将自己燃成了一盏整整亮了一个世纪的灯,真诚地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

林徽因,则凌驾在民国女子的最上空,几乎标志了一整个时代的女子之颜色,那样出众的才,那样倾城的貌,那如童话般的爱情,那如春天般的青春,那样幸福的婚姻,那样浪漫的生活,她悠长,如梦,是爱,是暖,是希望,是晴天,是艳阳天,是人间四月天。

而民国诗评界泰斗陈衍于《石遗室诗话》对清末才女薛绍徽有极高之评说:'好学淹雅,日拥百城,撰述甚富,诗词骈体文裒然。”,其诗之豪迈,巾帼不让须眉,于《仲秋夜读史作》中可见一斑:

从来祸福不相侔,成败惟看棋局收。笃志有人欣御李,智囊无策到安刘。岂真遇合风云会,须惜艰难骨肉谋。岂真遇合风云会,须惜艰难骨肉谋。昨夜长天觇北斗,依然明月照高秋。

而也正是这些在闽都文化滋养下,刚毅翘楚之福州女子们,方能把那一时之缱绻,决绝成一世之被爱。

林觉民之妻陈意映,为福州著名螺江陈氏十九世孙女,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尝著《红楼梦》人物诗一卷。林觉民黄花岗就义后,不到两年,郁郁而终,其时不过22岁。

还是那个沈鹊应,那首悼念念林旭之词《菩萨蛮》,思恨悠悠,血泪斑斑,听者莫不失色,读者莫不动容:旧时月色穿帘幕,那堪镜里颜非昨。掩镜检君诗。泪痕沾素衣。明灯空照影。幽恨无人省。辗转梦难成。漏残天又明。

闽都巾帼之美,自是冠绝近代史,但彼时之须眉亦是不落人后,戊戌变法后,梁启超曾经为戊戍六君子作传,传记之中如此形容林旭:“……自童龀颖绝秀出,负意气,天才特达,如竹箭标举,干云而上。冠岁,乡试冠全省,读其文奥雅奇伟,莫不惊之,长老名宿,皆与折节为忘年交。

彼时,在京师名动一时,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的福州人,又何止林旭,林纾。那个在福州,常喜佩一柄长剑,日日随江风洒然而迈闽江边苍霞精舍之大门,昂昂然间招摇过市,岩岩若孤松之独立,高而徐引、清朗风卓的侠意书生,一入京都,便令多少京城女子为之倾倒。

诚然,这闽都之美,岂止在人,更在这无处不在的文化滋养中: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亦然。

那日,闲登于山,在戚公祠里,读得宋人《野意亭》诗中的四句:晴时海色依稀辨,醉后乡愁逐渐微。山鸟不知红粉好,才闻歌板便惊飞。那么诗意的福州,原来还轻轻淡淡、安安静静地躺在这玻璃橱窗下,虽是隔了千年之光阴,但却依旧流淌着那最美的诗意福州。

那日初冬的午后,禅定于金鸡山下,地藏寺内那颗千年古樟下、圆形石墩上,左边是女子佛院的净修无声,右边是千万魂灵的安然静处,身后是佛经堂的如玉书香,身前是地藏王的舍身忘我,也不知过了多久,恍如一觉醒来,似有阳光于老树间穿过,投影在净土佛门之归途,独留斯人,低低一叹:蝶梦轻扬一场空,梦回谁识此身同? 佛前影冷松阴碎,一枕经声晌午风。 于我而言,这便是心底最美的禅意福州。

多年前的一个黄昏,与妻在洪塘古渡头,于脉脉秋烟中,和半洲渔火,乘一篙摆渡,到那浮于水面的一方印石上,背倚古朴石塔,身伴妙高钟声、眼舒旗麓斜阳,耳边突然悠悠飘来先人之童韵: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娘子撑船来接郎。如梦幻影中,入夜回首时,夫妻对望,会心一笑,正是,风满石间高士卧,月明塔下美人来,真真最胜处也,这是拥有过最美的情意福州。

它也是深秋某夜,几个有趣之人,携带家口在南后街的当街木桌,以老福州传统,用卤鸭配啤酒,俗称:鸭啤。当我酒后微醺,到边上的光禄吟台,豪情壮志,仰天长啸:“零落江湖谁拔剑,寂寥夜雨我高歌;九州风物皆舒眼,不负金樽与月锣。”这是我人到中年里,最美的醉意福州。

也是许多年前的夏日傍晚,小满未满日,微雨中,在上下杭老巷,得见那巷之深处,轻轻地,慢慢委婉而来一位身着青衣窄袍,手打一把灰白油纸伞之女子,年华渐老却不失优雅的她,用那双考究青花布织绣、千针万线密织而成的厚实靴儿,在这或平或仄的青石板上,轻盈、踏实、熟练地走过时,似乎就这样,不经意间,便踩出了如词儿般的长短句和似曲儿般的韵律感。

彼时,这巷随着女子之韵律,窄而悠悠着长,静而忧忧着深,暗而幽幽着远。随后,有一声天际之雷响至巷中,但被教堂的钟声及那旧流年一抚,却自温柔了下来,于残檐下听雨之痴人,更品出了书卷之气息,墨意缠绵中,痴迷的那刻,看那微雨中,渐行渐远之背影,那份美好,恰如古人所语:有时细雨微烟罩,恰是天然水墨图。

最美的福州,是你深夜行于三坊七巷,缓缓吟来:“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头巷尾读书声”;是你在清晨登鼓山,至灵源洞摩崖石刻,读得:禅宫花草皆参佛,阅尽沧海未改颜;是你在午后的阳光下,立身乌山第一山房,壮志凌云而出: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是你黄昏在鼓岭大梦书屋前,对着心爱的人儿轻诵: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结语:今天,我们一起了解闽都文化,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睁开眼睛,去发现这片土地之美;让自己敞开胸怀,去接纳这片土地之美;让自己沉淀心灵,去品读这片土地之美。我们将闽都文化之美推送给你,也是希望你能在这座城市遇见有所不同的自己,有所不同的生活,有所不同的人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文史资料看闽都文化】⑲ 闽中理学倡导第一人——陈襄
中华香火的传承者朱熹
长乐“龙脉”在筹峰山脉,龙头就在潭头!
朱子文化
桑兵:经学与经学史研究旨趣
?头条暮春三问:从朱熹思想看儒学的现代性新开展|张新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