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二十五军和东北军交战秘闻(下)

文/卢振国


徐海东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东北军王以哲率三个师进驻洛川、甘泉、延安;劳山之战,何立中一命呜呼

“六月十三,红军出山。”这是当年流传在陕西蓝田、长安两县的一句民谣。乙亥年六月十三日,是公历1935年7月13日。这一天,红二十五军主力乘胜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为配合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红二十五军又继续西征,跨上新的征途……

红二十五军4000人马西进甘肃,北过渭河,翻越六盘山,驰骋陇东高原。8月21日,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后,由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军政委。他们率红二十五军于9月15日到达陕北永坪镇,胜利完成长征。在九一八事变四周年之日,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苏区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3个军依次编成第七十五、第七十八、第八十一师。全军团共7000余人。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刘志丹。

与此同时,被甩在商洛山中的东北军王以哲部三个师,急忙经由黄陵向北进犯,沿公路推进到洛川、甘泉、延安一线。9月14日,何立中第一一〇师、周福成第一二九师(欠第六八五团),即进驻到延安;第六八五团留驻甘泉,维护南北交通。当晚12时,何立中给王以哲发电报告:

一、据报:徐(海东)匪现已窜至洛河川,似有南下之势。

二、刘(志丹)匪现向三边一带窜去。

三、本日,行抵十里铺附近,见有百姓手持“欢迎红二十五军”之标语,而欢迎我军。

数日之后,何立中又向王以哲发电报告:“现下徐(海东)匪之去向不明。”何立中从豫南到陕南,继而又到陕北。何立中和徐海东打了一年半之久,却仍摸不透徐海东的行动去向。

红十五军团组成后,徐海东鉴于南线敌情严重,即决定“还是先打东北军,如果把东北军的主力搞垮一两个师,就会使陕北战局发生重大变化”。9月28日,他以红军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县城,吸引延安之敌出动增援,军团主力则进入甘泉以北的劳山隐蔽集结,准备歼灭由延安增援甘泉的敌人。劳山南距甘泉30里,北距延安60里,东西两侧群山矗立,地势险要,为延安至甘泉必经之地,是理想的伏击战场。

10月1日早晨,东北军终于出动了,由延安沿公路南下增援甘泉。“不是冤家不聚头!”东北军增援部队,恰好是何立中的第一一〇师……

老谋深算的何立中,对徐海东善于“诱敌伏击”的战法虽有防备,但他却把红军设伏的地域谋算错了。何立中以为徐海东会在九沿山设下埋伏,乘机打他个措手不及。因此,在行军途中,何立中就将第六三〇团留在三十里铺作为策应,而亲率第六二八、六二九两个团,沿公路两侧山头高地一边搜索,一边前进。过了九沿山后,何立中命令部队稍事休息后,遂将两路纵队改为四路纵队,以行军队形向前开进。公路上人马相拥,黑压压挤成一片。何立中根本就不曾想到,徐海东已在距离甘泉很近的劳山设下伏兵,这个狡猾的老狐狸,终于钻入了徐海东的“口袋阵”……

敌人刚一露头,徐海东就十分恼火——“东北军欺人太甚,竟敢成四路行军队形开进……”他马上命令作战科长张池明:“告诉贺晋年师长:敌先头部队一到白土坡,就给我开火,堵住敌人的前进道路!”

战斗在白土坡打响后,位于劳山以北数里处的我第七十八师骑兵团,即适时出击,断敌退路。敌首尾受挫,遂自动向中间靠拢。此时,埋伏在劳山公路两侧山地的我第七十五、七十八师,同时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将敌分割开来,经过半日激战,敌一一〇师两个团及师直属队全部被歼。此战,毙敌师长何立中、参谋长范驭洲、第六二九团团长杨德新以下1000余人,俘敌第六二八团团长裴焕彩以下3700余人。从陕南到陕北,何立中终究没有逃脱红军的埋伏。

榆林桥强攻之战,俘获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程子华决定将其留下担任红军的军事教员

劳山战斗后,徐海东以一部兵力继续包围甘泉县城,断敌交通。

敌人为了维护南北交通,遂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10月20日,东北军第一〇七师六一九团并加强第六二〇团1个营,由羊泉进驻到榆林桥,占领制高点并开始构筑工事。

榆林桥是富县通往甘泉的一座小石桥,南面是个小镇,有七八十户居民。经过地形勘察和战斗准备,徐海东决定乘敌构筑工事未成,立足未稳之机,坚决消灭该敌。10月25日拂晓,天空大雾弥漫,四野茫茫,红十五军团主力对榆林桥守敌发起攻击。我第七十五师迅速突破敌人外围,占领制高点,歼敌大部。残敌纷纷向镇子里溃退。红军各部队先后向镇子里猛扑,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

榆林桥之战,毙伤敌人300多名,俘敌团长高福源以下1800余名。红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团长郎献民壮烈牺牲。这位来自东北军的红军指挥员,参加红军才一年半,就在与东北军的交战中献出了生命。

东北军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军中的一员骁将。所部第六一九团,曾被张学良赞誉为“尖子团”,视之为最能战斗的一支劲旅。榆林桥之战,高福源本是以守为攻,但却惨遭失败,被红军俘虏。这不能不引起张学良的极大震惊。

有关高福源被俘后的情况,各种史料多不胜数。最先与高福源进行谈话并决定将其留在红军中担任军事教员的,是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程子华曾对笔者讲过他与高福源的交谈经过,言语之间妙趣横生。为确实可信起见,笔者还是以《程子华回忆录》为准:

我同他(指高福源——笔者注)谈话,问他打算怎么办?他说:杀了我。我说:不杀你,再说第二个办法。他说:放了我。我说:也不放,说第三个办法。他说:没有了。我说:到我们军事学校去教书。他说:我一定教好。这样,我们就把他送到后方军事学校任教员……

原中共陕甘晋省委副书记、西北红军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郭洪涛的回忆更为具体详尽,可引以为证:

在道佐铺的一间屋子里,我参加了对高福源的审讯,程子华与徐海东坐在一边,我和崔田民坐在另一边。高福源因为负伤,程子华特意让医生给他换了药。程子华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我和我们东北军是抗日的,要打回老家去的,你们应该把我放了。”子华说:“不能放你。”高又说:“那就杀了我!”子华说:“绝不能杀你。”高大惑不解:“你们既不杀我又不放我,到底想怎么样?”子华不紧不慢地说:“我们考虑你的军事素质比较好,想请你到我们的军事学校任教,你是否愿意?”高福源喜出望外地说:“程将军如此信任我,我一定尽职尽责。”这样,高福源就成了红军后方军事学校的教员。周恩来副主席在打完直罗镇战役,回到瓦窑堡后,我曾向周副主席汇报了高福源的情况。以后中央派他做东北军王以哲的工作,又经王以哲把他介绍给张学良……

高福源接受红军教育的第一课,就是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他从这首红军歌曲中初步了解和认识了红军。1935年12月,高福源参加了在瓦窑堡举办的被俘东北军百余名“解放军官训练班”,通过学习进一步唤醒和激发了他的爱国之心。他毅然提出要去晋见王以哲、张学良,并向他们当面陈述中共方面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他认为只有团结抗战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东北军和红军不应该自相残杀,而应当停止内战,枪口对外!于是,高福源便穿梭往返于东北军和红军之间。

在红军前线部队的护送下,高福源独自进入甘泉县城,会见了东北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张文清,由张文清与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取得联系,并提出面见张学良的要求……此行,高福源只身入城,守信而归。回到瓦窑堡后,他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要求,李克农做了他的入党介绍人。

1936年1月底,在王以哲的联络与安排下,张学良在洛川会见了高福源,直接听取了有关中共中央方面的情况陈述……

2月25日,李克农等一行九人,由高福源领路出发,骑马来到洛川,先与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和参谋长赵镇藩举行会谈,并初步达成四项协议。3月4日,张学良乘机抵达洛川,和李克农开始了正式谈判。

高福源不仅沟通了红军与东北军的联络渠道,而且在双方之间还搭起了一座桥梁,很快促成了周恩来、李克农与张学良、王以哲在延安举行“四九”秘密会谈。之后,中共中央决定把“反蒋抗日”的方针政策,改变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不幸的是,1937年“二二”事件发生后,缪徵流、刘多荃发誓为王以哲军长报仇,高福源被怀疑为“少壮派”,被刘多荃下令枪杀。高福源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81年,高福源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直罗镇战役是红军对东北军极为沉重的一次打击;张学良闻讯后大为震怒,云雾中乘飞机急返西安

红十五军团以劳山、榆林桥战斗的胜利,迎来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师后,红十五军团奉命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1935年11月21至26日,红一方面军发起的直罗镇战役,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徐海东在《奠基礼》一文中回忆说:

我们派了一支小部队攻了一次,没能攻上去。正在组织第二次攻击时,通信员报告说:“周副主席来了!”这时太阳已经升起老高,我们向山上看去,只见周副主席同其他同志从山上走下来。他们都拿着望远镜,边走边向敌人固守的小寨子观察。等走到我们跟前时,周副主席和干部一一握手,详细询问了第一次攻击的情况。最后,周副主席指示:敌人已经成了瓮中之鳖,不好攻就暂且围着算了。寨子里既没粮,又没水,他们总是要逃跑的,争取在运动中消灭它!

当时,红十五军团已奉命西进,打击敌人的增援部队。因此,徐海东就将包围土寨子的任务交给第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他把该团团长陈锦秀、政委常玉清叫在当面,讲了讲战况和周恩来的指示,极其果断地说:“根据俘虏口供,敌师长牛元峰就在小寨子。敌人拥有很强的火力优势,强行攻岭打寨对我们很不利。按照周副主席指示,部队在包围中要放开一条口子,敌人一旦跑出寨子,就在运动中歼灭之。”

红军与牛元峰部先后交战过三次。头一次的高山寨战斗,本文开头已有叙述。第二次是1934年11月7日,红二十五军路过河南商城的汤泉池时,突然袭击了正在洗澡的牛元峰部工兵营,将其全部歼灭。但这两次战斗,都只是伤着“牛”毛,没有伤到要害,直罗镇战役才是宰杀这头“牛”的最后一次战斗!

原以为东北军第一〇九师这头“牛”已被开膛破肚,就剩下少数残渣余孽,只要包围起来攻打一下,牛元峰就会束手就擒。没想死到临头,“牛”还在进行垂死挣扎,动不动就抵你一“犄角”。被红军在直罗镇内“解放”过来的原东北军第一〇九师六二七团某连士兵崔建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当时就向红军反映过牛元峰的情况。他说这个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辎重科的牛师长,因与红军交战接连失败,部下官兵颇有戏言,说他是红军的“运输队长”。牛元峰听到后火冒三丈:“本师在豫南是有过两次失利,让红军拣了点儿便宜,但作战失利怎么就成了'运输队’?我本人是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辎重科,管理枪支弹药、粮秣军服、炊具营帐是很内行,但也不能说我是'运输队长’!我们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共匪’的'运输队’。”

红军二二三团把土寨子包围了两天两夜,留有一条口子,单等敌人出逃时聚而歼之。然而,敌人白天跑不了,晚上又不肯跑,死蹲在“牛圈”里固守待援。起初,团首长命令二营营长刘玉甫,亲自上阵向牛元峰部喊话,促使敌人缴械投降。团首长特别提醒:“刘营长,你认识牛元峰,一定要随时注意监视敌人,防止牛元峰化装潜逃……”

刘玉甫说:“这个牛胖子,身体肥胖如牛,平常挺着个大肚子,行走拄着文明棍……就是把他的'牛皮’全扒掉,我也认得出来。他休想从我的眼皮底下逃走!”

原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曾告诉笔者:“我们营长刘玉甫,每次向敌人喊话时先叫我吹号,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才拿着纸糊的喇叭筒大声喊话。一天傍晚,刘营长忽然喊我:司号长,向敌人吹号!我问:吹什么号?他说:吹开饭号!我不由一愣:前几次不是吹集合号,就是吹冲锋号,这回却要吹什么开饭号?刘营长见我迷惑不解,就说敌人被困了两个昼夜,寨子里没吃没喝的,吹吹开饭号,吊一下敌人的胃口……”

开饭号吹过之后,刘玉甫又一次向守敌喊话:“一〇九师的兄弟们,我是刘玉甫,外号'酒袋子’,我参加红军一年有余,现在是红军营长!红军优待东北军,欢迎你们掉转枪口,打回东北老家去!牛胖子再不缴械投降,明天一早,红军就要发起进攻,活捉牛胖子!……”

我军的每一次阵前喊话,都遭到敌人步枪、机关枪的猛烈射击。刘玉甫心里很是窝火,就问团首长:“我的嗓子都喊破了,喊不出来怎么办?”团首长说:“喊不出来就赶,放开口子往外赶!把牛元峰赶出寨子,在运动中消灭他!”

当天晚上,团首长就发起一场“赶牛出寨”的战斗。顽固不化的牛元峰,在固守待援无望的情况下,被红军的猛烈火力赶出了“牛圈”,并于23日午夜从南门逃出,向东南方向仓皇奔逃而去……

于是,二二三团又开始了数十里地的追“牛”、捉“牛”、宰“牛”的紧张战斗!

红一方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全歼东北军第一〇九师,击退第一〇六、一一一、一一七师和一〇七师的增援,并在追击途中歼敌第一〇六师六一七团。此役共歼敌1个师又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团长石世安、郑树藩以下1000余人,俘敌5367人,缴枪3500余支(挺)。直罗镇之役,是红军对东北军极为沉重的一次打击!

张学良在南京接到西北“剿总”的电报后,顿时大为震怒。他急匆匆从南京驾机起飞,也没有询问气象状况。一路上,飞机在云雾中飞行。由于飞机没有装定向设备,飞行员只得按时间与距离计算出的结果,在大约抵达河南平原地区时才猛降低飞,找到平汉铁路。而后,飞机以离地面不过200米的高度,沿平汉路北飞找到黄河,再沿黄河向西飞行。飞机过孟津以后,河曲山高,云重谷狭,不能辨别方向,危险万分,最后被迫降在洛阳。这天大雨不止。第二天,张学良只好改乘火车返回西安。当他查得牛师失败原因,即对“剿总”参谋长晏道刚、第五十七军军长董英斌大加斥责,董被撤销军长职务。1990年,张学良在接受《世界日报》记者采访时,还十分痛心地说:“我有两个最好的师被打光了,中央不发抚恤,东北老家又沦陷给日本人,伤者又回不去原籍……”切肤之痛,记忆犹深。

周恩来在1946年9月同美国记者李勃曼也曾谈到:“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东北军即开始进攻。徐海东部首先把东北军打垮了一个师又一个旅,后来又打垮了一个师。于是东北军官兵不愿内战,要求抗日。中央在这种情况下,开始向东北军进行统一战线工作,双方取得默契,互不攻击,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周恩来还多次讲到:“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全文完


责编:张欣羽

编审:郑国伟

制作:王喻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虎城不敌徐海东,感叹道:我是玩不转了,看小六子的吧!
到陕北后,徐海东怒斥红25军:你们瞧不起陕北红军,怎么打仗
记高福源烈士——为联合抗日搭桥的人
难以忘却的纪念高福源
局势君:白凤翔战败,高福源被俘,中央红军结束长征
「西安1936」第14章:109师全军覆没,张学良幻想破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