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韩继亮:“三寸金莲”走人生(散文)

“三寸金莲”走人生(散文)

韩继亮

算来妈妈应该出生于1924年,按理说妈妈不该再被裹成那样的小脚儿,与妈妈同龄甚至比她大几岁的女人,都没有妈妈的脚小,人家顶多是个半大脚。而妈妈的脚则是确确实实被裹成了“三寸金莲”,成了小脚儿老太太。小时候,我和哥哥的同学来家里,看着妈妈那双小脚儿非常好奇,都以为妈妈是我们奶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已经是中华民国了,废除了女人裹脚陋习,但也许是乡村闭塞,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然延续着祖辈的习俗。听妈妈说,她四岁的时候姥姥就给裹了脚。现在想想,四岁时脚才多大呀!有些开明的家长已经不给女儿裹脚了,但姥姥不行,非要给妈妈裹脚,而且姥姥下手太狠,一下子把妈的脚趾头全部裹折了。妈妈疼得整夜睡不着觉,火烧火燎的疼,寒冷的冬夜,得把脚放在被窝外面冻着,以减轻疼痛,人也变得面黄肌瘦。后来人家女儿都放开脚趾时,我妈妈的脚趾再也放不开了,脚掌已经被彻底卷在一起,所有脚趾除大脚趾外全部被踩在了脚掌下。
我不止一次看妈妈洗脚和自己修脚。妈妈的脚长比三寸大不了多少,尖尖的,算得上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只有大脚趾还算直的,微微有些上翘,其余脚趾全部被挤成了扁片儿踩在脚掌下,哪还有一点儿脚趾的模样啊!本该圆圆的脚趾肚儿,成了薄薄的肉片儿,软软的完全没有了脚趾骨,而脚指甲还在,被踩在脚心处,本该舒展的脚掌蜷在一起,使脚背微微隆起,而整个脚便成了尖尖的模样,穿的鞋也成了尖鞋。硬硬的指甲盖硌得脚掌生疼,妈妈经常抱怨脚疼,所以得定期用热水泡脚,把指甲泡软,然后用剪刀小心翼翼的修剪,而走路时只得靠脚后跟着地,以减轻疼痛。可见,封建陋习和愚昧落后给那个时代的妇女造成多大伤害和痛苦哇!
看着妈妈严重变形的脚和那痛苦的神情,我们姐弟都埋怨姥姥太狠心了!我结婚后,妻子去看婆婆,有几次正赶上妈妈在洗脚,看着那双严重畸形的小脚儿,妻子禁不住嘘唏不已,对妈妈的遭遇同情万分,看着年迈的婆婆戴着老花镜洗脚、修脚,妻子每次都禁不住要亲手帮妈妈仔细的洗洗脚、修修脚。而这也成了妈妈内心最大的欣慰。
妈妈虚岁17就嫁给了爸爸。从此就在我家生儿育女、赡养老人。也许当初姥姥那么狠心把妈妈的脚裹成“三寸金莲”,是想让女儿找个好婆家,但我们家仍然是穷家舍业,于是还未成年的妈妈便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和父亲一起扛起这份穷日子。妈妈说,那时她体重还不足80斤。
妈和爸一起共赡养了四位老人、抚养了我们姐弟七人。这么繁重的家庭负担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听妈妈说,四位老人有我的爷爷奶奶,还有我的二爷二奶老两口,二爷二奶老两口无儿无女,是爸妈给养老送终的。当然,生活照顾全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很难想象,在那非常贫穷的年代这有多么艰难!
三年困难时期,爸爸去密云县修水库,家里就靠瘦弱的妈妈独自支撑,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不时喊饿的孩子。那时我还没有出生,但家里已经有我的四个姐姐和大哥五个孩子了。没吃没喝的日子怎么熬哇!但妈妈不得不硬撑着,妈妈颠着一双小脚儿,拖着已经严重浮肿的身躯,到处寻找可吃的东西。听妈妈后来讲,当时白菜帮子、黄菜叶子、各种野菜、菜根儿、树皮、谷糠、高粱壳、包括棒子骨头等等全被妈妈做成可充饥的食物。为了让四位老人少挨饿,每当有点儿吃的,妈妈总是先及着他们吃,然后才给孩子吃。即使这样,四位老人终究没有熬过那三年自然灾害。
生产队时,号召家庭妇女走出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妈妈的三寸金莲又同那些半大脚的妇女们一起奔波于田间地头。我们村的地离家比较远,大多在六七里地开外,为了省些力气,人家中午都带干粮,在地头儿吃了后休息;而妈妈则因为家中无人做饭,每天中午收工后还要赶回家中给全家人做午饭。一双小脚儿,往返十好几里土路,妈妈比别人都累。虽然在生产队的妇女当中,妈妈的脚是最小的,身体也很瘦弱,但她哪样活儿都没有落后过。下地薅苗、除草、收秋、种麦、打场晾晒、暴雨中抢麦场,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经常得到大家的夸赞。妈妈虽然瘦弱,但舍得力气!
   妈妈还要为一家人的生活操心,尽量让家人吃饱。在那个粮食稀缺、每个人都吃定量的年代,每年春季向别人家借粮成了最令妈妈头疼的事,谁家有余粮?能不能借来?借多少?借不来怎么办?都需要反复掂量。有一次,夜里睡梦中我听到妈妈和爸爸正在说借粮的事,妈说“今天去找大妈借粮,人家说刚用小灰灰好,不想再揭开了;明天再找孩子的二姨去借借试试,唉!”,只听爸爸叹了口气说:“跟人家好好说说吧”。妈妈提到的那位二姨其实就是与妈妈同村,出嫁到我们村的姐妹,并非真正的亲戚。第二天上午大哥和我帮助妈妈把借来的棒子粒碾成了棒子面儿,全家人的中午饭才有了着落。妈妈是个刚强的人,很少求人;为了一家人的温饱,不知道妈妈得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我刚刚上学不久,妈妈刚好到了更年期,得了一场大病。爸爸和社员们一起出河工了,远在几十里外。妈妈实在忍不了,就让人捎话把爸爸叫了回来。这时的妈妈已经几度昏迷,爸爸整夜守着妈妈,妈妈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我们姐弟围在妈妈身边吓得一片哭喊。在哭喊声中,妈妈一次次地醒来,她放不下这一帮儿女,放不下这个家!慢慢的妈妈缓过来了,但身体也垮了,她那双小脚儿再也不能为我们奔波了。
几年后,妈妈的身体逐渐恢复,能够慢慢走动了。因为大量服用激素,妈妈的身体逐渐臃肿起来,这无疑又增加了她那双小脚的负担。
看着每天早出晚归,收工后还要在灶前忙碌的姐姐们,妈妈又试着给全家人做饭,我就变成了她身边的小帮手儿。妈妈教我怎样贴饼子,怎样馇粥,怎样擀杂面条儿,怎样将七拼八凑的蔬菜做成可口的辣子酱。是妈妈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生活的基本技能。
生活虽然穷困,但母爱从来没有缺失过。小时候,夏天夜间经常热得睡不着觉。这时妈妈就会用蒲扇为我和弟弟扇风,徐徐蒲扇风既有春风的和煦又有秋风的凉爽,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夜能够安然进入梦乡;梦醒时分模模糊糊地看见妈妈还在为我们摇着蒲扇,而妈妈则可能整夜未眠。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惊醒了熟睡的人们,人们惊慌失措的往外跑,而我和弟弟因为头天晚上看露天电影,却睡得正香,妈妈大声呼喊我俩都一无所知。本已经跑到门口的妈妈发现我和弟弟没有跟上来,不顾一切地折回,冲进屋里,身体还很虚弱的妈妈不知哪来的力气,把睡得正香的我和弟弟一手一个拉了出来。试想,如果当时房子倒塌了,我们娘仨都得被埋在里面。
妈妈很少和儿女发脾气,也从来没抱怨过,我们看到过妈妈的愁容,更感受着妈妈的和善和乐观。我从没看见过妈妈与外人争吵过,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只是偶尔因与爸爸意见不同争论几句。反而妈妈诙谐风趣的话语经常逗的全家人发出会心的笑声,有时来串门儿的街坊邻居也被妈妈逗得合不拢嘴。为此,婶子大妈、我们姐弟的伙伴儿都愿意来我家串门儿。
1977年8月我考上高中,家里的经济负担更重了,因为身材瘦小,家里让我住校,但每个星期要花费两块钱的生活费,这在当时已经是我家一个不小的负担。家里养的几只母鸡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从来舍不得吃一个鸡蛋。每当返校时,从妈妈手里接过那两块钱时,看着妈妈那一双蹒跚的小脚儿、额头不断增多的白发,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为了帮衬爸妈,姐姐们开始学着给全家人做鞋,一双双穿着舒适耐看的粗布鞋在姐姐们手中做成;姐姐们还利用上工的空闲时间纳手工鞋底儿,挣点手工钱贴补家用。为让姐姐们多出点活儿,妈妈再次操起了纺车,给姐姐们防线,但是只能坐在炕上纺,还要时不时的歇歇。我再也看不到妈妈站在地上防线时那飘逸洒脱的身姿。
拖着虚弱的身体,妈妈和爸爸一起操持着姐姐们一个个都出嫁了。随后,大哥大嫂结婚了,一年后生了我的大侄子。看着大胖孙子妈妈别提有多高兴了,病情也似乎好了很多,而且总想亲亲、抱抱。后来,妈妈就试着用婴儿车推着孙子到村子里溜达。由于心情好了,妈妈的身体也越来越硬朗,当孙子哭闹时竟然能够抱起来了。慢慢的被病痛折磨多年的妈妈竟然能够抱着胖嘟嘟的孙子串门儿了。此时,妈妈的一双小脚儿似乎被注入了某种神奇的力量!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家里再也不为吃饭发愁了,妈妈那双小脚儿不用再为借粮奔波。院子里长长的棒子仓让全家吃饭有了保障。随后几年又扩种了小麦,能天天吃白面了。妈妈非常知足的说“现在这生活多好啊,天天吃白面大馒头”。
后来我和弟弟相继结婚成家,也都有了孩子。妈妈刚刚看大大哥家的大孙子,接着继续看着老二老三老四这几个孙子,这三个孙子一个差两岁。妈妈看了这个看那个,一双小脚儿追了这个追那个,到了晚上妈妈抱着一双小脚儿直喊疼,但是到了第二天又将三个孙子领在手中,不时地背背这个哄哄那个,从来没有听到妈妈的一句抱怨。那时妈妈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为了帮助还不富裕的儿女,她在尽最大努力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说来也怪,困扰妈妈多年的冠心病竟然不治自愈了。在看孩子的路上妈妈的小脚儿迈的更快,以至于我有些为妈妈担心,我不止一次嘱咐妈妈:慢慢走,不要着急。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孙辈们,妈妈别提多欣慰了,一切劳累都抛在了脑后。
2002年弟弟家发生重大变故,弟媳出走,弟弟意外身亡,撇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这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看着成为孤儿的两个孙子,妈妈毅然挑起了照顾两个孩子的担子。当时,妈妈已经是一位80来岁的老人!耄耋之年,妈妈重新走进柴米油盐的生活,一双小脚儿再次忙碌起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又成了妈妈生活的主旋律,但妈妈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了。妻子几次商量说,让她们娘仨和我们一起过吧。但都被妈妈拒绝了。我知道妈妈是尽量不给我们添麻烦,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宁愿自己咬牙承担。
几年后,妈妈不再那么刚强,当我和大哥去帮助做饭或做家务时,妈妈不再拒绝反而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就这样,祖孙三人粗茶淡饭的过了几年。
2006年农历4月14日,妈妈突发脑出血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心心念念的两个失去父母的孙子!那天,因为中午在学校值班,我没有回去给妈妈做午饭,是大哥给做的。当我接到侄子的电话急急忙忙赶到时,妈妈早已不省人事,瘫倒在堂屋的板凳旁,身前是一个很大的洗衣盆,盆里是还没有洗完的两个侄子的枕巾枕套儿和背心裤衩。妈妈是在干家务活中发病的,真正是活到老干到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正辛劳了一生!下午四点多钟,妈妈停止了呼吸,不情愿的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妈妈的“三寸金莲”不得不停下来了,再也不能为儿孙们奔波了!妈妈82岁的人生,和爸爸一道为儿女们修筑了一个温暖的家,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她那双“三寸金莲”不知比同龄人多承受了多少苦难,多走了多少路,又多承担了多少责任!但我知道,妈妈是是无悔的!给妈妈穿好寿衣后,我默默地来到院子里,把妈妈没有洗完的那些枕巾枕套儿和背心裤衩干干净净的洗完了。当我起身的时候,才发觉自己早已满脸泪水。妈妈,我知道您惦记什么!您放心吧,我们一定把两个侄子抚养成人,让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心!
从此,两个侄子的冷暖成了大哥我们两家的牵挂,两个侄子的教育成了我们最要紧的责任。期间,虽然免不了孩子成长带来的烦恼,但亲情融化了所有的不快,两个孩子早已长大成人。
妈妈的一生是在与贫困的较量中度过的,她用自己的刚强与坚韧、自强与乐观,和爸爸一道撑起了我们这个贫弱交加的家,用毕生精力经营起这个为我们这群儿女遮风挡雨的港湾,并带领儿女逐渐走出困境。妈妈是中华民族中最普通的一员,身份卑微,一个字都不认识,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户口本和墓碑上妈妈的位置只能用“韩王氏”三个字来代替;但在她身上同样闪烁着民族的光辉——贫穷压不垮,困难吓不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妈妈的性格深深影响了我们姐弟。在工作中我追求进步,积极上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从来没有退缩过,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妈妈的和善和开朗让我在与同事交往中,都能友好相处、平等相待,对每一位学生也都能给予最大的善意和耐心,从而赢得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尊重。我们姐弟七人都能勤俭持家,吃苦耐劳,并且让各自的家庭生活逐渐兴旺起来;邻里关系也都能够互帮互助、和睦友好。
做为一名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普通农村妇女,妈妈脑海中自然没有高远的星辰大海,但她有自己最朴素的愿望,那就是盼着儿孙们过上平安富裕的日子,她也为此奋斗了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不知不觉中,她的品德深深影响了后代子孙,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都能坦荡做人,踏实做事。
我想,如果妈妈地下有知,一定会为我们现在平安富足的生活感到欣慰;看到她的儿孙都已经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家家开上了漂亮的小轿车儿,妈妈一定会在九泉之下发出开心的笑声!
 
作者简介:
韩继亮,退休教师,宝坻区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三寸金莲”背后秘密
三寸金莲
揭秘:三寸金莲有多长,真的漂亮吗?
三寸金莲美在何处?无语了。
【每天老照片】--3969-- 揭开三寸金莲血泪史:终于有人愿意「松开裹脚布」,用X光看惊悚到像是P出来..
网友实拍:最后一个小脚女人部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