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分享,你懂的!

市场篇 No.2

1

上周以来,A股有几大板块遭受集体重挫,尤其是生物医药、白酒、养猪,其中恒瑞、茅台等龙头还录得了今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最近正好在对今年全年的A股市场复盘,发现很多股票近一个月的走势,是很恐怖的:

两个月前的今天,指数在2900点,而很多股票短短一两个月里跌掉了20%、30%,这样的跌幅用“暴跌”来形容,并不过分。

让人不禁觉得,原来亏钱可以这么快?

扎不扎心?

扎心了啊,老铁!

再往前一点,看看上半年涨幅惊人的热门股都怎么样了:

还有一些纯粹题材炒作,几个月下来一地鸡毛的,就不贴了。

市场里面有很多分析上周白马股暴跌原因的,比如受某些消息影响,又比如涨的久了自然要跌balabalabla~  但很多其实都没说到点子上。

为了说明这些股票在短时间内暴跌的原因以及未来我们如何应对,我不得不先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股票的定价原理(股价中长期运动的逻辑),明白了这背后的逻辑,很多问题就都不言自明了。

2

熟悉金融市场的老铁,一定知道股票交易中最基本的出发点是弄清楚一只股票未来应该值多少钱,还有没有上涨空间吧?

而一只股票股价是如何形成的?一定是由买卖双方交易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买卖双方是如何来确定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入/脱手的呢?或者说,他们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是生活中的实物商品或者服务都会有一个“明码标价”,比如生叔的包子两块钱一个,一次大宝剑服务100块钱等等。

而对应到金融市场中的任何交易,客观上来说,都不存在一个“明码标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听到像这样一句充满戏虐性的话:

空方和多方,确认过眼神插肩而过,各自心里暗骂对方一声傻X。

因为,从交易的角度看,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双方拍脑袋恰好拍到一起的结果。

更学术化的说法是:

股票价格的形成,取决于市场上众多交易者不同的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多、空的某一方,最终形成合力,决定了股票价格的运行轨迹。

Ps:这里的力量可以指【人】,也可以指【资金】。

更进一步,【预期】一词,可以粗略地理解为,人们对待某件事物未来的看法。

放到股市里,公司的股价会往哪个方向波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历史的走势和已经广为人知的信息,股价交易的是未来。

比如你今天买入了京东方A,不管你的理由是昨天做梦梦到它未来会涨一倍,或者是出现了某个你认为股价即将爆发的K线形态,再或者是因为你很看好刘强东这个人。这些因素,所对应的都是你对这只股票未来的预期——尽管它们确实都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前面我们提到股票价格想要往一个方向运行,是越来越多的共识产生,最终形成合力的结果。如果说价格是基于交易双方预期形成,那么导致交易双方之间预期差的又是来自哪里?

当然从表面上看,某些个股和板块,在短期的时间框架内,确实有可能存在完全脱离基本面的炒作。但放到更大的时间跨度上,一只股票长期的走势,毫无疑问还是遵从基本面的逻辑的。

不然你以为那些市场上真正的主力军,他们养着这么多研究团队,都在交易个球?

就比如说今年暴涨的猪肉股,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认为是资金炒作,事实上背后是来自

诸如“明年这些股票受益于肉价大涨,业绩会增长十几倍”这样的市场预期所推动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任何一只股票价格的变动,反映的是终究是人心的变动,而能够影响到人心,最重要的落脚点都是这家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或者说是基本面因子。

说白了,大家都是为某家公司未来的经营情况,提前下注买单。而我们常听到的估值理论,相对法、绝对法、PE、PS、PEG、DCF只不过是用来量化预期的工具。

关于这些工具(估值方法)的解释,暂时按下不表,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细讲。

明白了这个逻辑,我们自然就能理解,为什么一家公司应该值多少钱这样的问题,通常被表述为以下这个公式:

未来某一年的总市值=未来某一年的净利润*PE倍数  (或者股价=每股收益*PE倍数,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公式里的两个变量:未来某一年的净利润PE倍数,在实务中都是投资者拍脑袋拍出来的结果。

再简单一点来说,决定一个公司股价变化最重要的逻辑,两句话可以概括:

1)公司的经营情况未来会怎么变?

2)市场给公司的估值水平怎么变?

如果再深入一层,这两个问题从来都不是独立开来思考的,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

比如,一家公司如果市场预期它未来经营得越好,那么自然会给到更高的PE倍数,而越高的估值倍数背后隐含的则是越高的市场预期——即大家通常所说的估值溢价

同样的,如果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者对某家公司的未来经营情况越是悲观,所给到的PE倍数就越低。

除此之外,PE倍数的高低也会受到市场整体情况的影响,在牛市里,估值水平会上升,熊市里会下降,这是显然的。

懂了这个原理,继续看下去,你很快就会明白为什么很多公司涨的好好的,股价突然一夜之间就变脸了。

3

现在先来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有一家股票A,这两年发展得很快,已经实现了连续两年50%+的利润增长,今年股价已经累计上涨120%,现在市盈率是从年初50倍上涨至73倍,你预计明年还会有50%的增长,再往后不知道。

另有一家股票B,股价从50元掉到的35元了,对应19年的PE是25倍,今年的业绩增长是20%,未来两年你预计有30%的增长。

投资哪家的赢面大?

通常,韭菜们不愿意从事情的根本属性出发思考问题,习惯的是朴素的线性外推,今年增长50%,明年应该还是会增长50%。

但事实上,这一假设并不成立。

你在买入一只已经连续2-3年实现高增长,动态市盈率70倍的股票,那么其隐含的假设即是下一年的增长必须不低于今年。

由于市场预期高,即使下一年业绩表现真的落于市场一致性预期的范围内,股价也未必会大幅上涨,因为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业绩的增长,部分要先用来抵消估值压缩,才能用于驱动股价增长。

因为脑袋不可能脱离身躯飞到月球表面,企业的连续高增长总有极限,短期的预期越高,所对应的是中长期的估值倍数会有所回落。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预期一家公司未来一年净利润增长率在50%,但实际情况表明, 它只能增长50%以下,股价就有下修的压力,客观现实与一厢情愿的高预期距离越远,里面的投资人就会被现实碾压的越惨。

即使这家公司明年真的增长50%,但是市场预期中长期的估值会回归到50倍,那么这50%的增长当中43%需要用来消化PE从70倍压缩到50倍的空间,驱动股价上涨的幅度只有7%。

更形象一点,可以参考以下这些案例:

2013-2014年 汤臣倍健:戴维斯双杀

2010-2012年 金螳螂:即使业绩大增51%,股价反而下跌去消化估值

2015-2017年 网速科技:戴维斯双杀

2017-2018年 索菲亚:戴维斯双杀

2016-2018年的利亚德:17年净利润上涨80%,实际全年股价上涨16%,大部分业绩增长用来消化估值了,18年业绩下滑,戴维斯双杀(李军:我太难了)

以上这些都是当时的超级成长股、明星成长股、是市场上极度稀缺的品种。看了这么多车祸现场,就问你害不害怕?

下面这句话请自动默念十遍:

当市场对某只股票的预期较高,你的预期就要比市场更高。

你该好好问问自己,这只股票明后年还能增长50%,甚至更高吗?

你确定吗?

你确定吗?

你真的确定吗?

你确定的依据除了线性外推之外,还来自哪里?

对过去的自信,是刻在人类基因的毛病,这种毛病的克服,往往要付出真金白银甚至泪和血的代价。股市里惨重的亏损,往往都和过度自信有关。

换个角度,如果现在买入的是股票B,假设现在净利润是10亿,市盈率是25倍,总市值就是250亿,只要你看的够准,未来净利润连续两年增长30%,2年后净利润达到17亿,市场预期从悲观转向乐观,市盈率给到30倍,那么你的投资收益是2年1倍,市盈率给到40倍,那么你的投资收益就高达1.7倍。

这就是基本的概率/赔率思维

4

说白了,股价运行所遵循的规律是:

从最开始的预期分歧,到某个阵营的力量占据主导影响股价,再到一致性预期的形成,

一致预期的结果往往是再没有更多力量加入,预期重新回到分歧,一旦业绩不达预期, 那么股价暴跌就是很平常的事情。

每个顶部的形成,背后都有某些一致性预期的逻辑,一致预期的结果,往往是交易拥挤,而交易拥挤,往往造成踩踏。

这样的逻辑,事实上对于所有公司都适用。(白马股、成长股、周期股、屁股)

比如很多公司这两年的高增长就是正好吃掉了一波行业红利,有的是在药品零加成的背景下,医院被倒逼将创收来源转向手术、检验检测。

有的是行业准入门槛被放开,整个行业出现粗放式的野蛮增长。

有的是渠道下沉吃完了一波三四线城市的红利。

还有的更加简单粗暴,前两年上市时募集的项目正好投产,迎来了一波产能释放。

这次不一样!但其实每次都一样。

普罗大众总是短视的,他们不会阅读历史,更不会跳出当下的此时此景来审视周遭正在发生的一切。

于是,人们总会倾向于认为:这次不一样!我们不一样!

是否真的不一样,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见分晓。

5

再次提醒广大的读者,面对一家公司,一定不能只看它历史有多牛逼,更不能据此线性外推来预测未来。

这种做法是非常朴素的。

在股价经历过大幅上涨后,多想想看空的逻辑,不要等下跌形成主流共识之后,再回过头去仰望山峰。

最后,以我偶像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推文:

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Charlie Thomas Munger

Ps:未来哪些股票还会业(不)绩(如)暴(预)雷(期)?

我也不知道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如果都知道 了,我就是神了,赶紧去做空它,干嘛还告诉你,这个逻辑没毛病对不对?

Pss:在本月最后两周,预计会推送一篇关于2018年A股的复盘,,敬请期待。

生叔出品,必属精品。

--------------------我是底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wjyderek: 给自己挖个坑:白马、成长、周期、主题的框架初探 很多成功的投资人总会强调思维框架...
股票赚钱的底层逻辑!
格雷厄姆成长股估值
今天科普一下,什么是戴维斯双击和戴维斯双杀?
塞外书生: 注意!!!戴维斯效应 本文原发于微信公众号
关于中恒集团估值折价交易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