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的3个工作流工具

记录工具,自古以来就因地制宜。

从泥板书(tablet writing)到“埃及纸沙草纸”,再到“印度棕榈叶”和“华夏龟甲兽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工具,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更新。作为一个21世纪写作者,你也面临很多抉择。
是用笔还是打字?用什么笔?用电脑还是手机?手机用什么APP?电脑用Microsoft还是WPS?前天文章发完,部分读者关于工具,与我聊了很多。
比如:
flomo记闪念不错,可是,大量内容管理时很头疼,想把一个文件,迁移到另一个文件,就得重新编辑,有时,挪过去后,下次有新内容补充,还得整合。
刚开始用印象笔记不错,里面有大大小小日记,还有一些照片。后来内存满了,没续费,这个软件开始天天弹续费窗口,如果不续费,什么也干不了,实体验不好。
Onenote很好用,本地化笔记,全平台,onedrive自动云同步,自由排版,手写笔记,但是只有全局搜索,无双链,无引用,太自由的排版常常导致字体不一致。
还有很多反馈,听完简直要笑死。
不过,我倒不是,为了踩每家软件到底好不好用。有些我也在用,并且觉得不错。我想说的是,大家陷入一种「为了使用工具为用」的窘境中。你知道工具的目的是什么吗?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一旦持有这种思维,你就不会计较好坏问题,哪怕是一个「组块」功能,你都会思考,我到底怎么把它用起来,这也是认知升级的关键部分。
我的原则是,尽量多平台、多免费、轻便使用。这3款软件,是我经常工作中做笔记用到的,借此机会分享给你,可以试试看。

一.notion

这款软件公司在国外。网站介绍相对明确,产品主要聚焦三个模块:Team Wiki、Projects、Tasks 以及 Notes、Docs,它们分别代表团队协作、任务规划、和个人笔记的主要功能。
我个人,比较喜欢它。
我开始在notion中键入笔记时,可以为笔记选择图标和背景,可以添加评论,使他们看起来比较有吸引力。我懒的时候,只要单机随机按钮,Notion将自动为我生成图标和背景,这些图标和背景大多是美丽的。
一旦,我设置了笔记标题,就可以使用想使用的文档类型。
除标准文档注释外,它还支持各种格式,如表格、清单和时间表;当我开始嵌入笔记时,notion还提供一种简约而简单的界面,它的编辑提示只出现在当前行,通过键入“/”键,你可以看到各种类型。
比如:
文本、页面、标题、公式、表格、代码块、图像、视频等;Notion还将文本块分为六种类型:基本、内联、数据库、媒体、嵌入和高级。
当用鼠标选择一个文本块时,它上面会弹出一个菜单栏,允许我修改其他格式,折叠、改成无序列列表等,甚至还能关键其他内容;客户端上,iOS、Android、Windows、Mac目前都能用。
让我感到独特的方面,有两个:
其一,放弃传统文件夹管理系统,转为采用更面向对象的方法,把各种东西弄成块,自由拖拽。
其二,嵌入chat-GPT3.5。当写完一段话觉得不流畅,或者突然卡住,想不出用什么词来表达意思时,“框住文本”让AI辅助一下即可,指令蛮多,总结、翻译、做表格,起标题,非常丝滑。
所以,它的本质是「块结构」。
什么意思呢?将笔记的内容分割成不同块、段落,并且以“块”为单位进行随意组合和管理的一种方式,每个块又可以包括文本、图像等一切。
优势在于,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颗粒度的处理。例如,在一个笔记中,我可以创建一个文本块来记录笔记内容,一个图片块来插入图片,一个代码块来展示代码片段,并且可以对每个块进行独立的编辑和格式化。
《我的notion极简看板》
不过,有优点必有缺点。
首先,鉴于公司在国外,且软件本身不带中文,所以国内用,你就要采用一些汉化方法,把软件翻译成中文版。
其次,它不能断网。我记录闪念比较多,临时性突然想到一句话,或某人给我分享个观点,如果网络不好,让我打开它,再找到创建的Inbox文件夹,灵感可能全忘完了。
并且,用手机APP,联网有时候并不稳定。别看现在5G时代,但在地铁上,厕所里,可能有段笔记发上面却发现,它保存的按钮还在转圈圈,令人崩溃,所以,它还是适合电脑端操作。
总的来说,我认为notion比较不错。

它导出格式也比较多,包括Markdown、Text和Doc,甚至做成链接分享出去,都可以,它是我的第二大资料库,那么,第一大资料库是那个呢?

二.Obsidian

它来自国外一家娱乐公司,2018年之后被微软收购,中文名字叫「黑曜石」,它属于本地化的信息管理软件之一。
很不庆信的说,新手可能有一定使用门槛,因为它直接跳过新手村,开始打副本模式。
不管是APP还是电脑端,打开软件第一眼,就充满密密麻麻的英文,不过它自带中文,需要进入界面后自行设置。在我眼中,它更像打开一个world的空白页,当中文件夹、排版、都需要自行研究,它需要有一定markdown功底。
什么是markdown?
此概念是约翰·格鲁伯(John Gruber)提出,从概念而言,是轻量级标记语言,即允许别人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还能转换成XHTML(或HTML)文档。
由于markdown轻量化,并且对图片,数学公式都支持,所以,很多网站都用它撰写帮助文档,甚至用于论坛上发表信息,如我们常见的 GitHub、Reddit、Diaspora、Stack、Exchange、简书等。
有点复杂,换个表达:
很多软件本身自带键盘,加粗、星标、#号、短划线、插入图片和链接等,markdown语言不需要这些,你只要记住一些基础代码,就能完成操作。
比如:
标题的切换,输入一个#号后面加内容,自动变成了一级标题,输入两个#就成为二级标题,输出[[]]然后中间加内容,直接引用,或者成为新文档的标题。
我个人感觉,非常好用。那么,markdown中的双链和标签有什么区别呢?准确而言,双链是标签的进阶版。
为什么?
曾经我在使用传统笔记软件(如有道云、OneNote)记笔记阶段,最头疼的两件事,其一,一个笔记,该放在哪个目录下面合适呢?其二,明明当时记了笔记,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找,它到底在哪?
由于不能快速找到笔记,反过来又让我觉得笔记目录,设置的不够好,从而刺激我设计更精细的分类。于是,分类越来越细,目录越来越多,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就得为它创建一个新文件夹、或新建笔记时,我就更头疼了。
这样不断恶性循环的后果是:
非必要就不记(反正网上很多内容,下次再搜呗),或者干脆放在默认分类里(反正最后都要靠软件自带的搜索功能,搜全文)。
所以,当我意识到在Obsidian中,不靠文件路径,而是靠笔记定位时,我突然就悟了:
只要每次记笔记时,取一个好名字就可以了,笔记的作用就是为记录一件事,用一句话、几个字把这件事描述清楚,以它为标题。
比如:
下午我写几张闪念笔记,包括复盘、社交和营销等各个内容。然而,我发现如果为每个内容都打上类别标签,会感觉内容不够完善,而且分类也比较困难。
因此,我决定不给这段话打标签,给它起一个名字,然后将其放在那里。
下次如果突然写到复盘、社交或其他各种内容时,我可以直接使用Obsidian搜索功能,找到那段话,并使用双链语法[[双链]]插入链接,这样就形成了连接。最后,在完善最终内容时也会更加省事。
标签作用去哪了?
某种意义上,笔记软件中标签,是基础维度的连接。为什么?
从技术角度,Python、编程语言这种无需记录太多数据,专门充当链接节点的笔记,其实都在创造MOC(Map Of Content),也就是“内容地图”。
《我的不断生长的内容地图
什么意思呢?
你在任何一款笔记软件中,添加内容,标签是它的索引页,你只要给内容打足够多的标签,标签就能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严格意义上讲,传统索引或目录(TOC,即 Table Of Content)都是主动链接笔记,还有固定顺序。
而双链存在,是每个笔记主动连 MOC,它会让内容与内容之间,建立的更加自然,且没有先后顺序之分,所以,我对Obsidian感受至深,毕竟它会给我进阶成关系图谱,涌现出新内容。
延伸一提的是:
MOC(内容地图)上,有人会可以围绕标记寻找更多内容,例如,创造名字为营销-MOC的笔记,从我的感受看,这么做太刻意,且增加记忆负担,随之也会冒出各种问题。
因此我的建议是,如果你要用Obsidian,你只需要按照我给的两个方法论,自上而下用TINW,自下而上用INKW,然后给它投喂大量内容即可。
在Obsidian中,通常用#tag来定义标签,标签还怎么选择呢?我的个人选择是,内容话题的卡片用[[双链]],内容状态或性质用标签。
换言之,所谓话题,就是随时想到的东西,比如碎碎念、品牌思考,营销思考。状态和性质,则和内容本身没关系,像#周报 #日报 #效率工具等。
因此,从我对笔记的认知来看,链接所体现的是天然涌现,而标签更多的便于搜索和过滤标记。事实上,标签能做的事,也可以通过一些三方插件完成(比如kanban),
能做到相同效果,本质还是链接在起作用。实际使用中,我个人使用标签比较多,毕竟,内容足够多,才能从MOC(内容地图)上看到哪些知识,慢慢成为了体系,进而梳理成主题。
如果你想要用这款软件,可能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学习时间。

把它搞懂,外部所有的信息,在这,就能了各种小节点,把每个节点丢进去,足够多,就成涌现新主题;另外,它的界面比较丑,通过第三方插件均可以优化,不过,软件本身在“提高效率”,至于颜值,似乎也不是太重要。

三.cubox

没有cubox之前,我的内容收藏比较混乱,它可能在notion上,也可能在flomo上,也可能在印象笔记上。后来越来越多,我开始为笔记软件建立一个叫收集(Inbox)的文件夹。
然而我发现,很多软件收藏并不完全兼容图片、链接、文字、网页,即便兼容,收藏后还要进行分类整理,真的很麻烦。遇到cubox后,它成为我处理信息,工作流的第一环。
为什么?
从使用互联网开始,我的上网习惯逐渐成百度,转移到知乎,再转移到虎嗅、36氪以及界面等新型媒体。
当然,也会关注一些「高质量博主」或行业内不错的公众号。主要是,我讨厌无处不在的广告,和一些低质量带情绪煽动的内容,它们浪费我大量时间和精力;目前,我采用RSS订阅模式,只关注感兴趣的领域,以免陷入所谓的知识茧房(Echo Chamber)。
什么是RSS订阅呢?
简单讲,我订阅一个网站的RSS源,就能得到该网站的最新内容摘要和通知,里面包括标题、简介、链接和我想要了解的概要,并且,我点击就能查看完整的文章。
这就像:
你是一个爱看故事的人,每天都会去不同书单闲逛,希望找到好故事。但问题是,每次都需要你逐个去查是否有新故事出版,这样很耗费精力。
直到有一天,你听说了一个很神奇的订阅服务,它把你感兴趣的故事集中在一个地方,并在新故事发布时自动通知你,这样一来,你就不用再去书店看新书了;你只需要打开订阅应用程序,就能看到订阅的所有故事和链接,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去寻找。
所以,通过RSS阅读器,或RSS功能集成的应用程序,我可以把多个网站的RSS源集中在一个地方,以便方便自己浏览和管理他们。
以前,收到有用信息后,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以供细读,成为重要问题,过去,每当我阅读一篇文章后,我并不及时做批注,只是简单回味一下,然后就过去了。
结果,当我整理需要的内容时,却无法想起我看过什么?学到什么?无法将领域中的内容,整合起来,经过浏览大量文章搜集方法后,我发现了Cubox可以满足我现有的需求。
选它,有三个优势:
首先,Cubox方便我收藏文章,不仅可以通过微信转发进行收藏,还可以在浏览器和其他应用中通过iOS共享进行存储。
对于使用苹果系列产品的我来说,信息的统一整理非常方便。我可以在地铁上使用iPhone保存待阅读的网页,然后回到家后在Mac上打开。
其次,Cubox可以根据文章来源智能区分,并放入不同的收藏夹。
我目前将我收集到的文章信息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是“简讯类”,一个是“订阅的博主”。 “简讯类”定义很明确,我将当天收集到的信息放在待阅读区域,以便回家后及时查看。
而“订阅的”,是我获取高质量信息的主要来源,方便我在写作时,能够及时查询相关资料,在完成信息的筛选和存储后,会再次进行精读;当然,初次筛选时,我已经进行了粗读,只有确定其中有我需要的内容才会进行收藏。
我会选择其中值得学习和评价的内容进行标注和点评。有个关键在于,Cubox要想无限次地进行标注,需要升级为Cubox Pro,不过我觉得还要,一个月10几块。
再者,我会定期将阅读中产生的感悟、思考转发到下一步工作流中,也就是使用"Obsidian闪念笔记中"。
Cubox目前只是作为我信息筛选和存储的第一站,而Obsidian才是我写作的集散地,在这里,存储着许多轻加工地思想以及观点;经过多次、大量地收集后,于领域内集体绽放,才会形成一篇合适的文章。
它还有许多功能我尚未挖掘,只是因为我的工作流,目前只需要使用到以上功能。当然,对于其他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B站、微信,小红书,知乎,纯文本,图片,文件....都可以收藏。
我信奉一个道理,「只有适合自己使用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为了工具而去创造需求,一定得是,你有这个需求才去寻找工具配合;另外,市面还有一些不错的软件,你也不必一味追求功能上的对比,只要能以你的思维习惯为中心,提高生产力,就值得使用。

总体而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大脑就像计算机,不是用来记忆的,是用来高速处理问题的。如果你喜欢块结构,就用notion,如果你喜欢双链就用Obsidian、如果你要收藏,就用Cubox。三者对于信息密度比较大的工作者来说,很受用;要不,试试看?

《欢迎加入MANDUN · 知识星球》

《满吨·MANDUN》知识星球,是你工作的外脑。

您可以通过查看文章、参与讨论等方式学习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

星球里有丰富的细分专栏,包括品牌方案库、策略工具包、营销心理学、掌柜私房话、精选好书集、玩转AI工具等;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和工具,帮助您在撰写不同营销方案时提供参考框架,轻松完成方案的写作。

这些专栏涵盖了顶级品牌战略咨询公司、4A公司的专业年度campaign、创意热点等策略,可直接套用。此外,还包含了作者基于日常工作、副业等方面的思考;欢迎您加入《满吨·MANDUN》,与同行探索学习之旅,拓展视野,实现职业成长。

戳下面图片「找到我」

觉得有价值,欢迎点个在看,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舍满取半,欢迎分享给更多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阅读工作流(2021版)
聊聊信息的输入、处理、管理和输出
学习神器Obsidian入门教程,从0-1搭建你的个人知识体系
笔记应用那么多,为什么 Tana 给我留下了「惊艳」的感觉?
Obsidian 初体验
【互联网程序媛】flomo 与 渐进式总结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