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钉钉个人版,谁会用?
我曾是notion的铁杆粉丝。
当notion首次引入AI功能时,我毫不犹豫地开通了年度会员。但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我对它的热情逐渐冷却。
作为笔记应用的领军者,notion应该足够出色才对,但为何它不能完全满足我的需求呢?
主要问题在于,notion的服务器位于国外,这导致其访问速度不敢恭维。我常常等待很久才能打开一个页面,而且,手机APP的体验也令人失望。

逐渐地,我的信心动摇,开始尝试其他备选方案。我曾使用印象笔记和熊掌记,最终,发现了我来(wolai),为我的知识管理带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也许用的太早,过程经常遇到闪崩情况,加上几年前阿里把我来(wolai)的原因,后来,又一次踏上寻找笔记软件的路上。你可能会有疑问,不就是一款工具,为什么我还是如此在乎?
我目前是一营销自媒体洞察者,每天见各种各样的中高管、和他们对话,学习大量知识,内化后,写成文字分享出来。
我不可能坐在电脑前5个小时,天天写作,为达到高效输入-输出闭环,要把「组块」做到极致。
所以,我渴望一款真正的笔记利器,它能帮我整理、提炼并反思所学,使我能够毫不费力地将点与点相连接,构建结构化的思考。
简单地说,这不仅仅是一款“工具”。
它是我的知识库,我的创作中心,工作流,它连接我和我的读者、客户、合作伙伴,缺少它,我的知识输出将缺乏效率,更不用说保证内容的质量和深度了。
每次当遇到一个新知识点或有趣的观点时,我都会立刻记录下来,然后,在适当的时间整合到我之前的笔记中,形成更完整、更系统的内容。
而选用什么笔记软件,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当我强调对这个工具的“执着”,是因为我深知,一个好的工具,可以助我更轻松地管理知识、高效地输出,从而更好地为我的读者和客户服务。
因此,追求更佳的工作流程,是我始终未变的目标。阿里推出钉钉个人版时,我还是比较激动,立刻找朋友要来邀请码,急切地体验它。
还是先说下,它有什么?目前看到有四个方面:
1)笔记存储
现在知识库产品,很多都以notion为标准。在国内,比较知名并完整度高的有蚂蚁金服旗下的“语雀”。钉钉收购“我来(wolai)”后,更像是对notion的本土化版本,甚至做到像素级的改造。
这类软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档和页面就像乐高一样,由各种“卡片”组成。
这些卡片可以是文字、图像、视频,或者更复杂的功能,比如日历或任务,而且,它们有个很厉害的功能,就是“双向链接”。
这种链接不是手动输入的。用这个功能时,系统会自动帮你找可能想链接的页面,点一下就连上了。
如果有人在其他地方引用了你的页面,系统会告诉你。这样,写东西的时候可以轻松找相关内容,还能知道谁引用了你的内容。
还有很多其他功能,但简单说,用过体验版的人都知道,它提供很多模板,对普通用户来说,完全够用了。
2)AI贾维斯/慕斯
维斯和缪斯这两款AI工具分别专注于文字和画图,可以说是ChatGPT和Midjourney的亲戚。
其中模块设计还不错,用户不需要深入了解AI,只需输入一些提示词或问题,就能轻松使用。这对于办公室里不太懂技术的小白来说,是个非常方便的工具。
不只是提供工具这么简单,指令中心还贴心地为用户提供了很多方法论,比如如何扩写论文、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表格、怎样写周报、PPT大纲是什么样的、还有小红书爆款的创作技巧等等。
这些功能被分为生活、角色、创作、编程、自媒体学习、写作、娱乐七大模块,真的很细致。
说真的,跟GPT比起来,它在功能上是领先的。但是,就内容生成的质量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对了,还有一个现在比较火的数字分身,不过需要不少算粒。
3)云盘
云盘啥意思,都能理解。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云盘产品,阿里网盘算是格局比较大的,比某度强很多,给的存储容量比较多,也比较适合大文件,还方便与人分享。
4)会议
便签、字幕、会议纪要、美颜、录制都有。就权益中心介绍来看,个人版单场会议时长60分钟,智能字幕10分钟/场,清晰度是720P,开通会员有90分钟,单场最多容纳100人。
总的来说,钉钉个人版可以看作是多种热门工具的结合体,集Notion、chatGPT、Midjourney、数字人、Dropbox和Zoom于一身。

它实际对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些生产力工具的整合,这种整合并不感觉生硬或不合时宜,而是给人一种融洽的感觉。

然而问题来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谁会用此类产品?
自上而下来看:
此前「云钉一体」战略可以理解成二者携手合作,互相帮忙。钉钉帮阿里云做生意更轻松,反过来,阿里云也带给钉钉很多客户。
因为他们俩默契合作,钉钉现在不仅仅帮公司处理日常事务,还能做更多的事。
经过这三年默契合作,结合数据来看,钉钉DAU目前有小1个亿用户,它的能力底座和价值都足够夯实,加上现在AI技术变革,不管是TOB、TOC它都存在一些新的机会。
钉钉可能希望进行自我革新,从只为公司服务变成真正地为个体用户提供价值。尽管过去有很多人因为工作原因使用钉钉,但很多人离开工作、学校后就会删除这个应用,因为它对个人来说没有太多价值。
钉钉此前初衷是解决老板的问题,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和协同工作,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钉钉可能意识到仅仅解决老板的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深入地为每个员工、每个用户服务。
所以,客观的说,钉钉现在有足够的数据和客户体验来支持它的进化,这标志着他它再满足于仅在企业环境中发挥作用,而希望拓展到更广泛的用户领域,真正地为每一个人带来价值。
自下而上来看: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干,比如一些网红、自由工作者,他们与大公司或者平台合作的机会也变多了。大家都开始懂得技术和数据的好处。
我觉得未来,小团队,比如5到15人这种,会变得更多。这些团队在工作时,会想怎么把自己的数据用好。
微信生态,TOC消费者、私域管理方面无疑拥有天然优势,主要归功于它的庞大用户基础,和日常高频使用的特性。当我们触及知识场、协同场这些领域,情况变得就有些不同。
信息场是关于“内部商业决策”,“协同场”关注团队之间如何高效地合作。
比如:
为了一个深度市场分析、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商业战略,企业可能需要更专业、更深度的知识管理工具;这一块小公司并不具备,需要通过类似的产品提供底层能力。
微信确实提供一系列通讯工具,比如微信群、视频通话等,但在项目管理、任务分配、文件共享等方面,它显得稍显简单。
这也意味着,尽管微信在TOC消费者和私域管理领域强大无比,但在知识场和协同场还有些欠缺。
你可能会说,飞书和钉钉不是都能满足需求吗?
实际上,很多网红和KOL背后的团队,他们公司的员工并不需要打卡,大部分事情都是线上完成的,这些小团队追求轻量、简单且直观的工具。
他们需要既能满足基本需求,又直接明了、反应迅速的工具。最佳的界面应该让他们轻易看出项目进展,方便地与团队沟通、分享文件,同时还要能应对业务的快速变化。

显然,不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这个市场领域,我认为还有很大机会待被挖掘。

我几乎都在共享办公室工作,家里时间并不多。身为图文创作者,你想知道,我是如何工作的吗?
我的工作流包括:待办事项管理、灵感记录、采访、语音记录、语音转文字、文字编辑、PPT方案草稿、知识整理、图片设计、思维导图制作,以及学习(如阅读PDF)。
与客户交流时,我主要进行方案设计(如PPT制作)、内容分享、线上会议、语音记录、信息整理和知识归纳。
这两套工作流程,我一直希望它们能在同一个平台上流畅运行。不过,也很容易实现,因为作为个体,无论业务怎么复杂,最终对的客户还是个人。
举个例子:
我要线上采访一个人(KOL、行业专家、老板)在预约好的时间前,我会在平台上创建一个线上会议,然后把链接分享给他。
当采访开始,我们两人就可以轻松地通过视频或语音进行沟通。同时,我会开启语音记录功能,这样就能保证不遗漏任何细节。
采访结束后,我会用平台的“语音转文字”功能,把整个对话转化成文字,接下来,我会对对话进行编辑和优化,确保内容准确并易于理解。
同时,我会从这次采访中总结出一些关键知识点,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日后查阅或分享。
如果需要,我还会为把它做成案例,整个过程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就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更让我对整个采访和制作,有更全面的掌控。

可是,现实情况不这样。
我经常要在不同的应用之间跳转。比如,飞书妙记功能确实很强大,我也喜欢用它开会,但免费版本时间限制,只能使用半小时。
如果想升级到团队版,要几千元,只为了一个特定功能,这让我觉得不值得。
当会议结束后,我需要把文稿下载并导入到Notion里,希望能优化那些口头表达的内容。而Notion又得开个会员。
线下情况更复杂了,我用语音笔记记录下的内容,还得通过另一款软件进行转换。
这种来来回回的操作,很无语。我真心希望能找到一个集成平台,无论是沟通、采访、编辑还是设计与分享,都可以在同一环境下无缝完成。

自认为,如果把这套工作流跑通,中间覆盖的工具整合明白,钉钉个人版能切中一大块蛋糕。

毕竟像我这样的创作者很多,不信你看看notion在国外的情况,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正如slogan “All in one"一样,大二全的生产力工具,另外,notion的「Button」功能我非常喜欢,一直在用。
比如:
我有一个TODO,它直接可以让我从备忘开始变成任务,从任务到执行完,都有一个明确的流程和状态更新。
每一步的转变都只需要点击一下按钮,非常方便。同时,这个按钮还可以关联到其他页面或者数据库,让信息的跟踪和管理变得更加流畅。
不吹不黑,我个人比较喜欢飞书的产品哲学。
我发现,飞书好像想让所有的提醒都当成任务来处理。比如说,你可以用标签给任务分组,这样似乎更好地处理任务。
简单说,飞书就像个任务管理工具,不同的是,这里的任务不只是你自己设定的,还可能来自你的同事、飞书文档或者机器人之类的。
但是,我也不太喜欢飞书这款产品,它优化做的一般,我2021款的MacBook PRO打开飞书文档都慢的要命。
我觉得,真的能理解,并按照飞书这种理念去用的人不多。很多人消息列表里,堆满了他们入职以来的各种信息,很少点那个“完成”按钮,反而是让消息自然地消失。
飞书也没提供方便用户一次性完成所有任务的功能,好像也不太在乎大家是怎么用它的。感觉上,飞书更在乎内部是否能做到“all-in-one”(到底全不全),根本不在乎外部用户。
所以,我觉得,未来生产力工具不仅要有高大上的技术,更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还蛮重要。
如果钉钉个人版只关注笔记沉淀,给我来(wolai)换个马甲,提供个日程安排、个人通讯,然后把视频会议、云盘组块进去,让别人开个158元会员,意义真不大。为什么?
1)我钉钉数据没价值
想想看,如果明天我换了工作,新公司用飞书、Slack还是其他什么即时通讯软件,其实对我差别不大。
因为我大部分时间也就用这些软件打打卡、发发日报、做做审批这些日常操作,那些在软件里的文件或资料,离职后我可能也不会再去翻看了。
但微信则是另一回事,那里的聊天、文件和记录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深厚的情感和实用价值。
类似Dropbox、Github和Figma这样的国外工具,经年累月的使用,里面的数据积累如此之多,换到其他平台几乎成为一种奢望。如果钉钉可以有效地整合这些分散在各处的数据,它的吸引力将大大增强。
我预见,在未来,公司对自己的数据会更加谨慎,而个人数据,随着A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成为推动其进步的重要资源。
2)任何单一产品内卷严重
我们看到,无论是独立笔记软件、云盘还是AI工具,它们都在疯狂地添加功能,试图成为各自领域的“王者”。
但钉钉个人版,如果只是盲目地追加功能,可能会失去方向,过于追求功能的全面性,会使得软件显得臃肿,即使有了AI,如果不能流畅地整合工作流,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仍会感到困惑。
考虑到那些在印象笔记、Lattics、notion、obsidian中深度使用,并形成自己的组织和链接方式的用户,想要说服他们迁移到新平台,这绝非易事。
实际上,一旦用户形成了固定的使用模式和习惯,想要改变其认知和习惯的阻力是巨大的。

对我个人而言,要完全投身于一个新工具,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和吸引力,这可能是功能上的革新、独特的使用体验或一个活跃而具有吸引力的社区。

总而言之:

有亮点,但不多。

钉钉个人版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要做很多工作,或许,最先要转变「用户思维」
不过,现在我唯一满意的一个地方是,慕斯生成的图片,解决了头图版权问题,再也不用担心视觉中国给我发“邀请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钉钉收购“我来wolai”,剑指何方?
FlowUs 一款类似 Notion 的笔记软件,支持待办清单、习惯养成等
放弃Notion值得吗?wolai笔记全网最强测评
协同办公产品迎最好的时代,中国版Notion是大而全还是小而美?
强大、好用、免费,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笔记软件综合评测 :云 Office、云笔记、离线笔记、开源笔记、手写笔记、写作软件
剑指Notion,印象笔记推出的笔记功能Verse怎么样?|verse|notio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