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做“副”业。

本文共计6454字,别让副业变成了“负业”。

这是智远的第082篇成长笔记的分享。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副业
做副业本质也是一种“自我的管理”。

早起,打开手机,公众号的粉丝朋友M女士给我发来信息,内容是这样说的:

本来在乙方公司也就就不好做,好不容易维护了一个客户,还被领导撬走了,“心情好糟糕”,好想跳槽,想听听你的建议。

他说,看你每天写文章,做社群都非常不错,我也想去做。

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心中有两个答案,但是我这样回复他的,其一大概意思是:今年整体环境不太好,建议你不要随意的更换,如果已经找到了另一家公司,谈的还不错,可以去试试”。

其二:“如果你决定,那就去跳,前提先看看自己腰包里面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支撑自己3个月,乃至于半年的生活,社交,等各方面的开销。

他说,现在是短视频,直播风口,看别人做的热火朝天,我也想试试,我是这么回复他的:你只是看到了别人赚钱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别人吃苦的一面。

如果你决定了,可以去试试,但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李佳琪”,“薇娅”和散打哥。





01

关于“副业”和“复业”。

“复业”是体系化,“副业”是碎片化。

副业:顾名思义就是“除了工作以外能够挣钱的业务”是通过时间换金钱的方式,比如“打零工”,“发传单”“投稿代写稿件等。

业”则不同,除了工作之外,利用很少的时间建立营收模式,就可以带来最大利润的业务。

比如古典老师擅长教学,平时写作文章很多,结合他的技能,加上他的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出书等一系列手段,综合到一起产生的复利效应,叫做“复业”。

今年有两个热词一直都是互联网领域从业者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是“我太难了”,一个是“副业刚需”

两者可谓是互为因果,因为个人生活“太难”,企业又受到冲击,工资又太低,所以副业就成了刚需,其实“副业没那么好做”,也没有那么华丽,看不到的有他不同的一面。



你被开除了:

前段时间,L先生高高兴兴的去上班,到公司之后接到了一个来自于人力资源部的通知:“你因为在工作之外做副业,被开除了”。

他给我描绘的场景,当时气的差点吵了起来,但是“并没有这么做”。他们是做TOB的企业,专门为甲方公司做创意营销,品牌口碑等,他在市场部工作,也知道公司年后一直没有任何的太大现金流收益,都是维护“老客户”。

而这些老客户,也都普遍的很难受,没有太多的预算去做广告,投放,甚至于品牌的口碑营销。

35岁的他就平时没事下班做点“副业”,跑跑外卖,干个微商,朋友圈卖卖货,做的事情也比较多。

而经过沟通我才得知,他经常下班之后去跑外卖等,然而白天上班“精神不佳”,萎靡不振刚好感到年后业务稀少,公司优化员工,就赶到自己身上了。

最后因为”副业没有赚多少钱“,主业也没有了,得不偿失。

说实话,我特别羡慕能够做“好”副业的人,也羡慕那些能做副业“月入上万”的人,因为能做好副业必然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他们能把副业做好,主业也一定会很好,因为主业做不好的人,副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为什么?你可以想下,在公司,有人管,有时间限制工作都做不好,私下就能做好吗?

但是,智远经过研究发现,那些副业能够月入过万的人,他们和别人做“副业”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比起“副业”,我更喜欢“复”业:

两者的本质不同,一个是用时间换取金钱,一个是用“时间”搭建渠道。

我有个朋友M先生,他的主业也是在“广告公司”,也有着自己的“副业”,但是他这个副业不但公司不拒绝,而且还鼓励他去做。

我和他交流学习,得知,他做的“副业”和别人的“副业”有所不一样,他不做零散的兼职,做的是和自己业务相关的“副业”。

他的公司是做传播的,身边非常多的影视渠道,明星渠道,供应链等。

但是我们平时维护“渠道”,一般常规的操作就是加上微信好友,不定期的发个信息,慰问一下,这样的情况,难免也会觉得没有话题可聊,或者不好意思的时候。

他做了一个什么决策呢?

他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公众号垂直输出各大渠道商相关的内容,比如影视的最新动态,资讯类,或者一些行业的干货。

就这样他通过社群的形式,将这些渠道朋友,都拉进一个群中进行维护,有任何的甲方单子需要做,自己做不了,就发到自己社群中给其他同行朋友做资源共享。

后来社群越做越大,然后开始做门槛制,付费,而他每天所做的就是“运营社群”,维护这些朋友。

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需要做一个大的营销事件,需要找“明星”录制10S祝福视频,而它通过自己社群的形式,只给公司花了极少部分的资金,就把这事办妥了,并且找了几十个明星做了联动。



比起上面L先生的副业,智远认为有复利思维,结合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去做“副业”,更是当下人应该思考的。

副业有助于自己扬长避短,假设M先生跳槽,在应聘的时候,就可以把自己的这段履历写进去,那就相当于一个品牌的“市场部外脑”,任何的资源随时都可以调动。

而L先生则不同,如果把自己的“副业”履历写进去,不断不会加分,而且可能还会给自己“减分”,做副业之前,先思考下,什么才是自己可以长期投入的,而不要一位的追逐风口。





02

没有“自律”,别做副业。

如果你也想做副业,那么智远有一些想法想分享给你,初期,想法不要太多,这永远排在第一位,戒掉欲望,从小事做起。

我在写“公众号”之前也是,感觉以前工作所学的经验,全都可以用上,但是幻想之后,到自己执行,发现“我太难了”。

做副业,可以说和创业基本是相似的,唯一不同的是,自己可能投入极少的成本,工作之外的时间去做一件事情,创业是没有人监督的,你开不开张,有没有业务,都要发工资。

而副业则是自己先行动,自我驱动,自己给自己打工,去做了,可能会有薪水,自己不做,连屁都没有,甚至有的时候行动了,都不一定有收获。



2020年的过年在家的时间,你完全可以审视下自己,如果2-3个月你都是每天10点起床,甚至于闹钟响了几次,都起不来的那种,不建议你做副业。

随意的放飞自我,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规律,更别说自我驱动了,你可能过不了一星期就放弃了。

你一定听过,“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你不自律,那么别人就会要求你自律,别人就是“你的公司”。

司要求我们自律相对就很简单呀,如果你到时间都还没有到公司,那么就要扣绩效。

如果工作损失,就要扣绩效,这就是“他律”。如果自己接受不了他律的行为,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



不要靠计划表去忽悠自己:

“自律”是一个人能否在副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很多做副业的人,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张非常“科学合理”的时间计划表。

企图通过这个计划表来让自己变得“自律”起来,但知道归知道,可真执行起来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

举例:
我有个前同事,看了某篇文章之后,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张时间计划表,说要通过这个表格让自己变成彭于晏一般的“自律者”,他的目的是减肥。

然而他执行这张计划表不到一星期,一会儿是有朋友要请他吃饭不好推脱,一会儿又是自己太饿有力气锻炼等。

总之一句话,借口总比计划更有说服力,其实诸如此类的情况比比皆是,执行力才是做副业的核心,而非一张挂在墙上的计划表。



懒惰需要自己克服:

我承认,吃着瓜子,看着肥皂剧,睡在床上的确很舒服,但是给自己带不来收入,你需要拥有自律之外,还要克服“惰性”。

所谓“惰性”,其实并非就是说自己不勤快,而是你对于副业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候心态的调整。

简单来说,就是当自己做副业时期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收入,期望值没有达到的时候,自己会不会因此而丧失了做副业的热情。

举例:
我在刚开始写作,做社群的时候,不得不说,热情度非常的高涨,每天下班都在想关于自己副业的构想,未来的发展,和可遇见的收益,文章的阅读量等。

然而在干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发现副业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方式进行,写了6000字的文章被别人怀疑没有人看,阅读量低的可怜,做个付费社群被别人质疑“价值”。

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承受的,“每一次的打击都可以让自己的想法破灭,但是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不爱服输的人,越是”做不到的“,就越要挑战一下。

所以,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2020年3月31日,一季度已经过完了,我翻了下自己的公众号,90天我写了55篇6000字+的文章。

我给自己定的KPI就是一年200篇,拆分到一个季度是55篇,时间挤挤总是有的,惰性会影响自己很多方面,现在回忆90天,我觉得那30天没有写作的日子就是对”青春“的浪费。





03

本职不够“硬核”,别做副业。


我先问你两个问题:“你是做什么职业的”,新媒体,运营,品牌,公关,律师,财务,还是策划?你有没有自己的“硬核能力”?

所谓硬核就是拿得出手,让别人足以信服的技能比如你是做运营的,如果自己目前连运营都没有整明白,我建议你还是别做副业了。

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你没有做的精力去投入
第二:即使做副业你也会做不好

你要知道,越是“副业”,对人的要求和能力就会越高,本质是因为你在挑战别人的专业,靠别人的专业来谋取自己的“苟且红利”,如果自己能力不强,懂的不多,别人凭什么为你付费呢?



M先生的副业:

上面的M先生的副业付费社群,不难看出,是基于他个人的能力整合的资源,以及他个人的影响力。

表面看着其实很简单,有人觉得,我也可以,但是往往做一个群没有运营3天就被别人屏蔽了。

可能在看文章的读者,我们虽没有在一个行业,那么试想一下,自己做一个这样的社群,有没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让别人支持你呢?

这一切的一些都是有积累的,这些积累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输出方面,公众号的“写作的能力”,运营方面“社群的运营能力”,资源方面,长期积累的客户和供应商。

先不说资源方面,很多人在“前两块”就被打败了。

比如写作,你不静下心,没有功底,怎么写出不同维度的观点。比如运营,如果心不够细,怎么去24小时候像宝妈一样,服务那么多人,还要找话题互动。



小心毁掉自己的职业生涯:

为什么要本职工作做强了才能去做副业呢?智远认为有三个方面:

其一:
每天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必须集中做最有价值的事。我有个前同事,他在公司是做软件开发的,他周围很多朋友也一起做,而很多人开发技术都还没有搞精通,就开始做副业。

如果不是天才肯定无法兼顾,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他那些朋友的主业被耽误了,副业也没有赚多少钱,还被公司开除了。

其实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专注的,我以前在公司给新来的同事培训的时候,就会经常给他们说:

一段时间做好一件事情你就可以赢过很多人了,所以你的理财计划,减肥计划,考证计划,或者其他知识的学习计划,可以先放一放,每天啥都做,最后啥都做不成,弄不好还让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二:
本职工作有提升空间的时候,提升本质才是最高的性价比。我们普通人的本质工作从入行做精通很简单,也能感觉到进步的很快,也很有成就感。

但是如果以满分100分来看的话,自己做到90分左右的时候,要再网上提升就很不容易了,每一步都很难,很多人做熟容易,做精难。

自己之前干入职工作时感觉成长飞快,但现在努力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也只有很少的成长,这个阶段很多人就感觉自己的主业,也是本职没劲,想搞副业了。

智远理解中,其实这样是错误的,虽然从90分每提高一分很难,但是实际上每提高的一分,都能得到一个新的境界,而且回报也会进入一个新的范围,意义巨大,从90分到99分,值得自己拼尽全力。

这就是我们说的为什么要坚持不懈提升本职工作的原因,因为它存在复利效应。



其三:
本职工作和副业,搞清楚顺序。

知名大V猫先生一篇文章中说过的一个效应叫做“烧水效应”,重点就是,当水烧开了以后,只要维持小火不断,就能一直保持水的沸腾。

你看,M先生不就是吗?他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了烧开的状态,资源储备也够多了,然后开始做付费服务,付费社群,那么自己后续只需要投入少量的时间精力,就可以维持这种状态了。





03

没想好“模式”,别做副业。


在做副业之前,建议你想好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不仅仅只是变现,要尽可能的让他实现“复利”。

如果你只是为了“有趣”,“好玩”新鲜感,我建议你别做,浪费了时间,还没有结果。

很多人看别人去做直播,或者短视频了,自己也想干,中国古话,“干之前也要想明白”,如果想不明白,等于白干。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理解方式,从表层看,智远认为和“发传单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别急于否认,你可以琢磨下智远说的对吗?我理解的有两个方面:



直播是挺火,但不一定适合你

你看到别人通过直播挣钱了,靠别人打赏一小时就能挣几万,其实你不知道一个网红背后都是有经纪公司支撑的。

你要知道他们的打赏都是“资本运作的形式”,相互捧,如果你只是看到别人直播,自己就想做,那是没有意义的,你坚持不了3-5天就放弃了。

拍短视频挺好,也要摸清变现方式。

你可能看到很多的大V拍短视频,播放量上万,就能得到各大APP官方的扶持,流量的倾斜。

有了流量后自己就可以接广告,当你试了以后发现,做了一星期都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背后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剪辑,热点,拍哪些,其次就是个人IP变现的鱼塘模式。

如何吸引用户,如何让用户关注,如果建立关系,如果让用户付费等等,都是有一套完整的模型,而这些都是需要自己亲自搭建。



你要懂得兼顾成长发力:

我之前有个做产品的朋友,他很牛,我非常欣赏他的一点是,他做事情特别能分清主次和优先级。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别人都在做兼职或者副业只顾存钱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找自己的模式了。

他现在已经出书了,在没有出书之前,其实并不是很厉害,而他通过六日,下班的时候,把自己的产品笔记去写出来,发到自己的公众号上,通过个人公众号去做个人品牌。

然后做付费圈子,别人买他的书,他还有不定期的培训,甚至于线下课程,我和他聊天,他说我挣的钱一分钱没存,现在都开发APP了。

是的,他通过一个公众号的模型,内容的输出,录短视频,个人品牌的建设,吸引垂直领域的用户粉丝,到做成一个APP,现在APP的日活在几十万。

当然还在公司上班,离职的时候拿到了老板的天使投资。

所以,有的时候别人的成功是有计划的,而在上路前别人已经想好了模式,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才会有更强大的动力。

做副业前期目标很重要,如果你的KPI给自己定位是“赚钱”,那么基本是赚不到钱的。

如果你的KPI给自己定位的是“学习成长”,在你打磨一个东西的时候,可能也就把钱赚了。

这个世界很公平,只要你一直在成长,早晚就会有回报,很多的副业,有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零工,并不是一个体系的规划。

为了防止错位,尽可能做一些和本职有关的副业,甚至于有链接关系的,这样有利于打通底层,也能给工作赋能,那么时间长了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


文笔最后:

在某个社群中看到了一个做了10年的资深PR,前些天去卖保险了,开了一个10万的单子,高兴的在群里发红包,这个场景映入眼帘,值得“深思”。

做副业不光是看“赚钱”,也要看价值,甚至于和“本职业的互补性”,要让两者赋能,而不是“负能”。

千万别影响本职工作,你还年轻,想做的事情,勇敢的去尝试,不要等到别无选择的时候再去“选择”,那到时候也只有“无能为力”了。

尽可能让心中那个“我想”变成“去做”,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副业能不能转正,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清晰的规划,让他变成“复业”。

如果只是因为3分热度好感,我劝你,别去做副业,不是每一个人都承受得了竞争,打击,失败,甚至于“自律”,“坚持”,大量的付出背后的痛苦。

关于幸会:

靠谱的互联网圈子,已经有700+找到组织,社群注重于“交流””对接”“异业合作”,覆盖职业媒体记者,运营,市场公关,品牌营销等,线下组织,学习分享,持续解锁中。

会员权益:

进群共享2018-2020年国内最新活动,传播,文案,公关,营销新媒体social案例,市场方案,社群方案,各种实用表格等,每日高密度定期更新,高品质的输出,表格直接使用,是你工作当中得心应手的最佳助理拍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过后,你会失业吗?
2020年马上结束借助100天自律计划表...
为什么我劝年轻人别做副业?大学生应该如何赚钱?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如何轻轻松松做个自律的人,教你写好每日计划表
副业赚钱,并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