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年,我高考了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窗外又逢下雨天,考场外的父母打起雨伞。想起2015年,自己在故乡参加高考,第二天暴雨临城,父母特地驾车等我。考试时,他们在车里等待,考试结束铃响,他们立刻连人带伞挤进来,只为了让孩子少受雨珠子的叨扰。

回忆总是玫瑰色的迷雾,过滤掉琐碎和庸常,留下生命旅程的特质与挥之不去的时刻。如今,当我再度回想起高考和高中三年,想到的是一个还相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的人;想到那些在彩旗上、在墙壁一侧书写的豪言壮志;想到青春期的同路人,彼此会有小情绪、小计较,但比起成人世界,终究简单和直爽得多。青春期的理想看似空想,可至少,它还保有一滴水的清澈和对世界反抗的决心,成年人活得更现实,也更多顾虑,他们已不太敢说:“我没病,是这个世界病了。”

高考曾经是一盏灯,燃起小城青年的希望。尽管老师们说:“高考未必改变命运。”但对于坐在教室里的一群十六七岁的青年男女,这似乎仍是眼前改变命运的最便捷途径。每个人都能对它抱怨几句,但失去它又舍不得,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吃苦而怕失去公平,高考是前半生相对最公平的考试。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高中三年,衡水模式风靡全国,校领导也号召学习衡水,我如同住进一个小型极权社会。没得选,因为你身处在那个人生阶段,在家里不是特别有钱的阶段,你会感觉小学—初中—中考—高中—高考—大学是必经的人生阶段,当时没想过也没有能力出国,高考就是能指望的独木桥,哪怕千军万马挤过来,仍然要过桥。否则,该如何穿过茫茫大海?而在家长的角度,就算明知儿女不擅应试,也不放心让他早早入社会,小城市社会青年多,读书仔容易被带坏。送进高中,心里会安稳些。

所以,学生会对校方的安排偶有抱怨,但最终会接受。有不少学生的学习时间还超过了校方的规定时间,学习、复习成为那个阶段的本能,看到别人还坐在教室里,自己就会汗颜,而每一次月考,都会一拥而上去看分数,内心暗暗较劲,心里想:XX居然进步那么大,我和XX的差距还有多少。

功利性的一面肯定会有,在那个环境下——班级被分成重点与非重点、成绩的高下被赤裸裸地展示、媒介都在制造比较的东西,很少学生会不在乎。久而久之,自然就顺从大流,以高考成为当前第一要务,为了高考,嘻哈玩乐都可暂时放弃。于我,是高二之后,除了踢球,几乎断绝了一切的课外运动。而有的学生,从高一开始就已经不参与任何与高考无关的活动。理由很简单:这些可以在大学再玩,但高考只有一次(复读另说)。

为此遭殃的就是音乐课、体育课了。有一次音乐课,老师气得不轻,一个班五十多人,到的只有十几人,其他人都在教室复习。“这课没法上了!”她一个三十岁的熟女,板着脸警告:“如果他们不来上课,以后也不用来了!”这才把复习的学生给逼出来。实际上,那些复习的学生,有一些学生很喜欢音乐,但他们心里想的明白:这课又不考,我上它做什么?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从小到大,我们就处于一种时刻竞争的环境中。小学时,我们要为进入优质的中学而奋斗;初中时,我们要为进入优质的高中而奋斗;高中时,我们要为进入优质的大学而奋斗。高中时期,早上六点起来,十点离开是常有的事。在晚上,晚修只是上半场,下半场以晚修结束铃响开始。

甚至,有同学中午也放弃休息,点一份外卖,继续鏖战。除了平时的课程,不少学校选择在假期补课,有的年轻老师也偷偷开了辅导班,把课堂上没说的挪到辅导班里。

尽管教育部三令五申学校未经允许不得在假期私自补课,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学校会想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办法来安排补课,有时候,甚至是学生家长要求学生牺牲假期去补课。当然,也有学生发现学校违规补课,举报成功的,我在高中参加一个历史夏令营,和我住同一个房间的安徽男生就透露:他们学校的学生发现学校违规补课,就将事情捅到教育局。部分学生和家长为此抱怨。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剧照

和大部分高中一样,我的高中同样存在“精英班”与“平行班”之分,这种“精英班”在不同学校会有不同名称,但大同小异,都是将中考成绩位居前列的一批人聚在一起,让他们在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的鼓励和督促中进步。精英班会享有校内最好的教师资源,他们和平行班学生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学校指望着他们斩获竞赛奖项和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

不过,在划分“精英”和“普通”的区别上,我的母校只是中规中矩。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的学校,即便是考试考场都要打上“精英”或“普通”甚至“劣等生”的烙印,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在一个考场,成绩处于末流的学生也被划在固定几个考场内。在班级里的排座中,学生们与谁同桌,也会与考试成绩挂钩。

我在一个普通班度过三年,过着普通高中生的生活,高考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却影响了我对很多事的看法。高考出分后,我一度对努力与收获的正向关系产生巨大怀疑。因为那一年,我们班公认几个特别努力的同学,都没有发挥好。一个女生,高中三年几乎从未跌出班级前三,高考只考上一个勉强一本的大学。一个男生,从理科转过来,努力程度令我汗颜,最后却只上了一个西部二本医科学校,为此,他从大一就明确了要考研。类似例子,在班里并不少。

而当我来到教育资源更好的大城市,我发现,很多学生,他们高中并不太努力,却也能收获比我的同学还要好的大学。他们也许只用考个500分,凭借户口的优势,就能进入本地的好大学。与此同时,一些家境殷实的学生,则根本不必在乎高考的成败,因为,即便考进的只是一所三本学校,他们的父母依然可以把他们送到国外,运作运作,学历可以比国内非211/985大学生更好看。

纪录片《高考》剧照

高考对寒门的帮助已越来越小,哪怕寒门考进好大学,将来想留在大城市,却也障碍重重。高考不是残酷生活的结束,只是残酷生活的开始。今天的阶层划分与地域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生在一个资源高度发达的地方,与生在“穷山穷水”,二者之间的差距,已不是高考能弥补。

对寒门而言,高考的成功不再意味着晋升阶层努力的成功,它只是意味着:你有了这个晋升的机会,你有机会接触大城市子弟的圈子,感受国内最前沿的教育,尽管,你离真正的晋升还很遥远。如今,一个重点大学的寒门子弟要找到一份大城市的安稳工作都不容易,根本谈不上实现阶层跳跃,若从一个功利的角度,比起日复一日的奋斗,或许像于连一样攀附上层贵人还更有效一些。

所以,当代青年的考试之路,也是一个对努力的效用一点点幻灭的过程。这不再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努力和考试的作用,也许还比不上一套房子的挑选。但即便如此,寒门依然会很在乎高考,因为有高考在,可能性就还在,没有高考,就只能彻底认命了。

把时间拨回2015年的夏天。那个时候,我把高考看得很重,红色的分数在眼前,心里如同塌方。我辜负了自我的期许,也辜负了父母,亲友的信任。我的命运会如何,我所要面对的路,在那一刹那如履薄冰,我不敢去想,眼前的一切令我心乱如麻。我想宣泄,又感到自己如罪人般需要忏悔。矛盾、悲伤、混乱、歇斯底里。成绩出来后的几天,我处于一种无路可走的感觉。

屋漏偏逢连夜雨,家里出了一些变故。父亲因为牵扯进一个事件,尽管主要责任方与他无关,但母亲担心别人找他甚至我们一家人麻烦,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有人敲我们家的门,打我们家的电话,我们都小心翼翼。后来,我们仨去厦门旅游,其实也是嫌事情太闹心,想暂离故乡,也好远离是非。高考成绩出来后的一个月,可能是我有记忆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纪录片《高考》剧照

记得高考后的一天,我忘记是因为什么,自己必须回学校一趟。太阳火辣辣的,当时,我的内心一万个不想回去,就是很朴素的感到没脸见人,结果还是见到了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她知道我英语考得不好,说了我几句。最后,我们俩都笑了。那之后,我再没有见过班主任。

就这样,十七岁那年,我高考失败了。我那时很喜欢吃豆腐花,心里也跟豆腐花一样凉凉。我走在小城的街道里,看玻璃橱窗里的商品,看骑楼老街的小水坑,看新闻联播,看到的都是“怎么办”——完啦完啦,我以后该怎么办?

我确信自己不擅长考试,又不甘平庸,无计可施之下,就开始写东西了。

文字丨宗城

图片丨网络 

编辑 | 周郎顾曲


宗城的小黑屋


作者:宗城

图片:豆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中女生自述引发的讨论
预选:一个遥远的名词,一场致命的考试
一所县级高中:23名学生何以考入北大清华?
实拍世界各国高考 [组图]
高考:我们都曾把它当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今年高考弃考学生约有100万 有人称读大学不如早挣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