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尹烨:如何让孩子对生命有深层次的觉知?| 《生命·未来》(第八期)

▲ 尹烨

导读

如何让孩子对生命有深层次的觉知?

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多亲近大自然,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然,让孩子从“界门纲目科属种”对万事万物进行分类,并且去认知各种生命的本源,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一颗种子,这就是对幼小心灵最好的启蒙。

本期尹烨将继续与「此念」分享,为什么从小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如何让孩子对生命科学感兴趣?为什么人人皆可做科学?

cinian

   

▲点击观看

《生命·未来》尹烨(第八期)

尹烨

华大集团CEO

传播生命科学科普大V

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

发表论文40余篇

开设《天方烨谈》电台节目

“尹哥聊基因”公众号

讲述大众“听得懂的生命科学”

01

带孩子回到大自然

让他对生命产生兴趣

 主持人生活中其实有各种各样观察植物、昆虫的机会,我们要从什么样的角度去看?

尹烨: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让他有去郊野公园旅游的经历,目的是让他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自然。人类的生命性和亲近自然性是一定要回归到自然和生命中。

要意识到生命的觉知,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物种。究竟有多少种?我觉得至少有870万种,甚至更多。因为光我们肠道内的病毒,噬菌体病毒就超过10万种,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对生命科学领域感兴趣,一定要尽早地去启发他的觉知,带他去郊野或者公园走走看看。

比如:冯·洪堡——自然科学家,罗伯特·达尔文——生物科学家,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博物科学家?不是因为爱搜集东西。在欧洲,他们做标本,手绘的动植物都非常精美,不像现在都是照片。为什么不能用照片去替代手绘的分类图?因为照片拍不出那么精细。猫不可能让你拍它刚好摆出的那个状态,想要拍得纤毫毕现是很难的。

我们现在可以很轻松地买到,比如:上海常见动物,上海常见的花朵,深圳常见的鸟类。买完以后,里面都会有一些推荐的观鸟地,所以家长要提前做一些预习,买一个简单的望远镜,带一台小相机,就可以带着孩子去。

所以先启发孩子的觉知,一定是在他很小的时候让他有一个觉知性,认知世界有昆虫、有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为什么法布尔写《昆虫记》写得好?因为他从小就盯着虫子看,天天琢磨,这是第一个阶段。

02

分类建立动植物的知识框架

尹烨:第二个阶段,让孩子有一些分类的概念。人类天然会分类,男性女性是第一个分类,所以我们是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对万事万物进行分类的。

在这个分类的过程中,家长要稍微做一点对应的课程。比如:猫是猫科动物,狗是犬科动物,那么,什么是奇蹄目动物?什么是偶蹄目动物?马就是奇蹄目,牛就是偶蹄目。所以我们吃羊蹄的时候看一眼,大家就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孩子有分类思想,就可以使他的知识结构化,一旦知识变成结构化,他就能搭出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那孩子提的问题就有意思了。他会先问「这是什么科?」,这样他以后不管见到多少物种,都会以结构化的方式装在他的长时记忆中,那他就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相当于文件处理得很好,随时可以调出来,然后触类旁通。

动物有很多个科,植物也有很多个科,每个都是不同。这时候再带孩子去动物园、植物园,就升了一级,不光看郊野,而是看已经分好类的动植物,对应的博物环境就开始逐渐往心里去了,那他可能就产生了对生命的深一层次的觉知。

03

从分子与基因层次

认识生命的本源

尹烨:第三个层次,就可以从一些分子证据,甚至到基因组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要去认知它的本源,研究这个科到那个科它俩原来多少年前是一家,后来为什么分出来,这两个科之间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异同。就像猫,可能正常人看猫就是猫,但是宠物店的人必须知道猫的物种,以及怎么分类。

我们再去研究它背后的遗传和分化史,究竟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演变成今天这样的形态?然后再去追溯它的祖先是什么,它的近亲是什么,猫科和犬科之间有什么异同,其实这种比较本身就是我们研究宏观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主持人所以您讲的是一个学习的方法。

尹烨:怎么格物?今天的格物是什么?

王阳明当时就盯着一个竹子看了很多年,那也是格物。

比如学英语,肯定先从认识字母开始,然后拼写单词。当然之前要先去练耳音,再开始从看简单的泛读到精读,最后看不同的语境去练习,这好像一般家长都知道。

但是生物怎么学?

你至少得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有“界门纲目科属种”,有动物界、有植物界还有微生物界,然后再告诉他病毒只是微生物界中的一个边缘物种,甚至它到底是不是生命,还有待大家讨论和争议。这样孩子就能明白,原来新冠病毒和人类本身,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04

人人皆可做科学

孩子现在就可以当“科学家”

尹烨: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创新后可能就是科学。因为科学是“无用之用”,不是我们今天看得见的科学才是科学,科学也没那么高大上,它仅仅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一个要素。

人人都可以去学习,都可以在自己已知的边界上去拓展科学。

 主持人大家可能对科学有一个误会,觉得科学等于真理,可能把科学和正确划了等号。

尹烨:科学就不是一个形容词,所以不科学本身表达就是有语病的,科学是一种现象。

我们假定昆虫都是有6条腿,蛛形纲都是8条腿,多足纲,蜈蚣、马陆可以有几十对腿,但是如果你现在找到一个7条腿的物种,并且它可以一代代再生,这在科学上就推进了一大步,你发现了新物种。发现新物种只能是科学,只是这种科学大家觉得这有什么用,但它也是科学,所以很多无用之用都是科学。

今天如果不把科学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下来,我说的“拉”下来,不是让大家反对科学,而是人人皆可做科学,那我们可能永远就活在一个大家所谓世俗的不科学的世界里。要不然就觉得科学无用,要不然就觉得科学神圣,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简单的相信当下的科学,就是无神论造神,科学必须往前走。

所以如果孩子说想当科学家,我可能马上去劝,你今天就可以当“科学家”,今天你就可以知道一个全班同学都不知道的知识,你只要能证明一件事,明天你讲出来的全班同学都不知道,你就是“科学家”。

比如孩子带头养出一只蚕,他观察到蚕的全过程,他知道蚕原来还有一龄、二龄、三龄、四龄,每一龄蚕有什么特点,那可能就给他埋下了一个很好的种子。

这些事情不就是法布尔的《昆虫记》?不就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不就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所以,大家都是在幼年时期被正确地启蒙,这恰恰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尹烨:生命科学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下)
身教大于言传,如果你想改变孩子,首先请改变自己 | 《生命·成长》第二季尹烨(上)
尹烨:如何让孩子对生命有深层次的觉知?(8)| 《生命·未来》
睿智尹烨用科学角度解读宇宙观,哲学观,世界观,价值观
尹烨:科普基因
书评·科学 | 基因为什么了不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