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戒色,青年戒躁,中年戒斗,老年戒得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场修行。

凡是修行,无所戒,则无所得。

若想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事事顺遂,就需要懂得规戒自己。

正如北宋名臣吕蒙正所言:“时也,命也,运也。”

顺天应人,适时而动,这是生存的法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守时待命”的哲学。

少年戒色

苏轼曾言:“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尤其人在少年时血气方刚、意志未定,往往经受不住美色诱惑。

唐朝名相狄仁杰,年轻时面如冠玉,相貌英伟。

一次,他上京赶考,路过一个客栈休息。

客栈的主人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寡妇,她见狄仁杰生得英俊,便心生爱慕,等到晚上更是前来“投怀送抱”。

狄仁杰不免心头一震,可他立刻想起了之前一位僧人的告诫:

“将来想有功名,万不可贪色犯淫,否则功名不保。”

至于如何戒色,僧人还讲了个好方法:幻想对方衰老的那一天,皮肤起皱,满目疮痍,色心自然就会淡下去了。

于是狄仁杰便将这段经历告诉了寡妇,同时提醒她切勿因一时贪色而失了名节。

在当时的封建时代,这一举动不仅让寡妇有了好名声,还获得了朝廷的表彰;而狄仁杰也顺利考中进士,最后官拜宰相。

其实,人生的“色”不只是“容貌美色”,也包括金钱名利一切人世间的诱惑。

不为诱惑所妨碍心智,人生自然顺遂无忧。

正如王阳明所说:“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都消灭了,还有甚闲思虑?”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陶母封鮓(zhǎ)”的故事。

东晋时期,名将陶侃见官府物资中有一坛腌好的鱼,便派差役把鱼取回来送给母亲。

不料陶母却将送来的鱼封好交还给差役,还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

“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在母亲的严厉教育下,陶侃一生为官清廉,千古流传。

《大戴礼》有言:“好色失志,妨于政。好见小利,妨于政。”

诱惑是人生悲剧的导火索,不经世事的少年很容易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走向堕落。

人在少年,当有一份淡泊宁静的心性,须知经得住诱惑,才能守得住繁华。

青年戒躁

《菜根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浮躁之人总是急于求成,到头来却得不偿失。

尤其是胸怀大志的青年人,在做人做事上,更是万万不能有半分浮躁。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非常擅长射箭的人叫做养由基。

有一次,两个人慕名而来想要拜养由基为师。

养由基便各给了两人一根非常细的针,让他们把针放在数尺外的地方,每天都盯着针眼看。

几天后,有一个人耐不住了。他跑去问养由基:

“老师,我是来跟您学习射箭的,您为什么总让我做这些无聊的事情,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习射术?”

养由基回答:“这就是我让你学的射术,继续做下去。”

这个人听了养由基的话后,觉得是他故意不肯教自己,没过多久就离开了。

但另外一个人却一直耐着性子,跟着养由基认真学习。数年以后,他终于学到了养由基百步穿杨的本领。

《三国志》有言:“墉基不可仓卒而成,威名不可一朝而立。”

生活充斥着浮躁的阴霾,但人生需要我们静心以待。

虽然每个人都想早一点成功,但心浮气躁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所以在青年时期,最要紧的功夫是沉淀自己、潜心修炼,只有克服浮躁的煎熬,才能收获光明的未来。

中年戒斗

不论是个人还是民族,好争必伤,好斗必败,好战必亡。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人到中年,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戒斗无争。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帮助朝廷收复了大量失地,因此成为了皇帝的心腹重臣。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得到重用的郭子仪,同时也受到了权倾朝野的宦官鱼朝恩的猜忌。

《新唐书》记载,为了打击郭子仪,“朝恩使人发其父墓”。

掘墓事件发生之后,人们都认为郭子仪肯定会报复鱼朝恩。

结果领兵在外的郭子仪回朝后不仅没吵没闹,还孤身一人觐见皇帝,放声大哭道:

“我在外面带兵打仗,士兵们破坏别人的坟墓,我也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这是报应,不必怪人。”

就这样,一场大风暴被他的一句话消弭于无形。而鱼朝恩却因为恃宠好争,被皇帝下诏处死。

人若好斗,终有一败,而这一败,就有可能是万劫不复。

1837年,被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逝世。

他没有死于疾病、意外、时间,而是死于自己发起的一场决斗。

普希金和当时的许多贵族一样,沉迷于喝酒,常常因酗酒失去理智,一言不合就与周围的人拔枪决斗,据说他一生中经历的决斗大约有30次。

他本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最终却因好争好斗而白白送了性命。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不争不斗,难以立世;好争好斗,必遇其敌。

当一个人由浮躁变得冷静,才是真正的成熟和强大。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有时候不斗,比能争会斗之人有福多了。

老年戒得

《礼记》有言:“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

人到晚年,最怕的就是紧紧攥住“得失”不放,平添出许多哀愁。

《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博便是如此。

他是名门望族,又是武林世家,家中大富大贵,又拥有武林人士梦寐以求的武功宝典,但他就是不满足。

因为他有一个光复大燕的梦想,为此不惜挑起宋辽两国的争端。

在此之后,他更是通过诈死的手段在少林寺中躲藏几十年,只为偷学少林武功,直到须发皆白,仍然放不下迷恋。

他也因此身积暗伤,饱受折磨。

最终少室山一战,慕容博顿悟心结,选择了放下贪恋,在扫地僧的开化之下,顿悟皈依。

其实,“戒得”就是要明白很多事情已不可强求,适可而止才是最好的生活态度。

明白这点,才能谈得上真正的“养老”。

说起养老,季羡林老先生就十分出名,他的“三不”养生法很值得借鉴。

“三不”养生法是他在晚年发明的养生方法,所谓“三不”: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

不锻炼,不是说不做任何运动锻炼,而是指不过分锻炼,不做剧烈运动;

不挑食,则是完全反对一些养生专家应该忌口某些食物的观点,他认为人越老越需要营养的均衡,如果忌口某些食物,营养就不能均衡摄入。

最后不嘀咕,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最难的一步,这也与他乐观的心态有关。

他认为老年人不该再想那些不愉快的、令自己一直纠结放不下的事情,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年人,要懂得放下过往,珍惜当下。

也正是有着如此豁达的心态,季老先生才能享有九十八岁的高寿。

《史记》中说:“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

人生一世,不过百年。

年轻时,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年老时,我们就需要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

及至暮年,与其恋恋不忘、汲汲求取,倒不如心静而思、云淡风轻,不为欲望所累,不为执念所绊,如此方得真自在!

王阳明有诗云:“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岁月可能是一个神偷,它能偷走年华,却无法偷走我们内心的坚守:

少年时,淡泊宁静,拒绝茫茫诱惑;

青年时,戒骄戒躁,缓行漫漫长路;

中年时,不争不斗,包容纷纷世事;

老年时,乐天知命,放下累累妄念。

回首过往,你会发现: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在于守戒,而守戒便是守心。

心中之戒,不仅靠一时一刻的隐忍,更是靠日积月累的修行。

心中有戒,人生才有境界。愿你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修得一世福报。

与朋友们共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漫: 少年狄仁杰 TV版 2008 【52集】
[青年图摘 1021]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辽远的边疆,“随我去,元芳!”——狄仁杰
青年1021,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辽远的边疆,“随我去,元芳!”——狄仁杰
《少年神探狄仁杰》曝定妆照 揭悬疑偶像真面目
针灸传说:狄仁杰用针祛疾如神
狄仁杰历史上结局如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