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度曲辨析】从网络课堂谈谈咬字问题

一段闲话


昆曲传扬需要专业剧团与民间曲社的共同努力。近些年老一辈曲家相继陨落,面临曲家匮乏的当下,民间昆曲的教学及传承愈加依赖专业演员。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不同昆剧艺人的教学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也打上了他们各自的时代烙印。比如传字辈艺人更讲究“口传心授”,这点风格也延续到继字辈、承字辈艺人,他们在教学中比较侧重反复示范,但较少理论性的讲授。而昆大班以及同时代的诸多艺术家们,更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昆曲教学,在讲授昆曲基础知识、示范昆曲唱腔之余,也介绍舞台表演风格以及艺术人生感悟,课堂遍及了内陆、港澳台以及海外的华人地区。当这些老艺人、老艺术家年岁越来越高,我们忽然欣慰地发现,又一代优秀的昆剧演员握住了昆曲传扬的接力棒。

显然省昆走在了最前面。2012年5月裘彩萍老师最早开设昆曲网络课堂,注重昆曲字音、腔格以及口法的传习,打破地域限制,培养了众多昆曲爱好者。近日,钱振荣、龚隐雷老师也分别开辟云端系列昆曲课以及《牡丹亭·寻梦》[懒画眉]网络系列教学等公开课堂,针对昆曲的基本概念、曲唱口法进行了细致的讲解。相比较上一代的前辈,这几位老师更加注重曲唱的相关理论,主要围绕昆曲字音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理性讲解更多于感性体悟——这也处处体现出其师王正来的教学风范。而省昆的老师们又通过极强的舞台号召力,极大地带动了全国曲友的学习热情。“干货满满”则是曲友们对这些网络课堂的一致评价。同样,在疫情期间,顾卫英老师、仲年生老师以及处在疫情中心的武汉兰韵曲社社长李俊,也在网络上带动大家拍习新曲。

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字音处理的基本要求


钱振荣老师在课堂上对字头腔格、出字口劲、字音清浊、四声阴阳等给出了一个比较整体的要求。昆曲字音的头、腹、尾中,字头的时值最短,而承载的信息又最多,这给曲唱带来的很大的挑战,也给出了很严格的要求。因此,对初学者来说,字头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点。此外,如果平时习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字头上也最容易出错,而纠正起来就特别难。除了字头,在整个字的行腔中,对待每一个工尺也应像对待字头一样,做到清晰可辨,这样才能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境。

钱振荣、龚隐雷老师演出《牡丹亭·幽媾》

刚好龚隐雷老师也在教学中非常细致而明确地介绍了出字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下面的讲解录音中就有一个典型的示范:“最撩人”之“最”,出口一定要咬住,头、腹、尾要清晰但转换也要不留痕迹。字不多,却把咬字要追求的效果讲得非常清楚。当然,在清曲唱法里,追求比较明显的转换痕迹也是一种风格,权做不一样的美学标准而已。但从拍曲的角度来看,不妨痕迹显露一些,这样易于区分出头、腹、尾;在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逐渐隐藏。而在一些阔口唱段或诸如刺杀旦,唱腔也不能显得柔和。

龚隐雷老师“最”字示范及讲解录音:

“最”字体现咬字的基本要求 来自昆曲字音表 00:00 00:35

这个“咬住”就涉及到四声、阴阳、清浊、五音等问题。初学昆曲时,从概念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些意识,但一出口时,最容易犯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随意用罕,另一是靠式唱法。

龚隐雷老师通过网络视频传授曲唱知识及技巧

不可随意用罕


我们先听初学者的录音片段:

字头的不规范处理 来自昆曲字音表 00:00 00:39

首先要声明,是谁唱的不重要;这些是从网上随意听到摘取而来的,其源都没有保留。另外,这些例子其实还不是最严重的,是属于稍加注意就可以纠正的。我们如果耳朵仔细一些,那从录音中听到其实是“撩人—摁”、“原来—碍”、“袅—庆—死—垂—赖—碍”这样的词句了。这显然是不能接受的。这个情况普遍存在,就是我们强调出口要重,但如何重,又能立得住的问题。一些曲友没有在口劲上去攻克一下,而是通过类似上声字的罕腔处理,来加重一下字头。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确一下,除了上声字可以罕,其它都不可以罕。像上声字如果是用嚯腔处理的,也不能罕;阳平浊声字所谓阴出阳收,也可算作是一种罕,而且要依据具体情况来处理,但至少不能高罕。

这里继续举例,如果有罕的话会是什么样子:“粉墙”变成了“粪墙”(“粉”已经用了嚯腔了,不可罕);“春情难遣”变成了“蠢情难遣”;“怀人幽怨”变成了“坏人佑怨”;“那一答”变成了“那一打”;“湖山石边”变成了“湖膻石变”;“嵌雕栏”变成了“遣雕烂”……这些情况甚至一些有多年曲龄的曲友也依然容易发生。这可能更多是没有留意到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举例,让大家多一些警惕。

另外,还有很多曲友,特别是女性曲友,把罕腔当作柔美的手段。类似的处理也包括过多使用“倚音”。其实昆曲是充满骨干、富有节气的。生、旦的演唱细腻柔和,其柔和在给定的工尺里,通过正常的行腔已经可以表达得很充分了。一些字头,不那么直来直去,稍有一些婉转,当然可以。但好比菜肴里添加一点点糖可以很好地调味,但倒进去一罐糖,就会腻到无人问津。

字头的重,那应该怎么实现呢?首先,一定要明确每个字出口的那个音在什么位置。除了罕腔由高而落没有在工尺里显示标注外,其它的字腔其工尺标注很明确的。那么出口就应该直接到这个工尺的音高上。在此基础上,提高用气的方法,自然能做到字头的“稳”和“重”。

克服靠式唱法


除了字头的出口要直接到其音高,在字腹中的行腔也要直接到位,不要借助其它手段,去“靠”到所需的音高。这里给出一位曲友以及曲家袁敏萱的录音片段,她们都是女小生,在唱官生时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撇开唱法问题,曲家的录音仍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需要避免的靠式唱法 来自昆曲字音表 00:00 00:17

严格的说,这种“靠”是在声母和韵母里都存在的,但韵母更为明显。比如江阳韵,用了落腮口法,不经意就带出“啊嗯啊嗯”的声音;或者憋着嗓子发出的“唵”、“呃”之音。如何解决呢?就是不要投机取巧,尤其是女性曲友演唱官生,为了压住雌音而憋着嗓子而采取了不好的方式。如何解决呢?还是和字头的咬字一样,能够直接到位。昆曲曲唱没有取巧之处,也需要注意避免养成不好的行腔习惯。

发现问题并不难,但解决问题则不是一日之功。通过不停练习,并且对咬字加以注意,曲友们都可以很规范地唱好自己喜欢的昆曲唱段。



工上四四合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昆曲在传统南曲传承下『依腔填词』的新风貎──兼谈明末昆曲艺人的一曲牌,只一唱法
漫谈运用戏曲资料与培养下一代续
海霖声乐: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技巧初探
京剧张派发声初探 想学的拿走!
民、美唱法关于的“咬字吐字”的异同?
【声乐交流】民族唱法与戏曲唱法的不同之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