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士从戎破虏丹心昭日月,冀东暴动抗倭碧血壮山河——记遵化孟家铺抗日英雄李子华

作者:王连忠

图片:王连忠

李老当年照片

七十年代初,我在马兰峪供销社工作,那时没有双休日,吃在机关食堂,住在单位大院,晚上下班后,除了组织学习就是聊天儿,记得那时老同志们经常把供销社副主任李广忠和其父亲当话题,李广忠:原马兰峪供销社副主任,本市孟家铺人,大兵出身,性格豪爽,快人快语,工作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职工中威望很高。但其个人生活习惯,实在不敢恭维,其行为古怪,我行我素,不拘小节。

举例一:其吸烟每天最低两盒以上,每支烟大吸几口,喷云吐雾以后,还有三分之二,就用手捏弯,随手扔掉,那个年代,如此浪费,令人咂舌。

举例二:那时区以下有很多分社、分销店,下乡公干很多,大家都知道李主任习惯在衣裳的上兜一边装香烟火柴,一边装钢笔小本;衣裳的下兜一边装一小扁壶白酒,另一边不是揣着豆片捲麻花,就是熟猪蹄,下乡時一手扶车把,一手边喝酒边啃猪蹄,难怪其中山装的下衣兜总是油乎乎的。

就是这位令人哭笑不得的李副主任,家庭背景确是红彤彤、响当当,其父李子华是革命老前辈,追随李运昌、李楚离干革命,其战斗历程,历史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李运昌将军 和夫人 

因与李广忠主任耳鬓厮磨一起工作多年,关系也较融洽,由此及彼,对其父的英雄事迹,充满好奇,寻访其革命经历的想法由来已久,一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在本市出版的一刊物上,寻到了踪迹,才知其大概,如愿以偿!现摘录其中部分章节示人,以慰敬仰之情。

李子华(1898-1969):原名尹福坤,1898年12月出生于遵化王各庄村,13岁过继到宫里村李瑞和家,改名李福坤,字子华,1926年2月李家由宫里迁到城西孟家铺村落户。投身革命后,化名李德胜。

青年时期的李子华,在父亲的影响下,练得一付好拳脚,虽然是外来户,连孟家铺的村霸孟家五虎都不敢惹他,同年4月,冀东党负责人张明远、杨春林来到遵化塔寺村,发展农民协会,胸怀报国之志的李子华加入了农民协会,在一次因“旗地变民地”激起民变的围城请愿斗争中,他一手扬鞭,一手舞刀,首当其冲,初露头角!当时伪县长一看这阵势,吓得面如土色,屁滚尿流,答应所有条件。由于他表现突出,1933年10月,由本村孟寿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天,骆凤庭担任遵(化)迁(安)丰(润)三县特委,遵化县委书记是马子敬,副书记樊凌玺、孟寿田,李子华和兰小川为县委委员。

1936年11月,省委派来李楚离主持冀东工作,召开有名的“兰村会议”李子华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学习贺龙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扩大武装力量,训练游击队员,有效打击敌人。

1938年春天,李运昌在迁安西华村主持召开了遵、迁、丰三县办事处会议,并按冀热边特委指示,组建华北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和游击大队,李子华参加了会议,并被任命为“军事股长”。

同年六月,接上级通知,要举行声势浩大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组建冀东抗日联军,为了筹办暴动旗帜、徽章等物件,李子华抵押了老母亲的棺材,作为抗日经费,开明的老母亲欣然同意,支持英雄儿子的所作所为,一时传为佳话。

联军组织起来后,国民党方面高志远任司令员,我党李运昌任副司令员,李子华任新五总队总队长。用化名李德胜。直接接受县委领导,新五总队下设三个大队,大队长分别是:王品三、孟昭信、耿玉辉,为冀东大暴动主力。

随着抗日大暴动轰轰烈烈展开,新五总队奉上级指示,配合宋时轮、邓华纵队,一仗就打下了兴隆,紧接着攻破迁安、都山等地,日伪闻风丧胆,暴动声势空前。由于新五总队纪律严明,深受老百姓爱戴,打仗归来,群众扶老携幼拿出猪肉米面慰劳。随着暴动队伍不断扩大,新五总队改编为丰、玉、遵联合县政府游击支队,陈芳仁任支队长,刘慎之任政委,李子华任参谋长。

1940年10月,由于条件特别艰苦,工作十分繁重,李子华积劳成疾,又缺医少药,一次高烧不退,啃一红萝卜退烧,领导为照顾他身体,给他配了一匹马,可偏偏在一次行军途中,马蹄子卡在一石头缝中,几个战士都拔不出来,只好弃马步行。这匹马不知让谁给捡去了。

李老当年骑马照片   

后来,李子华改任军需科长,负责14000多人的吃喝拉撒,肩上的担子更加繁重,经济上上级只拨10万元边币,近乎白手起家;人员配备除了给他配的司务长、通讯员、警卫员年轻力壮外,其余全是老弱病残军人;在这种情况下,李子华毫无惧色,出于对革命的满腔热情,带领大家因陋就简、土法上马,硬是办起了榨糖厂、缫丝厂、油坊、养猪场、牛羊圈等副业。部队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每人每天能吃上肉、油、盐各五钱,年底还有很多结余。有声有色的成绩,被当时刘正向司令员树为典型,奖励并推广。

李子华前辈在战争岁月像上满了发条的快摆钟表,一直在紧张忙碌状态,战争胜利后,绷紧的精神放松了,身上的疾病上升为主要矛盾,一下子撂倒了,领导批准他留下来休养,定为高干十三级。

就是这位功高盖世的老革命家,文革中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那群吃水忘了打井人的狂热分子,把李老揪出燕飞批斗、带纸帽子游街,最后把头发给揪的所剩无几,消息传到北京,必是时任司法部副部长的老领导李运昌起了作用,一次,李子华正在被揪斗,北京来了两辆吉普车,一位跨小枪的首长,指挥端着两挺机关枪的解放军战士,上台抢人,没容目瞪口呆的造反派醒过神来,战士们把李老扶上车,嘀嘀两声鸣笛,一溜烟扬长而去!接到北京保护了起来。直至1969年病逝。李老结束了光辉的一生!

以上采录了李子华老英雄革命历程的点滴事迹,很难概括李老的一生,但滴水可见太阳, 掩卷沉思,没有这些前仆后继的革命志士,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吟西江月以抒情怀:赞革命志士李子华

燕赵腥风血雨,悲歌抢掠烧杀。

茫茫暗夜恨无涯,倭寇横行天下。

志士从戎报国,挥戈大展风华。

披肝沥胆忘身家,换得江山如画。

附:兰阳老兵观后评论《缅怀先烈祭英魂》

缅怀先烈祭英魂,儿女情长觅逝音。

吃水萦怀谁打井,国昌家旺感恩人。

附:用户6610360456观后评论

我是李子华曾孙女,非常感谢王老为我们展现的太爷爷的故事!以前都是听父辈模模糊糊的讲过,但并不是完全了解,王老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太爷爷革命历史和功绩,难得的资料和老照片,我收藏了!为家族骄傲,感觉任重而道远,我们会在平凡岗位上牢记祖辈为国家和人民不惜一切的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太爷爷的家国情怀指导一生。再次感谢王老。

编辑:王亭贯

遵化文史,探寻历史遗迹,挖掘过去的辉煌,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众号!

遵化文史,预约挖掘历史与传说、人物故事、企业和个人,宣传正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冀东大暴动
抗日烽火(五一)—冀东抗日大暴动
【抗战征文】抗日暴动冀东惊天雷,惨烈悲壮平西大撤退
丰润岩口暴动
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的过程
抗日女杰安性存(二)龙山建立反帝同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