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北遵化近五百年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管劳动人民的死活,因此,一遇自然灾害,就会出现“白骨蔽平原”的悲惨景象。解放后,虽然也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人民生活就能有保障,这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面,就是遵化县五百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的记载。

一、 解放前四百八十七年中的各种自然灾害

明朝:

天顺六年(1462年),春季大雨连旬,秋、冬时百姓大饥。

成化十四年(1478年)。地震。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地震四十余日。

弘治二年(1489年),正月霪雨不晴。

正德元年(1506年),春夏大旱,种不上地,第二年,百姓大饥。

正德六年(1511年),蝗虫为灾。

正德八年(1513年),秋季大雨、冰雹。

正德十二年(1518年),六月下暴雨,川水骤涨。

嘉靖元年(1522年),旱灾水灾交加,民大饥。

嘉靖二年(1523年)8月28八日地震有声。六年又地震。

嘉靖十三年(1534年),发大水,民大饥。

嘉靖十六年(1537年),春夏大旱,种不上地,百里不青苗,秋季又发了大水。十七年,民大饥。

嘉靖二十年(1541年),夏季大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霪雨不晴。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夏季大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民大饥。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发大水。

嘉靖三十年(1551年),秋天发生蝗灾。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涝,秋旱,秋天又发生蝗灾。

嘉靖四十年(1561年),蝗蝻又生,米价腾贵。

嘉靖在位统治45年,有记载的水灾7次,旱灾7次,雹灾2次,还有风、虫、地震等其它自然灾害,尚未统计在内。

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大旱,不下雨。

万历十二年(1584年),五月五日丑时,三屯营地震。

万历十三年(1585年),春大旱,赤地千里,禾稼如火毁。到五月末,发大水,淹没禾苗,秋刮大风加冰雹,马兰峪地区受灾特别严重。

万历十五年(1587年),五月地震自西北向东南,有声如雷。

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初八日地震,自西北起。六月飞蝗蔽天。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六至十月下大雨,禾稼尽淹。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发大水。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蝗蝻遍野,虫灾严重,民大饥。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刮大风,摧毁城内石牌坊三处。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春大旱,至七月未下雨,路上无行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二十五日地震。九月三十日复震。

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初二日起至二十七日,地震,屡震,大震七次。七月发大水,民大饥。

天启四年(1624年)春,地震,每日数次。七月发大水,民大饥。八月十五骤寒,行人多冻死。

天启七年(1627年),七月霪雨,山水暴发,各河泛滥,民大饥。

天启十三年(1640年),春旱灾,夏水灾,秋蝗蝻遍野。秋、冬民大饥,冻饿而死的人横七竖八地躺在路上,到处可见。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从春到夏,米价特贵,一斗米一两金,民饥最严重,有的吃死人。

清朝:

顺治九年(1652年),霪雨月余,大水,各河泛滥,东坝决口,水漫县城。秋,民大饥,九朋下大雪。顺治十年(1653年)冬,大雪连旬,路上冻死很多人畜。

顺治十一年(1654年)春,民大饥。

顺治十二年(1655年),发大水,各河泛滥。收成无几,民大饥。

顺治十三年(1656年),蝗虫为灾。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雪深数尺,数断行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蝗灾。

顺治十七年(1660年),旱、涝、虫灾交加,民大饥。发放赈济。

康熙四年(1665年),二月初二日,地震,人多倒地。

康熙七年(1668年),发大水。

康熙九年(1670年),大寒,道路上有冻死的人畜。

康熙十年(1671年),大热。

康熙十一年(1672年),春天民大饥。七月二十二日,大风摧折树木。

康熙十四年(1675年),三月天阴,整天的大风扬沙。

康熙十六年(1677年),闹蝗灾。

康熙十七年(1678年)民饥。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地震,大震有声如雷,自从北起,闪荡如舟在浪中。城人僧寺民房,倾颓甚多,县城坍塌殆尽。到第二年五月震犹未止。

康熙十九年(1680年),民大饥。

康熙三十年(1691年),大蝗灾。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蝗蝻遍野。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六月大雨如注,雷霆大震,城内大悲阁旗杆,被雷火击断。又起耗粒虫(粘虫),吃光谷叶。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七月飞蝗遍野,成灾,民饥。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连阴雨月余,涝灾严重,民大饥。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春、夏民大饥,人食树皮,发放赈济。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地震。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一月十九日,午时,地震有声,自西南来,声如雷,火光冲天,时间不长,声渐缓。

雍正三年(1725年),发大水。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地震。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南新庄被雹砸。

乾隆六年(1741年),八月,南新庄被雹砸。

乾隆八年(1743年),五月末酷热,人多渴死。

乾隆十七年(1752年),六月十三日,大雨如注,山水暴发,冲毁南关吊桥。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六月飞蝗蔽天,成灾。八月下大雨、冰雹。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至闰四月末,地大旱,未播种。蝗虫过境,不为灾。

嘉庆六年(1801年),夏天发大水,霪雨四十多日,民大饥,麦价涨四倍。

道光三年(1823年),大水,连阴雨成灾,民饥,米价倍增,民扫草籽为食。

道光五年(1825年),有蝗不为灾。

道光六年(1826年)八月,飞蝗过境,不为灾。

道光十二年(1832年),春旱,六月末才下雨,秋又发大水,米贵民饥,饿死很多人,设粥场。

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月连阴雨。

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闹蝗灾,知州何兰馨率民扑捉略尽。第二年,收买蝗蝻子,挖坑烧埋,连续闹蝗灾四年。

同治元年(1862年),六月下大雨二十天,大涝。

同治十年(1872年),八月下大雨,有十多天未见日、月、星。

光绪二年(1876年),春夏大旱,发放赈饥。

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闹蝗灾。闰七月初九日,大风拔倒树木,大雨冰雹,积雹数寸,有大如碗卵者,隔夜不化,果、树、庄稼大伤,击毙鸟兽无数。

光绪九年(1883年),飞蝗过本州西境,知州王启俊督民扑焚略尽。

光绪十四年(1892年),五月初四日,申刻大地震,县城东南角震塌数段,二十七日,寅刻复震。是秋大热。

光绪十六年(1890年),六月,下暴雨,山水涨发,欠收。马兰峪、石门山水暴涨,民大饥。(以上根据清遵化通志资料整理,月、日均为农历)。

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雨月余,霪雨为灾,水漫城砖数尺,庄稼被淹没,百余年无此大水。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大饥,贫民千百成群,沿村讨要,树皮野菜抢采一空,饿死人畜无数,开仓卖粮。

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初一,大风雪,雪深四、五尺,清晨,开门不得出。

民国年间:(摘自清华大学存遵化县志)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已刻大地震。 

民国十八年(1929年),夏飞蝗,伤稼过甚,欠收,粮价涨,农历十二月初四,大雨如注,水流不冻。

民国十九年(1930年),农历九月九日,大雪尺许,奇寒,果、菜冻毁无数。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大雨(河北水灾严重,天津市内行船)。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涝。八月地震月余,震中在滦县一带。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七、八月霪雨连绵月余。

二、解放以后发生的自然灾害

1966年,3月22日地震两次,震中在邢台一带。七月三日,下午三时,冰雹从兴隆东部起,入上关口、京五营、西门庄至玉田城东,南至丰台,东西宽八里许,农作物砸伤严重。七、八月份,低洼地带发生三代沾虫,除治后,死虫盖地,因除治及时,减产不多,12月又地震,震中在辽宁营口、海城一带。

1967年,3月27日地震,震中在河间。

1971年6月17日,夜间发生特大风灾,大风来自于桥水库方向,风速每秒40米,宽约35华里,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倒伏,有的打麦场被风刮走,损失严重,遵唐公路两侧直径一尺余的大树刮折三分之二以上,汽车通行受阻;遵京公路大树损失更为严重,全县电杆倒斜,电线交织在一起,造成通讯、输电一度中断。

1971年至1972年,连续两年干旱,特别是七二年,到7月19日才下透雨,秋初,又起三代粘虫,不论山区平地都大量发生,有的山坡上草被吃光,除治后,部分减产,但不多。

1973年,二代粘虫大发生,严重的有30多万亩。全部除治未成灾。

1974年,二代粘虫发生,危害40万亩,三代粘虫发生,危害18万亩,全部除治。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农历七月初二日),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七点八级大地震,同日18点45分,在滦县北部,又发生七点一级强烈地震。唐山大地震由于发生在夜间,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地震后延续到次年,复震多次,直到八一年仍有余震。唐山大地震也涉及我县,造成472人死亡,985人受重伤,375000间房屋严重倒塌,死亡大牲畜1122头,猪4267口,羊1122只,震毁机井1972眼,扬水机站44座,毁坏农田3210亩,损失粮食2493万斤。地震后,唐山大批伤员被运到我县治疗,国家派来上海、湖北、东北等地区医疗队,抢救伤员,同时,运来大批竹杆、木杆、苇席、油毡、塑料布及各种生活用具等物资,帮助受灾人民及时搭起防震棚,安排生活,重建家园,以后,1977年至1981年,国家又发放给农民震灾救济恢复款9125000元,城镇震灾恢复救济款1077万元。

1976年秋初,二代粘虫发生,危害60万亩,三代粘虫发生,危害10万亩,除治了55万亩,减产一部分。

1977年,二代粘虫发生,危害35万亩,除治30万亩,未成灾。

1977年7月,冰雹甚重,石门地区损失粮食达三百万斤。

1978年7月25日,特大暴雨,日降雨343毫米,山区发生水泡100多处,冲毁大量土地房屋、树木,平原遭受涝灾,全县有6人死亡,万人受灾,国家发放大批救灾物资和救灾款,帮助灾区人民安排生活,恢复生产。秋初,二代粘虫发生,危害25万亩,三代粘虫发生,危害5万亩,全部除治,未成灾 。

1979年,二代粘虫发生,危害255000亩,受灾严重的有20000亩,其余的全部除治。

1980年至1981两年干旱。

1981年全部降雨量仅340毫米,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全县干涸的水井3500多眼,水库不能蓄水,因旱减产面积达478000亩。

综上所述,我县从1462年起至1981年止519年间,先后共发生各种灾害145起,但是,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受灾程度和劳动人民的遭遇、处境也截然不同。解放后,虽然也发生了多次自然灾害,而且有的灾情大于过去,但由于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县农村有灾不见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仍不断提高。因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强信念。

来源:遵化文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十九卷
嘉庆《洪雅县志》祥异志 | 古伯良校注
清宣统《莱芜县志》大事记公元纪年版
发现顺德·历史文化篇——历史上顺德的地貌、动物、灾害、物价
元史卷五十一志第三下  五行二
霸州大事纪,一眼千年,总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