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州·怡园】“甲于吴下”的怡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

怡园,座落于苏州古城区主干道人民路中段,处于最繁华的“观前街”区。当从车水马龙的喧闹中,抽身入园,面对青瓦白墙上“怡园”两字时,一种清新怡情,隔世尘埃的休闲,沐身而来!

清同治年间,道光年间进士后官至浙江宁绍台道的顾文彬老先生晚年居于苏州,购得古春申君庙址、明尚书吴宽复园,历时九年耗银20余万两兴建,取“兄弟怡怡”之意定名怡园。此园面积不大,区区9亩方寸之地上,集诸多园林之长,把小园打造的精致无比。

 

穿过小院门洞,首先看到的是“四时潇洒亭”。亭前一片竹林,四季青翠。意谓此亭四季均可观赏清高脱俗的竹子。

 

正前方是一座四角攒顶小亭,亭内挂着一块竖匾,上书“玉延亭”三个篆字,并附行书跋言:艮庵主人雅志林壑,宦退后于居室之偏,……。取“万竿戛玉,一笠延秋”之意,是园中赏竹佳处。

一簇翠竹与玉延亭四周的株株戛玉,相互衬托着一个圆形入口“隔尘”,由此门入内,引领我们进入怡园美景,宛如进入世外桃园。 

由左侧南行,“坡仙琴馆”进入眼帘,据说苏东坡老先生的玉涧流泉古琴珍藏于此,“素植有琴藏太古,虚窗留月坐清宵”。这是主人以琴会友的地方,也称“石听琴室”。从此厅穿过,湖石奇峰似物、似人、又似禽,恭敬而立。

 
 

对面则是拜石轩,取米蒂拜石典故而名之,堂南则是岁寒草庐。松柏、翠竹经冬不凋,凌寒独茂。当皓月拂翠,喧嚷于外,即便是孤身抚弦,众石拜听,松竹相吟,何来孤独。 

池边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室内有道屏门隔成两个空间。南面叫“锄月轩”,北面叫“藕香榭”。藕香榭是怡园的主厅,也是鸳鸯厅。棘树空云色,茵蔯春藕香,因厅前水池的荷花也得名,是园中观景的佳处。

“锄月轩”屏门上刻有俞樾所撰《怡园记》

“藕香榭”西侧是“碧梧栖凤馆”。馆名取自白居易“楼凤安于梧,潜鱼乐于藻。”诗意。附跋曰:新桐初到么凤迟来,徙倚绿荫,渺渺兮予怀也。园主人属书。

 

再向东行,又是一座四角攒顶方亭,名“面壁亭”。方亭面对石壁,壁间嵌一明镜,映照着对面的“小沧浪”“螺髻亭”等景色,有“卷幔山泉人镜中”、“溪光合向镜中看”之妙趣。镜中赏景,增添了园林的层次感,是一种创新的造园手法。

“面壁”是禅宗的修炼法。相传达摩来到中国,寓居嵩山少林寺,面壁十年,静坐参禅,以至在壁上留下身影。怡园“面壁亭”与达摩面壁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具禅意。

走过“面壁亭”,是东西向横置的一只旱船。舫舱挂有“舫斋赖有小溪山”匾额,系苏州“耦园”主人沈秉成题书,笔力遒劲,颇有功力。

离开旱船,向右一拐便见假山之巅有座六角小亭“小沧浪”,隔山石与池水与藕香榭相对。取孟子的“沧浪之小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见主人的怡然自得其乐的情志。

亭东北立有三块片状太湖石,石上刻“屏风三叠”四个篆字,下有款曰:“山谷老人题石语”。“山谷”即宋代诗人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此石如屏风三叠,造型奇特,为怡园镇园之宝。

“小沧浪”向东不到百步,又见一座方亭,名称“金粟亭”。亭内挂着一块“云外筑婆娑”匾额。此亭取辛弃疾《水调歌头·万事一杯酒》:“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词意为亭额。

锁绿轩,居于园的最东侧,是由右侧入怡园的静泊之地。“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浦为谁绿”,轩外古木参天,浓荫翳日,建造者以云墙为依,作锁绿之势,给人一种拥天下美景于此,揽四季常青于园的感觉。

如今虽已是140岁的怡园,在苏州园林界可还只是一个“小弟弟”。“年轻”的怡园在造园艺术上吸取了苏州其他古典园林的优点,比如复廊仿沧浪亭,假山仿环秀山庄,旱船仿拙政园等等,朴学大师俞樾在《怡园记》中更是称其“甲于吴下”。

螺髻亭,巧立峰回路转的假山之巅,其名取苏轼诗:“乱峰螺髻出,绝涧陈云崩”。

怡园顾氏以五代之力,对古籍善本和字画收藏进行了或扩充或保护或发扬的工作,历经乱世而守业不废。除去书画,怡园在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为古琴、画社、昆曲等江南文脉的文化积淀,功不可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怡园
小巧玲珑的苏州怡园(“苏州旅语”之三十八)
陪同“领导”看江南(六)
苏州园林《怡园》
万万没想到!《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来竟是苏州园林的精华浓缩版!
怡情山水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