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基因突变的诊断意义
​  骨髓增殖性肿瘤即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增生性疾病,在骨髓细胞普遍增生的基础上,有一个系列细胞尤为突出,且呈现持续不断的过度增殖的现象。
 
 

  临床上常见骨髓增殖性肿瘤有四种:

  以红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以巨核细胞系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以原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者称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005年报道,JAK2 V617F突变发生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这个基因突变的发现改变了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分类和诊断。MPD也因此改称为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 proliferative neoplasm,MPN)。

  MPN诊断标准的依据是多数患者都具有JAK2突变,主要是JAK2 V617F, 还有JAK2外显子12突变。

  由于JAK2 V617F是髓系细胞特异性的,在PV以外其他原因造成的红细胞增多症并不出现,因此是PV的一个敏感的诊断标记。髓系肿瘤中JAK2 V617F并非PV独有, 还可见于50%的ET或PMF。

  JAK2 突变在PV诊断中意义最大,临床上遇到的真红患者几乎都有突变。

  在ET和IMF患者中突变和红细胞增多、瘙痒等类似于PV的症状相关,提示突变阳性的MPD中有可能有共同的类似于PV的发病因素

  JAK2基因突变的发现也导致其他临床诊断指标的变化。PV患者血红蛋白增加或者血细胞容积增加是诊断重要的指标,但并非总是和体内红细胞总量真正增加(红细胞增多症)相一致。PV有时候可以表现为红细胞压积正常,是因为血浆也相应增加了,尤其是明显脾肿大时(PV通常不明显)。

  JAK2 V617F见于50% 的ET或PMF,诊断血小板增多和骨髓纤维化患者时应考虑JAK2突变。突变出现可以排除反应性骨髓增殖,然而没有检出突变并不能排除MPN的可能性。

  基因检测在疾病诊断中愈来愈重要,除Ph染色体的特征性BCR-ABL基因,陆续在PV, ET和PMF中发现JAK2 V617F,PV中JAK2外显子12突变,因此,怀疑骨髓增殖性肿瘤病情时,配合医生进行基因检查是很必要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JAK2基因突变解释为什么会患上“真红”?
BCR
一文了解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前世今生
专家讲座 | 张磊教授带您了解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诊断与治疗(上)
WHO2016年骨髓增殖性肿瘤解读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6)》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