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再思氏族通志》概述

    再思远祖系上古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生二子,长玄嚣即吾祖,传至后涩,迁居于邰(今陕西武功县) ,其后历唐、虞、夏,商,由此派发。至公刘迁居汾(今陕西彬县)。至古公亶文,定都于周 (今陕西岐山) ,至姬昌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岸) ,昌子发伐商,建立周朝(迁丰水东岸)称式玉,分封诸侯国。武王子成王封弟叔虞于唐(今山西太原、北)称唐侯,子受父迁都晋(今山西太原、)立晋因,至式公子伯侨即娟手且,由晋迁居翼城县白鹤桥。娟祖伯侨生子文,文生突,史称羊舌大夫。突生职、职生月中,字叔向,晋太傅,食采于"杨",以邑为氏。民国《辞海》载《左传》襄二十九年:“虞、锐、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至公元前211年秦始皇最后灭齐,统一六国,置郡县时,嫡祖杨章居华阴(今陕西潼关西华山北) ,功至征东大将军。至二世秦乱,章子杨款不仕秦而从汉,高祖封为太史。至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设弘农郡,辖华阴,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东北)。

     西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 ,弘农一世杨敞为相,弘农为"全国望郡,杨氏望族"。至五世杨震学识渊博,人称"关西孔子",拒贿千金,史称"四知”,不置产业,是著名的“清白传家”。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四世三公,蝉联相位,为政清廉。晋朝建立,弘农十世孙杨珧、杨骏、杨济一世三公,总理朝廷军政要务;一门两后,权倾宫廷,终因势重导致灭门之祸。幸有杨珧预卜玄机,先得武帝恩准隐退,至杨氏灭门惨案时有独子杨结幸免其祸。在南北朝对峙之前,逃至前燕为中山(今陕西泾县北中山)相。其子归魏助攻,裔孙文臣武将蝉联。至杨坚受北周蝉让为帝,建立隋朝,嫡祖十七世文伟晋爵公侯。李渊兴唐后,从二十一世志元至二十八世再忠父居本,均授职朝延内外,居京都

(陕西)长安。

     嫡祖再思之父居本唐文宗开成四年(839) ,由淮南(江苏扬州)丞调守叙川I (今湖南黔阳、会同一带) ,治龙标(今黔城) ,开拓今湘黔五溪( 舞阳河、清水江、渠阳河、反水、巫水)侗寨。懿宗咸通元年(860),再忠生于五溪侗乡,自少有勇,智谋韬略。十四年 (873)随父居本守叙州,后因功知叙州事,守沅州(今芷江) ,创建五溪十洞,设洞长,定洞制,众尊再思为十洞长史。至昭宗初年 (889)受朝廷绢诏,分镇滇黔,保境卫国。在五代时期,原思、播等州割地自立,不附朝廷。惟再忠坚持奉唐正朔,改叙州为"诚州",诚心固守,自称诚州牧,使用唐昭宣帝"天佑"年号,村寨使用唐规、唐款,在西南腹地创建忠于唐室的藩镇,以功受后唐语封为诚州刺史,左仆射尚书,食邑一万二千户。斯时梁、唐、晋、汉、周争夺中原,无暇顾及边郡。天下分裂,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再忠制下的诚州则得休养生息,社会稳定,侗苗各民族安居乐业,农牧发展,商贸兴旺。西部酋长常来犯界,被再忠率十子及诸洞武装一一击退。平南一战使诸酋部威服,不敢冒犯诚州。凯旋归来时己84岁,把政权交付七子政岩,军事付予次子政滔,自己颐养天年,于后周显德元年 (954)仙逝于诚州,葬今黎平任所长岭岗。

     再思生前娶五氏,依序生十子,韩氏生长政隆、次玫滔、三政修;蒙氏生四政约、五政款;马氏生六政绾、七政岩、八政嵩;潘氏生九政权;郑氏生十政俭(钦)。政隆兄弟自从父亲辞世后,见炎宋兴起(960),唐祚已终,人心归宋,顺应潮流,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 (975)晋京面圣,称臣朝贡,献诚州版图。龙心喜悦,赞扬杨氏父子济世良策,守土有功,树为靖边楷模。封政岩为诚州剌史,政隆为临州知府,治洞口;政滔为湖耳古州柳州等处都总管防御使,治湖耳;政修为刺史,治城步;政约为古州八万军民安抚使,治洪州;政结为播州知州,居绥宁;政嵩为防疆使,治防疆;政权为太尉,治潭溪;;政俭为威胜将军,镇黔阳。并追封其父再思为诚州刺史,赐爵英惠公,立杨英忠侯墓碑,嘉奖才旌表,由朝廷赏赐兄弟绢帛回籍。从二世起,随官任职,散居十地。子孙开始与土著侗苗民族联姻融合。宋初在民族地区设置总管府、军民总管府、都护府等地方政权。自三世起思裔世袭土府的有古川州八万军民总管府,镇远军民府、邛水万户总管府,都匀定匀总管府及思州五溪洞等处军民万户府,官民相通,地方升平,出现了空前盛世,朝廷思念杨氏治世之德,九次褒封先祖再忠为王侯,弘扬德范,赐庙供奉。竖“主庙于靖州飞山,赐名“飞山庙”、”令公庙”,立“行庙”于湘黔川边州县,供各地官民及子孙致祭。宋代诗人陆游至靖州飞山庙又观见感时曾题联赞云"澄清烽火烟赤胆忠心昭曰月,开辟王化宣仁布义壮河山。"飞山庙建立后,百姓奉若神灵,凡消灾、求雨、祈嗣等心愿亦得顺意偿还,香火愈盛,后人曾有联赞云"唐宋受表封一室尽昭英武,楚黔宗祀典春秋不冷月烟。"现位于湖南靖州飞山、绥宁东山及贵州锦屏、镇远城关的飞山庙飞、令公届受历代地方州府重视,民众集资修建扩建,规模宏敞,殿宁轩昂,风景秀丽,至今还被当地人民政府修茸为旅游圣地,分别列为省、县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受民众烧香祈祷,再忠爱民救人的光辉形象亦在发扬光大。建国后,已被破坏的飞山庙,改革开放以来亦有修复及新建的。

    元朝(1280)初年,改民族地方的土府为"土司",直宣慰司及长官司。杨氏受职思州、思南宣慰司副使,黄平、凯里、都匀、定云安抚使及十余长官司正副长官世袭。至明朝洪武沿袭元制,再思裔孙受职者有古州、三郎、湖耳、曹滴、隆里、邛水、省溪、坝场、提溪、万山、苏葛棒、岑松、金容金达、白岩、偏桥左副、偏桥右副、瑶洞、石阡、安夷溶溪、芝麻坪、水德江、平头著可、乌罗、九里江、横坡、石耶、邑梅、平茶、赤溪南洞等处正副长官。永乐十一年(1413)二月9开始"改土归流".,成立贵州行省,反宣慰司设府,置流官知府、史目统治斯地,府设土通判、土推宫,杨氏世袭府中土职。诸司长官秉承允祖垂训,以顺应朝廷为天职,以勤政爱氏为要务,守土安氏,从俗风化,历时八百余载。为祖国的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随清末的封建制度破灭而废。

    再思裔孙不惟尚式亦善习文,在历代的科举制度中,举人进士科甲蝉联。明代杨逢春、杨遇春、杨瑶曾佐朝纲,杨如泉、杨乔然擢升监察御使,为官击浊扬清,名垂青史。杨琳、杨洪从永乐朝镇守西北边塞,其后子孙世守边防,杨廉尽忠于辽界,功昭日月。杨氏以忠厚传家,热爱疆土,紧跟时代潮流,外抗强权,内反压迫。在清代朝政腐败时期,果勇侯杨芳于道光二十一年( 1841 ) ,受命为讨逆参赞,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率部赴广州抵抗英军入侵,亲临海防重撞敌军,取得多次胜利,因主帅奕山无能主和,芳忧郁挫马重伤,不念而逝。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统领杨昌魁身允士卒,率兵六营击退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昌魁奉命固守山东海防,抵御日寇,日军闻风而退,保卫了海防安全,因功升任总兵。自道光起,朝廷对外屈辱,对内压迫,各民族共二起反抗,杨日焕等晓民大义,追随天柱伺氏首领姜映芳起义反清,担任国师,出谋划策,壮大起义队伍,在天柱保卫战中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光绪宣统时杨荩诚响应孙中山推翻帝制,创建民国的创举,赴日本学习军事,加入同盟会,回贵州发动革命。一九一一年(空泛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响应,率领贵州新军反正,创建大汉贵州军政府,被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为贵州首任都督,功劳卓绝。民国初年,广州国民政府与北洋政权南北对峙之时,国民革命处于危难之际,参加光复贵州的杨胜治,一边倒向共和,拥护革命,参加讨袁护法,讨逆平叛,该部出奇制胜,累立战功,任升革命军第一军二十九师师长。北伐第十军军长王天培被害后,蒋介石以黔人治黔军,调胜治任第十军上将军长,继为北伐前锋,节节胜利,至十七年 (1928)北伐平定。十八年(1929)接着率部平息桂军反叛,终因驰骋疆场,积劳成疾而早逝。南北统一后,抗日战争暴发,经过黄埔军校训练,在北伐战争中成长的杨鼐昌,以八十九师上校参谋主任身份,受命参加台儿庄战役,打击日日寇,在夹击、追击日军中歼敌万余,功劳卓著,连升至第二军副军长,率部在华南、中南战场打击日军,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日本投降。孙中山逝世后,时在黄埔军校的杨至成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找到了"惟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珞,紧跟周恩来、朱德等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上井岗山投入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紧跟毛主席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后赴苏联养伤和学习。1955年被领袖毛泽东授予上将军衔和 "八一"、"独立"及"解放"三枚勋章。我族历代裔孙在为祖国的社会发展,推动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为民族争光的同时亦发扬光大了杨氏门第。

     再思后代在历史长河中辗转迁徙,从二世起分向各地,择地立寨,选风水为祖莹,训子耕读,兴家立业。在十房子孙繁衍中,以 "奇多、奇少"出现,尤以滔裔人丁最为兴旺,分布于湘、黔、川、滇、桂、赣等省区,人口愈两百多万。仅款裔发展缓慢,千余年来仍居通道罗岩及中团两寨,人口不满250人。自外迁后多与各民族同居,传授生产技术,交流民族文化。部分子孙则聚族而居,保留了古代氏族的形式,形成杨家寨、杨家山、杨家沟等多处。位于天柱县岩寨的"杨氏千家寨",房舍座落于两座山岭,层层密布,错落有序,形若山城,四周花阶大道,卵石砌成,风景别致。会同高椅,从明至清为杨氏一家,寨内建有民宅、庵堂、宗祠、学馆、凉亭、宝塔共 300余处,创造了中国农村的文化典型。解放初被错贬为封建堡垒,文化大革命又加重破坏,尚存古建筑104栋至今。高椅的"文明人创造了文明村,文明村哺育了文明人。"从谱牒统计,明清两代高中科场的生员、贡生、举人、进士等193人;建国后出过大中专毕业生 80多个。改革开放后被怀化地区发现,重视,研究,树立为"文明村寨",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搬上中央莹屏展示,誉称"中国第一村。"绥宁政修后裔仅在清代出过秀才、廪生、贡生、举人、进士、太学160人。天柱长坡头杨氏,自清末就才提是倡“普及家族教育”设立学馆,女子读书,在民国已普及教育,今全族120多人中,有毕业于本科17人,专科11人,中专8人,其中有女性"秀才" 13人,显出一枝独秀。历代士子对政治社会呈现着炽热与淡漠势态,多数怀着治国安邦的宏图壮志,外出为仕,服务于党政军及教育各界,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反之则有不恋仕途,安分守己,诗书传家者。

     杨氏子孙信守着中国的传统道德精神,礼俗文化,迁徙之地为始祖择地造佳城,形成墓群,供来孙追宗报本,笃亲宗之风,叙睦族之乐。墓地经历代进葬修整,有城步政修墓,绥宁东山政绾墓,锦屏光玉墓,镇远政天墓,施秉通赛墓,江口政德墓,三穗昌魁墓,松桃杨芳墓等历史悠久,浩气长存,墓貌壮观,俱有考古价值,被当地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明代起,各支住所择地建祠,为后人侨居托迹之所,以彰祖德,报本追宗。至清未全族建造总祠及分祠20多处,虽经苍桑及兵灾荼毒,子孙总心存孝意,乔迁资扩建或修复。至解放初期仍多数保存完好,被政府利用为机关、学校、仓库、商店,多数损坏,漠滨杨洪总祠被洪水冲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多措资修复,具有历史价值的城步大竹官厅及天柱海马晗珠杨氏先祠被两地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江口省溪、万山敖寨,城步大燕头及杜马,靖州陡坡街,江口坝盘、天柱云潭湾、锦屏八洋大寨、新化展金、娄江地娄、贡村及平略等宗祠尚存,曾作部分修理,待完善。

    再思裔孙尤重在家乘谱牒,以序昭穆世系。自祖国修谱盛世的南宋孝宗兴隆元年(1163)起,八世孙再西在思州万户总管任内联合省溪、镇远、岑松、青溪及大定五土司族众首修省溪族谱。同期有翰林院编修杨步云和吏部尚书杨浩然主修丰城族谱。是全族最早的谱牒,两谱出自名人名家,时代亦近,史料真实。元(前)至元二十八年(1291),15世再清等续修省溪坪地及思州家谱,至正十九年 (1359), 16世政仁主修城步族谱,同期有13世朝宗解甲归田后,创修丰城续谱,从地域上拓宽了范围。明代永乐十三年, 14世秀林主修第十房政俭裔族谱。至十六年及正统十三年(1448),省溪飞铜仁、万山、江口、松桃、天柱坪地联合续谱,谱本增多,资料丰富。进入神宗万历朝社会稳定,二年(1574),七房岩裔通南支始修族谱。四十三年(1615), 24世文风三修城步谱。次年城步大竹坪七房首修族谱,监察御使杨乔然为该谱作序,宋元明三朝主修族谱作序的均系本房裔孙,体现了他们作官不忘本的高贵品质。进入清代的顺治时期,朝政稳定,岩裔通南支房,及滔裔玉屏南宁祠乘机续谱。清代族谱均请地方州县知事及厅府大员作序,亦有名士、客亲赠序的。在至康熙乾隆盛世及嘉庆道光年间,除上述各房续谱外,新修的有滔裔的锦屏、黎平、三稳、天柱,岩裔的晃州、天柱,有苗籍翰林宋仁溥赠云潭湾谱序,及果勇侯杨芳为家谱作序,并参订家规家法,使后人有礼教可道,有家训可从,为弘扬家声作了贡献。在清代的两百多年中再思家族出现了修谱盛况。但由于时代交通地域等条件限制,新谱多失考证,把唐代再思误认是北宋杨家将的杨文广而错接,有的主编对 “七字派”的转代连代不清,造成缺代断代,出现了错误。虽有元代城步杨家山谱与清代道光省溪谱的两次辩伪,但当年族谱属于秘传秘藏,没有公开讨论,新谱仍以讹传讹,未得存真。至咸丰同治时期,黔东湘西地带受清江、台拱苗民起义影响,多数谱牒及手抄草本在战乱中被平。至光绪、宣统间,虽然外患频繁,政事不宁,为弥补损失,隆裔云潭房,滔裔杨洪房及南宁房,岩裔楚轩房,俭裔芷江房仍抓紧续谱。近至国初中期修裔白洋坪房,岩裔扶罗中寨房及隆裔云潭房相继续修。在抗日战争吃紧的三十二年(1944),滔裔蓝田杉湾、南明岑戈房仅用三个月时间抢修族谱一部五卷,续谱取得重大发展。建国之初在反霸运动中没收族谱焚烧,剑河白番杨氏之媳吴氏却将老谱一部密藏保留下来,其后作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宁续修时的联系根据。在改革开放中,从未修谱的结、款之裔与修裔联合修谱,各房均新修付梓,至是再思十房谱牒全了。

    族众传言再忠之前无字辈,再忠生前思虑、后世子孙乱伦,亲订“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轮转,以世数排列班次,嘱咐后人在修谱刻碑依顺载明。一轮即有改光昌胜为千付钧的,有改胜为“顺”“晟”两字的,有改秀为"政"字的,有在胜字下加一"俊"字的。二轮有改正为"政"字的。宋至今仍用"再政通光昌胜秀"轮转的占全族之多数。首先是俭裔通灵支秀朝房觉得转派不清,只用了一轮,七世秀朝子首改"督"字为派。至明代永乐十三年(1415),俭裔14世秀琳房(第二次)改字派为"再政通光昌,廷秀宗永明,思仁志学全,必重能有成"。至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第二次续派,五十七年(1718),省溪续谱,老字派己用四轮,族众觉得七字太约,乃续新派为"懋绩承宗建,弘猷启盛昭,微声才正远大,英敏振天朝" 20字。用了五字,族众均不顺遂,复议停止,恢复老派。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岩裔远南房增派为"腾蛟起凤,圣振家声,永福祚胤,奕祀钟灵。"五十三年(1788),嵩裔光维房改字为"再政通千,付钧俊秀。"同期,城步大竹坪新立字派"通光昌胜进再政,远大宗支开文运,志立才全守先公,永世兴荣家传定。"嘉庆十八年(1813),岩裔天应房在七字下添派为"承先宗序顺天长,世代常存宏祚远,文章华国绍书香"o天保房光盛、光运支增派"忠成克绍焕文明,钟毓蔚起承先泽,世守宏仁士俊英。"同年滔裔杉湾岑戈房续~为"清和广润瑞钟英,家治善仁培祖德,后昆世代步青云"o道光十四年(1804),南宁堡祠新议二世滔子四房字派:通声房为"明文应世,万国长荣,仕崇正大,圣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金";通胜房为“承先宗序,顺后天长,世代常存,宏作远方,文章华国,推绍书香”;通温房为 “登承全相,文武纲常,国清才子,必识有方,龙飞凤献,和宗宁康”;通威房为"必大德先,仁方永加,齐世泽长,启培值日,以德秀灵,仕庆从玉。"咸丰九年(1859)岩裔尧宗房增派为:"云汉仪彰,家规孝友,世守贤良,鸿儒继起,名振大邦,克承先绪,治泽全安,延年吉庆,福禄寿康,荣华富贵,长世永繁,崇德尚道,源远流长。"约裔黎平坝寨、高场支改为:再正承宗建,通光启茂昭,昌隆芳胜杰,秀士振天朝。"住佳所的一支增加"文章华国绍书香" 14字轮转。绾裔全支千余年来仍用"再正远光昌反进"轮回。迁入剑河、台江、凯里等县市的少数裔孙,丧失统序,久习成俗,有同苗族用子父祖连着起名的。民国及建国后续谱,最多的取104字,采用律诗和绝句为体,顾了音韵,勿略了个别字不好取名。自有清以还,派出多门,同宗相逢,形如珞人,名为昭穆,实则乱伦。应效法国中“孔、颜、曾、孟”全国同派,本届修志建议统一字辈为:“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代常存宏祚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建国后,再思家族一如既往,保持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觉悟,在各条战线上人才辈出。散居于湘、黔、川、渝、滇、桂、赣等省区融合成苗、侗、土家等民族。或服务于党政军及科教文卫领域,或从事农工商各界,或为宗邦,均为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节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诚然,再J忠氏族不可也十全十美,在每个历史时期中有革命英雄,也有家族败类;在每个事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在工作中有成绩,也有缺点,兹与众共勉。

  

 

《杨再思氏族通志》载再思公祖上世系


一、杨再思远祖世系
第一世:黄帝,生二子:玄器、昌意

第二世:玄器,生子乔极

第三世:乔极,生子帝喾

第四世:帝喾,生子后稷

第五世:后稷,生子不窋

第六世:不窋,生子鞠

第七世:鞠,生子公刘

第八世:公刘,生子庆节

第九世:庆节,生子皇仆

第十世:皇仆,生子差弗

第十一世:差弗,生子毁陯

第十二世:毁陯,生子公非

第十三世:公非,生子高圉

第十四世:高圉,生子亚圉

第十五世:亚圉,生子公叔祖类

第十六世:公叔祖类,生子古公亶父

第十七世:古公亶父,生子太伯、虞仲、季历

第十八世:季历,生子姬昌

第十九世:姬昌,生子姬发

第二十世:姬发,灭商建周为武王,生子姬诵、叔虞

第二十一世:叔虞,为成王,生子燮父

第二十二世:燮父,史称晋侯,生子宁族

第二十三世:宁族,为武侯,生子服人

第二十四世:服人,为成侯,生子福(亦名辐)

第二十五世:福,是为厉侯,生子宜臼

第二十六世:宜臼,是为靖侯,生子司徒

第二十七世:司徒,是为厘侯,生子籍

第二十八世:籍,是为献侯,生子费王

第二十九世:费王,是为穆侯,生子仇、成师

第三十世:成师,又称曲沃桓叔,生子鱓

第三十一世:鱓,为曲沃庄伯,生子称

第三十二世:称,是为曲沃武公,后统一晋国为晋武公,生子诡诸、伯乔

第三十三世:伯乔,称武公子,生子文

第三十四世:文,生子突,以羊舌为氏

第三十五世:羊舌突,任羊舌大夫,生子职

第三十六世:羊舌职,生五子:赤、肸,鲋、虎、季夙

第三十七世:羊舌肸,字叔向,晋太傅,生子伯石、字食我

第三十八世:食我,号杨石,得罪于晋,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生子道

第三十九世:道,生子忠

第四十世:忠,生子业

第四十一世:业,生子赞

第四十二世:赞,生子祺

第四十三世:祺,生子羡

第四十四世:羡,生子惠

第四十五世:惠,生子元

第四十六世:元,生子温

第四十七世:温,生子志

第四十八世:志,生子章

第四十九世:章,在秦为左庶长,后赐征东大将军,居华阴,生子杨款、

第五十世:杨款,不仕秦而从汉,高祖封为太史,生子杨硕

第五十一世:杨硕,生子杨喜

第五十二世:杨喜,有功于汉,封为赤泉侯,生子杨敷

第五十三世:杨敷,亦封为赤泉侯,生子杨胤

第五十四世:杨胤,亦封为赤泉侯,生子杨敞

第五十五世:杨敞,昭帝时为丞相,封安平侯,居弘农,为弘农一世祖。


二、弘农杨氏世系


第一世:杨敞,昭帝时为丞相,为弘农族中的第一个宰相,食邑于汝南,后杨氏又有“汝南堂”之称,封安平侯,居弘农,为弘农一世祖。生子忠、恽

第二世:杨忠,生子谭

第三世:杨谭,生子宝、并

第四世:杨宝,生子震、衡

第五世:杨震,字伯起,“关西堂”“四知堂”“清白堂”誉称得于杨震。生子牧、里(失考)、秉、让(失考)、奉。杨秉,东汉宰相,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从杨震起至杨秉后裔杨彪(8世)均为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

第六世:杨奉,生子敷

第七世:杨敷,生子篡、众

第八世:杨众、生子超

第九世:杨超、生子柄、骏、珧、济。骏、珧、济号称“西晋三杨”

第十世:杨珧、生子结

第十一世:杨结、生子珍、继。杨珍为上谷房始祖

第十二世:杨继,生子晖

第十三世:杨晖,生子祐、恩

第十四世:杨祐,生子钧

第十五世:杨钧,生子暄、穆、俭、宽

第十六世:杨俭,生子文升、文休、文异、文伟

第十七世:杨文伟,生子荣、士、积、安、篡

第十八世:杨荣,生子师、奉、恪

第十九世:杨恪,生子元表、元政

第二十世:杨元政,生子志元

第二十一世:杨志元,生子成名、成规

第二十二世:杨成名,生子凭、凝、凌

第二十三世:杨凌,生子后之

第二十四世:杨后之,字谦人,生子帐诚、帐盛

第二十五世:杨帐诚,生子临琅、临傥、临蝶

第二十六世:杨临蝶,生子居本、居庆、居忠、

第二十七世:杨居本,生子再思、再韬

第二十八世:杨再思,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钦(俭)。再思公为靖州杨一世祖,亲立“再正通光昌胜秀”为字辈。


三、靖州杨再思系与历史各名望杨氏关系


1、隋朝杨氏系

杨震---杨牧-----杨孕(10世)────┬───杨赞(19世,迁徙扶风,为扶风杨氏祖)

                               └──元寿(12世)......杨坚(18世,隋朝开国皇帝)

 


2、北宋杨家将杨氏系


杨钧(15世)......杨宽......嗣复......杨业(30世,杨家将首起得名人,为山西太原杨氏祖)


               └─杨仲(33世,为山东新泰杨氏祖)

 


3、贵州历史上的播州杨氏系


杨钧(15世).......杨暄........杨端(27世,为贵州历史上的播州杨氏)------日华-----部射-----三公......实......昭.....贵迁(嗣) 注:昭无子,以杨家将延昭(杨六郎)之孙贵迁接房,贵迁属名将杨文广之侄子。

 


4、唐朝杨国忠杨氏系

                      ┌杨友谅......杨国忠(22世)

杨结(11世).....杨珍....杨贞....杨懿.......杨顺.....杨琛.....│

                      └杨友谦.......杨玉环(杨贵妃)


(以上所注世系均以杨敞为第一世起计数,其他房族鉴于本人打字水平,不再一一述说,如有兴趣者可代查考,本《通志》没有的就先恕对不起,请另寻他处考究)
 
 
出处:中华杨氏 作者:杨清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靖州杨”族源再思——南宁杨氏宗祠六修族谱总谱序二
寻根溯源
南方杨家将
香山榄镇刘氏季敏公族谱世系(岭南刘氏)
接上杨时谱后的无锡鸿山杨氏世表
小港危家村:万沙圩里见清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