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 布:哈拉帕是《山海经》里面所说的“帝之下都”昆仑虚
哈拉帕古城是《山海经》里面所说的“帝之下都”昆仑虚,这不是神话。
《山海经》到底是不是信史?我说是。《山海经》记载起于太昊伏羲,至于夏末,乃巫家秉图直言。到了周朝,《山海经》被道、儒两家据己所需,解读的离奇古怪。有道是:巫言皆实,道言皆玄,儒言皆高尚。
昆仑虚在《山海经》里是这样描述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过毕方鸟东”。
《山海经》乃是述图之书,述图者所处的朝代,叙述选择的起始坐标肯定不同,这也就造成“昆仑虚“的位置不确切,但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还是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昆仑虚是“众帝之下都”
二、昆仑山是黄河、印度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众河之源。
三、昆仑虚有发达的农业、高大的城池和众多的人口。
四、昆仑虚附近有羽民国和毕方鸟两个国家真实存在。
我现在要对以上四个结论逐一考证。
一、昆仑虚是“众帝之下都”
《山海经》里面所说“帝之下都”,其实可以理解为“众帝之下都”。翻开《山海经》,你能看到的描述最多的就是太昊伏羲和他的子孙。为什么《山海经》偏偏从太昊伏羲记起,难道伏羲以前没有历史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伏羲开创了新纪元。因此《山海经》始记于伏羲。
从《山海经》和《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述来看:昆仑虚始建于伏羲,鼎盛于黄帝。这期间的帝鸿、后稷、八世炎帝都在此居住过,因为帝鸿后裔白民国、后稷的姚虚、炎帝的子孙共工及尧、舜、禹、夏启都记述在《山海经》的南经、西经或北经的西部。直到商汤伐夏,还“始居夏社”。可见昆仑虚是“众帝之下都”。
我们现在公认的黄帝纪元是用道历计算来的,黄帝元年为公元前 2697 年。但笔者认为不可信。有道是:巫言皆实,道言皆玄,儒言皆高尚。
按《竹书纪年》推算的黄帝元年是公元前2402年。
笔者采用史书《竹书纪年》:公元前2402年为黄帝元年。
按照黄帝袭炎帝,炎帝(八世约520年)、帝鸿(一世约70年)、帝俊伏羲(一世约70年),推算出伏羲离开昆仑虚,来到中原的那年应该是公元前3062年。这一年就是《山海经》记述起始时间。由于记述《山海经》的人都出生于东方,没有去过故乡祖地,所以只凭先人的叙述和模糊的记忆,日久年深,竟让昆仑虚成为了传说和神话。
哈拉帕古城遗址,据碳14测定,约存在于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大约于公元前2600年建成。这个“建成”两字说明了问题:也就是说哈拉帕古城的始建时间比公元前2600年还要早。如果看看哈拉帕古城遗址的航拍照片你就会知道:哈拉帕古城的工程量何其浩大,就是现在兴建,也要几十年才能完成。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上古,没有几百年是不行的。姑且把建设工期算做500年,那就到公元前3100年了,也就是伏羲还没离开昆仑虚的年代了。
有人会问:公元前3062年伏羲到东方以后昆仑虚的主人又是谁?我的回答是:少典氏姬姓,也就是书均,后来的炎帝,历时660年,直至公元前2402年轩辕称帝,之后昆仑虚还经历800年风雨,至公元前1600年以后才变为废墟。
二、昆仑山是黄河、印度河、恒河和雅鲁藏布江众河之源
《水经注》卷一河篇,说:“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可以看出昆仑墟与昆仑丘不是一回事,“昆仑丘”可以理解为昆仑山,“三成为昆仑丘”,成阶梯状。最下面一个梯地“樊桐”可以理解为牧场;第二层梯地“玄圃”可以理解为耕地菜圃和城市,为昆仑墟所在之处;最上面的一层是“天庭”,人类是上不去的。“太帝”居之。
释氏《西域记》曰:“阿褥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黄帝宫,即阿褥达宫也。其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头河。
综上所述:昆仑山是古代的印度河(古称新头河)的源头,在古代西域叫做阿褥达太山。昆仑虚在昆仑山脚下,在古代西域叫阿褥达宫,我们叫黄帝宫。至此认定:昆仑虚位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印度河北岸,也就是现在哈拉帕古城。而哈拉帕古城背后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昆仑山全部范围。
怎样确定西藏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就是《山海经》里的昆仑山?根据古籍记载:相传远古昆仑山有五色流水,也就是有五条不同颜色的河流萦绕着。
《河图括地象》载:“地祗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一城布绕之”。
《博物志》卷一引:“昆仑地之中也,其外有五色弱水,横绕三千里,深十三寻”。
释氏论佛图调列《山海经》曰:“钟山西六百里有昆仑山,所出五水,祖以《佛图调传》也”。
那么我们就对照古籍的记述,摆放好地图(图9),在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周围寻找一下,看看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是不是众河之源。
1、(白水)黄河之源: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和藏北。
《山海经·海内西经》说:“河水出(昆仑)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勃海(今新疆罗布泊),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说:“(昆仑)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達”。《尔雅》曰:“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因为河出昆仑色白,又名白水,到下游才叫黄河。
2、(赤水、甘水)印度河之源: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西部中国境内的狮泉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克什米尔后,转向西南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
《山海经·海内西经》:“赤水出(昆仑)东南隅,以行其东北。西南流。注南海。厌火东”。《淮南子·地形》:“赤水出其(昆仑)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郭义恭《广志》曰:“甘水也,在西域之东,名曰新陶水,山在天竺国西,水甘,故曰甘水。新头河又西南流,屈而东南流,径中天竺国。自河以西,天竺诸国,自是以南,皆为中国,人民殷富。中国者,服食与中国同,故名之为中国也”。
文中的新陶水、新头河中的新陶、新头都是印度的谐音。《广志》的作者郭义恭,是东晋人。既然他说那时的古印度河流域有服食与中国相同的人,也就是说:在东晋的时候(公元317-383年),还有伏羲后裔生活在现在的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
续《印章文字与哈拉帕古城遗址考辩》
3、(洋水、黑水)恒河之源:恒河发源于西藏西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加姆尔的甘戈特力,注入孟加拉湾。
《山海经·海内西经》:“洋水、黑水出(昆仑)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这里的“羽民”就是羽民国,也就是“二八神”为帝司夜之野。康泰《扶南传》曰:“恒水之源,乃极西北,出昆仑山中,有五大源,诸水分流,皆由此五大源。枝扈黎大江出山西北流,东南注大海。枝扈黎,即恒水也”释氏《西域记》说:“恒水东流入东海。盖二水所注,两海所纳,自为东西也”。文中的“二水”当指恒河和印度河,恒河流入孟加拉湾,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即“两海所纳”。释氏《西域记》又说:“新头河经罽宾、犍越、摩诃刺诸国,而入南海是也。阿耨达山西南有水,名遥奴;山西南小东有水,名萨罕;小东有水,名恒伽。此三水同出一山,俱入恒水”。
此文说恒河上游有遥奴、萨罕、恒伽三条支流,“俱入恒水”。在《山海经》里面只记述了洋水、黑水两条支流。与现在恒河源头,支流众多吻合。
4、(青水、弱水)雅鲁藏布江之源: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
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马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入印度叫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恒河汇流,注入孟加拉湾。
《淮南子·地形》说:“赤水之东,弱水出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山海经·海内西经》记:“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山海经·海外南经》所记:“羽民国在其(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按上文所述:羽民国是毗邻毕方鸟国的,都在海外西南角。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东,又北。又西南,过毕方鸟东”。   “赤水之东,弱水出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绝流沙,南至南海”。
这说明“洋水、黑水、弱水、青水”,最后都在同一个地方
“南入海”,这与恒河和雅鲁藏布江汇流入海的地理位置一致,最后都流入孟加拉湾。
为方便读者阅读,笔者把《山海经》和古籍上河流名称与现在河流名称列成对照表。
表4《山海经》河流名称和现在河流名称对照表
河流在《山海经》
或古籍上的名称
河流的现在名称
发源地
河、白水
黄  河
昆仑山东北角
赤水
印度河
昆仑山东南角
洋水、黑水
恒  河
昆仑山西北角
青水、弱水
雅鲁藏布江
昆仑山西南角
图9就是哈拉帕古城遗址的地理位置。它和《河图括地象》里记述的一模一样:昆仑山出五色水。尽管我只列出四条河流,但因为恒河的源头是有两条河流,即洋水、黑水,算起来也正好是五条河流。
三、昆仑虚有发达的农业、高大的城池和众多的人口
《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述的极其详细:农业之发达,土地之广袤,“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建筑规模之浩大,楼台庭宇之奢华,“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人口之众,“百神之所在”。解释一下“百神”,并不是几百个神仙。上古的神不是《封神榜》里的会上天入地的神,而是帝加封的掌管农业、牧业、山川、海河、子民、巫史、工巧、军事等的各种官员,如“王、公、侯、伯、子”以及“巫、祝、史、山神、风神、海神、河伯、雨师”等等。每一个神都掌管很多人,“百神”是肯定掌管很多人。
昆仑虚的繁盛景象,还是要看一看图10:哈拉帕古城遗址的照片。看看它是不是和《山海经》和描述的一样壮观!
图9
图10
四、昆仑虚附近有羽民国和毕方鸟两个国家真实存在
《山海经.》里还记载了一件与羽民国有关的事情,读者可以回头看图8里面的最后一枚印章。参照《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小颊赤肩,尽十六人。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文中所说的羽民国就在毕方鸟国的西面,是《山海经.海外南经》里面从西南角向东南角排列的第三个国家,毕方鸟排列第四。上面的这枚印章出自于哈拉帕文明,这不能不让人与《山海经.海外南经》的“二八神”联想到一起。
印章上面共有九人:一人立于礼台之上,明显是帝,印章上的文字也如前面所考证的一样,为:帝某印。另一人好像是头领,跪于帝前,其余七人皆“连臂”,印章的背景是牧场,也就是“野”,这八人的装束皆头戴鸟羽,这与《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二八神”的描述,除了人数少了一半,场景一模一样。
笔者认为:所谓“二八神”确有其事,应该解释为两个八人一组的神,是帝的两个南方卫队,临南海(孟加拉湾)为帝司夜。这枚印章只是其中一个卫队,这样的印章一定共有两枚,只是那枚印章遗失了,或还未出土罢了。
传承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都知道自己是龙的传人,是伏羲龙族的子孙。
那么让我们再看一件哈拉帕文明出土的文物照片(图11),
让我们震撼一下,然后高声朗诵《山海经》:“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图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山海经风水 昆仑山是华夏龙脉祖庭
颠覆你的历史观:通渭华家岭,竟然是“失踪”二千多年的古昆仑山
昆仑仙境 伏羲帝都 ——从山名与地貌辨识析城山真面目
《山海经》昆仑山和地图上的昆仑山,是同一座吗
第三 伏羲为什么在宛丘建都
《水经.河水注》卷一昆仑虚等考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