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柑橘也像人一样长黄斑了,心累!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称黄斑病、脂斑病、褐色小圆星病,全国柑橘产区均有发生,是近年来发病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引起大量落叶,也可为害果实,形成黄斑。

脂点黄斑病为害叶片正面 

脂点黄斑病为害叶片背面

褐色小圆星型


一、病害症状


       由于感染时期,寄主组织发育阶段以及寄主的生理状态差异,可分为:


1、脂点黄斑型:叶背先出现针头大小的褪色小点,对光透视呈半透明状,后扩展成黄色斑块,叶背病斑上出现疱疹状淡黄色突起小粒点,随病斑扩展和老化,小粒点颜色加深,变成暗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与脂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上,形成不规则的黄色斑块,边缘不明显。主要发生在春梢叶片上,常引起大量落叶。


2、褐色小圆星型:发病初期在叶片正、背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的近圆形斑点,后扩展成直径1~3mm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灰褐色,边缘颜色深且隆起,中间的色泽稍淡且凹陷,后期呈灰白色,其上布满黑色小粒点。秋梢叶片上病斑为褐色小圆星型。


3、混合型 在同一张叶片上发生脂点黄斑型的病斑,又有褐色小圆星型病斑,表现在夏梢叶片上。


二、发病规律


病原为柑橘球腔菌,是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原菌多以菌丝体在病叶或落叶中越冬,也可在树枝上越冬。当春天气温回升到20℃以上,病叶经雨水湿润,产生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萌发后并不立即侵入叶片,芽管附着在叶片表面伸长发育成表生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后再从气孔侵入叶片,经2-4个月潜伏期后才表现症状。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适宜温度为25-30℃。5-6月温暖多雨,最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释放和传播,是发病的高峰期。以橘类、蕉柑感病较重,甜橙、温州蜜柑等品种较轻。


三、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料,增加磷、钾肥的比例,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建议施用国光松达生物有机肥+松尔肥复合肥。


        2、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发病枝条,疏通郁闭部位,使果园通透性良好,清理地上落叶,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


(二)药剂防治:

        在春梢展叶后和谢花2/3时及时防治,建议叶面喷施国光标健1000倍+络利生600倍,隔7-10天后进行第二次用药,可有效防治脂点黄斑病。 


温馨提示:

因柑橘品种因素、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方式的不同,柑橘的生长状况和脂点黄斑病发生情况会有所不同,以上介绍的管理要点及操作方式方法、药剂防治方法和使用浓度仅供参考,必须结合自己橘园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国光致力于服务广大柑橘种植户,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柑橘黄斑病
干货 | 砂糖桔脂点黄斑病的解决方案!
柑橘脂点黄斑病、溃疡病防治措施
柑橘病害大扫除(上集)
【柑橘病害大全】果面瑕疵的成因及识别(第一期)
《柑橘知识1000问》柑橘脂点黄斑病该如何防治?【004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