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剖析法国文学的成就溯源,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法国文学特点溯源

(一)浪漫主义

法国文学中的一个特色就是浪漫主义,它出现于18世纪晚期,并在19世纪前半期达到鼎盛,成为现代西方文学中的一种主要流派。

它不仅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而且对刻板刻板的法国古典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浪漫主义文学以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主观情感为主体,有贵族的浪漫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

就贵族浪漫来说,它以表达哀伤情绪为主,更注重浪漫的风雅与审美的渴望。

拉马丁《沉思集》《诗与宗教和谐集》维尼《命运集》夏多布里昂《勒内》,都是其代表。

其中,夏多布里昂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被称为最有才华的作家,他的文字华美而典雅,充满了魅力和诗情画意,在1800年到1820年代,他的文字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法国的文学作品都受到了他的浪漫思想的影响,因此从1814到1830年,许多作家都创造出了浪漫思想,是一个浪漫的时代。

在这两部小说的对比中,拉马丁的《沉思集》虽然富有浪漫色彩,但用的是一种低沉的节拍,而维尼的小说则用一种微妙的方式来抒发作者的孤独与绝望,以及对美学的渴望。

而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主要是表达革命后人们的不甘和失望,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文学”特征,但也有一些“人道主义”的作品。

在浪漫小说繁荣的早期,斯达尔夫人创作了《黛尔菲娜》《柯丽娜》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小说。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资产阶级浪漫主义与古典文学的激烈碰撞,形成了一股新的文艺浪潮。

其中,“掩埋古典”“反抗封建社会”的声音愈演愈烈,雨果《巴黎圣母院》《欧那尼》等经典作品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他的晚期作品《悲惨世界》中,也蕴含着这个时代的创作理念。

这些知名的文学作品,全都展现在那一时期,人类的美与丑,善与恶也有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中的英雄为呼唤新时代的到来,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诞生了一大批世界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

而受到大众欢迎的《基督山恩仇记》《三剑客》《茶花女》,更是出自大仲马与小仲马这两个时代的文学巨人,他们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好几个时代的读者。

虽然浪漫主义文学从繁荣到没落,只经过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是巨大的。

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法国文学的发展,在那个时期各种流派并存,百花齐放,出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提高了法国的审美观,还培养了一批新的作家,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文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由“帕尔纳斯派”所支配的,帕尔纳斯派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在诗学上的一种体现,它是一种与浪漫对立的新思潮。

这就需要诗歌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以及对诗歌形态的重视。

他同泰奥菲尔·戈蒂耶所领导的“唯美主义文艺革命”一道,共同点燃了浪漫主义的火焰,催生了法国批评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这些小说中,巴尔扎克司汤达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

司汤达的《红与黑》以现实主义的风格,细致的描写了阶级分明的法国社会青年余里安的悲惨命运,对他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这是他这个时期其他小说家难以企及的。

这为后来的“意识流”、“心理小说”开辟了新的道路。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是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刻画了1400余名性格鲜明的角色,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写实作品。

它自诞生至19世纪中期,不仅超越了文学,而且对哲学、社会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自然主义

在法国文学史上,19世纪的自然主义是第三个时期。

从文艺角度看,“模仿事物原貌”为起点的自然主义的创作趋向,与现实主义的创作趋向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作为一种较为自觉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流派,法国的“自然主义”却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了它的发展。

一方面,自然主义将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它轻视现实主义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追求绝对的客观性,提倡简单的描绘自然,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进行记录式的描述,试图用自然规律尤其是生物学规律来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解释。

左拉是法国自然学派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的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

二、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的地位

毫无疑问,法国的文学成绩非常突出从1901年到现在,法国已有15名作家荣获过诺贝尔文学奖,可见法国的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从历史上看,在诺贝尔奖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法国的杰出作家就已经是璀璨如星,他们创造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整个世界的文学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说,法国的文学发展史,在整个世界的文学史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此外,许多杰出的法国作家都开创了许多新的文学流派,他们的写作方式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对整个世界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文学在整个西方,甚至是整个世界的文学史上,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三、法国文学成就溯源

(一)深厚且富饶的哲学底蕴

法国文学和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主要表现在萨特的著作中。

法国的哲学观是一种重要的发源地,它的哲学观对萨特的生存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福柯的后结构主义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的哲学观在这种大背景下,也形成了一种对生命与社会的独特思考。

因此,“哲学”是“文学”的意识形态之源,“文学”是“意识形态”的感性载体。

综上所述,法国文学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哲理。

(二)创作过程不断创新

法国文学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并经久不衰,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它的革新精神。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采用了“部分描述”的方式,表现了法国的整体面貌

司汤达采用了“心理描述”的方式,表现了角色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普鲁斯特采用了“意识流”的写作方式,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法国作家对法国文学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探究,开启了法国文学发展的一片广阔天地,并在这片天地中注入了批判性的思想,在表达方式、语言功能以及创造技法等方面,使整个世界都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三)不吝借鉴他国文学发展经验

法国文学的创立者在探索与创新中,并没有骄傲自满,他们在继承先贤的同时,也从其他国家吸取了不少有益的教训。

法国文艺复兴时代,文人对古罗马、希腊文学的深度学习与传承,为法国文学的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法国文学的一些古典人文著作,更是在吸收了罗马文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创造。

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以及对其他国家文学和文化的吸收,极大地丰富了法国文学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并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法国文学的迅速发展。

四、法国文学成就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产生的影响

“中国热”早在十七、十八世纪就在法国兴起。同时,它对中国和法国两国的文学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两国之间的文学交流从一种单一的方式转变为一种相互影响的文化。

伏尔泰的一部《中国孤儿》引起了现代法国作家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关注,也开启了法国汉学的新领域。

从这一点来看,法国文学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被引进到中国,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世纪初期,许多中国五四时期留学法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由于在法国的游学,对法国文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就有了翻译和引进法国文学的活动。

举例来说,小仲马《茶花女》的汉译于1898年风靡中国文坛,使中国文坛首次与法国文学有了直接的联系。

自那以后,许多法国文学著作以中文形式传入中国,其中不乏伏尔泰、福楼拜、孟德斯鸠、卢梭等大师的著作。

它们既为法国思想家们带来了革命性的思想,也为中国文学的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法国文学进入中国,给中国文坛的革新与创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一种新的形态,催生了中国新文学的产生,这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法国的文学有许多派别,其中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最大,也是最显著的。

当中国的作家们继续向法国文学学习的时候,我们的作家们又把中国传统的创作方式和法国文学的精髓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一种既有中国特点,又有鲜明个性的描写方式。

比如,戴望舒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符号主义的影响;

郭沫若郁达夫深受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

巴金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下,不仅对具体情境中的人物形象的刻画,还对现实的社会生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并逐步发展出自己的创作风格。

一开始,中国对法国文学主要是通过翻译和学习,法国浪漫的恋爱故事传入中国,给中国的社会,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有些人害怕法国浪漫故事里的某些习俗和作派,从而影响到中国人的道德观念,比如小仲马的《茶花女》,它在中国流传比较广,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有些西方人觉得《茶花女》有其独特的体裁,这种体裁与中国古代文学的体裁有很大的不同,于是中国作家根据《茶花女》的体裁,又写了一部《茶花》,这本书也是一部言情小说,用言情来表现清末社会的危机与动荡。

新的《茶花》在叙事上增加了许多分支,但在叙事上并没有注意到某些剧情的细节。

它更多地是对社会道德的关注,在风格上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模仿和创新,这一点可以从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绪上找到一些线索。

因此,其将法国文学的内容,变成了一种中国的抒情诗,这种抒情诗有着一种古老的味道,也有着一种中国人的含蓄。

再拿法国革命文学来说,这种类型的文学,对当时中国许多文学创作者和革命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在法国革命时期,都曾在各自的著作中得到过他们积极的诠释,而他们的异国情调,通过文学的方式,被引进到中国,并被中国近代的文学所接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的翻译人员在此基础上,以此为蓝本,将之与中国的文学创作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一种文学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近代中国人的一种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憧憬。

结语

法国文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对整个世界以及我们的当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当代中国作家在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把法国的优秀之处,在国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地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中国的“新”。

希望中国作家在学习与学习法国的“新”的同时,能够重新振兴中国的“新”。

[参考文献]

[1]李砚芳.法国文学成就根源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5).

[2]李凡.从余华的《偶然事件》看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J].环球市场,2019(14).

[3]王家琪.论法国新小说家罗伯-格里耶与当代中文文学的“非人性化”实验——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学及八十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学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2019(35).

[4]赵小琪,张益伟.法国现代主义文学想象中国的方式论[J].2021(23).

[5]王宁.启示与建构:法国文学和文化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浙江社会科学,202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文化史】10.0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六)
世界现代前期的日本与夏日漱石文学(时间为1870年至1918年)
曾繁亭 蒋承勇|自然主义的文学史谱系考辨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还要被误读多久?
世界十大名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