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如股市,如何才能买得最牛的'股',从收藏的“关联性”说起

入了收藏的'道',很多人都盼望自己的藏品能够升值,尤其是价值较高的文房收藏,价钱已经成为产品的'最大要素' 。文房收藏更像是'文房股',你收藏的时候,得看看具体哪一支最有升值潜力。等到这股票最后全部飘红靓丽的红色,然后你再去抛售它。收藏和基金以及股票一样,都算是一门学问,掌握了这些学问,你就能买到一股牛基。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房收藏的价值学问,避免收藏者出现'一卖就亏'的情况。

想要价值高,一定要收'全套'

我们以文房收藏里的笔筒举个例子,这段不是讲笔筒的收藏知识,主要说说收藏全套藏品的重要性。我们在选择藏品的时候,收藏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独立的这件古董,还包括它相邻的相关的东西,有经验的收者连老包装纸包装绳都不扔,因为这些是古董年代和来历的最好证明。有一店铺曾收购了原装红木镜框内的幅萧谦中的画,某鉴定专家认为落款年代有误,及至打开镜子背板,发现当年夹在里面的旧报纸,专家当场拍板这是真的。古玩商说,幸亏没打开过背板,幸亏没换掉报纸。

有收藏者曾经买过一只紫檀笔筒,谈起这段收藏往事,他至今仍有遗憾。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位收藏者看到大小两只笔筒,都是紫檀,都是竹节纹。筒底有小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由于这个收藏者当时手头拮据,只买回这只大的,那个小号的没买。后文物公司的一位朋友看了他这只笔筒,备加赞赏,说此物年代远,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做工大方,且是很好的紫檀料,那小个的笔筒和大的虽不是一对,却是一套,没买太可惜了。后来这位收藏者了解到,用紫檀或黄花梨做笔筒,一般可做两到三个,这样不浪费材料。为什么笔筒在底部开一小孔?这是用刀子从底部再分割一下,这样可以再'套裁'出小笔筒,如果原料不是空心,一般一截木料可做三只笔筒。难得的是,这一大一小紫檀笔筒'两兄弟'历经两三百年仍在一起,恰恰让这位收藏者的一时手头紧给分离了,现在谈起这段往事,这位藏者都拍拍腿,然后说'太遗憾'。

收藏,是一种充满遗憾的行为。总有'好东西'因各种原因没买到手,遗憾;总有'好东西'买到手后发现与之相关的物件却付之阙如,也遗憾。

警如,中国凡上档次的瓷器玉器等,不会仅仅是这件孤零零的器物,必有摆放它的托和盛放它的盒,可惜,许多皆物托两分。要知道,设计与之匹配的'包装'也是煞费匠心的。我们收古董不能只收藏单一某个藏品,一定要连原装原配的相关套件起买下,收藏尽量要'成套'

曾见过一盒尺子,有象牙的、红木的、紫铜的等等,形制一样,出自同一工匠之手,可惜的是有人买走了那柄象牙的,这样一来,双方的收藏价值都大打折扣了。收藏是一件用心动脑的事,在上海见过一副18k金的水晶金丝眼镜,眼镜框上打着'上海益明眼镜店'的商标。店铺老板说,本来有原装的镜盒,因嫌破旧扔掉了。一架名店眼镜的原装盒(即使破损也有价值)没有了,从生意上说就失去了一部分收藏价值,当然也失去了一部分'金钱'。

唉,收藏多遗憾,金钱奈若何。

玩收藏,要通晓'关联性学问'才能判断出藏品价值

许多人纳闷,那些古董鉴定专家在电视里都是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似乎知识广博,什么都懂。在此揭露个秘密,他们大多是有备而来,许多人前的本事,其实功夫做在了人后。不过有一点,虽然面对一件东西,他们一时未必知道全部,但只要抓住一两个关键'信息',就能判断其大致的原委。

如有一位收藏高手收藏了一个紫砂花盆(上图),藏品买自沈阳道,也可以算是一次'捡漏儿'。十来年前,在沈阳道一较熟的店铺里,老板说有一对'破花盆'。当时一看,这位收藏者立刻就可以断定有三点值得一买:

  • 一是此盆为米黄泥(紫砂泥分为黑泥、深紫泥、浅紫泥、红泥、米黄泥、绿泥六种),在旧时较少;
  • 二是方盆,八个平面共四书四画,很不俗;
  • 三是有古朴的原配红木托。

花200元当即买回,按老板的话说,'仅卖一对托钱'。这位收藏者把花盆买到家后,越看画、越看字,越觉得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之。其画乃新罗山人之风(即清代画家华喦,主要活动于江浙,其花鸟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影响极大);其书法为隶书,宗曹全碑,飘逸秀丽,且选句颇为高雅,如'多留隙地补明月,不作高墉碍远山',不仅字好,而且意境脱俗。到这里,我们已可断定,此盆必出于大家之手。

此时再查落款,看到底是谁。上面落款一是玉道人,二是访雪道人。在款识中透露了时间、地点和人。

其中访雪道人为清末民初刻瓷刻紫砂的名家戴国宝,字玉屏,号玉道人、访雪山人、玉屏道人等,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为南京人。其善绘画,原为刻瓷,兼善治印,与吴石仙齐名。20世纪初,由刻瓷转到刻画紫砂。他从宜兴购坯,在自己工厂加以纹饰,一时影响颇大。

他有款识称'古秣陵访雪道人',秣陵即指南京。在旧时,书画家的名号喜用山人、道人、逸人等,显示超然物外的潇洒,道人、山人这两个称号常常互用。落款最后的制作年代为'甲子年',应为1924年,当时戴国宝57距其逝世仅三年。从盆上熟且灵动的笔道看,此时其书画已炉火纯青之境。

紫砂器皿大致可分为两类,其是紫砂壶,另一类为陈设品,即文房雅玩,如花瓶、花盆、炉、缸等。

在花盆中,这种近乎方形又带点弧度、底部处理成连拱式的器形颇为罕见,应为戴国宝的精心之作。另外,其配制的红木托没有采用支腿式,而是片状式,隐隐的曲底线,直直的角线,具有明式简洁之风。所以说,凡名家的精品,其精致精到之处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

器皿,常常离不开书画,这两只花盆上面的书画水平最能透露其价值信息,正像滔滔江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大师的辉芒所在、菁华所在。所以搞收藏,一定要把关联性的东西学懂,你搞器皿收藏,就要学学字画,这样才能够发现有价值的藏品。

玩收藏,别排斥洋藏品

很多收藏者都喜欢'讲正统',排斥洋藏品,这是不明智的。继续说文房收藏的器皿藏品,器皿的形状常常决定它叫什么:

  • 如肚大口小、矮矮胖胖的叫坛子,
  • 肚大且高称之为尊,
  • 肚粗但颈细长的叫瓶。

一位收藏者拥有一件日本铜器藏品(下图),比坛高,比尊瘦又比瓶胖,这正是东洋与中国器物的区别所在。这件铜器应是件日本花瓶,颇为考究的一件有着百年历史的刻铜器。

日本和中国一衣带水,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

仙鹤是中国文人眼中最优雅的禽鸟,民间将鹤和松联系在起,鹤寿松龄、松鶴延龄,是长寿意味的图景。鹤是瑞鸟,《诗经・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到了受中国影响很深的东洋,鹤成了绘画图案的重要题材,像江户画家尾行光琳的《松鶴图屏风画稿》,题材画法如中国画;再如《双鹤图》,其翔鹤的身姿和腿爪与本文所述刻铜花瓶上的飞鹤如出一辙日本很崇尚鹤,其著名的瓷器'九谷烧',有一种经典的白鹤图案,器物上画满飞翔的白鹤,额头点上朱红,黑色线条白颜色的鹤体,加上一点猩红,独特异样,卓尔不群。在这件花瓶上,也让人看到疏朗和大气。

这只铜瓶高30厘米,最宽处的直径约20厘米,通身为铜制,仙花和太阳用刻铜方法突显出来,刀工流畅,线条精准,属于铜器刻线工艺。

铜刻从春秋战国时已盛行,用于装饰青铜器的盘、鉴、巴、奁等器皿。

此外,为使太阳、仙鹤更醒目,铜瓶使用了鎏金,虽年代久远保存不善,仍依稀可见残留的金色。从这些可以想见此件铜瓶金色背景下的红铜颜色的翔鹤向日的优雅。 此铜瓶应为插花之用,其不仅体形稳重,自身重量也好,插上花枝轻易不会倾覆。从现代角度看,还是件可以循环使用的器物。从价值上看此件铜瓶出自天津日租界,是从日本带过来的一件旧物。

当年东洋、西洋都是一些国人崇尚的洋货,只是近年来,'东洋装'的专项收藏者较少,一些东洋的器物价格偏低,但这给来天津旅游的日本、韩国游客留下了空间。像一些东洋瓷器、铜器和杂项,常有人来'捡漏',因为这样的旧物在日本卖的价格不菲,而我们这里却很低。像这只铜瓶,仅用二三百元就买到手了,在日本人眼中怕是和废铜烂铁一个价了。所以玩收藏想要升值,就不能排斥洋藏品,东洋藏品也好,古欧洲藏品也罢,都有收藏的价值。


收藏学问很深,绝对不是识别产品材料以及会简单的鉴真假就能称之为'高手',真正的收藏高手,知道如何买到价值最高最有升值潜力的藏品。像买股票一样买到牛股,一飞冲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紫砂器(二)紫砂清供
紫砂笔筒
紫砂文化2:清早期紫砂+陈鸣远
绝美收藏!那些美到让人想哭的清代铜胎珐琅彩笔筒
笔筒收藏 水涨船高
这16件“紫砂文房”就值一个亿,带你领略紫砂文房的巅峰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