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缩

【概念】

由于某种原因,致使阴茎、睾丸和阴囊内缩的症状称为阴缩。《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篇称“阴缩”,《素问·热论》称“囊缩”,《灵枢·经脉》篇和《中脏经》称“卵缩”,《伤寒论》称“阴中拘挛”,《诸病源候论》称“阴挛缩”。《类证活人书》称“囊缩”、“卵缩”。迨至元明清之时,有称为“阴缩”者《沈氏尊生书》,有称为“囊缩”者《永类钤方》、《古今医鉴》,有称为“外肾缩入”者《寿世保元》,名称虽异,但其病因、病机相同,只是临床表现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阴缩者,包括阴茎、睾丸及阴囊内缩,其症重;卵缩、囊缩者,其阴茎不一定内缩,则其症状较阴缩为轻。因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相同,故可统称之为阴缩而一并讨论。

【鉴别】

常见证候

伤寒直中阴缩:多为卵缩、囊缩,甚或为阴缩,畏寒肢冷,甚者手足厥逆,身静倦卧,语声低微,口鼻气冷,甚至唇青,遍身疼痛且重,少腹痛甚,尿清长,甚或小便不禁,或吐清水冷涎,或下利清谷,舌淡,脉沉微而迟。

瘥后劳复阴缩:阴缩并有少腹里急,疼痛,痛引阴中拘挛,少气,身体沉重倦困,头重目眩而不欲举,腰痛,膝胫拘急,甚至畏寒,四肢逆冷,舌淡,脉沉细。

沉寒痼冷阴缩:其人夙禀阳虚。阴缩,畏寒肢冷,甚者四肢厥逆。食少,脘痛,呕吐,少腹久痛发凉,长期腹泻或五更泄泻,腰膝冷重,跟痛胫疫,小便频数,或淋漓不禁,阳痿,遗精,精冷,舌淡,脉细。

亡阳虚脱阴缩:少腹紧痛,阴茎、睾丸、阴囊均内缩。身冷鼻青,甚至面色晦黑,四肢厥逆,喝喝而喘,冷汗自出,甚者不省人事,脉微欲绝。

鉴别分析

伤寒直中阴缩:其人夙禀脾肾阳虚,感受寒邪,或大劳、重病新愈之际,若复感受寒邪,寒邪直中厥阴。足厥阴肝主筋,其脉“过阴器,抵少腹”《灵枢·经脉》,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厥阴受寒,寒滞经脉,肝筋失荣,故少腹拘急而痛,阴器内缩。肝之经脉“环唇内”、“络于舌本”《灵枢·经脉》,故寒邪直中厥阴症状严重者,阴缩并常伴有舌卷唇青。虽为外感寒邪,但因寒邪直中于里,故无发热恶寒之表证出现,全然表现为不发热,畏寒,肢冷甚至四肢厥逆,遍身疼痛,身静神清,口鼻气冷,舌淡,脉沉微而迟等一派阴寒之象。法当温散厥阴寒邪,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回阳返本汤加减。

伤寒直中阴缩与沉寒痼冷阴缩:二者均发生于素体睥肾阳虚之人,但病因不同,伤寒直中阴缩得之寒邪直中厥阴,而沉寒瘤冷阴缩患者,脾肾阳气久衰,加之啖食生冷,或复坐卧阴寒之地,重创已虚之脾阳,故其兼症多表现为脾阳虚之食少,腹痛,呕吐,泄泻等。前者受寒邪于外,后者形寒饮冷而伤于内。治疗方法,寒邪直中厥阴以温散厥阴寒邪为主,而沉寒痼冷阴缩重在温睥肾之阳,尤以温补脾阳为主,方用敛阳丹、固阳汤加减。

瘥后劳复阴缩与亡阳虚脱阴缩:久病、重病或伤寒重症初愈,房室不节,恣情纵欲,遂致阴缩。轻者身重,头重,腰痛,少腹里急,少气,畏寒,肢冷,舌淡,脉细。表现为气虚阳衰,治宜温阳补气,方用固阳汤。重者则阳脱欲绝,身冷、厥逆、鼻青、面黑,虚喘,冷汗自出,不省人事,脉微欲绝,急当回阳固脱,方用三仙散、回阳丹。

总之,上述四证均为阴寒虚证。伤寒直中阴缩为外感寒邪直中厥阴,起病急骤,治当温散厥阴寒邪;沉寒痼冷阴缩乃久病脾肾阳虚,复受饮食冷物重创脾阳,治宜温补脾肾之阳;瘥后劳复阴缩乃久病房室不节,当以补气温阳为治;而亡阳虚脱阴缩乃危急重证,可因久病痼冷而复受寒邪,也可能发生于瘥后劳复,房室不节,急当补阳固脱,以敛逾越之阳。四者症状表现相似,虽其病因及轻重程度均有所不同,但总以温阳补虚为治疗大则,切忌寒凉之剂。

【文献别录】

《类证活人书·卷五》:“两感伤寒,……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

《古今医鉴·伤寒》:“伤寒传至厥阴经,则病热极矣。……大抵热深厥亦深,则舌卷囊缩。阴寒冷极,亦见舌卷囊缩,在乎仔细消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缩你听说过么?
阴缩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太阴病
四肢发冷医案一则
第54 讲 辩太阴病证并治(1)
鉴别小肠虚寒证和寒滞肝脉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