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蝙蝠,人类的另一面
作者:南山空同
来源:南山空同

我们可能有必要了解一下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对,从蝙蝠开始。

一、仅次于人类的哺乳动物

蝙蝠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8800万年,与恐龙同时代,但恐龙灭绝了,那个时候,还没有人类,但蝙蝠幸存了下来。如今,在地球上有961种蝙蝠,他们是除了人类以外,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动物,仅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兰肯洞穴中,他们最多有2000余万只之多。蝙蝠是除人之外,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哺乳动物。占到整个哺乳动物总量的20%左右,他们遍布世界,却不为人所熟知。

蝙蝠是四类会飞的动物之一,这些动物包括了昆虫、鸟雉、翼龙和蝙蝠。而蝙蝠,则是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类动物。并且他们最初并没有双翼。

在距今天8000万年前,蝙蝠一直作为弱势群体存在,被翼龙和各种飞禽走兽当作食物,但一些山洞却给了他们保护,他们更多的开始在洞穴中生活。这些地理特性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躲过猛禽走兽的攻击。它们的样子就开始逐步接近古翔兽,一种可以张开四肢滑翔的哺乳动物。

谁料到正是它们的这一生活特性,让他们躲过了距今天6500万年前的那场霸主恐龙灭绝的灾难。此后又恢复了了元气的蝙蝠们,在距今5100万年左右时,遇到了新的机遇和危机。

机遇在于,这一时期地球气温急剧上升,昆虫种类大量增量,并开始了大量的繁殖,危机在于,蝙蝠家族也开始迎来族群的大发展,但陆地上的食物已然跟不上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如果他们能从空中获得大量会飞的昆虫作为食物来源,他们将度过这一危机。

这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他们捕食的腾挪跳跃中,基因突变使得他们最终能够成功飞行,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前爪本来都由胚胎中的软骨细胞发育而来,但在外界适应性的剌激下,它们身体内的BMP2基因开始变得极为活跃(该基因中携带了大量有关骨骼生长的信息),并且在遗传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最终在前爪部位生成了类似于今天蝙蝠的翼手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特化伸长的指骨和连接其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等。

这时,他们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蝙蝠。

二、蝙蝠,人类的另一面,活得那么久,有什么用?

如果说人类一直生活在阳光下,那么,蝙蝠则一直生活在黑暗里。

在距今5000万年以前,灵长类动物开始出现,而这时候的蝙蝠,已将自己进化成可以到达地球绝大多数地区生存下来的高级动物,飞行在空中,俯视着灵长类动物的繁衍发展。

这时的蝙蝠,已经正儿八经的在地球上生存了3000万年之久,并变得更加壮大。

有人问,活那儿久,有什么用,在这里,有句话必须得说,大爷,永远是大爷。虽然它不是你大爷。

在地球上的35亿年中,共经历过五次物种大灭绝,但那五次都是轰轰烈的自然环境变化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壳运动,属于不能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突变而产生。包括距今6500万年前的那次自然灾难,灭绝了地球上90%以上的生活,而活下来,发展得最好的,只有蝙蝠。

在今天,作为翼手目的蝙蝠,共有19科185属962种。但仅现在已有确切证据、已灭绝的,便有20余属。他们真的都灭绝于突发性的自然环境变化么?不!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类和蝙蝠及所有的动物一样,无论在人类的体内还是体外,都有微生物栖息着,在人身上微生物的数量超过人类细胞,在猪的消化道内,微生物多达500—1000种。

在人的身体内,不同部位也分布着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但具体分析时,以微生物为名称,是没有意义的,在我国,将微生物分为八种,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在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因此,和所有的生物一样,病毒也有自己的基因,它可以复制、进化,并且依赖生物实体而存在,它的一体生命活动都在寄主的细胞内进行。

那么,群居、聚集特性的生物群体,更容易受到外来病毒的攻击,这种攻击可能会造成一定地域内的生物的灭亡,而这是一部分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灭绝的原因,这包括了那二十余属蝙蝠灭亡的部分原因。那么,蝙蝠活那么久,长达8000余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强大的只有蝙蝠么?不,还有寄生在它们身体内的病毒。

三、蝙蝠的免疫与动物间的非免疫

我们知道蝙蝠是见过大风大浪的哺乳类动物,我们所要知道的是,蝙蝠从一开始,身体内外就有大量微生物与之共生,而这些微生物中包括了病毒,虽然这些病毒最初曾致死过部分蝙蝠,但后来的蝙蝠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与之产生了抗体,而这种病毒也并没有消亡,却寄宿在了蝙蝠体内,谁都奈何不了谁,病毒的扩张受到了抑制,蝙蝠成了这种病毒的宿主,彼此相安无事。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动物身上都会发生,但差异在后面。

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8000多万年之久,猎食范围又极为复杂,它们鱼、青蛙、昆虫,甚至吸食动物血液;猎食区域又极为广阔、遍布世界各地,猎食历史又极为为久远,长达8000万年,因此他们有机会把全世界的很多病毒都集于自己一身。

对于这样一个毒王来说,有些别的动物身上的病毒对它们起不了任何作用,还有极少数让它们损失惨重,但还有一部分对别人来说很强的病毒,却被他们抵抗免疫了下来,这部分极为强大的病毒和蝙蝠之前谁都奈何不了谁,于是蝙蝠成了他们的宿主,与之共存,这些病毒包括埃博拉、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它变异出的翼手特征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蝙蝠MHCI类分子中独特的三个氨基酸的插入导致α1螺旋的延伸。最后形成成了独特的“表面锚定”,增强了多肽结合的稳定性。最终限制病毒的免疫逃逸。因此呈现出独特的适应性免疫特征。

另外,在长期的进化和变异过程中,蝙蝠有着强大的DNA损伤修复能力,有着高水平的本底固有免疫系统。这样一类,在他身上能长期存在的病毒,都均非平常之辈,但这样的高手在他身上潜伏着有100多种。而每一种,对另外一种生物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更多的时候,病毒的传播会是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行,比如,捕食蝙蝠的动物。主要有猴子、果子狸、狐猴、浣熊、负鼠、猫、猛禽、蛇,其中鸟类和蛇是主要的捕食者。

四、我们离蝙蝠有多远

我们首先知道一点,我们是以蝙蝠为例来说明病毒,并非只指蝙蝠一种动物,只是它太有代表性,太占主流。

我们将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称为病原体。

而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感染后会存在于人的口、眼、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其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但这只是理论数据上,事实上因为人体免疫功能的原因,绝大多数感染在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一方面表现在部分菌群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

另一方面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但当因人的机体免疫力降低时,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会引起一些某些的疾病。

但当某此病原体物致病性特别强时,则会致病。并有可能引发瘟疫。

瘟疫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瘟疫的产生中国古代认为需要三方面的条件才能形成,第一是疠气。

疠的本意是指恶疾,恶疾指令人厌恶的,不容易治好的病毒,气的意思是指可随空气散发,流行于四方的病,因此,疠气指的是令人厌恶不容易治好可随空气散发流行于四方的病毒。而不懂的人,却将其理解正气邪气一类的说法。

第二是指时节,最粗浅的可理解成气候异常变季节时,容易形成疾病的流行,传染病容易盛行,这与今天的认知也是一致的。

第三是个条件与扩散有关,即地理环境的交通与隔离。

前面我们讲到蝙蝠与它身上的百余种病毒形成了一种相安无事的免疫平衡状态,蝙蝠便是这种病毒的自然宿主,这时其实一切都是安全的。我们以曾爆发在欧洲的黑死病为例,看整个过程。

中世纪时,当商船驶入港口,船员、货物以及老鼠都能自由上下船只。134年,从卡法来的商船带来了一批黑老鼠,这些老鼠身上带有跳蚤,而跳蚤已经感染了鼠疫杆菌。从商船跳上岸的老鼠,在威尼斯的狭窄街道上乱窜,它们一死,感染的跳蚤就从死亡的宿主身上跳到新的、活的宿主——人的身上。这些异域跳蚤很快把黑死病传给了人类。

不到一个星期,感染者就死了一多半,另外一些患者感染到肺部,他们一咳嗽,黑死病菌喷到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导致黑死病迅速传播。威尼斯有大量船只、老鼠和居民,这为黑死病传播形成了一个适宜的环境。黑死病来袭不到一年,威尼斯就失去了一半的人口,多达5万人死亡。

在这场瘟疫肆虐的前十年中,欧洲丧失了一半的人口,数百万人丧命。

后来连威尼斯的总督也因此而亡,此后,威尼斯由国库出资盖了一座新医院,并且城邦议会通过一项新法令,要求将那些出现症状的人送到岛上,至少滞留40天。当时人们的看法是,要是这些人能活到第40天,就表示他们没有染上瘟疫,或者逃过了瘟疫。

在黑死病中,老鼠是病毒的自然宿主,但传播却靠的是跳蚤,病毒在老鼠身上免疫,而在人身上找到新宿主后,却开始不断发展。

同样,蝙蝠本身是100多种烈性病毒的自然宿主,而传播源,则变成了那些以它为食的动物们,主要有猴子、果子狸、狐猴、浣熊、负鼠、猫、猛禽、蛇,其中鸟类和蛇是主要的捕食者。

而被人类经常当餐桌上美味的,有蛇、野鸟、果子狸等动物。因此,这些病毒开始变异和传播,只是时间和概率问题,那么,面对同样的问题,古今哪个时代更能承受?

五、古今哪个时间更能承受瘟疫之痛

由动物引发的瘟疫,古今有之,那么,哪个时期更让人难以承受。

其实,古代瘟疫发生的频率,要远高于当代,而且常常还无药可治。

但在中国,除了东汉末年和明朝末年的两场大瘟疫之外,很多瘟疫的产生并不被人们所知。中国地大,又山川纵横,形成了若干个天然的屏障,再加上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为主。很多瘟疫就算产生了,都极难出村出乡,又因缺少人员聚集的条件,一旦发现,影响面极小,极易控制。

在今天,人员流动极为密集,一所城市一天陆地出境人数可达数十万,并且这些人可以通达全国各地,一天空中出境人员可达数万,还有数十趟是飞往世界各地的。

在我们身边人员密集又流动性大的现代都市比比皆是,一旦爆发疫情必将四散各处。除了一方面想方设法减少人员流动四处扩散,另一方面积极治疗研发抗病毒的药外,我们又如何做到真正的防患与未然?我们必须有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基本思想意识,基本的共生界线。

六、如何让疫情不再出现或减少出现?

我们是要转仇恨于蝙蝠么?人家在地球比你进化得早,人家百毒不侵,人家居住在你很难找到的地方,几乎从不来打扰你的地盘,人家吃虫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必须得了解,这个地球不只是人类的,我们是和很多动植物一些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所谓的共同生活,是指各有各的区域和界线,或者我们可以理解成各自的生存空间。只要我们能保护好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不被无限度的缩小或破坏,我们才可能维持一切的平衡,一切如是。

2003年,人们在在果子狸体内检出SARS病毒,人们将果子狸当成“元凶”,后查出是蝙蝠把病毒传给果子狸,而果子狸经餐桌将病毒感染人类,那么,真正有罪的,是那些破坏共生界线,贪食野味的人。

人类曾因食物来源不足,而捕食各种动物,即使是在那样的情况下,依然立有不食三月鲫的规矩,以便鲫鱼有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到了今天,人们在物资富足的情况下,却不断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违害野生动物的生存权。

武汉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但时值春节,疫情还有新一轮的爆发趋势。我们相信这场疫情最终会过去,却以那么多人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发展为代价。那么,我们如何保证这样的疫情不再发生,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人能更好的认识我们与这个世界,与其他物种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种种息息相连的关系。

更希望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不只是一种爱心的表现,而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但要自生,还要使他物也得到生存,只有这样,才会实现可持续的生生不息。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染病,为何总是不定期出现? 超级病毒,为何总是源于蝙蝠?
病毒简史系列(十一)
【西散原创 • 梅雨墨香】​ 杜京作品 | 戴口罩的春天
动物的警告
动物病毒如何感染人类_从果子狸当年传播非典一探究竟
气候、环境与瘟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