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靡全球的心理学新发现:孩子成绩好, 最重要的不是聪明, 而是这种能力!

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在学校中,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好的学生,成功是属于足够聪明又乐观的人。他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而不是一种普遍的人格特质。

父母培养孩子拥有“乐观型解释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具体的因素;将积极的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能让孩子远离抑郁,成绩更好,获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作者:蝎子号。本文内容参考自由湛庐文化出品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20世纪末,心理学领域迎来了一场革命,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个里程碑。过去,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并想办法去缓解人们的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敏锐地发现了心理学发展的弊病,他大力提倡心理学应该同时关注人们的美德和优势。从而建立了一门研究积极的心理科学——积极心理学,近年来风靡全球。

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积极心理学之父

在研究过程中,塞利格曼发现并证明了“习得性无助”的存在,继而提出:“乐观的解释风格”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从而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将分享积极心理学对乐观和悲观两种解释风格的研究结论,以及它们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产生了哪些影响,父母该如何培养孩子拥有乐观的解释风格。

两种解释风格

为什么有些孩子聪明但成绩平平,有些孩子却出类拔萃?在揭开谜底前,我们先简单介绍两个概念——

  • 习得性无助: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类似于屡战屡败,再也不敢再上战场的心理状态。

  • 解释风格:你对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的解释风格可以散播习得性无助。

其中,判断一个人属于哪种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的、普遍性和人格化。

1、永久性

如果你认为厄运是“永远”、“从不”,那你就是悲观的。如果你认为厄运是“有时候”、“最近”,你就是乐观的。

  • 我老板是个混蛋(永久);我的老板现在情绪不好(暂时)

  • 你从来不跟我交流(永久);最近,你没怎么跟我聊天(暂时)

2、普遍性


如果你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是“普遍的”,那你就是悲观的。如果认为一件事是“特定的”,那你就是乐观的。

  • 所有老师都不公平(普遍);塞利格曼教授很不公平(特定)

  • 我是个令人讨厌的人(普遍);他讨厌我(特定)

3、人格化


当不好事情发生时,你可以怪罪自己(内在化),也可以怪罪旁人或环境(外在化)。怪罪旁人的人比较不会失去自尊,比前者更爱自己。

  • 我没有打扑克的天分(内在化);我打扑克时,运气不太好(外在化)

  • 我没有安全感(内在化);我在贫困的环境里长大 (外在化)

乐观的人能很快从短暂的无助状态中恢复过来,对他们来说,失败只是个挑战,是走向胜利的道路上的一些障碍,他们把挫折看成是暂时的、特定性的。

而悲观的人沉溺在失败中,因为他们把失败看成是永久的、普遍的。他们变得很忧郁,而且停留在无助中。一点小挫折在他们看来就是大失败,而一处失败就认为会满盘皆输,自己先举旗投降了,陷入无助的深渊。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过去100多年,能力和才能一直被认为是学业成功的关键。塞利格曼认为,这些所谓的才能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测量方法,它不是预测未来成功与否的好标准,这种传统观点根本就是错的。传统观点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解释风格。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威克做过一个实验。

他根据解释风格将两组小学生分成“无助组”和“掌控组”,然后给这两组小学生一连串的挫折,如无解的难题。接着再让他们体会到成功,如简单的题目。

他发现,在受到挫折之前,两组小学生没有任何差别,但一旦遭受到挫折,两组之间的惊人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无助组”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退步到了一年级的程度,他们开始讨厌这项作业,不愿意去尝试。

但是“掌控组”的学生遇到挫折时,他们仍保持四年级的能力水平,他们认为一定是他们在某处犯了错,所以才会做不出来,但他们还会做下去。有一个“掌控组”的女孩还卷起袖子说:“我喜欢挑战。”掌控组对自己都很有信心。

此外,“无助组”的学生对自己成功的预测打了折扣,认为自己只能解出50%的同类题;但“掌控组”的学生却估计他们可以解出90%的题目。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区别:有人越挫越勇,有人却一蹶不振?德威克下了一个结论: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心情沮丧,根本原因就是悲观。当他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他就不再尝试,他的成绩就会退步。

换言之,悲观的解释风格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

悲观的孩子除了在学业上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还更容易陷入抑郁,他的免疫机能也会比较差。

当然,乐观的解释风格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要怪罪到别人身上,逃避自己的责任。但很多时候,悲观的人的常常去负担起不需要他们负的责任,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三个因素,影响孩子的解释风格

有人认为,乐观和悲观是一个人天生的气质,后天很难培养,事实并非如此。

塞利格曼研究发现,解释风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悲观或乐观态度是基础性的,新的挫折或胜利经过它的过滤,最后变成一个牢固的思维习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7岁了,他可能已经发展出一个解释风格,并正在定型中。

童年时,哪些因素影响了孩子解释风格的形成?有三个不同的观点。

1、妈妈的影响力

第一种观点认为解释风格与孩子的母亲相关。也就是说,妈妈拥有什么类型的解释风格,孩子就会学会用这种风格来看待世界。

我认识一个女孩,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但总遇到渣男,屡受情伤,低自尊人格。后来我认识了她的妈妈,就知道为什么她会变成这样。

她母亲在解释遇到问题时的风格是——坏事是永久的,会伤害到每一件事,而且都是自己的错。那天出去玩不巧下了雨,她母亲一路情绪低落,喃喃自语:“只要出来玩就会下雨,我的旅行运就是那么糟糕。”

塞利格曼给100个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做了解释风格测试。他发现,母亲的乐观程度与孩子极为相似,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而孩子的解释风格和父亲的不相似,母亲的跟父亲的也不相似。这表明孩子主要学习了母亲对因果关系的解释风格。

孩子会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亲对情绪化事件的解释,他们会仔细聆听大人对某一件事的解释。他们不但听,而且会注意到这些解释是暂时的,是特定的,普遍的,是你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2、老师和父母的批评

当你的孩子做错事时,你会对ta说什么?ta的老师又对ta说了什么?

事实上,孩子不只听他们说什么,还包括怎么说。孩子相信大人的批评,并用它形成自己的解释风格。

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对成绩进行点评,她会对不及格的同学怎么说?

如果说,“你上课不注意听讲”、“你不努力”、“我在教这些题目时,你在跟其他同学说话”。这些解释是暂时的、特定的、非普遍的,因为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它们。

如果换一种说法,“你就是学不好数学”、“你交来的作业总是乱七八糟”、“ 你从来不验算”。这些都是永久性、普遍性的批评。

不光是老师,还有家长和其他成人对孩子的批评,都会影响他们的解释风格。

3、孩子生命中的危机

孩子在童年时期遭遇到的重大危机,以及危机的结果,也会影响他们的解释风格。

如果孩子在早期生活经验中,经历了生离死别和巨大的家庭变故,如果这些事情最后好转了,ta就会比较乐观;如果这个变故是永久的、普遍的,比如父母离世,那么,绝望的种子会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结语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事情的解释,对孩子的批评,可能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因此形成自己的解释风格,成为他的人生底色。

培养孩子拥有“乐观型解释风格”,把消极的事件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具体的因素;将积极的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的因素,让孩子远离抑郁,成绩更好,从而获得更高的人生成就。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反复训练,不断自省,但这值得我们共同努力。

(后台回复“解释风格”,您将得到一份适合8-13岁孩子的“儿童归因风格问卷”,测试一下您的孩子拥有怎样的解释风格)

........................................

让更多中国父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是我们推出《蓝橡树·教育日历2021》的初衷——

去年,我们首次推出了《教育日历2020》,后台、朋友圈满满的好评让我们很感动,也确信明年还是要把“每天一句的教育”继续做下去。

今年,我们更新12个月份的全新主题,以及365天的内容,新增了每周一个问答互动,让这本「教育日历」的知识量和趣味性更足。

  • 全新的起点:

    错了不要紧,及时修复才是关键

传言太多,而常识太少。是我们在遇到孩子生长过程中各种挑战时,手足无措的根源。那么,教育有哪些常识呢?

“2021年1月15日:爱没有目标、基准或者蓝图,但爱是有意义。爱的意义不是塑造我们所爱之人的命运,而是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命运。”这是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的备受赞誉的著作《园丁与木匠》中的一句话,却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是成全,而不是塑造。

“2021年1月15日:任何教育如果只求管理方便,就会失去教导的本质。”这是脑科学家洪兰说过的一句话,你在孩子教育上偷的懒,最后都会变成最深的痛。

“2021年1月24日: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潜能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知道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对照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的这句,你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操纵孩子?

在《教育日历2021》中,我们每天分享一句教育常识,它们将会成为你内心安定的力量,陪伴你走过充满挑战的每一天。

  • 紧扣教育热点话题:

    心理健康、亲子关系、择校进退、青春题难题

2021年,12个月全新的主题,紧扣教育热点,说的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

“2021年5月7日:我宁愿培养一个快乐的街道清洁工,而不是一个神经质的总理。”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认为,孩子长大后心理健康、拥有幸福快乐和幸福的能力,比取得多大的成就更重要。

“2021年5月8日:抑郁情绪来自‘丧失’,我们心理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忧郁情绪。这种抑郁都不会消失,发生的是平衡和抵消。”人生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直面丧失,才不至于钻进牛角尖出不来。武志红的这段说给每一个觉得活着不容易的人听。

“2021年4月2日:理解先于建议,引导才会有效。”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的这句话,是我处理一切亲子关系难题的座右铭。

在《教育日历》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通俗,但又非常重要的小方法,它们将会成为你的武器,让养儿育女更轻松。

  • 每周一一个开放式的问题:

    启发你对教育的思考,扫码还能看一个漂亮的回答

2021年1月14日:哪些童年遭遇始终让我无法释怀,我绝对不会让孩子有同样的遭遇?

2021年2月15日:我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哪些品质?哪些我希望保留下来,哪些我希望有所改变? 

2021年10月18日:有哪些看似普通,但非常深刻的教育常识?

2021年11月22日:如果孩子问你:读书有什么用?你怎么回答。

在《教育日历2021》中,每个月深入思考一个主题。教育不应局限在学习或家庭。教育关乎一个人终身成长和幸福的事,与人生割裂的教育一定不是教育的全貌。




新年超值福利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1》

新年超值福利:买一赠一!

原价:99元/

福利价 99元/2本(包邮)

(新疆、西藏地区加收3元运费)

▶️扫描二维码,进入购买页面

🌈购买多本日历的粉丝,联系新爸(微信号:guanjia22),享更多优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跟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孙云晓: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
如何培养自信、积极、乐观的孩子?| 家庭教育100讲【48】
孙云晓:“习得性无助” 学业失败的元凶
乐观,是孩子教养中最关键的目标之一!
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的“积极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