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为什么有的人看着友善,却独来独往

每日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条回答是这样的“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我的独来独往,不代表我很孤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外向的人喜欢待在人群里,而且享受成为人群焦点的感觉,当他们一个人时,常常会感到无聊或者不安。
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或者只喜欢与自己相熟的人,或者一小群朋友在一起。周围太多的人对让他们觉得太消费精力。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内向的人被认为是独行侠,总是待人冷漠;外向的人则为人开朗,总是待人热情。事实上并非如此。影响我们为人处事、接人待物的,是我们受到的家庭的环境、校园教育、社会习俗等。
那些天生容易获得刺激的人属于内向型,他们会尽可能去避免任何额外的社交刺激,因为这可能使他们感到焦虑,以及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那些天生难以获得刺激的人则属于外向型,因为刺激的缺少会让他们感到无聊,所以他们会尽可能的去寻求额外的刺激。
不是孤僻,而是选择性社交
在人际交往理论中有个“150定律”,是英国人类学家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150人是一般人交友的上限,如果超过此数量,一般人无法进行正常的交往或效率明显降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每个人的精力有限,无法和非常多的人保持密集的联系。而且能保持深入交往的人也不超过20人左右。
“我只对一部分人温柔,剩下的看心情!”
独来独往是为节约时间
与人交往多了你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步调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你总是迁就别人,跟随别人的脚步和时间安排,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提升自己。
独处有时能帮助我们排除干扰杂念,确定我们行动的方向,现在的社交网络过于发达,以至于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各种信息轰炸,已经信息过载,并且越发焦虑。
友善且独来独往的人,也可能同时是个内向的人
虽然内向并非自卑,但由于内向者对外界刺激会比外向者要敏感,过多的社交会导致内向者消耗过高,会让他们感觉很累,所以需要独处时间来恢复。就像没电的手机需要充电一样。
社交的幸福感,是来自于社交的质量,而非数量,来自沟通的深度,而非频率。我并非独来独往,而是更注重朋友的质量。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陷入另外一个误区,以为自己不擅长就可以不提高沟通能力,我们都是社会动物,除非你隐居山林,都离不开沟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社交的八个心理学小技巧,记住这些,让你的人脉越来越广
想太多却不去做,也是逃避
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心理学家告诉你
社交心理学 定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