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尉起步的军官职业发展路径之我见!
一己之见,欢迎批判!

作者:革小军

图片来自于公开网络



最近有今年刚刚毕业的学员反映,自己到部队后被确定为专业技术少尉、14级。这是要闹哪样?军衔从少尉起步,本科毕业授少尉已经不声不响地在部队开始实行了吗?


1

经了解,这其实只是反映在工资待遇上的定位,因为毕业学员现在虽然没有见习期了,可距离正式下达任职、定级命令仍然会有一定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个季度不等;尽管正式任职、定级后是按中尉、副连走的,但在此之前,新毕业学员的工资待遇只能按少尉、正排来,这是习惯。不过请放心,正式命令下达后会从7月份算起、补回来的。

其实稍微动下脑筋也知道,在整个营以下军衔制尚没有落地到位之前,先拿新毕业学员开刀这不太符合逻辑,也容易造成基层恐慌。从常理上来说,毕业学员真正起授少尉,也应该是等到《军官法》和《军衔条例》有了基本眉目、至少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并且至少先通过“干部管理暂行规定”的形式公布之后,从当年考入军校、而不是当年从军校毕业的那批人开始的。这样做,更顺理成章,也减少阻力。

那么这种以讹传讹、杯弓蛇影的紧张,恐怕既出于对相关政策迟迟不出台、担心自己成为首批“试验品”的焦虑,也存在对“后退100米起跑”、能否跑赢职业人生的茫然与缺乏信心。

然而大势所趋,少尉起衔、前慢“墩苗”的原则已经基本确定,不会因我们的焦虑与担心而转移。当趋势无法改变,最好的办法就是跑到趋势前面,预有准备并积极面对。


我们先对少尉起步之后的衔级进步原则做一个预判。未来军衔制,大的结构是建立在军、旅、营体制之下的,并且主要是以岗位编制为基本元素的。其中,旅级机关很可能不设中尉以下的岗位,但也不会把岗位军衔定到起始上尉那么高,因为要考虑到基层机关交叉任职的情况。这意味着,在中尉以下的职业生涯中,绝大多数年轻军官要墩在基层摸爬滚打了。

那么少尉军官如何才能晋升到中尉?这可不再像从前和现在的三年(两年)一调,只要到点了没什么大毛病就能顺利晋升,职业化之后的军衔晋升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任满下一级军衔的最低年限,像本科少尉可能是2-3年;第二,上一级军衔有岗位缺额,比如说少尉排长想晋升中尉,刚好中尉副连长岗位有空缺。这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才行。换言之,最极端的情况,一名少尉排长早就干满了3年,但是上面没有腾出中尉的岗位,那他可能干5年排长都无法晋升中尉。当然,这是最极端的情况。

同时在这两个条件之外,可能还有第三个条件:考核优秀或良好以上。由于这是一个弹性指标,也相信大多数年轻军官都是优秀的,所以较之前两个硬条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一条件,可能对专业技术军官意义就很大了。因为专业技术军衔从目前得知的情况,是与职称挂钩的,它虽也有岗位编制,但不像指挥行政岗位编制那样一目了然,于是任期和年度考核就成为重要条件。总之,想进步快,要么努力晋升高一级职称,要么在本职岗位上表现优秀、实绩优秀,这是符合职业化的激励导向的。

少尉排长,如果已经任满最低军衔时间比如3年,但是基层中尉副连岗位又没有空缺怎么办?只能干熬吗?不是。旅级机关仍有中尉参干助的岗位,少尉排长可以凭借出色的表现和较大的发展潜力晋升到机关任职。在机关的中尉军官,同样在任满最低军衔年限比如4年之后,他会面临两个选择:在本级机关晋升到上尉岗位,或者到基层连队去当上尉连长、指导员。不过也会有所区别,在本级机关晋升上尉的,按比例选升;到基层主官岗位的,是直接晋升。这也符合向基层倾斜的导向。

基层中尉副连长的晋升路径与之大体相同,要么在基层直接提升上尉连长,要么以中尉军衔平级调整到机关参加晋升上尉的选升。

然而专业技术军官晋升军衔,受到基层部队职称编制的限制怎么破?比如当前营以下部队编制中,中级职称以上是少而又少的,难道基层连队专业技术军官的天花板只能是初级职称和专技上尉?这显然不符合目前一些技术密集型兵种的基层实际。解决办法想起来很头痛,相信高层自有智慧。

估计初级职称可以通过选升到专技少校应该是可能的,等于是给大多数基层技术军官留下“逐月”的出口;同时合成营以上的单位,编制中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应该也会适当增加,少校、中校这一级别的技术军官编制主要是在营以上,其职能是既参加营以上规模的战术技术指导,亦参加连队级别的具体技术操作维护,我们现在一些技术专家不也是这样“两头跑”嘛!


以上说的是少尉起步的生长军官,正常情况下的晋升路径。那么,能不能更快一点儿?条件是什么?

这恐怕就要看向边远艰苦地区倾斜的政策何时出台、以及力度有多大了。边远艰苦地区、特殊任务部队的基层军官要比内陆普通军官晋升得更快一点,这是政策公平激励导向的应有之义,美军等一些发达国家军队也是这样做的,毕业学员更愿意去基层不愿意去机关。如果政策规定,边远艰苦地区少尉晋中尉、中尉晋上尉的最低年限都比内陆少1年,并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相信这会激励很多毕业学员初始任职时选择到边远艰苦地区去。因为条件在那里摆着了,中尉之前只能在基层墩着,那在哪里干不是干,到边远艰苦地区还能进步得快一点。

但是这个政策需要轮岗交流等配套制度的支持。不然快是快了一两年,结果去了边远艰苦地区就回不来了,从职业发展前景、特别是职业所伴随的整个家庭的未来发展看,这一两年的优势可是比不上在内陆大城市大单位所获得的后半辈子的发展优势。

对此,我个人是抱乐观态度的。相信改革不可能总被利益藩篱所阻碍。将来毕业之后先到边远艰苦地区任职和锻炼,应该会成为重要导向和个人首选。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想在部队长期干,那么是否存在少尉干5年或者几年,一直不晋升就可以达到某个条件走人的目的?

理论上也是可以的。目前的《军官法》,规定排职的最高服役年龄为30岁,这也是为什么从前规定“8年干龄才可以转业”的原因,22岁毕业成为军官,干8年刚好30岁嘛!它的‘可以走人’和“必须走人”条件,在年龄上其实是重合的。这种设计并不科学,也造成很多矛盾。改革期间,走人的最低干龄缩短为6年,实际上很多走人压力大的单位是按4年掌握的,这说明最低干龄不是一个不可以松动的红线。

新的《军官法》,会对军官各级最低服役年限以及最高服役年限做出新的规定,但在没有出台之前我们无法获知具体的、明确的答案。那么,传说中的“5年基本合同期”是否与之有关、并且反映在新的最低服役年限里面呢?

我认为不是空穴来风。如果“5年基本合同期”进入改革的正式内容,那么最低干龄也一定会随之做出修改。很可能少尉满5年(不晋升)成为一个“可以走人”的条件,而少尉满8年继续作为“必须走人”的条件。这一改,年轻军官面对职业规划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就要好多了。

如果确定自己不想长期干,那就一直在少尉岗位上工作,不提升,少则5年多则8年几乎是一定可以走人的。但前提是好好干,不闹转,不以各种名义要求“法外复员”,否则一定会受到军纪甚至国法的严厉打击的。


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

就是少尉起步、基层墩苗是改革的正常设计,也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它是潮水但不是洪水。

未来的政策导向,一定会突出向基层倾斜、向边远艰苦地区倾斜的。

少尉起步,也不是“后退100米起跑”,而是把起跑线“后移100米”,但同时代的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且对于一个3000米跑道来说这100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只要好好干,不管是在基层一路奔跑,还是努力去机关“折返跑”,甚至只是为了“跑完规定圈数就可离场”,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军官在1955年的军衔
营以下干部军衔套改如何实施?
美军军官晋升和军衔,少尉军衔~排长,授予...
中国军队军衔发展史
编制军衔
中华民国军衔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