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赤道缓冲带
南半球或北半球的低空气流越过赤道时方向发生转变的过渡带,又称赤道低空气流转换带。它是赤道附近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之一,一般在离赤道10个纬度的范围内活动,以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赤道缓冲带最为活跃。
一般认为,赤道缓冲带内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是赤道反气旋。它于夏季出现在南海和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上空,中心经常位于赤道附近,是北半球的一种低空天气系统,其强度以850百帕等压面为最强。上界可达500百帕等压面,往下常达地面。水平尺度为1000~3000公里,个别可达6000~7000公里,生命期一般约 5天,最长可达16天。赤道反气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好。
赤道反气旋有不同的形成过程:①当南半球的气流加强时,越过赤道,转成西南风,然后受北半球气流或气压场影响又折回南半球,形成尺度较大的反气旋环流,此时,北半球常有热带辐合带的活动。②副热带高压南伸,和缓冲带连通,在赤道附近被切断形成反气旋。③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由于科里奥利参数随纬度增加,其轨迹发生折向(见大气波动),在摩擦力影响下于北纬5
附近形成尺度小于1000公里的反气旋环流。这种反气旋环流的强弱和越过赤道气流的强弱有关。大尺度的赤道反气旋对热带辐合带的维持起很大作用,因而对于台风的发生、发展,特别是移动路径都有明显的影响。有时,缓冲带及其反气旋可以一起北移达北纬20
以北,它经过的地区,都出现大范围的晴好天气。
也有人认为,赤道气旋也是缓冲带中重要的天气系统。它于冬季出现于北半球的南海地区,其形成与中国大陆冷空气向南爆发、东北季风加强进入南海地区使缓冲带活动加强有关。赤道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南海赤道附近形成之后,一般向西移动,造成大量降水,可使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洪水泛滥成灾。
陈隆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知识系统总结
高中地理学习左右手的妙用-爱学啦
【名师教你】巧用“双手”学地理
高二地理学考复习资料(2)
左右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本记忆知识要点汇总(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