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最神奇的古城,千年不涝,遍地人文古迹

每年的台风汛期,全国各地频降大雨,内涝严重,当大家都在“看海”的时候,城市的排水系统总会成为舆论的焦点,说起排水系统,大家第一个会想到的城市是青岛,却不知道,其实,在江西有一座低调的千年古城,如此天气,这座古城却未现明显内涝,人们生活依然如故,井然有序。

这就是文化历史名城—赣州,古城建城已有二仟多年历史,因章、贡两条江在此会合,形成真正的赣江,因此也被称为千里赣江第一城。北宋时,三面环水的它,因不堪洪水泛滥,江水倒灌入城的局面,古人将始建于汉代的土城墙加固改造为砖石修筑的城墙,让其具有军事防御和防洪、抗洪的双作用。这就是现在国内唯一仅存的北宋砖墙古城墙;也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古城墙外表看起来很平凡,但它有两个地方让人叹为观止:其一,这城墙的古砖上,保留着数以万计刻有修建人员的名字,这名字的意思不是为彰显功绩,而是对城墙质量的终身担保书;其二,古城墙之下,是北宋开凿的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仍在使用,让临近江畔的赣州城千年不涝。这套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活文物”,让人不得不折服于古人的前瞻性智慧。如果来游玩,大家别忘记拍照的同时注意看看。

这项传承千年的便民工程,功劳应归功于大名鼎鼎的古代治水专家刘彝,是他主持修建了赣州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这套罕见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设计确有许多独到之处。它全长12.6公里,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建成了两个干道系统分区排水,并巧妙的利用明沟与暗渠相结合,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先完成主沟,再陆续修建了一些支沟,从而形成了古城纵横发达的排水网络,俨然一个超前的“时空隧道”,古人真的是太有智慧了。

排水系统因两条沟走向形似篆体“福”“寿”二字而得名。他的样子如矩形断面,用砖石砌垒,纵横遍布古城的各个角落,所用的砖石材料,也为此后的维修带来莫大的方便,就算地下老化甚至崩塌,只要维修人员及时换掉坏的,及时疏通就好了。

如今在赣州老城区走街串巷会看到,在那些旧式民居的墙角下,布满了一条条水沟;每条水沟的拐角处,又装上一个石板井盖,井盖上布满了铜钱大小的孔洞;只要有水就会顺着这些水沟流进地下的福寿沟,有孔洞的石板井盖相当于过滤网,阻挡树枝、石块等物堵塞福寿沟。千百年来,福寿沟经受住了无数次洪涝暴雨的考验,护佑着古城的安宁。人们为了纪念并感恩刘彝,将他的铜像敬落在赣州城北的宋城公园内。

岁月沉浮,古城墙不仅见证了赣州的兴衰发展,还保留了大量的人文古迹,总长约4公里的古城墙设有五座城门,其中保存完好的四座。垛墙、炮台、马面、也都保存的完好,城墙上著名的八境台是赣州的标志性景点,不仅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还留下了许多千古传唱的诗文,登临台楼,江风扑面,赣州八景可以一览无余,最是惬意。

赣州古浮桥:除了古城墙,著名的赣州古浮桥也是一项传承千年的便民工程,这座全国独一无二的浮桥,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幸运的是虽历尽沧桑,仍然原汁原味地昂首屹立在赣江之上。每天大江两岸,古城墙之下,浮桥、渔夫渔妇、行人来往,构成古城特有的桥台辉映的古风清韵;真是一幅入得了诗词的图画。

灶儿巷: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这里隐藏着赣南最原始的市井味,保留着许多清代至民国的老建筑,周围还有江西保存最完整的文庙、武庙及著名的郁狐台、寿量寺、董府等等,这些一下子看不完的人文古迹,有兴趣的话,是值得慢慢细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有个神奇的地方,唯一千年不涝的浮城,还那么美,一定要去看看!
洪水来袭,安徽900年古城墙再显神威:古代抗洪防涝设计有多强?
中国有个神奇的地方,唯一千年不涝的浮城
赣州现存的宋代文史古迹
赣州行……
探访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砖城墙-赣州古城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