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说康熙郎窑红,不看你都亏

老辈收藏盛清三代官磁者,郎窑红是必不可少的品种。民国二十五年清宫磁器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时,郎窑便作为康熙窑的招牌作品而入选。郎窑红为何声名如此远扬?为何又从未在清宫典藏档案中出现?它真的仅是在康熙四十三年两江巡抚郎廷极督造的半官半私的作品吗?


我们已经知道,乾隆以前,入贡的康熙窑作品便已经有铜红磁器,而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也未能辨识出来,而一律将它们视作宣德窑的霁红磁。为何乾隆皇帝没有用"郎窑"一说?我们的这个溯源之旅,将解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的故事,从这个康熙时代的铜红釉小碗开始。


这个小碗(图一,二),撇口,弧壁,胎骨厚重,外施铜红,红釉发色不匀,局部有窑变为青,紫色的小斑,阔圈足,足底平切。这个碗与康熙晚期的红釉作品在器型,质,修足的风格上有很大的区别,总得来说,它更原始。那么它的原型是什么?


台北故宫在民国七十一年的"明代初年瓷器"特展中,曾有一个永乐初年的红釉小碗(图三)。此碗的造型与尺寸都与我们故事开始的康熙小红碗相似。但它的制作更为精致,而且是内外皆施红,红中还有暗花龙纹。到了宣德时期,在故宫旧藏与景德镇珠山明御窑遗址中,也都有这种型制与尺寸的小碗(图五、图七),有内外都施红者,亦有仅有外施红者(图四)。从修足风格上看,康熙小红碗的这种平切的阔圈足,在永乐(图六)时代的红磁就已经有了。纵观康熙窑的这个小红碗,应该是以永乐末宣德早期霁红或宝石红红为祖本临摩的。可康熙的仿品,还有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很不自然的"灯草边"效果,系口沿涂抹浆白粉而成的。而粗放式的修足,厚实的磁胎,发色不匀的红,都与康熙中期和晚期的成熟作品有区别,这些证据,表明我们的这个小红碗,是康熙时代比较早期的作品。那么它究竟属于郎窑红吗?


我们知道高温铜红釉磁器,在呈色上属于釉里红,也就是先在磁胎上上一层透明釉,再上一层由透明釉与铜,以及助熔剂调和而成的呈色釉,再复罩一层透明釉再入窑烧造。这种釉里红起源自元代,至永乐宣德时期在配方与烧窑技术上达到顶峰,成化以后,便逐渐消退。清早期的制磁,无论青花五彩,均承袭晚明以来的艺术风格,到了康熙早期,便有釉里红作品的烧制(比如中和堂款德青花泑里红浅碟)


因此,复烧盛明时期的高温铜红磁,在康熙早期就有尝试。不论作品的成熟程度如何,铜红釉的烧制,是康熙时代景德镇制磁艺术家们的最大挑战。复刻的标本,跨越永乐宣德两朝,但更侧重宣窑。如果我们仔细微观对比康熙早期作品与宣德作品



我们不难发现,在釉的呈色,口沿部釉中气泡的大小,分布上,两者是有显著不同,化学分析亦显示在釉的成分上宣德时与康熙作品截然有别。这显示康熙时期的烧磁师们,试图在釉药的配方上创新,以求再现宣德宝石红的光彩夺目。我们的这个小红碗,只是康熙制磁师的第一步。


我们已经知道,高温铜红釉单色釉(Copper red glazedmonochromes),在康熙早期就开始烧造,但初期的作品,尚有不完美之处,那么,在形制、釉质釉色达到巅峰状态,足以“骗过”见多识广的乾隆皇帝,这些作品,是如何出现的呢?康熙时代御窑厂的科技与陶艺家们,如何绘出这神来之笔?


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重返明代初期,从宣德时期的御窑宝石红作品中,找到线索。晓得化学机理的朋友们都了解,铜元素是非常活泼调皮地。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呈现出理想的纯红色调,决非易事。光增加铜的比率无济于事,关键在于激发铜元素的透明釉,也就是透明釉,铜和助燃剂的选择与搭配。

高温铜红釉瓷器,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末期,造形有釉里红高足碗、铜红釉梨形壶,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的大罐、大盘也大量烧造,可这一阶段的作品,红色仅局部呈现,色调偏赭色或咖啡色,总体来说,呈色都不理想。当然,理想的作品仍有,只是概率较小。

到了永乐时期,已经能烧出光泽度强的鲜红釉了。到了宣德时期,铜红釉达到历史巅峰,呈色深沉、釉水肥厚,自然形成的洁白色灯草边与近器物圈足处的“虾青色”积釉,宣德宝石红显得特别含蓄和温润。就景德镇明御窑遗址出土的材料看,与永乐宝石红相比,宣德宝石红烧造量大、成功率也高。据清「南窑笔记」记载,宣德宝石红只有在秋末冬初的傍晚烧造,才能烧出合格的完美品。这一方面说明宣德宝石红在釉药配方上有了创新与改良,另一方面,说明烧造红釉瓷器,气候温度似乎也很重要。

那末,宣德御窑的大师们,是如何配制出杀手锏釉药呢?刘新园先生认为,宣德时期宝石红呈色深沉,与使用“寒水石”有关。何谓“寒水石”???按近代化学的称谓,其实就是一类质地很纯的方解石,也就是很罕见高级别的石膏。“寒水石”中钙含量高达55%以上,而氧化铁含量却最低,仅为0.02%,运用“寒水石”助溶,可以使活泼的铜红呈色纯正。「明宣宗实录」宣德五年二月丁亥条记载“上闻中宫督江西泰和县采寒水石者,虐民特甚,命急召还,岁令民自采”。这证实了宣德官窑烧造宝石红大量获取寒水石。因此,宣德宝石红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运用寒水石作助溶,这也是宣德官窑值得称谓的技术创新。

然而,宣德之后,明代御窑厂就很难再烧制出完美的铜红釉了。即便到了明瓷另一个巅峰,成化时期,铜红釉的烧造也未攻关。传世仅有北京故宫藏有一块呈色理想的窝盘,从御窑遗址出土的成化官窑霁红窝盘,也常常因发色深暗而敲碎就地掩埋。成化以后,与其他颜色釉相比,要烧出理想的宝石红,似比现在在野外找到一头老虎还难。Why? 按文献记载,似为“鲜红土”告缺有关。无论如何,也许是关键釉药的原料缺乏,导致明中晚期难以烧出铜红釉。

那末,宣德御窑的大师们,是如何配制出杀手锏釉药呢?刘新园先生认为,宣德时期宝石红呈色深沉,与使用“寒水石”有关。何谓“寒水石”???按近代化学的称谓,其实就是一类质地很纯的方解石,也就是很罕见高级别的石膏。“寒水石”中钙含量高达55%以上,而氧化铁含量却最低,仅为0.02%,运用“寒水石”助溶,可以使活泼的铜红呈色纯正。「明宣宗实录」宣德五年二月丁亥条记载“上闻中宫督江西泰和县采寒水石者,虐民特甚,命急召还,岁令民自采”。这证实了宣德官窑烧造宝石红大量获取寒水石。因此,宣德宝石红成功的秘密,就在于运用寒水石作助溶,这也是宣德官窑值得称谓的技术创新。

然而,宣德之后,明代御窑厂就很难再烧制出完美的铜红釉了。即便到了明瓷另一个巅峰,成化时期,铜红釉的烧造也未攻关。传世仅有北京故宫藏有一块呈色理想的窝盘,从御窑遗址出土的成化官窑霁红窝盘,也常常因发色深暗而敲碎就地掩埋。成化以后,与其他颜色釉相比,要烧出理想的宝石红,似比现在在野外找到一头老虎还难。Why? 按文献记载,似为“鲜红土”告缺有关。无论如何,也许是关键釉药的原料缺乏,导致明中晚期难以烧出铜红釉。

那么,康熙御窑厂陶艺家们是如何再现宣德宝石红的奇迹呢?我们认为,他们很可能是从“寒水石”助燃剂中获到启发。如果能找到化学性状与“寒水石”相当的原料代替,那就有可能攻克难关。上海硅酸研究所的张福康先生,曾测试过康熙郎窑红与永乐、宣德宝石红瓷片的化学成分,在1992年大维德基金会中国铜红釉瓷器的论文集中Rosemary ed, 1992 Chinese Copper RedWares. London,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他发表了测试结果,表明康熙时期的铜红釉,在釉药配方上,石灰的比重显著增强,硅铝比值低,属于“石灰釉系统”;而永宣时期,则碱的比重大,硅铝比值高,为“石灰-碱性釉系统”。正是“石灰-碱性釉系统”向“石灰釉系统”的转变,替代“寒水石”的助燃剂改良,才能够再现铜红釉的淳美。由于明代釉药原料与清代釉药之间没有传承关系,说明这完全是康熙御窑厂陶艺家们依靠自己的潜心钻研与对宣德器物的比较解剖,才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古人的智慧,再次在火与土的灵动中闪现。康熙御窑的制瓷师的贡献,丝毫不逊于宣德制瓷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红火火
康熙窑铜红釉梅瓶
元明清瓷器鉴定
中国古代陶瓷器赏析★清代篇 郎窑红
[转载]美国国家艺术馆的郎窑红和郎窑绿
三果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