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开展心理教育要防止几种倾向

学校开展心理教育要防止几种倾向

霍克林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氏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学校开展心理教育要防止以下凡种倾向。

一、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防止形式化倾向

心理教育概念及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心理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却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孔子、孟子、老子及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庇、柏拉图等思想家都注意到这--问题,也发表过一些见解。在古代的一些教育实践活动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观念的作用。我国古代医学名著《黄帝内经》较系统地论述过这些问题。几千年来,心理教育思想对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当代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的“爱的教育”就受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和代表性的教育改革实验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观念。这些都说明,虽然他们没有提到心理教育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有心理教育思想、观念的因素,所以,在他们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都渗透了这种思想。相反,有的学校虽然名为心理教育实验,并且在形式上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建立下心心理档案,设置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教师,可由于忽视了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心理教育实验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也不过流于形式而巳。由此可见,人的教育思想、观念对人的教育行为起着支配、指导作用。所以,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必须强化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当然,也不是说等教师彻底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后再开展此项工作,而是做到三结合,把转变思想、观念与学习心理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与心理教育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总结心理教育工作经验结合起来。这样,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思想、观念才会逐步得到更新,心理教育工作也会越做越好。

二、采用教育——发展模式,防止医学化倾向

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片面地把心理教育理解为发现和治疗心理疾患的倾向,也就是医学化倾向,并在开展工作中热衷于此道,这是错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学校心理教育的任务来看,学校心理教育应是教育——发展模式。学校心理教育三项任务:发展性任务,主要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适应性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能力,这就需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与环境的关系相谐,并得到发展;防治性任务,主要是预防和矫治学生各种异常心理与行为,其中,预防更为重耍。这三项任务都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展开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素质和谐发展。可见,学校应采用教育——发展模式,而不是医学——治疗模式。

2.从教师角色发展来看,学校心理教育的模式也应是教育——发展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角色所规范的内容也在增加。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育心,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主要做好三项工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刻苦学习的意志品质等;在学校各种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心理品质,并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从教师这一角色发展来看,也应采用教育——发展模式。如果采用医学——治疗模式,我们的教师不但要得到某一专业的学位,而且还要获得临床心理的学位,才能从事心理治疗工作。这一要求不但我国达不到,发达国家也很难达到。所以,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来看,也适合教育——发展模式。

3.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学校心理教育也应采用教育——发展模式。学生中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都属于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心理教育应以预防为主,而不是治疗为主。即使有个别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也应是心理医生的事,而不是教师的事。因此,学校应采用教育——发展模式进行心理教育工作,防止医学化倾向。

三、突出心理教育特点,防止德育化倾向

心理教育与德育在学校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既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又要使学生心理获得健康发展,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完美发展的人。因此,心理教育与德育在实际工作中就会产生界限不清的问题,再加上有些心理教育教师以前是德育教师,于是就出现了心理教育德育化倾向。要搞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要突出心理教育特点,防止德育化倾向。所以,必须区别二者的不同点。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教育目的来看,心理教育是从个体本位出发,目的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德育是从社会本位出发,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人。 

2.从教育内容看,心育主要包括①学习心理与就业、升学指导;人际关系辅导与社会心理教育;情感教育与耐挫力训练;自我意识与健康人格的培养; ⑤青春期与性心理教育;⑥休闲与消费心理指导等内容。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 ②思想教育;③法律教育;道德教育等内容。二者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不同的。

3.从教育方法来看,心理教育更要求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工作方法主要采用辅导、咨商等方法,特别强调宣泄与疏导。德育教师把国家与社会的要求讲述给学生,要求学生服从,主要采用灌输与说服的方法,强调言传身教。二者也不相同。

4.从对教师要求来看,心理教育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并且经过一定的训练,而且,还要求心理教育教师乐干助人。德育教师必须忠于同家,与国家意志保持--致,愿意为国家服务,并具备有关专业知识。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不同,才会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心理教育特点,搞好心育工作。

四、重视心理淬砺,防止温室化倾向

心理淬砺指在心理教育中创造条件和利用时机锻炼学生,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过程。学校心理教育为什么要重视心理淬砺呢?主要原因如下:

l.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水平有了很人发展,社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存了很大提高。但是,各种文化的冲突与竞争的激烈也使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学生也不例外。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学校心理教育需要心理淬砺。

    2.学生的心理素质很难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更难适应21批纪国际竞争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19931125日《中国教育报》刊载了《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文章通过中日两国孩子的比较,反映出我国孩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之意志,刻苦熔炼、战胜困难的勇气及适应能力、自立能力相对较差。因此,一遇困难和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甚至于失去生活的勇气。可见,学生需要通过心理淬砺来提高其心理素质。

3.在学校心理教育中,有的教师怕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敢批评、教育,不敢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问题,采取迁就、容忍,甚至回避的态度,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处理不但不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反而会减弱学生应付挫折的能力。俗话说,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住风吹雨打的。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通过千锤百炼才能培养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申立于不败之地的人才。因此,学校心理教育要重视心理淬砺,防止温室化倾向。当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掌握好分寸,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和耐挫与承受能力,深入细致地做好心理淬砺工作,切莫拔苗助长,伤害学生。

  《天津教育》1997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辑
解读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全文)
河南招教考试各市真题
关于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学生不良道德倾向与心理行为矫正 策略研究》阶段总结
西南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孙振东:区分“劳动教育”的3种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