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所学校有门情绪体验课,教孩子与“情绪”做朋友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发现:

在班级中有些同学不太能察觉和理解别人的情绪;

有的孩子一兴奋起来,就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实际上,这一切都和情绪发展有关。

那么,有没有一门课程,能够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和理解情绪?还真有!在杨浦区的杨浦小学,就有这样一门与情绪相关的课程。

某种程度上,“情绪智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情商”,从学术的角度,“情绪智力”的说法更科学,但不管是“情绪智力”还是“情商”,都离不开情绪二字。

2014年起,杨浦小学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关系学院牵手,由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资深教授吴国宏领衔,开始进行“情绪智力”这门课的准备与试点工作。

因此,围绕情绪识别、情绪理解、情绪运用、情绪管理四个维度,杨浦小学与吴国宏教授团队一起,积极探索孩子最能接受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学、模课、修改的反复循环,在实践中细细打磨课程,最后出了《我的“情绪”朋友》课堂教学读本、相关实施活动手册、团辅游戏等全套材料。

认识情绪与调节情绪

《我的“情绪”朋友》系列校本读本,理论来自于儿童情绪发展的心理学研究,共分为初阶版、中阶版和高阶版三个版本。目前已正式出版了初阶版和中阶版。

初阶版

主要给一、二年级孩子,课程关注六大基本情绪:快乐、害怕、生气、讨厌、伤心、失望。

中阶版

主要给三四年级孩子,课程体现六大自我意识情绪:嫉妒、自豪、傲慢、尴尬、内疚、羞耻。

低中年级以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为主。

高年级(五年级)的课程中逐渐增加复合情绪,既包括一些看似对立的情绪的组合,如“悲喜交加”,也包括一些相近情绪的叠加,如“又气又急”,还会引导学生对一些自我意识情绪中所包含的基本情绪做出辨析,如“内疚情绪中所包含的担心”等。

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人的情绪是复杂的,表现上形式多样,背后的意图和包含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如何合理地运用情绪的表达,理解别人的意图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交往策略,成为重要的人生一课。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级别的课程都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每一个情绪主题都由两部分课程组成:认识情绪与调节情绪。

通常,一节典型的情绪课都会经过这样的过程:

认识情绪

活动引入——情绪辨别(画一画等方式)——情绪认识(小组交流等方式)——情绪表达(小组交流、自主表达等方式)——走进生活(与父母一起,一周记录)

调节情绪

情绪识别(调查讨论)——情绪体验(情境表演等)——情绪调节(换位思考,小组交流有效方法)——情绪密码(讨论和总结方法)——总结(单元总结、父母必读、专家建议等)

“生气”这一情绪主题课为例。

主人公小小因为雪雪把玩具弄坏了而生气,雪雪吓得哭了起来,此时老师会引导孩子们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示小小生气的状态,实现辨别情绪这一步。

接着孩子们会进行组内交流来认识情绪,当孩子们把情绪和真实的面部表情对应起来,就实现了从抽象表达到具象对应的过程。

第三步,老师鼓励孩子交流生活中产生生气情绪的情景,即是情绪表达训练。

当然同伴关系之外,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家长都容易产生生气的情绪,于是老师会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各自把每天生气的次数、级别、原因、周围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最后进行回顾、统计和交流,这不仅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更是让家长关注孩子的情绪,同时也审视自己的情绪。

作为杨浦区情绪辅导联合研训基地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杨浦小学“情绪智力”课程的负责人,副校长赵静菡认为,孩子的情绪发展,其实是有内在规律的。“情绪的认识、情绪的识别,情绪的使用,情绪背后的理解等等,这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在活动中让学生管理情绪

实际上,对于情绪的了解,课堂学习只是最基础的部分,更多的还是需要在课后不同的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的练习。

为此,学校专门设计和制作了《活动手册》,这是一本孩子们打开就会用的手册,包含了活动内容、材料包、心情胶囊等等工具,适合在班会和各类活动课程中渗透。

《活动手册》分为四个板块:

故事绘本:通过阅读情绪相关的绘本和故事书籍,了解情绪;

情绪记实:比如,利用“情绪胶囊”记录自己一周的情绪;用情绪记录表,记录爸爸妈妈一周开心大笑或生气的次数等,并与父母进行真诚讨论。

情境模拟:通过表演情景剧的形式,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感知他人的情绪;

亲子互动:与父母共同参与,父母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父母在观察孩子情绪中反思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手册》的设计非常注重让父母参与的部分。

在吴国宏教授看来,情绪发展,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课堂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要通过家庭去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教育者,而是平等的沟通者甚至是被教育者。”吴国宏说。

目前,孩子们一周会有一次情绪课,1-2次情绪相关主题活动课。

用积极心理学的方式,用情绪为孩子赋能

为什么要和情绪做朋友?

在赵静菡看来,她希望孩子们认识到,不管是害怕、生气,还是恐惧,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合理表达出来和处理的。

比如,“害怕”这一情绪。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触摸宝盒里的小仓鼠、制作PAD情绪娃娃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充分体验“害怕”这一情绪,并了解大多数情况下,“害怕”其实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

孩子们会通过这个过程知道:“害怕”产生的一些行为动作——“哭泣”、“焦躁”等表现,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很正常的自我保护。

“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让情绪为孩子赋能,通过这样的课程,孩子们提升了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学会一些调节自我的方法,而且能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拥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不再是一点就爆炸的小爆竹,不再是一说就哭的小鼻涕虫,而是能宽容能共情的‘小能手’。” 赵静菡说。

所谓赋能,学校从一开始就希望孩子们在四个维度上成长:

认识自我;

识别和理解他人情绪;

学会表达情绪;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

而当我们把视角从独立的个体拉到学生的群体不难发现,三年来课程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杨浦区连续三年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调研,数据印证了学生情绪智力的提升和学科成绩的改善,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情绪对孩子的赋能。

上这门课的管霁老师说,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孩子们会用“情绪”去帮助别人了。

当发现身边的同学出现害怕的表情时,孩子们会靠过去给一个拥抱或者一个鼓励,缓解他的不安;

当班级某个孩子处于特别紧张情绪的时候,同班同学会跟他说:你深呼吸一下,深呼吸。

“我已经不止一次在班上看到这种现象。这就是用到了上课教的小技巧。”管霁说。

其次,孩子们会理解和识别他人情绪了。

一生气就成为“咆哮哥”的少年,会寻找合理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同伴一有负面情绪就忙上前安慰的“热心肠”,开始知道并不是所有人一旦感到焦虑就需要他人的安慰与开解……

之前有孩子惹怒同伴却不自知,现在却能学会“察言观色”,更有小机灵鬼看着同伴生气了会故意说笑话缓解气氛。

孩子们在尝试做情绪的主人中逐渐成长了。

孩子们在认知情绪的过程中,开始逐渐理解:在“各种情绪”的背后有着它真实的意图。“原来这些都是有原因的啊!”“好像同伴们的‘无理取闹’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啦!”

最终这门课想要达到怎么样的效果呢?

学校校长李忠引用了《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书中的一句话,或许给了我们答案:

“这个情绪是我的,我对我的情绪负责,我注视它,但不被它抓住。我允许它来去如风,因为它是我的一个朋友。因此,喜悦时,情绪陪我一起欢笑;悲伤时,情绪陪我一起度过。”

智能化情绪记录,给孩子及时辅导和反馈

在杨浦小学,还有一个“秘密装备”——情绪体验教室。

它也是学校“情绪智力培养”课题中与目标内容衔接紧密的一环。

在体验教室里, 孩子们通过“情绪体验”认识自己当下的情绪,懂得这种情绪是什么?情绪的程度怎么样?又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老师们从“提高学生情绪智力,创新教师情绪教学”出发,将教室共分为5个区域:

教室的5个区域

情绪识别区:从情绪与面孔和情绪与声音两个维度设计;

情绪评价区:从情绪与色彩、情绪与声音和情绪与躯体三个维度设计;

情绪表达区:从情绪与面孔、情绪与语言、情绪与躯体和其他形式四个维度设计;

情绪调控区:从普通工具类和科技性工具类量方面设计;

情绪测量区:从面孔测量、声音测量、颜色测量和生物学指标测量四个方面设计。

比如在情绪调控区中,有各种帮助宣泄情绪的道具,比如宣泄人、宣泄棒、宣泄球、宣泄玩偶,通过击打、抛掷、挤压等形式,孩子们能将自己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接受自己会产生消极情绪这件事,在每次感觉到愤怒悲伤的时候,让情绪有个科学的出口,不至于去伤害到自己或者其他人。

比如在情绪表达区,老师们利用投影仪或电子设备播放情绪影片,让孩子进行面部和躯体语言的模仿,通过模仿卓别林等演员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孩子们更能把握表达的分寸。

甚至老师们还用了最新的人脸识别工具,快速捕捉情绪变化,让孩子能快速了解一个人情绪,通过这种与自身情绪“短兵相接”的方式,孩子们的感受更加直观,教学效果也特别好。

这些区域的设置,不仅是辅助教师开展情绪教育课程,更是让孩子们找到自己情绪的抒发点和安放之处,这是一个让孩子们很有安全的教室哦。

据悉,目前情绪智力课程已经不仅仅只有杨浦小学一所学校开设,也开始逐渐辐射到区域内的更多学校。

杨浦区“生命教育”实践研究之一的情绪联合研训基地,也在杨浦小学情绪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特有的情绪特点,将课程进行深化,也辐射到了高中、初中、小学不同学段和区域内更多学校。目前,基地已出版了小学《情绪密码》、初中《情绪拼图》、高中《情绪魔方》三册用书,配套的活动手册也在编著过程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这个训练对孩子很有好处,提高专注力、管理情绪、提高智力等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1
[转载]初中与小学学习的六大差异
5-10岁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
成为一名优秀初中生家长的三大要则
幼儿园vs小学,孩子将面对怎样的变化?- 【生理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