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信息化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七律·长征
姓名
曲溯
工作单位
安口镇五人班中学
年级学科
六年二班(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全诗以雄浑的气魄,生动地概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生动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赞颂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雄伟,笔力雄健,对仗工整,用词精当,仅用56个字就把长征写得惊心动魄,有声有色,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之气。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岁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六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并有了一定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能根据注释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不够丰富,应该采取反复诵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较深的含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四、教学方法设计(针对学习内容,设计教与学的方法)
教学时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帮助学生大致了解背景,读准、读通诗句后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借助资料、展开想象品味语言,体会诗句中的情感。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学生置身于特殊历史时期与情境,并借助关键诗句想象画面或情景,在相互交流补充中丰富阅读感受,充分感受诗人情感。朗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诵读想象为先,引导学生读通读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与气势,读出诗句的意思,读出诗歌的情感,最终达到送熟读成诵的目标,另外,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关注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体会诗句对仗的特点,感悟丰富的情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教学过程,选择相应微能力,对拟解决的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课件出示:毛泽东图片,介绍作者。(板题)
再读《七律·长征》,看谁能否有新的发现?
这样的诗叫做——《七律·长征》。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畅谈毛泽东
对七律诗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用动情的导入语,层层深入的朗诵来渲染气氛,营造情境,将学生迅速带入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好诗文做好情感铺垫。
让学生了解七言律诗的结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介绍写作背景。
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觉得怎样读才会读得更好。
理清生字。
结合资料,说说写作背景。
读得有感情、有气势,读仔细,注意多音字。
学会生字
教师重视通过交流背景资料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理解这首诗。
三、深入探究,感悟体会。
(一)体会“长”。
同学们一边轻读这首诗,一边想一想,找一找,毛泽东向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长征路线?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红军走过哪些地方?
这就是那条漫长的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二)体会“征”。
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
在红军的眼里,在毛泽东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什么?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是他们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困难吓倒呢?
(三)感受“伟人风采、凡人情怀”。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
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想不想了解一下当时的这两个故事?
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
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来激励战士们,来鼓舞战士们。
“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
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走过了这么多地方。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
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中体会出毛泽东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体会红军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而且不时还有些危险,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他们不怕危险,也不怕牺牲,还是踏着艰难的步伐向前走。踏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
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红军那么艰难,都是为了新中国,为了和平。所以我们要勤奋上进。
没有
“不怕”
从暖字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我为红军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就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是呀,这个“暖”字,还是军民一家亲的暖。带着这种感受读。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
这段路走得来之不易。过大渡河的时候不像过金沙江那样容易,而且他们损失惨重,毛泽东心中肯定会感到很心寒。
透过这个“寒”字,我们还感受到红军战士那份——英勇抗敌的精神。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找到不理解的地方,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自读自悟,通过与同伴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初步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从整体入手,围绕不怕远征难这一种领句,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及上下文进行体会,从整体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加强朗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有个性的朗读课文,传递用心读的理念,这样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的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真正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四、有感练笔,抒发情感。
是啊,毛泽东率领红军战士一次次克服重重困难,才打败了国民党,才能获得今天幸福的生活。今天咱们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学习,此时此刻,对着伟人毛泽东,你想说什么?一边看,一边把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
学生自由写作,交流。
通过对整首诗的理解,让学生完成小练笔,进一步深化了课文的主题,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
自评(优良中差)
互评(优良中差)
教师评价(优良中差)
能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积极思考,认真阅读。
合作交流情况
积极回答问题
语言组织能力和读音、声音。
上课纪律
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难)      只等闲
千山:五岭(腾细浪)            万水:金沙江(巧渡)
乌蒙(走泥丸)                  大渡河(飞夺)
尽开颜
八、教学反思(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1.要善于用教师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如果教师始终是情绪激昂的,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感染,就会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
2.在本节课教学中,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统领,每个环节教学之后都会回到这句话,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逐渐深入,就会体会出红军的豪迈气概。
3.由于我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够细腻,而且学生也缺乏深入感悟,所以在一遍又一遍的回环朗读,学生的语调是单一的,在同一层面上,让人觉得没有层次感,枯燥乏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年级语文上册创新教案-5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docx
感受景物在诗中的独特作用——《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