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朐县博物馆:文物大讲堂
userphoto

2022.12.19 黑龙江

关注

陶器的发明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陶器制作的炊具,使人类的饮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临朐县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是距今约7000年 北辛文化时期陶釜的局部残片。

北辛文化夹砂红陶釜残片。残长13.2厘米,残宽6.0厘米,厚0.8厘米。

北辛文化夹砂红陶釜残片。该陶片采集自吴家辛兴村,残长9.7厘米,残宽7.7厘米,厚0.7厘米,为陶釜残片,陶釜口沿处饰有乳钉纹,釜身饰有方格纹(或称网纹)。

北辛文化是黄河下游一种原始社会较早期的文化遗址,以滕州市官桥镇北辛遗址最为典型,经 碳14测定,年代大约距今6700—5600年(《中国考古通论》数据)。北辛文化遗址在临朐仅发现两处,吴家辛兴西北遗址和东上林村遗址,两处遗址中的北辛文化层内含有大量的红烧土颗粒,但陶片较少,陶质分泥质和夹砂两类,泥质陶,陶色以黄褐陶为主,夹砂陶则以褐陶多见,陶色多不均匀,个别陶器上有简单的刻划纹,釜类器形施附加堆纹。器形以鼎、罐、釜、钵较为多见。

北辛文化残鼎足。残高10.5厘米,宽5.5厘米,厚5.7厘米。

北辛文化残鼎足。残高7.0厘米,宽5.5厘米,厚4.0厘米。

北辛文化残鼎足。残高5.5厘米,宽7.5厘米,厚4.5厘米。

大汶口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泰安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200年(《中国考古通论》数据)。临朐县发现有西朱封、西朱阳、董家沟等十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且多数与龙山文化有共生关系。这一时期陶器的制作已很精美,器型繁多,且多为生活用品,足见当时的人们已有较高的生活水平。

大汶口文化红陶钵形鼎。口径29厘米,足高17厘米,通高20.7厘米。

大汶口文化灰陶觚形杯。左:口径12厘米,底径7.5厘米,高23.9厘米;右:口径11.5厘米,底径6.7厘米,高23.9厘米。

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以砂质和泥质红陶为主,晚期灰陶与黑陶数量明显增多,并出现了白陶。

大汶口文化黑陶带流盆

大汶口文化黑陶盆

临朐县发现的大汶口文化陶器主要为钵形鼎、罐形鼎、平底觚形杯和盆,其中觚形杯无实用价值,可能是专门为宗教活动而制作的“法器”或者礼器。以下三个罐形鼎都出土于西朱封遗址,皆侈口方唇,斜直领,腹微鼓,平底,足残。

大汶口文化夹砂红褐陶罐形鼎。口径14厘米,通高14厘米。

大汶口文化夹砂红褐陶罐形鼎。口径16.5厘米,通高17.3厘米。

大汶口文化夹砂红陶罐形鼎。口径15.7厘米,通高17厘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苏常熟钱底巷遗址发掘报告
抟土为器——山东大学博物馆陶器文化微课堂(三)
湖北省京山县青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一起指尖轻触,点亮陶器发展史!(上)
北辛文化
【康平老故事】康平县胜利村遗址及其附近的遗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