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幸福?

我们该给孩子们怎样的幸福?

作者:周碧华

又是儿童节。

各学校提前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孩子们载歌载舞。在今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父母,会给孩子一定的承诺,尽量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应该说,除了贫困地区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的条件并不落后于外国,特别是中等以上的城市,学校建设已富丽堂皇了,田径场跑道都是彩色塑胶的,因此,前年我在日本京都看到一所小学的操场还是泥土的,学生上体育课脚上都沾满了泥沙,当时就吃了一惊。

看上去,除了老少边穷地区之外,中国的儿童们是幸福的,小胖子越来越多,就足以证明营养是过剩的。

可是,他们真的幸福么?

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教育专家写的专著可以用火车来拖了,说一千,道一万,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孩子大多数是“看上去很幸福”。

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受教育的机会,为何只是“看上去很幸福”呢?愚以为,衡量孩子幸福的指标有很多,但有两项不可缺少:一是与母亲相处的时间,一是与大自然相处的机会

这两项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中国的大多数儿童恰恰缺了这两项。

按照“大脑三分之二”理论,人的大脑发育在婴儿时即已完成三分之一,而在3岁时即已完成三分之二,这就意味着03岁是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可恰恰是这个时期,母亲完成哺乳后,大多数母亲远离家庭外出挣工资,这是生存所逼,可奈何?留守儿童原是乡村儿童的代名词,其实,城里同样也存在父母到异乡挣钱的情况,只是城里孩子条件相对好些没有引起教育专家的足够关注。

学校门口的景象

就是说,无论城乡,许多儿童在教育的关键期与自己的父母并未生活在一起,隔代教育成为普遍现象,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文化素质高那是万幸,若没有多少文化素质,则那部分儿童起步就是不幸的。无论隔代老人的文化素质高与低,有一点是相同的,那便是宠爱加溺爱。君不见,各小学校门口,每天下午早早就聚集了接孩子放学的老人。

有人当然会说,不接怎么办,不安全呀!是的,车辆多了怕车祸,还怕坏人拐骗孩子。这就是政府和全社会该思考的问题,倘若学校离孩子们的家在控制的距离内,假如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假如所有的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还需要如此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么?日本的学校设置是根据人口密度来设置的,不跨区招收学生,这样,学生回家费时在20分钟以内。大朋友主动关照小朋友,过马路时,会有成年人主动拦停车辆。因此,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回家都没有父母接送。假如让中日学生来场生存能力比赛,不用开赛,胜负已出,中国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且生活自理能力、独自面对困难的能力缺乏。

         日本小学生自己回家

隔代相伴带来的结果是宠爱甚至溺爱,受到宠爱与溺爱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不知感恩。还记得湖南卫视有档《变形计》的节目吧,那些富豪个人再成功,孩子忤逆不成器,不知感恩,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个失败者。古人有言:棍棒出好子,娇养忤逆儿。虽然棍棒教育不对,但至少古人知晓娇养的后果是什么。

古人还有句话:宁要叫花子娘,不要当官的爹。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下,母亲与孩子的分离,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如何解决女性就近就业便是关键。前不久我扶贫到了某山区,见小学校晚上都有晚自习,其实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应急之举,包括一些地方成立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都只能解燃眉之急,就孩子而言,谁也替代不了母亲。因此,乡村扶贫要重点解决产业的问题,乡村有了产业,妇女们就可以就近就业,不需背井离乡抛家别子,孩子才会有机会充分享受母爱。

               乡下留守儿童

因此,我是不赞成一味地建设超大城市的,乡下的青壮年都吸纳进城了,又无法解决孩子随父母就读的问题,一眼望去,乡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乡村振兴如何实现?

另一个缺陷是孩子与大自然的亲近问题,乡下孩子不存在这个问题,城里孩子几乎与大自然是隔绝的,上学——家里——上学,两点一线,他们生活在成年人制定的规则中,童真渐渐消失。缺少了大自然的拥抱,加上又缺少母亲的怀抱,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很孤独的,这也是为何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拥有一只小狗狗的原因。

过去培育学生还强调“德智体美劳”,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连组织春游,校方都害怕,唯恐出现安全事故。就连中学生的军训,学生若是体质差倒下了,有些家长也是不依不饶的。而日本韩国的中小学生,每年都需赤脚在冰雪地里磨练意志。

日本中学生磨炼意志

中国太大,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决非易事,但应该是社会学家重点研究的课题。大数据时代,能否帮助年轻母亲就近找到工作?能否通过劳动的形式让孩子与大自然与社会多接触?

如果一条情感的链条割裂了,一条大自然的链条也割裂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待成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与社会融合的能力就成问题,严重的状况就是心理疾病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厌倦婚姻厌倦生育。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父母们拼命工作,孩子们都交给了学校,儿童失去了童真,青年人失去了青春,GDP再高,下一代若活得不开心,又有何意义呢?

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有硬汉之称的普京尽显柔情,他授予八个家庭“荣誉父母”奖,表彰他们抚育多个孩子,为提高俄罗斯人口做出了贡献,他说:“家庭中拥有像他们这么多的孩子,真是件幸福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隔代养育》
母婴关系决定一个人会成为怎样的人
【家庭教育亲子情】隔代抚养的危害之四:学生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周婷丽---爱悟得心理健康管理...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72)——“好家长胜过好学校”(二)
仅因孙子的一句话,亲儿子让60岁母亲蹲在后备箱,你还是人吗?
隔代教育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沟通!#父母 #隔代教育 #孩子 #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