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没钱也发愁:看看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天国花了多少钱

1851年金田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开始各路调兵遣将围剿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才覆灭,死亡人数达到1.6亿,整个中国人口锐减40%,几乎将康雍乾三代盛世所增长的人口消除掉。而与大量人口减少相对应的,则是巨额财产的损失。

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便取官府之裤银,没收富贵之家之田产、财物充为军用。太平天国攻下武昌时,除了尽取府库资金为己用外,还从各级官员家中搜取银钱。据说仅在一官员家中,就搜出了白银数百万两。在攻占南京时,更是从府库中搜出了1800万两白银。

咸丰皇帝

天国之人不蓄私产,全部收归圣库,按照人口进行供给分配。太平军兴起之时,会众韦昌辉、胡以晃等皆是富贵之家,为资助太平军起义纷纷出卖田地,广大的拜上帝教徒入会之时便将所有财产充入圣库。加之后来太平军又攻占了半壁江山,更占据了富庶的江浙。因此,太平军的作战经费相对清政府来说是比较充足的。

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在金田起义后的1851年1月至9月间,就从户部拨付了白银600万两作为军费。随着太平军冲出广西,战事扩大,1853年左右清政府拨付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增至1800万两。

清政府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为3600万两左右,金田起义爆发的前2年,清政府就花了全年财政收入的1/2。

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是田赋、盐税和关税,每年收入大概3000-4000万两左右。其中,田赋占了收入的绝大部分,每年收入3000万两,盐税和关税仅为200-600万两左右,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主导体制。

大清金币

大清银币

这是收入,那么清政府的支出有哪些呢?

第一当然是官员的薪水,也称之为俸禄;第二是各地仓库备粮的支出,粮食储备是战略问题,不得不重视。第三才是军饷、河工和赈灾等的费用。

大清皇帝到底有多少钱?请看清政府最富裕的康雍乾三世户部存银详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户部存银800万两,雍正年间增加到6000万两,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加到7800万两有余。

然而,自嘉庆朝白莲教起义之后,清镇府不得不从府库中支出大量白银镇压白莲教。白莲教起义长达十余年,清政府耗费2亿两白银才将白莲教镇压下去。紧接着,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两。康雍乾三世积存下来的千万家底已经被掏空,府库枯竭,只得多次向民间搜刮。

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还有800余万两白银,道光三十年十月,短短十个月过去,清廷只有存银187万两了。真是花钱如流水,流去不复回。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时,清廷的家底就是这187万两。为镇压金田起义,清廷动员王公大臣捐款,将官职明码标价,紧急凑了600万两作为军费。而这点家当,当时有人担忧的指出:“三个月如不能获胜,将不能支矣。”

大清制钱

打仗花钱,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购买武器,招募士兵,犒劳将士,每一笔都需要钱。皇帝的府库没钱,就只能想别的办法来弥补。

第一个办法是印制大面额的钱币,这一举措从咸丰三年开始。当时市面上流行的货币是白银和制钱(也就是铜钱等非银货币),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大面额发行制钱,后来又推出类似纸币的官票代替白银。清政府天真地以为“造百万就有百万之利,造千万就有千万之利。”

然而,正如现在的货币流通一样,滥发纸币将严重造成钱不值钱,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这一情况和后来国民党经济崩溃时滥发法币导致法币严重贬值的情况类似。

大面额制钱迅速贬值,白银价格持续飞涨,严重的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加上大面额的铁制、铅制钱不断被民间盗铸,市场更加混乱。

据统计:1856年,白银一两换制钱(铜钱)2500文,官票1两仅能换取铜钱800文,贬值率达到30%,1859年白银一两换取制钱6000文,而官票则只有200文。1860年左右,官票彻底失去了作用,与废纸无异。

清朝发行的官票

铸大钱、发官票等套走了老百姓手中的银两,导致人民更加贫困,经济更加混乱,而清政府通过这一手段在几年间从民间搜刮的白银多达6000万两。

除了套取老百姓手中的白银外,清政府还大肆卖官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当时的卖官称之为“捐输”,捐也称捐官,花点钱就可以捐一个官来做,或者买得一个官名。输也是一样,给清政府输送白银,获得一官半职。

清朝末年,为应付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清政府不得不将官位明码标价。而这种行为虽然加速了清政府的腐败堕落,却也能在短时间之内解决燃眉之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就大肆卖官鬻爵,短短两三年之内就获得白银600多万两,而这些钱全都作为军费用于镇压太平军。

太平天国后期奢侈浪费

国家有难,不少人花钱买官,王公大臣捐钱报国。在输款方面,1851年至1853年期间,总共输得白银492万两。此外,地方大员为镇压太平军自筹军费,只得设置关卡向过往商旅抽取厘金;厘金按照货物比例抽取,为解决军饷提供了办法。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等没有朝廷拨款,只能自筹经费,抽取厘金成了一大法宝。

李鸿章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田亩尽毁,钱粮难征,正项既不足以养兵,必须厘金济饷。”

除了铸大钱,捐输和抽厘金外,为扑灭越来越强的太平天国,清政府还设置苛捐杂税、向外国银行借钱,用中国的铁路、矿山、海关做抵押等等。据相关资料显示:清政府从1840年到1911年总共从西方列强的银行借款总额为13.1亿两,用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借款多达4556348两,即达到了460万两,占了这一时期所有外债的99.3%。

按照太平天国兴起前三年清政府支出的1800万两计算,清政府(包括团练自筹经费)镇压太平天国每年的花费(由于太平军后面越来越强,占据了半壁江山,又攻取了江南富裕地方,所以军费大概为前期的2倍)每年大概为3600万两即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4年时间,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总花费大约为45000万两,即4.5亿两白银。

当然,这只是按照清政府每年征剿的花费大致推算,由于缺乏完整详实的数据统计,加之地方势力如湘军、淮军等都是自筹经费,自征自用,因而并不能清楚地了解所有花费的总数。而对比征剿白莲教起义10年花费2亿两来看,征剿太平天国14年花费4.5亿两并不夸张。

按照当时的银价与购买力,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150—220元人民币,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天国的花费(按照150元算)大概相当于今天的675亿元人民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清钱、厘金局、钱江
江西就此衰落,太平天国对江西的打击有多严重?
曾国荃攻陷太平天国,打开洪秀全的国库后,为何大喊:我命休矣!
中国为何对毒品零容忍?数亿同胞的丧生,给了中华民族惨痛的教训
曾国藩先后有过多少人请他当皇帝?
清政府在当铺中彻底地沉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