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月文庙书肆记

一般文庙书肆七点半开市,很多淘书者都会早早的等在门口,俟书肆一开便蜂拥而入,这样才会有机会抢到好书。八月的申城还是十分闷热,爱书者并未因天热而受椡影响,进文庙便可见摊前挤满了人,不少淘书者一边擦汗一边挑书,有的人上衣全湿透了,还有人迫不及待者从书贩蛇皮袋中直接拿书,尽管现在文庙已鲜有好书,但这样固定的旧书市场,还是吸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淘书者。


七点四十进文庙,一眼即看见东边廊檐下小毛出摊了,天热的原因小毛已有大半个月未出摊,这可愁坏了一帮专淘线装书的人,现出摊售书,自然围了不少人,可能书的品种和价格等原因,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趁隙前往一观,看中二本“小说月报丛书”精装合订本,一问价要千元,拿不动。后从老陆的摊上淘了本1959年的《连环画报》,品相不大好,但细看不缺页,也就收下了,另淘了本上海三联的《风情上海滩》,平装外带函套。看到三本九十年代出的《书窗》,其前身是《古旧书讯》,一翻其中有本创刊号,也收下了。


现在淘书不能太讲究,奢想得珍本异刊也不太现实,只能碰到什么买什么,以前在小吴处曾见民国三十年《半剧年鉴》,缺面底,小吴开价五十元,我没要,想不到他在网上竟拍了一百多元。在文庙西头书摊,见有不少民国旧书刊,一剃小平头的书贾,挑了两大包旧书,讨价还价二千元成交,听书友说小平头的网上交易相当不错,好书都让他挑走了,便只有看看的份。在台上剩下的旧书中,我一眼瞥见了两本《戏剧论丛》,用塑封袋装着,会不会其中有创刊号?心里是这么想的。但人太多挤不进去。转一圈折回再看,那两本《戏剧论丛》还在,一翻是创刊号和第二辑,以前我购过《戏剧论丛》三至八辑,是在文庙外面的地摊上,现有机会补齐前面二期,不胜欣喜,一问价不高,赶紧购下,因《戏剧论丛》仅出八期(《戏剧论丛》是中国戏剧学术性季刊,1957年1月创刊,田汉任主编,1958年12月终刊),这也是本次淘书最大的收获。


淘书有时要细心,虽然天气炎热,但如果一个个书摊仔细寻觅,还是会有收获的,如这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图书目录》,是一本薄薄的三十二开小册子,混在一叠旧书之中,偶翻才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7月由古典文学出版社改组而成,是中华书局的分支机构,文革后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1月改建为上海古籍出版社。这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图书目录》是1964年4月出版,作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历史,已近尾声。以前曾淘到过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的书,特别有一本影印的《词选》,上面用毛笔写满了批注,原书拥有者是上海古籍的一名老编辑丁如明,遍查不得此人信息,只在金性尧的纪念集子中,看到他作过的一首诗。


后又乱七八糟地淘了几本旧书刊,九点半左右出文庙,想想时间尚早,便又到文庙路东头的旧书摊一观,那里原有个废品回收站,店主将收来的古玩书籍等放在门口卖,以前常去逛,但好书不多,最大的一次收获是收到本民国的《文华》画报。许久未至,走过去一看,废品站周围都一箱箱放了不少书,三三两两有人在挑书,在马路对面又开了家小店,店里密密麻麻堆满了旧书,看了看,都是些普通二手书,想着不白来,就选了本上海书店影印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论集》,和新文艺1957年出版的《孤儿的命运》。




离开文庙,天色有些阴沉,象要下雨的样子,但没有下,天还是闷热,觉肚子有点饿了,便到大富贵吃了碗冷馄饨,感觉此行老城厢,满满皆是书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昆明的故事丨老昆明的书店和“书市三街”
推荐丨吉林市最有书香的地方居然在这里......
上海散步(组图)二十八
那些淘旧书的日子
百姓传奇:坚守旧书摊的老人(作者 沈向明)
二手书摊上第一次遇到这么贵的书,2本旧书卖30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