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大方言难度排行,有你家乡的方言吗?

光明网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言丰富多彩。说到方言,思绪不禁飘回纯真的学生时代……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也有说八大):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 七大方言区地图

我们现在使用的口语实际上是前人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融合体。

01

据历史记载,商末时有1800个氏族或部族,各自聚族而居,氏族或部族间的语言有同有异。商朝定都殷墟后形成了以“殷墟话”为中心的通用语。

周武王灭商后,商周两族的语言融合,周族王畿所在地的“镐京语”成为比较强势和有影响的通用语。

至周平王东迁洛邑,由于交际的需要,各大方言以“洛阳语”为基础进行了一次大的整合,“洛阳语”成为通行各地的通用语。

魏晋至南北朝的战乱和宋辽金时代南北的分裂对口语产生较大影响。

宋元以来随着人口的迁徙和各民族间的融合,汉语通行的基础方言也发生数次大的变动。

这一方面导致了北方系官话通行到大江南北,北方各地的方言相互间的差异减少,渐融为北方大方言区;

另一方面导致了南北通语的竞争和交融,尤其是很多方言词进入通语,最终,形成南方口语近雅存古而北方口语近俗存今的发展趋势。

“其词多古语”和“北杂夷虏”的北方口语不断融入“其词多鄙俗”和“南染吴越”的南方口语,出现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所说“北人近于俗,南人近于雅”的南北差异。

在“金元两代”(也许更早在辽朝控制的地区),一种来自东北的官话在这两个朝代控制区逐渐扩大影响,成为新的标准语。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南京话为基础方言的“南系”重新出现,一直到清初、中叶还是占上风。

明代中后期,朱棣迁都北京,官话基础方言则往北转移。

02

方言可分南北,此处的“南北”并不仅仅指地域上的划分。

北方方言四大块(即四大次方言区),曰华北,曰西北,曰西南,曰江淮,简直就是铺天盖地,大约占据了全国汉语地区四分之三的地盘。就连海南岛,也有一小块北方方言区。

这样广阔的领域,如此众多的人口,北方方言虽说也算得上是五花八门,但语法结构差别很小,词汇方面比较一致,语音分歧也不很大。

南方那边就复杂多了。吴、湘、赣、粤、闽是南方方言区,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客家方言岛”(也是南方方言)。中国南方虽说是八大方言,只怕八十种也不止。光是福建,就号称“八闽互不交通”。所以,听南方话就跟听外语似的,恨不得找个翻译来才好。

网络上“十大方言难度排行”

其中有没有你家乡的方言呢?

排名第十:东北话 东北话可以说是跟普通话发音最为接近的方言了,而且随着一些小品的播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管老人孩子都能吆喝出几句。

排名第九: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到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

排名第八: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的城市方言和大连话相当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

排名第七:四川话 四川话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和普通话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

排名第六:陕西话 陕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排名第五:上海话 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

排名第四:苏州话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

排名第三:闽南话 估计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辈子可能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排名第二:广东话 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这在其他方言中十分少有。

排名第一:温州话 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互通消息出于保密需要,都是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联系,敌人的情报部门根本翻译不出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

03

方言难懂不仅影响交流,还会带来许多误会,例如咱们熟知的俗语——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是因为方言被误读的典型代表。

这句俗语原意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用来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原本应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问题延伸

那么,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变为“孩子”呢?

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三个音的,现代汉语中的j、q、x一部分来自古时的g、k、h,一部分来自z、c、s。所以,在古汉语中“鞋子”不读作“xié” 子,而是读作“hái子”。

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作“hai”,另一部分则读作了“xie”,“鞋”字即属于后一种情况。

但是,在我国陕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ái” 子。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误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方言产生的问题可不止于此,有时候甚至会影响仕途。

在《我眼里的父亲梁启超》一书中,梁思礼回忆父亲梁启超进京面圣:“光绪皇帝接见我父亲,却没有办法听懂父亲的广东话,而父亲又不会说‘京话’,所以光绪只给他封了一个六品的小官。”

04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唐诗为我们呈现的场景,在人口快速流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当代中国已经不太可能存在。

城市里有多少人已经不会讲自己家乡的方言了?有多少小孩从小就只会说普通话而不会当地方言呢?

方言不仅是一种人际间的交际工具,也不仅是一个人与某一居住族群的天然纽带,更是个人与生俱来拥有的语言坐标,蕴含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很多《康熙字典》里已经沉睡几百年的字,在方言中却还活泼的存在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说,“每一种语言的消亡必将导致其独特的文化、历史与生态知识的消亡,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但是也有人认为,方言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应该顺其自然而非专门保护;也有人认为方言有排外的色彩,不利于城市的融合与发展。

你对方言的态度是什么呢?

撰文 | 吴燕霞 编辑 | 陈雪萌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来源: 中华文化溯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汉语八大方言
汉语中的方言岛现象
方言:上海话的文化价值及普通话的文化缺陷 (ZT)
明明白白你的心,有时方言我不懂听 | 壹读知道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对号入座,快来找你的家乡方言 自考《现代汉语》之方言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