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边点滴】器之大道——熊开波谈陶瓷器物创作

陶瓷器物的历史非常古老,从早期人类开始,就通过制作陶器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陶瓷器物历经千年,从成型技术到表面装饰形成了固定的规范,慢慢延续下来,一方面满足日用需求,一方面满足审美需要。故而陶瓷器物具备实用与审美的双重属性。随着烧成工艺的进步与发展,陶瓷器物的造型与装饰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削弱了实用功能,而侧重于审美的满足。所以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陶瓷器物,特别是明清以来的作品大都以审美作为先导,不再拘泥于实用性的限制,甚至脱开了实用功能。在当代陶艺创作中,陶瓷器物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创作类别,当代陶艺家也竭尽全力发掘新的工艺技能,并且实现现代性的转化,很多当代作品已经跨越了陶瓷器物的传统范式,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慢慢地脱离工艺美术范畴转向了纯艺术创作。

  本期[案边点滴]栏目采访熊开波,他从本科学习时期就钻研陶瓷器物创作,至今二十余年。这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有价值,从器物成型到釉色烧制的工艺,他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作品在近两届的全国美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让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来了解他创作中的点点滴滴。

——阴澍雨



阴澍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开波你好!今天想和你探讨一下陶瓷器物创作的具体细节。对陶瓷器物的兴趣,你是从何时开始的?
熊开波(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我从199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就开始陶瓷器皿的学习和创作。本科三年级与德国盖堡特教授上了近一年陶瓷器皿研究的课程,使我逐渐认识到陶瓷器皿制作的时候可以不只关注它好不好用,而把它看作是一件有空间、体量的形体来创作。

研究生期间创作的《古风系列》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风格,让我有了继续陶瓷器物创作的信心。然后到全国各窑口考察学习,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其间我学会了独自练泥、配釉、烧制。2013年,我创作的陶瓷器皿系列作品得到韩美林老师的认可,免试成为他的博士生,博士课题就是中国当代手工陶瓷器皿艺术研究。


熊开波  古风系列  陶土  35×35×45厘米  2009

阴澍雨:你的器物创作中结合了青铜器与陶瓷器,造型上更多是方形器,表面装饰也更追求青铜器的效果,而材料确是陶瓷材质。你是怎样将这两种不同的器物特性融合在一起的? 
熊开波:因为喜好上古的陶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所以我怀着向传统陶器和青铜器致敬之心,尝试着表现自己对青铜器和原始陶器的感受和认识。但是,创作不是形态的逼真仿效再现,也不能是东拼西凑嫁接,而要融会贯通地表现其神韵和气质。

青铜器的方正端庄是宗法文化精神的物化,从器型来看,青铜器造型多以方型为主,即使有部分圆的造型,青铜材质坚硬的质地传达出阳刚、严正“方”的气息。因此,我的《华夏器韵》系列作品造型运用简洁干脆的方形作为主体和几个足来组成不同造型,器型做的体量很大和器型的外形曲直线条的对比让作品具有青铜器的韵味。为了在作品中具有彩陶的质朴,突破传统陶瓷工艺精工细巧的限制,保留形体粘接的痕迹和手工制作自由随性趣味,增强泥土气质。使用陶瓷造型、釉色、材料表现青铜器意韵,有融合就会有创新。


熊开波  华夏器韵系列1  陶土  35×35×40厘米  2013

阴澍雨:陶瓷器物的使用功能非常重要,你的作品还具备实用功能吗?还只是满足审美需求?
熊开波:我的作品大多数是可以使用的,但实用功能不是我首先考虑的。因为,在如今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日常用具已多得数不胜数,当今人们不缺一件好用的商品,而缺少有着人的温情、亲和力在其中的器物。
陶瓷器物是三维立体的,无论是手工捏塑还是使用辘轳拉坯成型,本质上是同雕塑一样在塑造空间。我制作的时候把陶瓷器物看作有空间的形体,根据本人的艺术追求来处理。我坚持传承中超越,造物有境界的理念,不局限于实用,不简单地重复和再现传统器物。对传统陶瓷器物进行重新认识,重视对作品实验性的探索。我希望创作富有现代气息的陶瓷器物,能慰籍到现代人的心灵。
阴澍雨:谈谈你的成型方式,你的作品采用拉坯成型吗?
熊开波:我的作品大多是方形或不规则的器型,主要使用泥片成型,也就是泥片拼接的手法。景德镇的师傅常说“一方顶十圆”,方形器物制作难度很大。
阴澍雨:大件的方形器成型很难吗?
熊开波:传统泥片成型主要制作紫砂壶,制作体量小,而且轻薄,工艺规整。我的创作手法虽然使用泥片成型,作品为了达到大气、厚重的效果,器型体量很大,大多在30厘米以上高度,更大的作品烧成后到70厘米高,达到泥土承受极限。在成型上突破了固化的陶瓷造型手法,也使创作从封闭走向了自由、开放和广阔。
阴澍雨:你选择的泥料产自哪里,易于成型吗?

熊开波:所有作品的泥料都是自己加工炼制的,因为我的作品用泥片成型,尺寸很大,并且很多靠四足支撑,各地陶瓷产区的泥料没法满足制作和烧成要求。


配釉过程及烧成的试片

阴澍雨:高温烧成吗?烧成温度是多少?
熊开波:为了调制出不易开裂和高温烧制不易变形的泥料,并且达到质朴浑厚的气韵,我前往各地陶瓷产区了解各种陶瓷材料的特性,打破瓷、陶是两种泾渭分明的材料限制,通过多种泥土混合、重置叠加的实验,最终选用宜兴的粗质大缸泥为基本原料,再按比例添加细腻的瓷泥和耐高温的匣钵土,配制出适合自己作品的泥料。选用粗质大缸泥土为基础原料,是因为这种泥土质地粗、粘性好,便于塑造,粗犷的泥料本身具有浑厚、古拙的美感。但是作为基础原料的大缸泥料不耐高温,我通过添加耐高温的匣钵土和瓷泥材料试验改造,这不仅增强支撑力能够烧到1300℃,还解决在高温烧制时收缩率小、不易变形和开裂的问题。而且,泥土中大量粗颗粒材料增强了吸附釉的能力,导致釉层厚、釉色呈现出亚光效果,更加增添了造型质朴气韵。不同泥土在融合中彰显出其独特的材质美感,运用不同别人、不同以往的独特材料,会为个人风格打下基础。
阴澍雨:我们都知道带足的陶瓷器物是很难成型的,需要相应的支点,你是如何做到的?
熊开波:的确,我常运用简洁的方或圆的形态为主体,几个足为支撑。为了解决仅靠四个足支撑体量巨大器型问题,要不择手段,交叉运用了不同产区的材料、工艺和成型方法。首先通过多种泥土混合、重置叠加的实验,调制出既有柔韧性,又能耐高温的泥料,保证成型中泥片不开裂,烧制中不倒塌。在成型过程中,也打破习惯性的制陶方式,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保障了高难度的器型得以实现。
阴澍雨:你的作品是在瓷区烧制的,还是在你自己的工作室烧制的?采用的烧成气氛是怎样的?

熊开波:我的作品大多是在杭州工作室烧制的。在烧制阶段,首先要进行所用不同材料的耐火性能实验,再综合运用电窑和煤气窑两种烧制工艺交叉烧制来实现所需效果。前期用电窑升温曲线烧成氧化气氛,后期加入少量煤气烧成中度还原气氛。这种综合的烧制方式即方便操作又节约成本,更利于后期运用火的强弱使陶土、釉料产生不可预期的奇妙效果。利用在高温烧成中的变化是陶瓷艺术重要一环,运用得好会出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器物成型的过程

阴澍雨:现代陶瓷当中运用的大多是成品釉,是工业化产品的标准化产物。你所运用的陶瓷釉色非常有特点,是你自己配制的吗? 
熊开波:的确,作品使用的釉料是我自己配制的。我追求质朴、厚重、含蓄的釉色效果,市场上大多是明亮艳丽的颜色花釉不适用,于是我决定自己配釉。陶瓷艺术不仅讲究造型美,也是工艺、材料美的艺术。了解和掌握陶瓷材料的语言是创作的前期工作,种类众多的泥土产地不同、成份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肌理不同,可塑性也不同,烧成温度和艺术效果更加不同了。只有了解材料才能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来选用材料,才能充分的发挥材料的特质恰到好处地表现对象。
阴澍雨:一般来说,美术学院当中的陶艺专业或者是陶瓷专业侧重于审美与造型训练,而泥料、釉料的配制属于硅酸盐专业的范畴,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你是如何获得的?
熊开波:学习和研究陶瓷材料和工艺手法的最高效的路子是到众多陶瓷产区实践。我前往宜兴全面学习泥片成型的工艺和技法,掌握了此种技法制作器物的手法,领会到泥的干湿度对泥片成型的重要性,为系列创作的造型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不同泥土综合运用方面的探索,我前往景德镇全面学习各种陶瓷材料的特性,通过多种泥土混合、重置叠加的实验调制出适合自己使用的泥料。
阴澍雨:请详解一下你的釉色配置与具体作品范例。

熊开波:我考察过钧窑的窑变艺术效果,也借鉴了建窑的天目釉的配釉方法,做了大量的釉料实验和探索,用普通、廉价的基础配釉材料,通过添加氧化钛和碳酸钡不断改良配方试制出一系列呈现亚光、乳浊的艺术效果的釉料。虽然这种乳浊釉料没有变化丰富的结晶体和耀眼的光斑,在《华夏器韵》系列作品的表面上运用釉料的覆盖形成的视觉效果,正是我作品所追求的儒雅温润的釉色效果。因此,也让我认识到材料没有贵贱之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廉价的材质也可以表现出高级的艺术效果。


熊开波  华夏器韵系列11  陶土  35×25×30厘米  2009

阴澍雨:从上届全国美展到这届全国美展的作品,你都采用了陶瓷器物的造型方式,请你具体说一说作品的创作过程。

熊开波:我通常是定好了创作思路,然后不断地实践来完成系列创作。本届美展《鼎兴中华》系列创作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收集资料阶段,领会传统器物鼎的文化内涵,完善《鼎兴中华》创作方案。然后,为了增强创作的直观感性认识,以实物小样稿的创作方法创作了大量的器物形态,造型还是运用简洁的方形、圆形来组成的,以形体具有端庄、大气的青铜器韵和饱满升腾向上的张力表现国家日益繁荣昌盛。接着,前往龙泉、景德镇、宜兴等陶瓷产区研究工艺和材料语言,利用和融合各种陶瓷材质制作工艺和表现技法,为完成《鼎兴中华》系列创作的造型奠定坚实基础。因为《鼎兴中华》作品体量很大,以前没有实现过。需要我在以前泥料基础上多种泥土重置叠加的实验,调制出适合这次使用的泥料。泥料配好后,作品在小样稿的基础上成型制作,根据表现需要处理器物造型的线条、空间、底足等。在《鼎兴中华》系列创作烧制阶段,参照传统大型陶器的烧成方式,在作品下面垫上一块泥板,利于作品收缩过程中不变形。运用电窑结合后期加入煤气实现还原的烧制方式实现所需效果,后期加入煤气烧成中度还原气氛使陶土、釉料产生洗尽铅华的质朴之美和沧桑神韵。


熊开波  鼎兴中华  陶土  40×40×55厘米×3  2019

阴澍雨:你的作品反映出来的一种大气象——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你是怎样考虑的?陶瓷器物能够承载宏大的主题吗?

熊开波:艺术创作反映着当代文化和精神。目前国家日渐走向繁荣昌盛,反映盛世景象历代有盛世铸鼎的传统。鼎是祭祀的礼器,也是维持法度、体现国家权力的象征物,具有大气磅礴、法天象地的气息。我的作品深受青铜器造型的影响,自然具有青铜器所代表的礼器气质和精神。《鼎兴中华》作品的造型中稳固的三足寓意着国家安定,几个足支撑主体形成一种向上升腾的气势传达出国家繁荣昌盛。总体而言,历代数量众多的陶瓷器物表现了历代的审美趣味和时代特色,当代陶瓷器物创作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抒发个人意念,陶瓷器物完全可以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反映现代社会状态和记录现代人的精神追求。


熊开波  江南印象  陶土  25×25×35厘米  2013

阴澍雨:器物表面的装饰是修坯出现的跳刀吗?纹路和肌理是怎么形成的? 
熊开波:作品表面的纹路不是跳刀手法形成的。为了体现作品的现代感,尝试用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钢丝在泥片上拉制出一排排机械的、有次序感的肌理线条。这些工整机械的、曲折的线条是现代工业化文明的产物和符号特征,泥片表面上的肌理运用釉料的覆盖会形成若隐若现的流动变化的视觉效果。
阴澍雨:经常看你在把手和钮的地方做一些具体的动物形象造型,是捏塑成型吗?

熊开波:把手和钮上的动物造型是陶瓷器物的构成元素,以每个部位元素符合整体器型需要为依据。器物主体是体量大、简洁的、抽象线性为主的立体空间,上面需要小的、具象的造型形态形成对比关系。这些动物造型的钮大多根据器物需要随手捏制,动物造型的钮拿取方便,造型与实用功能很好的结合。


熊开波  华夏器韵系列22  陶土  40×40×60厘米  2015

阴澍雨:陶瓷器物的历史非常久远,使传统器物具备现代性审美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你的创作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后续的推动?
熊开波:当代陶瓷艺术伴随着整个现代艺术运动的发展而发展,陶瓷器物不仅是日用品,也是艺术品。大量陶瓷器皿的创作让我认识到:当代陶瓷器物的创作要运用现代的审美理念和艺术创作思维,要通过作品表达自己艺术观念和时代精神,创作出与当代审美相匹配又兼备传统精神的当代陶瓷器物。我一直认为应该研究传统陶瓷艺术并从中吸收养分、活学活用,只有这样,作品才有根,有了根基的创作才能走的远。弘扬华夏民族器物文化,复兴古老的陶瓷艺术,是我们人的责任。《华夏器韵》系列的创作更加坚定了我的方向:继续立足传统,结合当代科学技术、视觉体验、艺术表现方式,创造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当代陶瓷器物。(本文由访谈录音整理,经熊开波审阅)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20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区分底足——陶瓷器皿之器底篇
陶瓷器的收藏与欣赏
【今日关注·熊开波】当代青年陶艺家系列报道-熊开波陶瓷作品微展览
柴烧,不是“柴火烧制”这么简单
柴窑研究的意义
德化陶瓷制作工艺流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