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看懂!研学旅行、夏令营、游学有啥区别?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来源:天津日报

记者:孙瑜

原题:《研学游升温背后的“冷”思考》

编辑:韦幺白

2422字 | 7分钟阅读

暑假期间,一些学生家长早为孩子出游制定出了计划,记者实地走访市场了解到,在期上线的暑期游产品中,无论是从产品线路设计,还是报名情况来看,研学项目亮眼,除了常规科普线路外,部分线路还整合了文化、旅游、教育、名企等资源,个别热门项目已被预订一空。一名正在某旅行社报名研学游的家长表示:“给孩子一次寓教于乐的研学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张坤解释,目前,国内研学旅行在很大程度上对国外进行了借鉴,因此,国内外研学旅行的内涵呈现出部分一致性:即通过课外研学旅行开阔眼界,锻炼独立生存能力。但是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原因,也在旅行方式、旅行内容、旅行组织、参与程度和目的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旅行方式方面,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有限,并且其教育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冲突,因此,国内外的研学旅行方式在管理方面呈现出了区别。国外研学旅行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而国内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自主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更多是组织机构主导。

其次,国外的研学旅行内容涉及职业选择、自然体验、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而国内研学旅行虽然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探索,但目前更多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研学课程内容或者依然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类研学。

此外,国外的研学旅行多为民间组织,由家长自行决定是否参与,但目前研学旅行在国外的普及度较高,大多数国外家庭都会通过研学旅行使孩子享受到更多的学习方式。国内研学旅行的实施主体有学校、旅行社、社会文化机构以及国家专门成立的研学旅行管理机构等,与国外的组织主体不尽相同。而且虽然在国家和政府政策鼓励之下研学旅行也在逐渐普及,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经济实力的限制,部分家长依然对研学旅行存疑,能真正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的家庭依然保持在少数。

最后,是研学旅行的目的。国外研学旅行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而国内的研学旅行依然存在功利主义现象。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教育观念的逐步改变,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也在向多样化发展,通过对国外优秀研学旅行案例的借鉴学习,我国的研学旅行也会实现更高质的发展。

研学旅行、夏令营、游学有啥区别?

随着市场升温,各种机构下场竞争,推出了五花八门的研学游项目,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按照活动内容分类,目前市场上的主要研学旅行产品可以分为历史文化、红色革命、科技活动、职业体验、军事训练和亲近自然六大类。

张坤解释,第一种是历史文化类研学旅行,也是目前旅游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即让学生通过参观历史遗址、文化古迹、博物馆等场所,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和内涵,活动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有观察、实践、研究、讨论等多种形式。

第二种,红色革命研学旅行主要是在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过程中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感受革命先辈大无畏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增加对国家的认同感。

科技活动类会在参观科技馆的基础上,讲解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利用各种器材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职业体验类主要是让学生以参观一些社会机构的形式来了解机构本身及其内部工作人员职业,从而拓展学生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为其职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帮助。

军事训练类则是通过军事训练活动、野外生存活动等来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耐力、毅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生存能力等。

亲近自然类,主要就是对周围生态环境、人文地理、自然生物等的认识。

张坤说,随着教育行业与旅游行业的融合发展,逐渐涌现出了一系列如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春秋游、游学等将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新业态、新教育模式。

其中,研学旅行的定义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得到了明确,其为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夏令营、冬令营就是在寒暑假期间开展的学生校外教育,也是一种将娱乐和学习相结合的户外教育方式,源自于美国的营地教育,一些为促进孩子全面成长而开展的野外素质训练就是夏令营、冬令营的雏形。

春秋游也是以观光为主的活动,一般指学生在春秋两季开展的郊外旅游。

而游学则是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概念,指的是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学习和游玩的方式,世界上多数民族都有着游学的历史传统,不论是孔子周游列国还是亚里士多德等在别国的游历都属于游学,如今的研学旅行也继承了游学这一活动的精神内涵。

研学旅行和其他几种形式的游学其活动的目的地具有部分一致性,都强调离开教室,走出校园。其目标与意义也大多为鼓励学生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但是这几种活动的起源不同,研学旅行是近现代教育理念改革的产物,是对原先学校课外活动的延伸。

而游学则是一种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夏令营、冬令营则是起源于美国的营地教育。

这也体现出了另一个差异点,即目的地。

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游学多以跨国、异地为主。

而研学旅行则可能会从当地开始,例如学校所在地的一些文化场馆等,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可能逐渐实现空间的拓展。

春秋游的目的地一般也在学校所在地近郊。

此外,活动内容也不相同,游学更偏重于学生的兴趣,而部分研学旅行因其由学校组织,其内容也会更具有学习性质。

但目前无论是学界还是旅游经营者或是消费者,对于研学旅行和其他形式游学的概念并没有作出明确区分,而这几种方式都是对于学校教育的拓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值得鼓励和推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研学、游学、春秋游、冬夏令营等青少年校外体验活动
如何创建和申报“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游学”乱象:种类繁杂风险难规避 家长消费需理性
最新少儿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冬夏令营系列报名表模板
看看国外如何规范游学行业
旅行和游学差别竟然这么大!专家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