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依托地域研学旅行资源,构建素养导向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虽然不少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已经开展多年,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课程资源匮乏,内容浅表化,教师指导不专业,研学和旅行出现脱节现象;课程实施方面多为学校“单体实施”和教育系统“单边发力”,活动开展随意,教育教学目标缺少系统化设计;社会支持平台不健全,缺乏统筹,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育人效果。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全新的、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育人价值的课程形态,对课程资源、教学策略、师资力量都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就某一所学校而言,要达到这门课程的开课要求,有相当难度。

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创新性地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青州市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研学旅行资源为依托,积极构建素养导向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探索出以全域开发、全景开放、全业融入、全时开展、全员参与(简称“五全”)为目标的研学旅行区域整体推进方案。

01

整体设计“行走的课程”,

系统化地设计课程和教学路径

课程是育人目标和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

“五全”研学旅行区域整体推进方案,把课程开发放在首位,以系统论为指导,从区域发展全局出发,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统整资源,对全域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和课程方案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计,按照“组建团队—实地考察—集中创编—出版发行”的思路进行课程研发,直指研学实践育人的核心问题——课程开发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课程体系、两套课程、三个课堂。

一个课程体系,即包含了“童行天下”小学课程体系、“乐行海岱”初中课程体系和“逐梦青春”高中课程体系在内的“行走的课程”总体系,两套课程是指各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和各研学旅行基地研发的基地课程,三个课堂是指行前、行中、行后三个课堂的实施形态。

1.研学中心整体研发,创建课程体系

青州市立足全域整体推进,成立了县域统筹研学课程的编制机构——“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 (简称“研学中心”)。研学中心先后协调全市40余所学校和社会机构,组建由教师、导游、基地人员等86人参与的“跨界”团队,历时一年多,行程4000余公里,深入省内和市内资源基地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系统创编以“名胜品韵”“红色追忆”“绿色寻芳”“民俗风采”“百科揭秘”“古城觅踪”为主题的小学“童行天下”课程,以“齐风鲁韵长”“齐鲁青未了”为主题的初中“乐行海岱”课程,以“逐梦青春”“生涯唤醒”为主题的高中研学课程。

2018年11月形成了“行走的课程”研学旅行系列丛书,2021年9月,编纂了研学旅行优秀课程方案集《行行重行行》。至此,构建起了横向学科融合、纵向学段贯通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

2021年,“行走的课程”丛书被评为省级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该课程体系依托省市优质文旅、工农科单位等资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通过问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长程设计,使学习过程涵盖学生的学习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思维力,为全市的研学旅行工作提供了普适性的课程资源。

2.学校基地对接联动,开发两类课程

各中小学校在研学中心的指导下,根据研学旅行课程的育人目标、课程性质、课程特点,立足不同学段和本校实际,充分研判学情,了解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系统研发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制定各自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纲要,再依据纲要制订年级、班级、学科乃至学生个人的研学旅行课程计划,确保研学旅行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契机,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创建研学旅行示范校。

研学中心对市内资源基地全面考察与广泛论证,基于基地特点进行整体规划、科学分类,系统设计“红黄蓝绿”(红色革命、财富经济、科学技术、自然生态)四大类研学基地规划蓝图,从设施条件、课程研发、师资配备、安全保障、接待服务等方面指导其建设完善;各基地在研学中心指导下,对接市内各学校,根据学校需求和不同学段学生的需要,开发具有实践性、探究性的本土化基地课程资源和学习素材,与学校学科课程相结合,进行多学科融合,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02

整体推进“开放的课堂”,

探索研学实践育人的有效策略

整体推进是“五全”方案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在整体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全域、开放全景、融入全业、吸纳全员、利用全时,全市形成一盘棋,整体推进课程实施,探索形成了“一单三案”审批策略,“点式融入·链式触发”课程整合策略、“五组筹划·八步运行”教学策略和“五向三评”评价策略。

1.“一单三案”的审批策略

制定“一单三案”报审机制,学校提前一周提交《中小学研学旅行事项报告单》《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和《研学旅行应急预案》;研学中心审批,学校组织学生培训,进行预演。(见图1)

图1

2.“五组八步”的组织实施策略

“五组”是领导小组、学习指导小组、活动策划小组、安全协调小组、后勤服务小组,这是每次研学旅行活动的标准配置,各小组分工合作。

“八步”包括确定地点明确主题、制定方案保障先行、课程设计学科融入、划分小组领取任务、策划活动组织演练、开赴基地研学探究、梳理学程撰写报告、交流展示、评价反馈,各步骤规范实施。“五组筹划·八步运行”确保学校研学旅行课程安全有序开展。

3.“点式融入·链式触发”的整合策略

将研学内容和德育任务以“知识点”“能力点”“兴趣点”“探究点”等形式分解并融入研学旅行过程,通过场景、图文、标识等“触点”,触发学生兴趣,激活认知;通过情境创设、模拟体验、现场访谈、实地考察等“触链”,实现“一主题多触点”“一触点多体验”“一体验多共鸣”,让“观、听、触、说、演、悟”多感官参与,促进内化,实现深度共鸣。

4.“五向三评”的互动评价策略

“五”是指研学研究中心、学校、学生、研学基地四大主体之间的五向评价,即研学中心评价学校研学实践课程的育人效果、研学中心评价实践基地课程的有效性,学校评价学生学习达标的情况、学校评价实践基地课程的有效性,实践基地导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三”即学校层面的三层评价——导师点评、组内互评、学生自评,互动评价确保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实施。(见图2)

图2

03

整体调动各方力量,

建设辐射全域全员的工作机制

1.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是确保研学旅行实践育人效果的关键。现有的校外教师多为文旅从业者,没有接受过教育类培训,对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不甚了解;学校教师长期在校内进行学科类教学,对于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教学缺乏经验。而研学导师又是一个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职业,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甄别可开发的资源并将之转化为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又要有与参与研学实践的社会人士沟通的合作力、课程实施的组织力。

青州市探索出“研学旅行 ”复合型导师培育策略,从教体、文旅等系统跨界遴选研学导师,通过专家引领、实景研修、课题研究等方式,培养“研学旅行 学科教学”“研学旅行 综合实践”“研学旅行 基地课程”等不同领域的复合型导师;研学中心分派导师挂点包靠学校、基地,做好日常研学指导与服务;制定研学导师评价激励办法,优化导师考核,形成了“培育—使用—评价”的导师培育闭环系统。经过培育的导师受聘持证上岗,开展“五全”区域整体推进研学旅行本土化研究,围绕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和导师队伍培养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和重点攻关,并定期接受考核。

2.创建全域整体协调机制

青州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全面指导全市中小学校、研学基地开展研学实践教育工作。制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课程开发与实施办法(细则)、研学基地管理办法、导师遴选与培养办法等文件规范,探索出了“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市教体局主体推进—多部门协同保障—学校具体落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协调机制。

3.建立全域整体运行机制

探索出“建立一个研究管理机构、遴选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研发一套研学旅行课程、制订一套研学评价方案,构建一套安全保障体系”的“五个一”运行机制,该机制以“跨业联动·特养融合”为路径,形成了“研学中心 基层学校 实践基地·名村名区·文创企业”互通互联的“全域研学发展链”,实现了学校与研学基地、服务企业在课程研发、管理评价、导师培育、安全保障、食宿服务、收费监管等方面的融合共生,从全域整体上确保了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专业化与科学化。

4.构建整体多维的立体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覆盖学生和教师、学校和基地、政府参与部门和社会人员,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兼顾,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和多元性。不仅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立体化评价体系内,研学中心进行统筹,学校、学生、研学基地都可作为评价主体,也可进行互评,学校与基地互评课程、学生与教师互评表现,多维多元的评价确保了研学旅行课程的优质、有效实施。

青州市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先后举行了“研学实践育人特色学校”“优秀研学基地”“研学小名士”“研学好少年”“优秀研学导师”“优秀研学课程”等评选。

“五全”研学旅行区域整体推进方案强调区域研学旅行宏观设计中各要素的协同性,打破了行业壁垒、部门障碍,改变了单系统单体发力的状态,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整体化设计、行政化推进、社会化参与的发展态势,推动了各要素之间的统整共建、互联互通、共同发力,探索出了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实现了育人效果的最优化。

来源:全域研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杂谈】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化策略研究
研学旅行在实施中的目标偏离与路径超越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校本设计与实施
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新样态的区域探索
青岛市即墨区教体局探索“文旅 教育”研学旅行新模式
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