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突发疫情中的心理危机与干预4:心理危机中的应对与干预

突发疫情中的心理危机与干预

四、心理危机中的应对与干预

危机发生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它呢?对于普通大众,需要记住很重要的一点是: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面对和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

(一)心理危机的应对方式

之前提到危机的应对过程中,我们看到积极应对会给人带来成长,即PTG,创伤后的成长。

了解创伤后的成长对我们非常重要,很多研究证明,经历重大的生活危机事件后,有些人会体验到自己心理上有积极的改变,即感觉到自我成长;有的研究还发现,具有乐观、坚韧的品质,能够面对现实,能够寻求社会的支持,积极的评价事件,在危机过程中进行探索的个体,可以更好地预测个体在经历创伤后会获得成长。

具体到这次的危机,我们到底该怎样去应对才能避免堕入负性循环,走向成长?下面列出了一些危机应对策略,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认知的调节

认知上,人们需要了解新型病毒疾病的相关知识,比如它是怎么传播的,如何去预防?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说非常的重要,当人们可以找到一些掌控感时,恐慌感会迅速降低,同时也能改变自己的一些非理性想法,并同自己进行正面的对话,转移注意力,避免沉浸在对信息和事件的负面关注上。因此,看权威的信息发布,不信谣,不传谣,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积极事物上,都是我们在认知上需要做的调整。

情绪的调节  

 情绪上的调整,最重要的是去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反应。接纳这种情绪,知道这是在特殊状态下的一种正常反应,而非简单地贴上一个抑郁症、焦虑症标签而已,告诉自己这是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正常的反应

也可以尝试去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感受,如找朋友或家人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倾诉是一个非常好的情绪调节和处理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深呼吸调节情绪,学习放松等心理学技巧与方法。

行为的调节  

行为层面,我们可以利用延长了的假期,充分休息,做一些自己平时想做,但没有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如阅读一直想看的书籍)。虽然我们的生活空间受到限制,但我们在家中仍然要正常、定时、定量地进食,保持适当的室内活动,利用网络、手机和微信等工具与朋友进行交流,保持彼此的分享交流,减轻恐慌,互相打气。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写作,将自己的感受、心情和想法都写下来。非常值得倡导积极心理学实验中善用性格优势的发挥法,比如写感恩信、记录自己每天生活当中的三件好事。虽然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有很多负面的情绪和消息,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去找到生活中一些微小的、积极的,能让我们感到愉悦、满足、欣慰和平静的事情。或者每天坚持写三件好事,写着写着也许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开始改善,身上的积极性格优势开始凸显出来。

(二)心理危机中的团体干预

1、 团体的功能和意义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而大家相互的交流能够让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多样化,学到不同的积极应对方式特殊我们在危机中的适应能力。也有很多理论支持我们在危机状态下运用团体,比如社会支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所以说,团体有助于稳定情绪,增加安全感和归宿感,建立社会联结和支持,相互学习一些应对技巧

团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帮助我们在团体中看到一些表现比较特殊的个体。这些个体也许需要进一步进行个别干预。

 2、疫情下的团体干预新形式     

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是专家带领的小团体,也可以是互助或者自助型的。在团体中我们可以自由地讨论和交流,了解疫情和大家行为的一些反应,分享彼此的感受,获得彼此的支持和鼓励,并在过程中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既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

由于这次危机是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我们必须尽量避免人和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避免参聚会,但在安全、有效的保护措施条件下也是进行团体的,比如说医生团体,他们在岗一段时间后,会下来进行修整。就可以趁机组建团体简单地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谈一谈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困扰,让大家有一个表达的机会,互相分享经验和支持。

还可以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通过组建微信群,定期在群里交流各自的想法,分享各自的应对策略,共同探讨一些关心的问题,建构起互相支持的氛围。另外,也可以用网络视频来进行团体干预。

因为在危机状态下,尤其这种大型群体性的危机,我们的危机干预工作任务很重,一方面是因为人手不够,另一方面是受影响的人数多,以往重大灾难发生的时候,用团体方式来干预都是非常有效的。

(三)危机干预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专业的心理援助者,应时刻铭记:我们做的是危机干预,而不是心理咨询和治疗。

1、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

1. 避免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现象。

2. 帮助人们恢复自己的平衡状态。

2、危机干预中的三个要点 ●

卫生部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年,列出了危机干预的三个要点:

第一点,了解心理反应并且正常化。我们要引导当事人把他在危机事件以后的感受、经历讲出来,帮助他正常化这些反应。

第二点,在心理援助的时候,协助当事人去寻求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帮助当事人去发现身边的社会资源,不管是家人、同学、朋友或老师都可以。

第三点,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危机状态下原来的应对方式失灵了,或者效果不显著了,需要学习新的积极应对方式。可以鼓励当事人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与其一起讨论,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去试一试,给他带来一些正向的改变。

3、危机干预与心理治疗的差异 ●

危机干预和心理治疗不同,其任务和阶段都不一样。危机干预是在危机反应、危机事件发生后,个体出现一系列的危机反应状态下进行干预;心理治疗是在危机的后期,针对人的心理的状态,比如说创伤病态心理进行治疗。

危机干预如同急救,负责包扎,一般是短程,是在危机发生时候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清楚这点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特别重要。

4、危机事件后心理援助的意义 ●

心理援助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找到他自身内在的力量、内在的资源,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危机状态,同时也能够在危机过后,帮助他提升未来应对危机的能力。

有效的心理援助过程能让当事人经历从混乱到有序,从麻木到清醒,从失衡到平衡,从异常到正常、从无力到有力这样几个阶段。通过心理的援助,能给当事人带来很多积极的改变,帮助其渡过难关。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师生 文案编辑 汪薇)

Psychology

平台顾问 | 彭凯平

文稿终审 | 孙一沛

责任编辑 | 吴卫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案例
樊富珉:危机干预和热线咨询中的伦理|【文字稿】万人公益大课堂
同心协力,心理援助公益行
校园自杀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实施
【录音 文字稿】史占彪:震后危机干预,心理援助的态度、技术与模式
心理咨询师抗疫一个月,非典时期的错,有多少我们还在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