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目式学习如何从浅层走向深度?

本文约4300字,阅读需10分钟

在信息技术爆发性发展的21世纪,要将信息转为知识,并化知识为素养就需建立以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模式。此模式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化。

项目式学习作为解决复杂且真实问题的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然而,项目式学习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情境不够真实、任务结构过于良好等不同程度的浅层化表现。对此,探讨如何让项目式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度,是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育人价值,进而培养适应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议题。

01
概念辨项目式学习浅层化的表现

(1)情境的虚假化:难以引发学习兴趣 

项目式学习中的虚假情境指的是并不存在或鲜少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场景,是为了解决书本中的知识而生硬创造出来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无法将现实生活与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缺少趣味性和情境性。

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受到疫情影响,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调查银行汇率。但是教师设计的情境如果还是学生到银行里去调查的话,这样的情境就是难以达成的虚假情境。在虚假的情境中,问题、任务、活动都缺乏真实性和生活气息,学生无法将生活经验和学习内容有机结合。显然,这样的项目式学习是低质量的。

(2)结构良好的任务,难以发展高阶思维

项目式学习中结构良好的任务是指一系列定义良好的、形式单一的、封闭式的任务。此类任务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定式的桎梏,难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协作交流等高阶思维。

在项目式学习实践中,结构良好的任务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仅仅是机械地回忆和调动已有知识,而没有深入思考。例如,学生在调查一个年级的人数时,他们往往在已知各班人数的情况下进行连加,从而掌握连加的意义。这样的任务形式单一,缺乏真实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难以驱动学生展开探究、讨论、辩论、解释,学生缺乏思维的发散和碰撞。

(3)学与用的割裂:难以内化核心知识

项目式学习强调用以致学,即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只学习而不运用或者先学习而后运用都难以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难以实现对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层次建构。

学科实践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了实践,在实践中亲历知识创生的过程,才能将“学了”转变为“学会了”,书本上的命题、事实、理论才能成为真正被理解、内化的知识。

(4)忽视学生作品:难以体现知识理解

在项目式学习中,作品展现是考察、判断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关键一环。项目式学习不再通过传统的纸笔化测验进行评价,而是依据合适的评价标准,基于学生的项目作品,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价,并通过综合的评价工具,判断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杰伊·麦克泰格等人的研究表明,学生在任务或项目上的真实表现,能够为评估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供证据。可见,项目作品是学生展示自我理解与建构、自我解释与反思的重要媒介,虽然作品是无声的,但通过学生有力地讲解能够让作品展示出真正的魅力。此外,无声的作品也能让教师和其他观众根据作品进行反馈,从而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综合性评价。

02

项目式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度的理念创新

项目式学习践行在真实情境中实现复杂问题的解决,高效统整学习内容,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未来方向;既追求理解的深度,又强调学科实践的过程,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要求。

(1)项目式学习:学习方式变革的未来方向

项目式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这既是对政策文件的深刻解读,也是项目式学习本身的价值所在。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优化教学方式,探究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到:“'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体会学科思想方法。”项目式学习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已有社会知识经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以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项目式学习作为当下“流行”的学习方式,不是在单纯、盲目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的简单创新,而是一种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符合学生需求的新型学习方式。项目不是为传统课程提供插图、示例和练习,而是课程和教学本身,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就能够接触和习得学科核心概念。

(2)项目式学习: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要求

项目式学习中结构良好的任务是指一系列定义良好的、形式单一的、封闭式的任务。此类任务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维定式的桎梏,难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协作交流等高阶思维。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实践导向的学习方式,将问题解决、真实体验、激发动机、高阶思维等作为关键词,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一条关键路径。

创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机械式的记忆和操练,导致大量的浅层学习。而项目式学习倡导实践取向,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始终秉承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贯穿整个学习,进而发展深度理解和核心素养。

重视学科实践导向的过程。项目式学习倡导“做中学”,重视在学科中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学习。

在项目式学习中,常常赋予学生一定的专业角色,让学生去解决专业领域的真实问题。在学科实践导向的学习过程中,项目式学习并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更倡导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解决问题。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核心素养是建构与发展于复杂情境驱动下,道德性知识迁移与运用实践,在学习过程与结果等层面能够实现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的统一,进而为知识学习的价值、角色带来新的定位。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从而培养出“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人才。

03

项目式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度的实践策略

在课堂实践中,针对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何设计高品质的项目等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基础:创设真实的情境

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基础性条件,是学习由浅层走向深度的重要前提。

真实的情境意味着驱动性问题、任务都来自现实世界,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挑战性。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明显的脱离与割裂,导致学习缺乏真实性。让学生走出“假学习”的误区,让真学习真正发生,关键在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项目式学习是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开放式问题的过程。这样开放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过渡知识,在真实情境中体会经验运用的必要性和经验转变的必要性。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教师要求学生以自己每年的压岁钱情况为基础,在年底之前为自己明年的压岁钱做合理规划。

这一驱动性问题体现了单元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符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学习兴趣。在这一案例中,学生化身“小小理财师”,亲历合作、探究、反思等过程,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获得真实体验,发展深层次理解,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2)条件:真实的挑战任务

真实的任务是项目式学习得以开展的核心要件,为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事”的前提条件。真实的学习任务意味着要与现实世界构建密切联系、要呈现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要有能够展示的产品与表现等。真实性任务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格兰特·威金斯和麦克泰格从设计真实性学习任务的角度,提出GRASPS模式。他们认为真实任务的结构要素包括:现实的目标、对学生有意义的角色、目标观众、涉及实际应用的情境、学生生成的最终作品和判断成功的标准。学生基于这一模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深度思考,完成真实的、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在“小小理财师”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在真实的过年情境中,以制定合理的压岁钱理财方案为目标、核心问题为驱动、主任务为条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这一项目。

学生需要调查理财的方式,明确理财方式和什么有关,分析理财的风险和收益,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宣讲并展示自己关于压岁钱情况的调查报告、不同理财方式的分析报告以及合理的压岁钱理财方案。通过这一任务完成过程,学生能够对《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学科内容有深刻理解,并在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发展知识运用、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高阶能力。

(3)过程:全身心解决问题

以问题为驱动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特征,学生需要全身心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以此发展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项目式学习由一个需要解决的真实性问题开始,这个问题被称为驱动性问题,它是推动学习过程的必然要求。

这里所谈的问题并不是指封闭性的、结构良好的问题,而是具备复杂性、真实性的结构不良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具有开放性,需要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小组内成员有各自的角色和分工,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驱动学生历经寻找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产生方案、实施验证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高阶思维和技能。

在“小小理财师”案例中,首先设置一个核心驱动问题,即“如何设计出一份合理的压岁钱理财方案”。再通过分解驱动问题,让学生对每一步的学习任务更加明确,即“什么是合理的理财的方案?调查自己每年压岁钱有多少?调查不同的理财方式与什么有关?依据调查情况,你可以制定哪些理财方案?结合实际,选择最合理的压岁钱理财方案是什么?”等,从而一步步深入问题的解决,最终获得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发展。

(4)结果:学习作品的展示

项目式学习强调项目作品的公开展示,这一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充满吸引与挑战。对学习作品的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作品呈现、演讲、解说等。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学生可以充分展现出自己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表现出自身的理解和思路。这一环节能够培养学生掌握核心学科内容、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协同合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以及发展学术思维等核心素养。因此,在项目式学习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作品展示环节,并对此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做进一步的解释,是深度理解并描述的经验过程。展示作品的过程不仅是知识聚合运用的标识,也体现了学习方式从传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新变革。教师能通过长时间、分场所的观察,对学生表现进行综合研判,从而形成更加真实、准确和可信的学习评价。在“小小理财师”案例中,学生举办了一场班级宣讲会,以小组的形式向在场的观众介绍自己的理财方案。这一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想法、观点和思路的机会,又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提供了证据。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站在风口的“深度学习”为何“水土不服”?教师想走出误区请牢记这4点!
学优生(尖子生)——深度学习的顶尖选手
深度丨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四项策略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指向深度学习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研究】做中学:指向物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实践行动001——《走进物理》学习任务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