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梳理职业倦怠的真相,我们发现“教师躺平”也许是个伪命题|头条

     

“躺平”一词,最早指的是年轻人在社会的裹挟中逐渐缺乏奋斗心理,从而选择自我放弃,表现为环境的顺从、困难的妥协、未来的放弃。

人们对此有争议。北大教授梁永安说:“年轻人为什么想躺平?那是因为没人想做拉磨的驴。”

这话也是有道理的。也许年轻人并不是真的不想上进,只是大多数人找不到出路,只能在前进和困境中不停的碰撞。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嘴里喊躺平的人,都是累了之后的一声呐喊,是从生命中抛出的一枚话语碎片。

当下,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躺平”成为舆论中的高频词,似乎所有无奈都消极在这个词中,成为了人们面对个人选择或者现实压力下的口头禅。进入到教师群体,结合一线教师的身心现状,也就有了“教师躺平”一说。

那么,“教师躺平”究竟是指什么?是教师被时代情绪所裹挟,还是实际工作中的真实现象?学校又如何应对这一教师心理?

大规模的“教师躺平”

真实存在吗

一位校长告诉我,尽管舆论对教师“躺平”现象多次热议,现实中真正选择“躺平”的老师,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很多年轻老师把“躺平”挂在嘴边,实则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自我解嘲,是面临越来越内卷的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

归根结底,这是教师们“职业倦怠”的一个隐形表现。

正如德国作家黑塞曾经写过的一首诗:

我天天赶路却没有目标,

从不想停下来歇一歇脚,

我的路似乎没有尽头。

我终于发现,

只是在转圈,

于是对旅行感到厌倦。


这首诗道出了职业倦怠的几个重要特点:工作缺乏目标感、丧失前行的动力、对工作时常感到无力和厌倦。

有研究显示,包含“躺平”在内的教师职业倦怠可出现如下表现:

1. 挫折感。教师的工作期望无法达到,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无法突破,则导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怀疑,工作过程中无能、无助等消极感强度增加,进而对工作本身产生厌倦和不满。

2. 退缩甚至产生敌视行为。教师对于教学及学生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表现为非人性化的特点,把学生视同为僵硬的“物”,漠视其“人”的生动鲜活的特征,采取退缩甚至敌视的态度。有时想逃避教学工作或与学生的交往,却又觉得不应该,因此产生负罪感。

3. 人际关系紧张。教师因小事而情绪波动,表现失常。影响到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紧张,人际交往障碍,自身也因此而自责、困惑却又无力自拔。

4. 生理症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状态,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劳,身体虚弱,对疾病抵抗力减弱,经常感冒或有各种生理上的小毛病,甚至出现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胃肠不适、失眠等身心疾病。

5. 忧虑感。教师由于职业倦怠而对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满,感到无聊、空虚,甚至出现悲观厌世的倾向。

6. 工作效率低落。由于工作压力大,以致经常迟到、请假,中断工作,即使身在教学岗位上,也往往心不在焉,教学质量下降。

职业倦怠一般在一个人工作5到7年之后出现,随着教师工作负担的不断加重,很多年轻教师才上班一两年也开始出现轻微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现象历来皆有,也正是因此,教师二次成长才成为难题。将职业倦怠的普遍性和大规模“教师躺平”划等号,显然是夸大了。

教师的状态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如果一所学校的教师长期出现上述表现,学校的蓬勃向上也难以看见。反观之,“教师躺平”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情绪宣泄,而非集体行动。




教师躺平现象
释放的是什么信号


内卷下的躺平,是歇一口气

在当下这个极度内卷的时代,老师也卷入了竞技场。公开课比赛、优质课比赛、学科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大赛、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各类比赛轮番上场,愈演愈烈,有些比赛形式大于内容,成了虚假表演、你争我夺的名利场。

有的老师面临各种规则和要求。上班需要刷脸签字、上课需要提前三分钟到教室、教案要按照模板书写,每个环节都不能错……然后事事要考核,考核挂绩效,甚至关系到评优评奖和职称晋升。

教师工作是脑力与体力的双重劳动,身心负荷较重。身心状况如未能及时得到调节与缓解,则会逐渐影响工作状态,感到疲惫。


焦虑下的躺平,是调整身心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因为社会的高度关注,教师言行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舆论焦点。因为家长的高期望,教师陷入了管还是不管的尴尬困境。因为学校的高要求,教师成了不停旋转的陀螺,忙到身心俱疲,失去自我。

很多学校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了,营造一种和谐氛围,然而暗地里却按照教学成绩给老师排名,跟各种评优评奖相挂钩,以至于每次考试后,一些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会花大力气来分析成绩,计算出每个老师授课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和对班级成绩的贡献率,打印出来分发给老师,在各种会上进行研判。

以教学成绩来给老师排名,固然能够提升积极性,却忽略了老师个人尊严。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老师不得不将成绩放在首位,将压力传导下去,学生负担必然加重,更加剧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


忙碌下的躺平,是一种反抗

教师每天的工作基本围绕备课、上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这四个环节进行,并处在不断循环之中。每天面对同样的上课地点、同样的学生以及不知道已经讲了多少遍的教材,教师容易感到疲惫,认为工作过程缺乏新鲜感,工作动力不足。

大量的非教学工作负担让他们身心俱疲,家校关系日渐焦灼,家长动不动就举报揭发,让他们原本一颗炽热的热爱教育的心逐渐走向绝望。

虽然很多青年教师都在高喊要“躺平”、 不要“内卷”,实际上却没有放弃奋斗,更多是表达对无意义“内卷”的不满和反叛,以此来舒缓压力,调整心态。


压力下的躺平,是一种无奈

扩大化举报越来越打击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很多老师甚至都不敢履行正常的批评,如果一句批评引发其他极端事件,老师根本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这也是现在老师越来越佛系的直接原因之一。

倘若有老师惩戒学生,往往会被举报处分,更有甚者出现学生或家长殴打老师的现象。而且,只要学生出事,担责的一定是老师。家长责怪老师,学校处分老师,处境艰难。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于是乎,不少老师选择“佛系” “躺平”,只教书不育人。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躺平实则是一种自我保护。

跪着的老师,是教不出站着的学生的。教育这条路上,最不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该被娇惯的是学生。

唯有适时的管教,才能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只有把 “戒尺” 交回到老师手里,给老师适当管教的权利,还老师适度惩戒的自由,才能让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

所以有人说,所谓大规模教师躺平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教师躺平不是真的放弃,而是在没有办法把握外部环境的时候,不得不暂时放下的表现。




没有人想真的躺平
问题出现还需积极面对

既然躺平做不到,但是行动又很难,那怎么办呢?

撒贝宁曾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阐述了他的“躺平哲学”:“躺平不是消极的,而是在你付出了一天的辛劳努力,受益颇多,感觉酣畅淋漓。回到家躺在床上后,脑海里还浮现着今天的场景,还在回味着其中的能量和快乐,然后慢慢地入睡。”

忙碌充实的成长,胜过无聊空虚的“摆烂”。不断回避,只会加剧精神内耗,解决问题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唯有直面挑战,各个击破,才能获得成长。

消除教师躺平的职业倦怠也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入手。

从外因来看,学校管理者应该给教师们营造轻松、自由、安心的工作环境。

给予成长感。依据教师个人兴趣和专长,发现“闪光点”、切中“兴奋点”、聚力“生长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长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功,更要有用才之智、成才之能,盘活每个老师的动能。

提供陪伴感。校长要成为教师的陪伴者,和老师站在一起。教育界有句名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校长的陪伴其实就是要表明,学校所有人都在努力当中。

学校不能一味要求教师多奉献,更应该有底气为教师争取应得的利益。人在倦怠、困顿时,如果能找到“同行者”,往往会得到许多安慰、鼓励,并坚定信心。

引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把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营造安全感。学校要尽己所能,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良好的精神环境。首先是氛围宽松,让师生们能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环境中,心灵舒适,精神自由。

其次,减少对教师下班后、周末以及假期时间的占用,让其教育教学工作回归到应有的节奏,真正让学校成为老师热爱与享受的地方。

再者,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延展成就感。教师的初心不是为了评职称、获奖和得到感激,如果我们以职称、奖项作为成功的标志,那么很多教师早就丧失了斗志。

学校可建立多元考评机制,重新定义老师的“成功”,丰富成就感的内涵,让更多老师得到关注,重新发现幸福。


从内因看,教师要学会情绪管理,改善职业心态。

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说,今天教师的劳动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劳动。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快速成长期,情绪和心理都不稳定。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稳定的情绪,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对自我情绪的管理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建立稳定均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通过建立基本的价值观,包括人性观、权责观、问题观,来保持内心的笃定。

心理学家彭凯平谈到,要产生积极的心态,一个最简单的建议就是控制杏仁核的过度活跃。为此,他总结出了调整负面情绪的“八正法”。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任何事情,用心去看,绝对能够看出美好的感受,也能因此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责编 | 刘宽

美编 | 张天禹

商务合作 | 陈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对待职业倦怠
教师幸福感心得体会5篇
李老师工作2年,慢慢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此,你有什么良好的建议?
教师职业倦怠感产生的原因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