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春梅: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

外国文学名著整本书阅读策略探析

胡春梅

一、对高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篇的认识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占有一定比例。据统计,人教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占全部选文的17.7%,语文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占到13.9%。可是,选篇毕竟不可替代原著,况且选篇的内容也受到局限。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精读的篇目之中,以实用文居多,文学作品大多是短小的哲理散文,例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篇幅虽然短小,但由于是哲理散文,透过译文来理解文章的精神主旨难度较大。小说类仅有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精读篇目,《老人与海》《哈姆雷特》都是自读篇目。为了弥补外国文学选篇的不足,每册教材之后都设有《名著导读》,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平分秋色,足以见得教材编者对于外国名著的重视。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名著导读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一方面,教材之末的《名著导读》适合学生静态阅读,教师似乎对如何在课堂上操作并不得法;另一方面,导读部分已有背景介绍、内容梗概、人物分析,学生往往只读导读而不读原著。究竟怎样让学生展开真实的阅读?选择哪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名著?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再看看选修教材,外国文学部分应当最受冷落。人教版的《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精品荟萃,但由于外国诗歌的文学魅力在翻译中不得已丢失,加之现代诗歌晦涩难懂,都使学生感到无法企及。此外,现代小说距离学生时间久远,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因而也常被搁置一旁。为了弥补教材选篇的种种缺憾,外国文学整本书阅读应当针对文本特点与学生心理,遵照阅读规律,合理设计,规范实施。

二、外国文学整本书阅读的书目选择

整本书阅读课程化,需要有阅读书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要素。外国文学名著浩如烟海,因而选择什么样的书让高中生阅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外国文学名著的选择可以有以下三个维度:

1.以外国文学史为线索,体现外国文学学科本质

现行很多版本的语文教材便是以此为依据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注意高中语文学习与大学中文系课程的衔接。

外国文学史以希腊神话为源头,从文艺复兴以来,每个文学时期特征鲜明,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巨匠,其代表作品体现了时代特色。例如,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莫里哀(《伪君子》),18世纪启蒙文学的代表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上时期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更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惠特曼(《草叶集》),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司汤达(《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另外,还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马克·吐温和莫泊桑。20世纪的外国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可读性较强,如高尔基的《童年》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至于现代派文学,可以让学生稍作了解,不求完全理解,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以文学史为线索,众多的名著便有了序列。由于各个文学时期前后相继,学生可以通过一个时期的特征来理解名著的文学特色。以文学史为线索推荐书目的缺点是,由于名著距离学生的时间太遥远,远不及流行读物受欢迎;文本所容纳的广阔的内容、深刻的内涵,抑或复杂的情感、独特的审美,往往使阅读积累较少的学生望尘莫及。

《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阅读的目标有两种:为获得资讯而读,为求得理解而读。为获得资讯而读的书,只是将阅读之前读者和作者便共同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而已。为求得理解而读的书,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强读者的理解力。这里发生的学习是理解更多的事情,而不是记住更多的资讯。由于文学名著普遍高于学生已有的水平,当学生真正阅读时,他的理解力必然会有所增强。这样的阅读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做好学情调查,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防止拔苗助长或是以教师讲读代替阅读,精心设计阅读指导,这些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

2.从学生兴趣的角度,设计适合高中生年龄段的名著系列

如果学生对阅读的书籍非常感兴趣,那整本书阅读课程也更便于推进。研究表明,一本书的诱惑性、鲜明性以及连贯性等因素都会对读者的兴趣产生重要影响。连贯性和鲜明性较强的文本对兴趣的影响都是积极的,也就是说它们通常能提高读者的兴趣。连贯性,指的是情节的连贯或情感的连贯;鲜明性,则是文本主题内涵和情感色彩鲜明。

就当前高中生心理特点而言,高一学生还留有初中生的稚气;高二学生抽象思维及理解力有所提高;高三学生较高二学生有很大的发展,在智力上成长迅速,感觉和知觉非常灵敏,记忆力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进一步提高,更具有独立思考的倾向,能评价和欣赏图书的内容。根据文本连贯性和鲜明性的要求,针对高中三个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可设计以下三个名著系列:


成长系列:《大卫·科波菲尔》《汤姆·索亚历险记》《伊豆的舞女》《少年维特之烦恼》。

环境系列:《鲁滨逊漂流记》《野性的呼唤》《白轮船》《所罗门之歌》。

启蒙系列:《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简·爱》《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成长系列,以孩子的视角来反映社会生活,关注学生的内心成长,尤其是青春期对于成人世界朦胧的意识。环境系列,关注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野性的呼唤》),同时也增进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所罗门之歌》)。启蒙系列,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名著的给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到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老人与海》《简·爱》),到个人对于家族与民族的思考(《百年孤独》)。

整本书阅读的目的,是以一本书或几本书的深入阅读,激发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从而培养阅读的习惯,即以“1 n”本的形式开展下去。同一系列的书有共同的特点,如果其中一本带动学生积极参与,那么系列中的其他书便可供学生继续阅读,甚至可以不断增加主题系列所包括的书籍数量。这样阅读的相关性与持续性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从教材出发,建构课内外结合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都希望课外阅读能够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一线教师也反映孤立的整本书阅读很难寻找教学的抓手。在教学实践中,课内外结合的主题阅读最受教师欢迎。目前经常被提到的主题式教学,即在单元教学中力求主次清楚、大胆剪裁,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最精美、最典型的文章开展精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的主题教学模式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从节选章节的课内学习到整本书的课外阅读。例如,人教版第三册节选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大战鲨鱼的精彩片段。那么,这位年迈的老人为何独自出海?在遇见鲨鱼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回到岸上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选文情节的连贯性,前后的内容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而只有读原著才能更为完整、更为深入地走近桑地亚哥,走近海明威。

第二,从作者的一篇作品到其他作品。由于篇幅所限,外国文学中优秀的短篇小说被教材选中的概率较高。《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契诃夫小说简练朴素、结构紧凑、笔调幽默、寓意深刻的特点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推荐学生继续阅读契诃夫的《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苦恼》《哀伤》《第六病室》等。加之小学阶段学习过《万卡》,初中时期学习过《变色龙》,契诃夫小说主题阅读便应运而生。学生可借此对契诃夫短篇小说的创作特色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第三,依照单元主题,增加整本书阅读。高中的语文教材,多数以文学体裁来划分单元。在小说单元和戏剧单元,建议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原著。在诗歌单元,对于歌德、普希金、叶芝、波德莱尔和惠特曼等诗歌巨匠,从读他们的代表作到读他们的诗集,未曾不是一个阅读的上佳选择。

三、外国文学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

据材料分析,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的研究集中于对情境兴趣的探讨。根据情境兴趣的分类,影响阅读兴趣的因素可以分为阅读材料的特征(基于文本)、阅读任务的特征(基于任务)和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基于学情)。对于外国名著的阅读,由于学生欠缺背景知识,只能通过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任务的设计来增强阅读的兴趣。上一部分已经论述了外国文学名著书目的选择,这里主要谈一谈外国文学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第一,从激趣引导到精细阅读。按照阅读顺序,有人将阅读指导课分为引导课(用以激趣)、细读课(用以欣赏)、展示课(用以提升)。在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指导中,尤其需要重视学生阅读前的引导课。由于学生对于文本背景知识的缺失,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写作背景、作家以及作品的重要地位。例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部充满着离奇想象力、被评价为登峰造极的写作手法的作品,在阅读前,一定要给学生补充创作的背景。一是19世纪海洋日益进入大众的视野,人们期待接触、了解神秘的海洋,因而人文科学领域涌现出许多有关海洋的作品。二是19世纪中期西方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鹦鹉螺号的构思就是来自在塞纳河进行的潜水艇试验,以及1867年世界博览会展示的潜水艇。在当时读者的眼中,《海底两万里》描写了科学的神奇和力量。因而,阅读《海底两万里》要引导学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理解小说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凡尔纳是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看到了人与机器结合的巨大力量,将科幻小说写得诗意盎然。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学生沿着科幻小说的方向才能真实、细致地阅读文本。

第二,从个别作家到文学传统。在外国文学之中,不同国家的文学有着鲜明的特色,从对一个作家的关注可以发展为对一个国家文学传统的了解。例如,《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通过《伊豆的舞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雪国》《古都》《千纸鹤》。瑞典文学院在授奖词中突出强调: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康成从追求西方文艺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运用民族的审美习惯,挖掘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东西和西方文化最广泛的东西,并使之融合,形成了川端康成文学之美。从一部作品到一个作家,再到一国文学,亦可生发至一国文化。学生若以这样的方式来读外国文学作品,妙趣横生,也将收获颇丰。

第三,从文学名著到现实生活。文学名著经历时间的筛选,其丰富深刻的内涵随着时代迁移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有价值的讨论话题,从中读出现实的意义。例如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我理想中的女性”“平凡之人的高贵心灵等话题,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思考深入探讨。通过这样的读书活动,学生与名著真正展开对话,阅读名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教师与文学经典
[推荐]27本外国文学名著之最佳中译本
外国文学名著 [外国文学]
【45本外国文学名著之最佳中译本】
27本外国文学名著之最佳中译本
外国文学名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